喜迎省两会共话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少数民族中华民族

1月25日、26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云南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云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隆重开幕。

省政协委员刘寒雁、杨丽梅、邵丽华、李勇、李英爱;省人大代表李俊玲、梁昌才、普润清等各族代表委员;云南民族大学副校长李若青、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学研究所研究员章忠云、云南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秘书长宋永健、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重点创新团队首席专家李红春、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学研究所研究员张惠君、怒江州民宗委副主任和建山、云南大学民族学一流学科建设负责人何明、云南大学民族政治研究院副教授白利友、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民族研究所(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副所长(副院长)高朋等专家学者畅所欲言,共话民族团结进步发展历程及共建民族团结和谐家园,为推动云南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省人大代表段亭汀(富源县人大常委会民侨工委副主任):

作为来自基层的少数民族人大代表,我认为要更好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首先要加强民族共同体教育,增强文化认同。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干部、青少年、社会教育中,加强各民族对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引导各族群众自觉以民族大义为念,以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为重。其次要全面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进一步创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在深度的交往交流交融中增进情感认同。

省政协委员邵丽华(富宁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

一方面要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抓好爱国主义教育这一课;另一方面就是要增进各民族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同,使各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过程成为各民族相知相亲相惜的过程,成为民族团结的润滑剂、催化剂、黏合剂。

建议各地方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常设机构、组建研究团队。同时,建议出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十四五”规划、方案等;建设一批主题教育实体场馆和基地,搭建学习平台,强化实地观摩和体验等。

省政协委员李勇(怒江州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

怒江州委、州政府始终把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途径,以“九进”活动为主阵地、主渠道,大力构建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互嵌式社会结构,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休戚与共的观念在怒江各族干部群众中深入人心。

在推进工作中,我觉得要扎实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项规划、行动方案编制工作,重点加强全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和宣传教育,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于各族干部群众心中,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努力建设好家乡、守护好边疆。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重点创新团队首席专家李红春:

云南省委、省政府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经过多年的示范区建设工作,在脱贫攻坚、民族文化繁荣、民族团结、民族事务治理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使云南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瞩目成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将成为“十四五”期间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核心要义”与重点任务。

怒江州民族宗教委副主任和建山: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行动指南和最终的落脚点。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和核心内容,是促进民族团结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这对增强各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维护国家统一和长治久安、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中共云南省委关于制定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提出一系列建议内容,这些都是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习近平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举措,体现了认真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指示精神的坚定决心。近日怒江州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也是怒江州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努力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动局面的决心。

云南民族大学副校长李若青:

一是要提高站位,充分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多元聚为一体,一体容纳多元。“多元”兼容是中华文明绵延至今、历久弥新的根源,“一体”是历史的潮流和各族人民共同的心理自觉。云南各民族历经风雨的“民族团结誓词碑”就是最佳的见证。

二是要明确职责,充分认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目标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新征程中,时刻不忘从地缘基础来全面了解伟大祖国的形成与发展、从历史归源来客观认识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从精神家园来全面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与丰厚、从政治引领来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是各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领导核心、从制度道路来正确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是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必然选择。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学研究所研究员章忠云: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进一步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进程,我认为应重视以下几点:

一是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要为处理好差异性和共同性的思想基础建设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多民族共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我们国家发展的一大特色,我们的思想基础建设应落实在坚持尊重民族差异,但不强化差异;保持民族特性,但不强化特性的基础上,在思想意识上进一步明确各民族是中华民族之一员,只有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前提下,各民族才能不断发展。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在社会制度上“一步千年”的跨越史、改革开放以来几百万少数民族同胞离开原生社区到大中城市发展等等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事实、实践、逻辑进行理论分析,为处理好差异性和共同性的思想基础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支撑。

二是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过程中,应建立正确引导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思想基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显示,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才形成今天这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休戚与共、相互依存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中,应遵循民族发展的规律,进行正确引导。

三是加强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确认识的思想建设。在自治地方,各民族享有平等的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

四是把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广泛运用在民族工作的各个领域。如加快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等从中华民族整体性视野出发的发展理论的运用;推动制定实施差别化的区域政策,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社会基础工作;聚焦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创造各族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大环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增强中华文化认同精神等。

云南大学民族政治研究院副教授白利友:

问:我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如何?您认为下一步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中重点要解决什么问题?

省人大代表马敏应(会泽县实验高级中学校长):

我认为下一步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中重点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出台民族团结教育制度。建立民族团结教育评价机制,规范和推动全省民族团结教育。

二要保证民族团结教育经费。学校和社会开展民族团结教育,需要有相应的经费保障。

三要加强民族教育人才队伍建设。为学校配备专兼职民族团结教育科任教师,用好民族团结教育读本教材,上好民族团结教育课。在学校建立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机制。

四要总结民族团结教育先进经验,在全省推广普及,指导民族团结教育的深入开展。

我省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在法治建设、文化涵养、艺术熏陶,社会宣传、学校推动、媒体营造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是各民族全面建设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厚根基。

结合当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统一要求,要着力抓好三个关键:

一是要突出历史的传承性,深化教育开展的文化基础。要加强中国文化、中国历史、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规律的学习,讲好云南民族团结故事、民族交往典型案例、各民族和谐共生篇章,揭示出蕴含其中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深刻认识“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就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逻辑起点;充分认识中华民族是中国现代民族的统一称谓,云南各民族是中华民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才能深刻体会云南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民族团结进步伟大事业的重要意义。

二是要突出时代的必然性,体现教育内容的现实要求。要学习好民族政策发展史,认真研究云南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模式与成效、动力与机制、创新与路径、各民族团结进步的特点与真实表现,总结好云南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经验与启示;深刻领会“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新时代内涵;充分认识云南建设好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是新时代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最有力证明,是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凝聚各民族、发展各民族、繁荣各民族的最充分证明。

三是要突出发展的前瞻性,强化教育效果的动力目标。要学习好现代化国家治理的理论、现代科技与创新的要求、现代文明与发展的内涵要义,深入理解新征程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使命;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构建更加牢固的共有精神家园,明确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情感纽带就是合力守边固边兴边的内生动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全过程;深刻领会推进云南全面脱贫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跨越发展,是让各族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路径选择;不断深化云南亲密融洽的民族关系,增强各民族的情感联系、文化共性、心灵共鸣、守望相助,更加巩固各族人民亲如一家的良好态势,是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毅前行,续写新征程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崭新篇章的根本动力。

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最重要是解决理论学习、思想认识、自觉行动的问题。

一是要将民族团结进步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构建课堂教学、社会实践、主题教育平台,纳入各单位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重要内容,做到入脑入心。

二是使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法规知识普及到机关单位全体职工、社区村寨家家户户等,让维护民族团结成为各民族的共同共识。

三是要深入发掘各民族团结奋斗、守望相助“一起走过”的历史经验,生动展现交往交流、共生共享“一起生活”的现实经历,广泛宣传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一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美好愿景,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和榜样的力量。

为此,我们可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力:一是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创新载体让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开花结果。二是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牢固树立“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六个相互”的思想意识。三是结合边疆治理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使民族更加团结,边疆更加稳固。四是可挖掘云南民族团结的宝贵历史和民族文化资源,加强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的经验总结与提升推广,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再立新功。

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民族研究所(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副所长(副院长)高朋:

在示范区建设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过程中,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一直被各级党委政府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特别是各地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过程中,大力开展的“七+N进”活动,实际上就是在全社会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当前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中最核心和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积极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在各族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心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结合我省的情况,我认为在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的前提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可以在以下三个方面发力:一是要加强教学体系建设。要在各级学校积极安排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的专门课程,全方位立体地展示中华民族发生、发展的历史,特别是要突出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以及这些精神怎么指导中国当代发展。同时,要参考思政课程的做法,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与其他课程结合,实现润物无声的效果。

二是要充分发掘云南特有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资源。要注意提炼和总结云南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历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三是要注意教育的形式问题。要根据当代青少年的特点,采用形式多样的方式来进行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将云南各民族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与发展的贡献,用影视作品的形式展现出来。我省是产出过《五朵金花》《阿诗玛》《木府风云》等优秀民族题材影视作品的文化大省,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影视呈现上,也理应做出表率和示范。

此外,要注意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四史”教育有机融合,实现全面提升。

省政协委员杨丽梅(文山州丘北县政协副主席):

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中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我认为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布局。把创建工作列入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注重体制机制建设。加强党对创建工作的全面领导,全省各级、各部门加强相应组织机构,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协调联动、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

我认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要在以下几方面发力:

一是用高度的政治自觉履行主体责任抓创建。

二是持续增进各族群众民生福祉抓创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注重把发展落实到增进各族群众福祉、争取人心、促进民族团结上,不断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物质基础和群众基础。

三是用文化自信增进共同体意识抓创建。注重思想文化引领,坚持不懈加强理论武装,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四是树立典型强化示范引领抓创建。深入发掘红色资源,大力选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户”等先进典型,以榜样示范唱响民族团结进步主旋律。

省政协委员刘寒雁(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十三五”期间,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为重要内容的云南民族教育工作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十四五”时期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要跟上新时代的步伐,根据新任务新要求,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不断提质增效。

一是以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核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以边疆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为重点,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并通过“小手牵大手”等教育活动,以学校为基地,引导边疆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思想根基;另外,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并通过实施千里边疆文化长廊建设、加大边疆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支持力度等措施,全方位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二是以提高人口素质为核心,推进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一方面以373个抵边行政村为重点,深入推进兴边富民行动。并通过统筹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综合开发与县域经济发展、精心建设富有边疆文化特色的旅游景区和度假区等举措,形成产业留人、产业引人的强边稳边富边新格局;另一方面,全面加强边疆民族地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以专项资金和项目为引导,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边疆一线基层就业创业,吸引各类人才投身边疆民族地区乡村建设。并通过在25个边境县基础教育学校设立国家(云南)师范院校毕业生实习(实训)基地、在沿边一线生态环境优越或自然禀赋良好或人文底蕴深厚地区建立国家(云南)青少年研学基地等,创新构建边疆民族地区培育和引入高素质人才的载体与平台。

三是以“智慧边境”建设为契机,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发展基础。一方面以边疆民族地区民众的信息技术水平和信息分析能力提升为支点,全面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形成“互联网+民族团结工作”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新模式;另一方面着力构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与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符合的治边格局,充分利用“智慧边境”建设契机,在大量引入外来优秀人才的同时,依托数字化工作平台,大力培养本土人才,切实筑牢边疆民族地区繁荣发展的人力资本基础。

THE END
1.全面提升学校党建工作水平奋力建设全国一流民族大学阮朝奇指出,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规矩。学校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全面提升学校党建工作水平,奋力建设全国一流民族大学。 阮朝奇强调,抓好学校党建重在政治铸魂。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https://www.ymu.edu.cn/info/1151/69071.htm
2.校院新闻2024/12/9中共云南省委党校(云南行政学院)开展联合安全检查 2024/12/9校(院)开展安全警示教育 2024/12/9校(院)举行党校报告会暨云南高质量发展大讲堂 2024/11/20校(院)举办机关纪检干部培训班 2024/11/20校(院)举行2024年秋季学期气排球比赛 2024/11/18校(院)举行党校报告会暨云南高质量发展大讲堂 2024https://www.ynce.gov.cn/html/xyxw/index.html
3.干部培训体系干部培训体系的信息由云南干部培训网整理而来,为您提供干部培训体系的相关文章、问题及内容。给参训单位提供党性教育培训、红色教育培训、党政干部培训等机构遴选、名师聘请、网上学习等服务。想了解更多干部培训体系相关文章、问题及内容就到云南干部培训网。https://www.qduganxun.com/ye/1077/
4.云南民族干部学院知多少云南民族干部学院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云南民族大学雨花校区,于2014年10月10日成立。 云南民族大学雨花校区占地面积2550亩,校舍建筑面积97万平方米,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5594人,其中本科生22531人,硕士研究生2342人,博士研究生43人,留学生168人,另有成人本科、专科14287人,现有教职工1630人。拥有国家级、省级研究机构及https://www.meipian.cn/2k7cnjjm
5.云南民族大学(雨花校区)云南民族大学(雨花校区)-云南民族干部学院科技处公交站: 民院路、民族学院、一二一大街(莲花池)、莲花池正街、圆通北路、莲花池(一二一大街)、一二一大街(莲花池)、北门街口、121数码城、一二一数码城、圆通北路口、莲花池、莲花宾馆、北门街口、莲花池公园西门、121数码城 附近的公交车: 139路、65路、92路、10https://mpoi.mapbar.com/kunming/MAPAHAQIFBYRFOJMXOCWZNZ
6.云南民族干部学院丽江临沧少数民族年轻干部培训班举行结业典礼本报讯 11 月8 日上午,云南民族干部 学院丽江、临沧少数民族年轻干部培训班结业 典礼在我校雨花校区举行。校党委副书记、云 南民族干部学院副院长陈坤祥,省委组织部干 教处处长何明华、调研员杨儒正,丽江市委组 织部副部长刘中华,临沧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周 林以及我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出席典礼。 https://mdxb.ihwrm.com/index/article/articleinfo.html?doc_id=1159461
7.院校简介云南民族大学干部培训云南民族大学是一所培养各民族高级专业人才的综合性大学,是教育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与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省属重点大学。学校创建于1951年8月1日,原名云南民族学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早成立的民族高等院校之一,2003年4月更名为云南民族大学,至今已走过70年历程。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亲https://www.xjtuganxun.com/s-about/948.html
8.云南民族大学干部培训云南民族大学,坐落于云南省昆明市,是教育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与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综合性省属重点大学,云南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干部培训联系电话:400-072-5559https://www.gbpxedu.cn/colleges/452/
9.云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师资力量6.张婕,副教授,硕导,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博士,云南省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云南省心理咨询师协会常务理事,云南省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研究分会理事,云南民族干部学院特约专家,云南教育科学民族心理发展与教育研究学术工作站学术专家。德国--中国家庭治疗高级治疗师,德国--中国精神分析高级治疗师,德国-中国http://www.fjgkedu.com/gkzzd/a/1005408.html
10.云南民族大学干部培训云南民族大学 查看更多 云南民族大学是一所培养各民族高级专业人才的综合性大学,是教育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与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省属重点大学。学校创建于1951年8月1日,原名云南民族学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早成立的民族高等院校之一,2003年4月更名为云南民族大学,至今已走过70年历程。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受到党和国https://www.sysuganxun.com/schools/948.html
11.云南民族大学云南民族大学(Yunnan Minzu University,简称云南民大),坐落于中国云南省昆明市,一所培养各民族高级专业人才的综合性大学,是教育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与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省属重点大学。入选教育部“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民委双语人才培养基地。现任https://baike.sogou.com/v323254.htm
12.云南民族大学人气校友云南民族大学名人校友聂勒那金华著名文艺理论家、“文学是人学”创始者、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文学研究生所长钱谷融先生的得意门生。1982年毕业于云南民族学院中文系。1974年赴德宏州遮放坝飞海寨乡村插队务农,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论文《鲁迅与云南作家》获云南省第二届文学评奖优秀作品奖、《倾斜的天平——当代彝族文学谈》获云南省首届社科http://m.college.gaokao.com/frame-daxue-xiaoyou-336.html
13.云南民族干部学院地址详情,位置示意图,地图位置,交通指引云南民族干部学院,地址位于连芳北路与连芳西路交叉口东200米,靠近云岭路、连芳北路、连芳东路和连芳南路。在公共交通方面,附近设有多个公交站,包括慧苑公寓、民大图书馆、云南大学礼贤楼、博济院等,可以换乘Z51路、Z52路、219路、170路等多条公交线路。 https://kunming.city8.com/jiaoyupeixun/53786102_wc4z.html
14.云南这6所大学都有博士点,优势专业不输211,在很多省二本招生!云南民族大学位于云南省省会昆明市,云南民族大学始建于1951年8月1日,前身是云南民族学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早成立的民族高等院校之一,2003年4月更名为云南民族大学。 云南农业大学是省部共建高校,也是云南省重点大学,云南农业大学目前开设76个本科专业;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https://www.360doc.cn/article/54192271_1071736135.html
15.用脚力感受携青春放歌——云南民族大学2024暑期社会实践纪实7月中下旬,“石榴红·青春映边疆”云南民族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11个小分队的师生们走入全省9个州(市),实地到访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给云南干部群众回信的有关地点,寻访亲历者,察看经济社会发展变化,一堂堂“行走的思政课”引导学生们用心感受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伟大征程,深切体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https://m.yunnan.cn/system/2024/10/08/033257466.shtml
16.那金华任云南民族大学校长,前任彭金辉调任昆明理工大学校长原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那金华任云南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3月3日上午,云南民族大学在雨花校区召开干部大会,宣布有关校领导职务任免的决定:原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那金华任云南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原云南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彭金辉调任昆明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44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