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云南省开远市公安局老民警陈昆平的奋斗人生
▲陈昆平查阅软件系统开发的书籍。(当地公安机关供图)
已是晚上十点,雨幕模糊了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开远市的夜。一个50多岁的男子骑着摩托车,在湿滑而空旷的路面上小心地行驶着。他看上去有些狼狈:瘦削的身子有点儿发抖,雨水顺着头盔不断淌下来……好不容易到了家,他看见妻子的第一句话是:“今天我终于知道什么叫饥寒交迫啦!”
他是开远市公安局的老民警陈昆平。最近一年多,晚上十点还没吃饭对他而言是常事。他总是泡在单位的电脑前,但几乎没人知道他在忙什么。
直到一个让人震撼的消息传来——这个连ABC都不认识、没几年就要退休的陈昆平,通过7年多的艰苦自学和一年多没日没夜的编写,硬是独立开发出一套戒毒康复人员信息管理系统,而且已经在全国知名的开远市雨露社区投入使用!
“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陈昆平的50多年,从未停止过奋斗。
部队和军校,造就了他坚韧的性格
1961年出生于云南的陈昆平操着一口流利的红河方言。说起普通话就别扭的他,如今已看不出一点儿祖籍陕西的痕迹。但他笔直的身板、瘦削的身材以及每天早上固定在6点40分起床晨跑的习惯,都清晰地显露出他曾是一名军人。
陈昆平对自己想做的事情,总是异常执着。
1978年高中毕业参加高考时,他差录取线几十分,心里就总憋着一口气。次年他入伍从军,成为一名无线电报务员。为期一年的集训过程异常艰苦:发报,记电码符号……手指打出了血泡,头发大把大把地掉。但随着血泡变成老茧,陈昆平的发报速度有了飞跃性地提高,更从中找到了乐趣:“比如每个报务员都有自己的特点,通过无线电发出的声音,我们就能判断出报务员是谁。”
1980年底,集训归来的陈昆平被分到报话班。当时部队晚上10点熄灯,陈昆平就每天晚上在被子里打着电筒学到12点。这样的日子,他一过就是7个月!直到1981年7月考上昆明陆军学院,陈昆平当年高考失利憋着的那口气,才彻底吐出来。
“部队和军校教育让我的人生观定了型。”陈昆平对30多年前人们的奋斗精神记忆犹新,“在那个积极向上的集体里,你会被彻底融化。你怕自己落后,怕给集体抹黑,更怕自己不能为国家作出贡献!”
他还记得,在集训班,五六十名同学面对艰苦的学习没有一个人放弃,最终都以优异成绩毕业;在报话班,白天大家聚精会神地工作,晚上围成一圈听班长点评每个人的工作、思想、纪律表现;在军校,同学们刻苦对待每一个科目,就算周末也都在宿舍里学习,以不服输的精神你追我赶……
虽然那时每个月只有7元工资,刚刚够买生活用品,但人们普遍对物质要求不高,反而在精神层面的追求更为强烈。“在这样的环境下,哪怕最差的人,也会自然而然地想要做好每件事情。”陈昆平说,只要一声令下,不管多苦多累的活儿,大家都争先恐后地抢着干!
第一次见电脑,他想碰却不敢碰
部队工作期间,陈昆平在上级办公室平生第一次见到了电脑。那时还是DOS版本,看到战友打着英文命令,他惊奇地瞪大了眼睛;听到战友得意地说“敲回车键就能出来这个”,他眼都不眨地盯着屏幕;看到屏幕上发生的变化,他迷茫又兴奋……
“我觉得这东西又新奇又宝贝,想碰又不敢碰,生怕给碰坏了!”
在老科长手把手地教授下,陈昆平很快学会了电脑操作。但此时,他还处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阶段。
此时,一个想法渐渐在他心里萌芽,而且愈来愈强烈:要是我会开发这样神奇的系统就太好了!自己办公室里就再也不会有那一摞摞码得高高的台账了!
从这以后,这个念头三天两头地在陈昆平脑海中冒出来。按捺不住的他找人多方打听后却泄了气:大家都说软件系统开发很难学,很多大学生学了4年,最后也没干成这个工作。
那时,陈昆平周围还没有人会软件开发,想到自己年纪大了更难学,他一度打了退堂鼓。
但陈昆平终究还是过不了自己这一关。要自己开发软件系统的想法总是萦绕着他,终于,他下定了决心:不管能不能学会,先学起来再说!
那时,陈昆平已经50岁了。
两千多个日夜,他用“绣花功夫”刻苦自学
连ABC都不曾学过的陈昆平,学习起艰深的软件系统开发来所经历的困难,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每当这时,陈昆平就开心地站起来,自言自语地说“我懂了!”有时候还念叨,“不错不错,我都50岁了!我还是可以的!”整个学习的过程,就像障碍赛,一关一关地过、一个坎一个坎地迈、一堵墙一堵墙地翻,每越过一个障碍,陈昆平都为自己离终点更近一步而欣喜……
从“青铜”到“王者”,他的成功秘诀只有奋斗
2012年,陈昆平开始尝试着用所学知识开发软件应用系统。在这个漫长的“实习”阶段,失败是常有的事,但他从未气馁。
陈昆平的本职工作经常要到戒毒康复场所开展网络维护。2016年到雨露社区时,他发现内勤办公室、值班室堆满了厚厚的台账。经向民警了解,陈昆平才知道:一名戒毒康复学员从入所到出所要填很多表格,民警因此工作量很大。这触动了他:能不能做一个系统,把这些台账管理起来,减轻民警的工作负担他立即把想法向公安局领导进行汇报,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和支持。
得到了鼓励的陈昆平,对自己能否完成这样一个庞大的系统开发尚不确信。经过斟酌,他决定先做个小系统试一试。当时,戒毒学员进入戒毒康复场所时都要填基本信息表格,有50多项内容,如果出所后复吸再次入所,又要再填一次表格。陈昆平由此入手,开发了一个能够录入信息、随时调取表格的系统,得到雨露社区的民警认可后,他又开始进一步扩展系统功能。这项工作并不容易,陈昆平要不断研究学习戒毒康复场所的工作制度、禁毒条例、戒毒程序等,为了解精准需求,他过几天就要跑一次雨露社区,到最后,他对戒毒的事比业务精通的管教民警还清楚……
在专注于系统开发的五百多个日日夜夜里,陈昆平没有休过一次假,没有外出旅游过一次,甚至连女儿生孩子都没有去昆明看望。
2018年1月,戒毒康复人员信息管理系统终于开发完成并投入使用,系统分为信息采集、日常管理、医疗医务、信息查询、数据统计、档案管理、值班交班、台账管理8个主要模块,涉及近60项管理内容及信息表,不仅实现了戒毒康复人员的全时信息管理,而且可以进行多元数据分类统计,为职能部门决策提供依据。
“使用中的系统还要不断维护和完善。”陈昆平自豪地说:“但不管要怎么调整,我都有信心完成。”
2018年初,陈昆平因其卓越贡献和奋斗精神,被红河州公安局记三等功。此时,他已经57岁。
陈昆平是个从来都闲不住的人。“我一直很爱学习。”他说,“学习能锻炼人的思维,让人更活跃更年轻。除了四肢,人的头脑也要运动,才能永葆青春。”
陈昆平是个不善言辞的人。但只要说起软件开发,他就眉飞色舞,像变了一个人,异常兴奋。而在成功之前,大部分同事并不知道他埋头于软件系统开发。
在交谈中,他对当前一些年轻人浪费光阴、无所事事的现象,感到深深地惋惜和焦虑:工作没几年就坐在办公室里喝茶翻报纸,甚至盘珠子、玩古董……“虽说人各有各的活法,但有些现象,不该在年轻人身上出现。”他也感叹:很多人会经常性地制定这样那样的目标,但今年是这些,明年还是这些,到最后一样也没有实现。
“不管行不行,先做起来再说!”陈昆平说,人不能因为害怕失败而放弃尝试,不能因为害怕辛苦而放弃进步。如果无所事事、放松学习,几十年一眨眼也就过去了,但自己最终会被时代淘汰。“我这个年纪了还在学习,也希望更多年轻人用中华民族伟大的奋斗精神,撑起国家的未来!”(记者王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