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合”上做文章“用”处下功夫

部省合建能给一所传统意义上的地方高校带来什么?对云南大学来说,答案是更好的办学条件、更健全的体制机制、更强的发展信心……

2018年2月,教育部启动部省合建工作支持中西部高水平大学建设,云南大学成为14所入选高校之一,加之此前入选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这所有着近百年历史的西南地区重要学府正迎来全新的发展阶段。

“成为部省合建高校,不仅让学校有了更高的办学站位,明确了办学思路,也极大地提振了全校师生对学校发展的信心。”云南大学党委书记林文勋说。

整合资源促融合

根据与云南省政府签署的协议,教育部参照直属高校模式对云南大学的建设发展予以支持。

部省合建启动以来,从科研项目申报、重点实验室建设、师资培训、资金支持到日常工作,学校迎来的变化渗透在办学治校的方方面面。

“现在学校日常收发公文,参加各类会议都和教育部直属高校同等对待,教育部各种通知文件的抬头也加上了部省合建高校。”云南大学一位机关干部说,这些举措无形中都增进着大家对学校新定位的认同,促进着学校治理能力的提高。

为了推进云南大学“双一流”建设和部省合建工作,云南成立了以省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定总体规划与重大政策,协调解决重点问题,足见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

与此同时,云南省财政在2018—2020年3年里投入不少于25亿元资金,真金白银地支持云南大学开展一流大学建设和部省合建工作。

2019年,云南省委、省政府聘任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生态学学科带头人方精云到云南大学担任校长,聘任北京大学人事部部长刘波到云南大学担任党委常委、副校长,这背后是云南支持部省合建工作的另一个抓手: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依照部省合建协议,云南省委组织部主动与教育部沟通,为云南大学选优了包括党委书记、校长等在内的领导班子成员。

在林文勋看来,做好部省合建工作关键在于理解一个“合”字,“一是合作之‘合’,参与各方围绕共同的目标加强合作;二是配合之‘合’,大家共同配合形成合力;三是融合之‘合’,高校要融入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四是整合之‘合’,高校要借这个机会优化学科布局,最大限度整合各方资源”。

统筹部省合建与一流大学建设

与一流大学建设同频共振、融合发展是云南大学部省合建工作的一大特点,学科建设则是两者重要的交汇点。

来自部省合建的政策红利,为云南大学的学科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持。学校得以在5个重点建设的一流学科(群)设立“学科特区”,赋予其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更多自主权。

服务国家战略是云南大学学科建设的另一条鲜明脉络,这也是实施部省合建工作的题中之义。

学科的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近几年,通过实施部省合建和一流大学建设,云南大学引进各层次人才170余名,校内一批中青年学术骨干也在快速成长,初步形成了民族学、生态学、生物学、政治学与边疆问题研究四个“人才高地”。

赵琦华说,得益于部省合建,学校在基金申报、科研平台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突破。以日前公布的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为例,云南大学共获批48个项目,较往年大幅提升,在全国所有参与申报的高校和科研机构中名列第四。

主动对接服务区域需求

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副院长陈穗云带领的科研团队,致力于用生物技术解决农业生产中遇到的种子生产、农作物病虫防控等问题。这个只有四五名教师的团队发表的高水平论文逐年增加,产出的科研成果取得了广泛的经济效益,仅团队研发的“多肽保”一项产品,就帮助全省农户节约病虫害防治成本数亿元;研发的介质花粉技术已经覆盖全国70%以上的烟草种子生产。

“部省合建带来了资金投入、人才支持等方面的红利,让我们的团队近几年发展越来越好。”陈穗云说。

发挥学科优势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既是部省合建工作的着眼之处,也是高校自身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重要落点。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做好服务才能聚集资源,这个过程与学校自身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我们要在服务中求发展,在发展中作贡献。”林文勋说。

按照部省合建高校重点支持建设至少两个学科群,紧密对接服务本地主导特色产业的要求,云南大学认真编制了优势学科对地方主导产业方案,组织实施了一批项目,取得了明显成效。

云南大学生态学学科群,近几年则在服务国家粮食安全、农业生态安全、高原特色作物产业发展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云南大学研发的根结线虫高效生防产品与技术解决了重要经济作物根结线虫病防治的关键难题,近3年在云南和周边省份的蔬菜、果树、烟草和中药材主产区累计推广790万亩,大幅减少传统农药的使用,累计新增经济效益近33亿元。在当地花卉、药材、咖啡、茶叶等产业中,也能看到云南大学教师的身影,他们研发的多项绿色生产技术降低了农户生产成本,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报记者李澈)

THE END
1.云南民族大学:守正创新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云南民族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云南大学建校100周年精神,紧密围绕“到2026年全省教育整体发展水平达到西部先进”的目标,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守正创新、积极进取,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更加振奋。 学科建设质量提升。2024年3月,云南民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NDcxMDEwMA==&mid=2650438448&idx=2&sn=d92840af317abe498730eb3d07980f32&chksm=86a1bb90e026ca7f2ad57c06b0c386abc83037edba8e346e50d7307ebff35fdd174df8deac29&scene=27
2.云南大学首轮“双一流”建设成效回顾进入第二轮“双一流”建设,云南大学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四个面向”,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准确把握“国之大者”的深刻内涵和根本要求,聚焦一流学科、一流师资、一流人才、一流科研、一流治理、一流贡献“六个一流”,攻坚克难、锐意进取http://www.ynu.edu.cn/info/1376/33337.htm
3.云南大学在211中什么水平?认可度高吗?算不算好大学?从学科建设上来看,云南大学拥有优势学科其数量也比较多,在211中属于中等水平。 3.大学排名(2021) 软科排名:83 校友会排名:57 金平果排名:71 校友会综合类排名:29 从大学排名上来看,该校能够在211大学中排进前90名内,说明大家对云南大学的办学实力有着很好的认可度。 https://www.gk100.com/read_30167.htm
4.云南大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国家级+省级)2、云南大学学科评估结果排名 3、云南大学简介 云南大学(Yunnan University)位于云南昆明,简称云大(YNU),是中国西部建立最早的综合性大学之一,属中国首批4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是列入教育部直属高校、教育部与云南省“部省合建”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211工程”、“一省一校”、中西部高校综合https://m.dxsbb.com/news/68710.html
5.高发元云南大学:从“211”“特色”“冠军”到振兴费孝通副委员长视察云南大学,校党委书记高发元(左)、副校长倪慧芳(右)介绍一期“211工程”建设民族学等学科建设情况 二是加强民族学学位授权点建设和研究基地建设。博士学位授权是高水平学科建设的一个首要标志,它与人才的关系如同庙与菩萨的关系,没有庙引不来菩萨,庙小了原来的菩萨也畄不住。当时云大包括生态学的博https://www.scgoo.cn/article-29992-1.html
6.云南全力支持云南大学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省政府主要领导将任工作领云南网讯(记者 张潇予)近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支持云南大学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意见》,提出要从全面深化改革、加强条件保障、强化管理考核、加强组织领导等四个方面全力支持云南大学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在加强组织领导方面,要成立云南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省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省委组织https://yn.yunnan.cn/html/2018-06/20/content_5263966.htm
7.云南大学双一流学科名单云南大学双一流学科评估结果云南大学的重点云南大学是教育部与云南省“以部为主、部省合建”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一省一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云南省重点支持的国家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根据2022年公布的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大学名单可知,云南大学双一流学科有民族学、生态学等2个,下面是具体名单一览表,供大家参考。 https://www.maigoo.com/news/647142.html
8.注重活化利用推动文旅发展考古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在云南本土大学设立考古相关本科专业;加强研究阐释,加强多学科联合攻关,推动重要考古发掘项目持续深入开展,强化科技手段赋能;注重活化利用,加强考古成果传播展示,策划更多观众看得懂、喜欢看的优质展,大力推进文物资源的数字化,实现文物信息资源开放共享;突出工作抓手,加快我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加强https://www.ynzxb.cn/content/2023-05/27/content_26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