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生态环境厅省发改委省经信厅省住建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农村厅省能源局关于印发《湖北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的通知其他主动公开文件

各市、州、直管市及神农架林区生态环境局、发改委、经济和信息化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交通运输局、农业农村局:

《湖北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湖北省生态环境厅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湖北省交通运输厅湖北省农业农村厅

湖北省能源局

2022年12月5日

湖北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协同推进减污降碳工作,确保各项重点举措落地见效,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凝心聚力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湖北。

到2025年,减污降碳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协同度得到有效提升;武汉都市圈、襄阳都市圈、宜荆荆都市圈重点城市及重点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多层次试点示范体系基本建成,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取得新进展。

到2030年,减污降碳协同能力显著提升,助力实现碳达峰目标;重点城市碳达峰与空气质量改善协同推进取得显著成效;水、土壤、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领域协同治理水平显著提高。

二、强化源头防控

(一)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应用。构建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分类指导的减污降碳政策体系,细化完善主体功能分区。衔接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和用途管制要求,将碳达峰碳中和要求纳入“三线一单”分区管控体系,协同强化“三线一单”成果在政策制定、环境准入、园区管理、执法监管等方面的应用。以区域环境质量改善和碳达峰目标为导向,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要求。加大污染严重地区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力度,加快推动重点区域、重点流域落后和过剩产能退出。依法加快城市建成区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或关闭退出。(省生态环境厅、省发改委、省经信厅、省自然资源厅、省水利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加强生态环境准入管理。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在“两高”项目准入上健全部门联审会商机制和清单动态调整机制,在项目审批上严格落实产业规划、产业政策、“三线一单”、环评审批、取水许可审批、节能审查以及污染物区域削减替代等要求,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应采取先进适用的工艺技术和装备,单位产品能耗要达到能效标杆水平或先进水平,物耗、水耗和污染物排放等要达到清洁生产先进水平。持续加强产业集群环境治理,推动构建有利于碳减排的产业布局和发展方向,高起点设定项目准入类别,落实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有关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要求,深度调整产业结构。落实国家有关区域和行业碳达峰行动方案、清洁能源替代、清洁运输、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等政策要求,将碳排放影响评价纳入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严禁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产能过剩行业违规扩大产能。(省生态环境厅、省发改委、省经信厅、省水利厅、省市场监管局、省能源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加快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统筹能源安全和绿色低碳发展,推动能源供给体系清洁化低碳化和终端能源消费电气化,持续扩大非化石能源消费途径及比重。大力推进太阳能开发利用,开展户用光伏发电建设整村推进试点。在风能资源丰富区有序推进集中式风电项目建设,在边远区域建设以就地消纳为主的分散式风电项目。推广生物质多元化利用。推进地热能多元融合发展,在武汉、襄阳、宜昌、十堰等地区,积极推广浅层地热能供暖和制冷应用。推动水电挖潜增效项目建设,积极开展绿色小水电示范电站创建。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增长,有序发展煤炭深加工。有序推进燃煤锅炉、燃煤炉窑煤改气、煤改电。加快推进农村地区生物质成型燃料、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替代散煤。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力争比“十三五”末期提高4个百分点以上。(省发改委、省能源局、省经信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住建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水利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积极推广绿色低碳产品,推动商场、超市等流通企业设立绿色低碳产品销售专区。加大绿色消费宣传力度,引导企业和居民选购绿色产品。严格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制度,开展家用电器能效、水效标识产品计量监督检查。推进绿色社区创建行动,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社区设计、建设、管理和服务全过程,引导居民形成节约集约生活方式。强化快递包装绿色转型,开展可循环快递包装规模化应用试点,到2025年电商快件基本实现不再二次包装。鼓励选择公共交通、自行车和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提升绿色交通出行分担率,支持武汉、襄阳创建国际绿色出行示范城市。深入开展节约型机关创建行动,力争2025年底前省、市、县(市、区)级党政机关全部达到节约型机关或节能、节水示范单位创建要求。鼓励金融机构开发碳信用卡、碳积分、碳币等创新性碳普惠金融产品,引导市民、企业积极参与。(省发改委、省商务厅、省财政厅、省经信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住建厅、省自然资源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市场监管局、省政府国资委、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省邮政管理局、省地方金融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聚焦重点领域

(五)高效能推进工业领域协同增效。实施绿色制造工程,鼓励企业在产品设计、包装、运输、回收处理等环节实现全生命周期绿色环保。发挥龙头企业在稳定供应链中的作用,带动上下游企业建立绿色采购、生产、营销、回收及物流体系。推进工业节能和能效水平提升,依法实施“双超双有”“两高”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在钢铁、焦化、建材、有色金属、石化化工等行业选择部分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改造工程建设,推动一批重点企业达到国际、国内清洁生产领先水平。鼓励将高炉-转炉长流程炼钢转型为电炉短流程炼钢,引导省内长材企业布局发展网络型短流程环保型智能钢厂。加快推动水泥行业原燃料替代、石化行业减油增化。推动冶炼副产能源资源与建材、石化、化工行业深度耦合发展,加快钢铁、有色金属行业资源能源回收利用产业发展,加强冶金渣、尘泥、烟气脱硫副产物等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鼓励重点行业企业探索采用多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协同控制技术工艺,开展协同创新。(省经信厅、省发改委、省生态环境厅、省商务厅、省科技厅、省交通运输厅、省邮政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高水平推进交通运输协同增效。持续推进长江干线主要港口大宗货物“公转铁”“公转水”,重点提升大型工矿企业大宗货物长途铁路、水路等运输比例。发展城市绿色配送体系,鼓励运输物流、邮政快递、城市配送等企业优先使用新能源汽车或清洁能源汽车,开展统一配送、集中配送、共同配送、夜间配送等集约运输模式。优化交通出行结构,科学制定城市慢行系统规划,推进“公交+慢行”引领的绿色交通体系建设。积极扩大电力、氢能、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在交通领域应用,到2025年,新能源城市公交车辆占比超80%,力争新能源汽车在新车销量占比达到25%以上。加快淘汰超过使用年限的航运船舶,推动新能源、智能化船舶应用,指导船舶受电设施改造和提升岸电服务水平。(省交通运输厅、省发改委、省邮政管理局、省经信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住建厅、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高质量推进农业领域协同增效。协同推进种植业、畜牧业、渔业节能减排与污染治理。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测土配方施肥。加强种植业面源污染防治,优化稻田水分灌溉管理,降低稻田甲烷排放。推广优良品种和绿色高效栽培技术,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到2025年,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农药利用率均达到43%。提升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强化秸秆焚烧管控。适度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渔光一体、鱼菜共生等多层次综合水产养殖模式,推动江汉平原、咸宁、黄冈等沿长江流域畜禽粪污综合治理、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打造稻渔综合种养生态循环农业样板。加大老旧农机淘汰力度,推广应用农用电动车辆、节能环保农机和渔船,发展节能农业大棚。实施农业农村绿色节能行动,大力推进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农村清洁取暖,开展洁净煤使用试点。(省农业农村厅、省生态环境厅、省能源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优化环境治理

(十)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协同控制。加大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以及温室气体协同减排力度,探索开展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排放协同控制改造提升工程试点工作。一体推进重点行业大气污染深度治理与节能降碳行动,加快推进现有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与评估监测,到2023年,武汉等重点城市钢铁企业基本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其他地区钢铁企业2025年底前完成改造。推进焦化、水泥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进一步实施陶瓷、玻璃、有色、石化、工业锅炉、砖瓦等行业污染深度治理,持续推进工业炉窑综合治理。积极推进65蒸吨及以上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推广实施燃气锅炉低氮燃烧改造。VOCs等大气污染物治理优先采用源头替代措施。推进大气污染治理设备节能降耗,提高设备自动化智能化运行水平。加强消耗臭氧层物质和氢氟碳化物管理,加快使用含氢氯氟烃生产线改造,逐步淘汰氢氯氟烃使用。推进移动源大气污染物排放和碳排放协同治理。(省生态环境厅、省发改委、省经信厅、省交通运输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一)推进水环境治理协同控制。提高工业用水效率,推进产业园区用水系统集成优化,实现串联用水、分质用水、一水多用、梯级利用和再生利用。构建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体系,因地制宜建设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及再生水调蓄设施。推进城镇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农业农村污水的资源化利用,建设资源能源标杆再生水厂。鼓励重点城市探索推广污水社区化分类处理和就地回用。重点推进城市建成区污水处理厂节能降耗,优化工艺流程,提高处理效率;鼓励污水处理厂采用高效水力输送、混合搅拌和鼓风曝气装置等高效低能耗设备;推广污水处理厂污泥沼气热电联产及水源热泵等热能利用技术,有条件的园区污水处理厂推广建设太阳能发电设施;协同提高污泥处置和综合利用水平。开展城镇污水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碳排放测算,优化污水处理设施碳排放管理。推广乡镇污水处理厂、微动力污水处理站、单户三格式污水处理池、人工生态湿地、生态循环水网等治理模式,因地制宜推进农村生活污水集中或分散式治理及就近回用。(省生态环境厅、省发改委、省经信厅、省住建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农村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二)推进土壤污染治理协同控制。根据土壤污染状况和风险合理规划土地用途,对重度污染严格管控类耕地,采取种植结构调整、耕地休耕、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确保安全利用。以化工、有色金属行业企业为重点,实施在产企业土壤污染源头管控工程,农药、化工等行业中重度污染地块优先规划用于拓展生态空间,降低修复能耗。以绿色低碳修复为导向,优化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技术路线,在恩施、十堰、黄石、宜昌、荆州实施一批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程,在武汉、黄石实施一批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与修复工程。开展重点污染源地下水风险管控和修复工程,实施典型退役化工园区土壤污染治理修复与管控试点。推动严格管控类受污染耕地植树造林增汇,提升固碳潜力。支持宜昌、随州、荆门、黄石、十堰等地开展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和绿色矿山建设,探索利用废弃矿山、采煤沉陷区受损土地、已封场垃圾填埋场、污染地块等因地制宜规划建设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新能源项目。(省生态环境厅、省发改委、省自然资源厅、省住建厅、省农业农村厅、省能源局、省林业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三)推进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协同控制。扎实推进武汉、襄阳、宜昌、黄石等地“无废城市”建设,支持襄阳、宜昌、黄石等地建设资源综合利用基地,探索形成基于区域产业特色和固废特点的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发展路径。有序减少存量大宗固废,推动煤矸石、粉煤灰、尾矿、冶炼渣等工业固废资源利用或替代建材生产原料,持续推广磷石膏在生产水泥和新型建筑材料等领域的利用。推进退役动力电池、光伏组件、风电机组叶片等新型废弃物回收利用。推动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运输、处置,加快垃圾分类回收与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持续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建设,加强可回收物和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减少有机垃圾填埋,推动垃圾填埋场填埋气收集和利用设施建设。因地制宜稳步推进生物质能多元化开发利用。禁止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添汞产品的非法生产,从源头减少含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固体废物产生。(省生态环境厅、省发改委、省经信厅、省住建厅、省商务厅、省市场监管局、省能源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创新协同模式

(十四)建立健全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加快探索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有效模式,建立城市群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机制,统筹推进流域综合治理、大气联防联控、生态空间共建、环境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不断优化区域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用地结构,培育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加强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助力实现区域绿色低碳发展目标。(省生态环境厅、省发改委、省自然资源厅、省经信厅、省科技厅、省交通运输厅、省住建厅、省能源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五)因地制宜推动城市协同创新发展。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以及温室气体减排要求,在森林城市、园林城市、“无废城市”及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中强化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要求,在城市建设、生产生活各领域加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落实,加快实现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省生态环境厅、省发改委、省住建厅、省交通运输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六)支持产业园区探索开展协同创新。鼓励各类产业园区根据自身主导产业和污染物、碳排放水平,积极探索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优化布局和能源系统,促进水资源集约节约高效循环利用、废物综合利用,提升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推动各地制定循环化发展园区清单,按照“一园一策”原则制定循环化改造方案。支持黄石、荆门、仙桃、潜江等高新区争创国家绿色园区。依托谷城再生资源园区、大冶有色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等,推动再生资源产业聚集发展。(省生态环境厅、省发改委、省科技厅、省经信厅、省住建厅、省水利厅、省商务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七)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协同创新。通过政策激励、提升标准、鼓励先进等手段,推动重点行业企业开展减污降碳试点工作,鼓励龙头企业联合上下游企业、行业间企业开展协同降碳行动,构建企业首尾相连、互为供需、互联互通的产业链。“十四五”期间,积极推动一批企业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行动,鼓励采取工艺改进、能源替代、节能提效、综合治理等措施,实现污染物和碳排放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打造“双近零”排放标杆企业。(省生态环境厅负责)

六、加强支撑保障

(二十)加强协同技术研发应用。强化科技创新推动碳达峰碳中和作用,出台湖北省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加快能源、工业、交通、建筑、农业等重点领域单项适用技术及共性关键低碳技术研发。实施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攻关行动,加大烟气超低排放与碳减排协同技术创新力度,加快研发磷石膏综合利用、化工废水高效处理、多污染物系统治理、VOCs源头替代、低温脱硝技术,探索高碳工业流程的低碳再造、零碳化和数字化转型,推动炼化过程能量优化、低温室效应制冷剂替代、碳捕集与利用等技术试点应用,推广光储直柔、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智慧交通、交通能源融合技术。充分发挥湖北科教优势,加强绿色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组织开展生态环境科技专家帮扶行动,提升减污降碳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和效率。(省科技厅、省发改委、省生态环境厅、省住建厅、省交通运输厅、省能源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一)培育协同管理长效机制。探索统筹排污许可和碳排放管理,衔接减污降碳管理要求。高水平建设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支持湖北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持续深入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健全长效机制,严格落实履约制度,优化配额分配方法。严格落实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和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建立健全能源计量体系,健全省、市、县三级节能监察体系。推动污染物和碳排放量大的企业开展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省生态环境厅、省发改委、省经信厅、省市场监管局、省能源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二)加快推进基础能力建设。拓展完善天地一体监测网络,提升减污降碳协同监测能力。开展区域大尺度甲烷、氢氟碳化物、六氟化硫、全氟化碳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监测,推进温室气体监测与环境质量监测的深度融合。健全排放源统计调查、核算核查、监管制度,编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探索固定源污染物与碳排放核查一体化监管执法。(省生态环境厅、省发改委、省统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THE END
1.能链智电与湖北中碳资管完成新能源车充电碳减排量认购今日,能链智电(NAAS.US)与湖北中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简称中碳资管)在武汉正式签约,完成1962吨的“首批新能源车充电碳普惠减排量”认购交易。这是国内新能源车充电服务碳减排量领域的第一笔交易。 据悉,此次交易的碳普惠减排量将用于湖北碳市场2023年度重点排放单位履约,未来碳普惠减排量也可用于打造零碳园区、零碳https://www.163.com/dy/article/JJ2TQV2C05198ETO.html
2.中碳协(湖北)服务有限公司怎么样中碳协(湖北)服务有限公司招聘要求怎么样:中碳协(湖北)服务有限公司都在招什么人? 招聘类别经营管理类最多占100%,什么学历能进?大专最多占100%,工作经验有什么要求?3-5年最多占100%,工作地区在哪?武汉最多占100%,公司足迹/联系/人脉(了解公司最新动态) 管理 官网查找 百度搜索 工商联系方式 启信宝 https://www.jobui.com/company/18604834/impression/
3.中碳协(湖北)服务有限公司招聘信息中碳协(湖北)服务有限公司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徐家棚团结路16号东原锦悦6栋/单元27层2号-1,注册资本为500.00万人民币,成立于2021-09-30,目前公司的主要经营范围是一般项目 : 工业互联网数据服务;信息咨询服务(不含许可类信息咨询服务);互联网安全服务;以自有资金从事投资活动;自有资金投资的资产管理服务;碳https://m.liepin.com/company/gs91196034/
4.「中碳协(湖北)服务有限公司招聘」公司地址 东原时光道东原时光道B座 27楼 (考培网) 公司描述 中碳协(湖北)服务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紧紧围绕碳配额交易、碳金融、碳配额托管展开业务。中碳协作为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能力建设分中心,公司业务遍布全国32个省份,长期以来持续推动低碳行业发展,积极参与双谈知识普及。 https://m.zhaopin.com/company/CZL1371979320.htm
5.中碳协综合能源服务(湖北)有限公司(武汉市江岸区后湖街道金桥了解企业详情:付费查询中碳协综合能源服务(湖北)有限公司的企业法人、经营状态、注册资本、企业类型、登记日期、经营期限、企业地址、经营范围、股东信息、成员信息、公司年报、投资公司、企业高管、分支机构、商标信息、诉讼信息、变更信息、经营异常信息、对外投资等等。 https://gongshang.mingluji.com/hubei/name/%E4%B8%AD%E7%A2%B3%E5%8D%8F%EF%BC%88%E6%B9%96%E5%8C%97%EF%BC%89%E7%94%B5%E5%8A%9B%E6%9C%8D%E5%8A%A1%E6%9C%89%E9%99%90%E5%85%AC%E5%8F%B8
6.好人好股从中国证券业协会获悉,近日,中证协场外市场与衍生品业务专业委员会视频召开全体会议提出,进一步完善场外衍生品自律规则体系及自律监管框架,加强场外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中证报价交易报告库功能和业务标准化水平,真正做到衍生品业务“看得清、讲得明、管得住”。 https://www.9635.com.cn/web/evaluate/detail?articleId=21500&isMobile=0
7.湖北省太阳能空气能行业协会关于《零碳实验【核心提示】根据《标准化法》、《团体标准管理规定》、《湖北省太阳能空气能行业协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由中碳协(湖北)服务有限公司申请的《零碳实验室评价规范》团体标准,经我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查,符合立项条件,现批准立项。 各有关单位: http://down.foodmate.net/wap/index.php?itemid=26715&moduleid=25
8.湖北碳交启动湖北首个内河船舶绿色能源碳普惠项目湖北中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作为省属国资唯一专门碳资产管理机构,承接了项目的开发运营,与三峡旅游集团进行项目签约。这一创新项目的开展,标志着湖北在推动内河航运绿色低碳转型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对全省内河航运节能减排工作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为全国航运业的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NzI5NTc0MQ==&mid=2649963058&idx=6&sn=1f193e41d0f6762537638582043ba11c&chksm=bf4ecd11e8576b71e34ed6e978164dd8886d129b1ce46f0bb42bec0508f5faf995496efba103&scene=27
9.央视《东西南北贺新春》即将在荆州录制荆楚号荆楚网农民日报社和全国农业企业发展联盟共同发布《2022中国农业企业500强》。在本次公布的名单中,湖北有17家农业企业上榜。 ◎武汉产广谱HPV疫苗全球率先进入临床试验 记者从武汉东湖高新区获悉,光谷企业武汉博沃生物和上海关联公司联合开发的广谱HPV疫苗,近日获得澳大利亚人类研究伦理委员会签发的伦理批件,并已完成澳大利亚药品管https://www.cnhubei.com/pcmedia/detail?id=1472748
10.中碳登大厦服务场地双碳创业之家是依托中碳登大厦行业聚集 特色,由双碳产业服务公司领导,中碳协(湖北)服务有限公司为主体运营的双碳领域创业孵化中心,双碳创业之家的成立旨在为致力于绿色低碳领域提供技术、服务、软硬件等产品的创业公司,提供孵化场所、工商注册、业务指导、人员技能培训、资金扶持等服务,让创业企业直接带人入驻,降低创业成本https://www.whsme.net.cn/PlaceView.aspx?t=oAVhRdGxTpU=
11.通用机械行业政策与市场动态(2023年四季度)智慧供应链建设需求,聚焦产品数字化设计解决方案、工艺智能化设计解决方案等21个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攻关方向,发掘培育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具备较强自主可控供给能力的优势单位,推进工艺、装备、软件、网络技术的深度融合,突破一批先进适用、可大规模复制推广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提升专业化、标准化的智能制造集成服务https://www.cgmia.org.cn/Web/News/Detail/19311
12.襄阳市“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2021年,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湖北省“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实施意见》,提出推进绿色技术与科技创新驱动,着力转变建设发展与建造方式,提高建筑能效,降低建筑碳排放,提升建筑品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加快促进我省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实现高品质发展。在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既有建筑节https://www.sayyas.com/index.php?g=Content&m=Pagedis&a=shows_art&catid=41&id=308
13.2024年时事政治试题库与答案20240602.pdf距,推进全体人民共享数字时代发展红利,助力在高质量发展中 实现共同富裕。 A.区域 B.城乡 C.群体 D.基本公共服务 参考答案:ABCD 13.据国家邮政局网站消息A.湖北宜昌 6 B.河北秦皇岛 C.广西桂林 D.江苏苏州 参考答案:ABC 17.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已 累计建成5G基站(),具备千兆网络https://m.renrendoc.com/paper/331119568.html
14.武汉控股:武汉三镇实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年度报告二、?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三、?中审众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四、?公司负责人曹明、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曹明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李磊声明: 保证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https://stock.stockstar.com/SN2023031700031569.shtml
15.中国设备管理协会碳达峰碳中和专业委员会碳金融 ESG咨询 CCER项目开发 支持与服务 专家风采 姓名:凌金华 编号:ZSSTZJ2023-108 单位:浙江物产山鹰热电有限公司 职务:总经理 深圳碳排放交易所 海峡股权交易中心 天津排放权交易所 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 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 http://capeghg.com/
16.广州探索减污降碳协同路径打造美丽中国城市样板50.包头市加快建设碳足迹认证公共服务平台 碳足迹是指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所产生的碳排放量总和,是衡量生产企业和产品绿色低碳水平的重要指标。在这份英国标准协会(BSI)颁发的碳核查声明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双良硅材料(包头)有限公司一年间的碳足迹。在双良硅材料单晶厂房屋顶,成片的光伏组件如一片蓝海,正加 https://www.carbonhrss.com/16931.html
17.环保水处理固废大气治理垃圾处理广东鸿威国际会展集团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 山东省水处理协会 武汉环境保护产业协会 襄阳市生态环境科学学会 湖北省空气净化行业协会 湖北省家电与网络信息产品服务行业协会 支持单位: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武汉市分会 中华环保联合会水环境治理专业委员会 湖北省节能减排研究会 https://www.bihz.cn/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