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希望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张基广校长以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拉开了讲座的帷幕。
第一篇:教育需要美好的改造
40年前恩师的形象历历在目,张校长用自己的求学经历,结合武昌实验小学的教育改革实践,向在场的老师们阐明了“教师需要用美好感召”“活法就是教法”的教育理念。
第二篇:教育本是美好的事
从教37年来,张校长时常被问及“到底什么是教育?”
张校长用三句话讲出了他对教育的理解:第一句话出自《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意思是说教育就是上行下效,引导孩子追求真善美;第二句话出自《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是说人出生自有天性,遵循人的天性就是“道”,培养并遵循“道”就是教化;第三句话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强调的“立德树人”,因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教育的中心环节。
张校长认为教育应该有三重意义:一是让人成为人,对应了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二是让人成为党和国家需要的人,就是我们常说的“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三是让人成为未来幸福生活的人,也就是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未来公民。
第三篇:让教育生活充满美好
改变一个教师首先要改变他的价值追求,改变一所学校首先要改变他的精神气质。当一个教师获得学术尊重,享有职业尊严,他就会把自己当作学校的一分子,自觉地融入集体,不再贪图低级庸俗的小利,不断追求自我超越的学术和精神境界。
一是让教师有“尊严感”。学校应努力做到“让每个人老师都有说话的机会,让每个老师都有受到表扬的权利”。
二是让教师有“获得感”。学校应在教师中不断强化“单位与组织”“团队与归属”的观念,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教师有更多“跨界体验”的舞台。
三是让老师有“驱动感”。学校应做到“重心下移,赋权增能”,激发教师自主发展、自主管理的意识,让教师争做学校的主人翁。
第四篇:教育就是播下美好的种子
每天早晨7:30左右,张校长会准时来到学校门口,驻足观察:学生书包是不是自己背?头发是否梳理整洁?见人有没有问好?
校门口、班级和教室、教学环节、家校共育的每一个细节,都是关乎着学生成长发展的头等大事。遵循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成长规律,教育学生牢记“祖国利益高于一切”,从小学生的“八个好习惯”等细微处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将“大教育”融入“小生活”,是张校长对教育本质和真谛的探索。
大师身旁宜聆教,美好京中共成长。“京中教育名家大讲堂”系列讲座,由十堰京中实验学校与湖北华宜寄宿学校携手倾力打造,是两校在教学管理、名师引领、资源共享、科研共促等领域的有益探索。
展望未来,两校还会继续加强合作,谋发展,携手奋进谋新篇。通过更加有利的一揽子措施,整体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创新教育管理理念,彰显教学育人特色,促进学校高质量内涵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专家简介:
张基广,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党委书记、校长,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教育部“校长国培”专家库专家,“国培计划”中小学名校长领航工程首批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