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右玉县位于晋西北边陲晋蒙交界、毛乌素沙漠的边缘。这里向来是大风口,是一片风沙成患、山川贫瘠的不毛之地,人民生活极端困苦。从第一任县委书记第一次发出植树造林的号令开始,就一直伴随着共和国的脚步响彻了近70个年头。近70年来,右玉历届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换届不换方向、换人不换精神,“绿色接力棒”代代相传,使右玉县由昔日的不毛之地蜕变为今朝森林覆盖率达53%以上的“塞上绿洲”,创造了塞北高原的绿色奇迹,铸就了感人至深的“右玉精神”。“右玉精神”是我们党执政为民、践行宗旨的一个缩影,是党的科学发展理念的质朴诠释和成功实践,是太行精神、吕梁精神在新时期的发扬和深化,是党的建设特别是作风建设上的一个宝贵典型。
该剧以十二任县委书记带领干部群众治沙绿化、改善生态、建设美好家园的感人事迹为主线,以贯穿全剧小人物的悲欢离合为叙事副线,以纪实风格全景式再现右玉60多年波澜壮阔的生动实践,深刻诠释了习总书记盛赞的右玉精神。
吴子牛导演将其宏大手笔、独特视角、深沉情怀根植其中,也在历史真实、政治寓意和艺术表达之间努力寻找平衡点。故事牢牢依附在具有时代发展、前进的逻辑链上,靠时代变革前进,靠人物的命运打动人心。除了各具性格色彩、均有无私奉献的历任县委书记、县长们,全程经历并参与、见证了“右玉的燃情岁月”的剧中人物武铸、杏儿、史来宝、梁小妹甚至田汉民等人物的塑造配合故事情节都会令人随之动容、感慨万千。
总制片人王大林及吴子牛导演达成共识——拒绝天价,按照角色,选择最合适角色的演员。为使剧集的拍摄能够更贴近那个时代,营造一个浓厚的创作氛围,让演职人员深刻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右玉精神”,他们希望每个演员都能亲自到右玉体验生活,结果几乎所有演员都来了。众位演员包括一些“老戏骨”都是被吴导对每一部作品力求完美的创作态度与精雕细琢的匠心品质及动人的“右玉精神”感召来的。大家达成默契,不计片酬,扑下身子拍好戏,体验生活、接受教育把角色塑造好。
一部影视剧的成功靠的不仅是演员的倾情演绎,还有制作团队的精益求精。这部剧要从刚解放拍到现在,跨度近70年。想要让观众有代入感,剧中的内外景、道具、服装、化妆缺一不可。各部门唯一能做的就是真实的还原历史原貌。每一步都力求完美、少留遗憾。该剧于2017年7月10日开始筹备建组。7月26日主创人员在右玉举行创作研讨会,确定导演组、摄影组、服装美术化妆置景等剧组成员。随即,前期筹备等工作全面展开。9月5日小组开机,25天单机抢拍了七十年春、夏、秋三个季节需要的外景及群众大场面。10月1日A、B组正式开机,摄制组常驻组主创人员450多人,驻组车辆70多辆,大场面时包括群众演员常常达到七八百人,群众演员用量共计1万多人次。剧组不分昼夜、不畏严寒、经历三次转场,分别在右玉、太谷及内蒙库布齐沙漠(内蒙古托克托县)投入了艰辛的创作。用时97天,2018年1月5日顺利关机杀青。
严谨和细节与整部剧的匠心品质是确保作品质量的根本保证,该剧无论是大场景的宏大叙事还是小细节的考究打磨各部门反复推敲,直至近乎完美。演员的造型定装要提前作好人物具体的设计和不同年代不同事件环境下的造型定位,所有建筑场景均是按前期调研资料最大程度地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为了使观众在观看该剧时能体验到更真实、接地气的感觉,剧组在道具的配置上秉承求真求实的制作原则,对细节的追求到了极致。
德丰影业所属的德丰利达集团,是一家集大健康产业、影视文化和生物科技等多元化发展为一体的大型实业集团。自2013年成立起,始终将引领社会正能量、主旋律思潮作为根本出发点。德丰利达集团将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的举国战略作为自身的使命与诉求,要求德丰影业不仅是优秀影视作品的生产者,更是正确价值观、生活观、社会观的引领者。
德丰影业的创新也是多维度的,从题材创新,到形式创新;从发展方向创新,到文化产品延伸创新。作为坚守正能量、主旋律调性的唯一一家新三板挂牌公司,德丰影业曾在“寻找鲨鱼苗----2018(第二届)新三板品牌峰会”上的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荣获金鲨鱼奖·2018新三板卓越品牌奖。
凭借着2017年投资拍摄的《七十七天》和《情满四合院》等重磅影视作品的超人气,德丰利达集团在影视行业不仅站稳了脚跟,同时紧跟时代节奏。德丰影业于今年打造的《嘻哈英熊》和《兰桐花开》以上两部作品,同样能够赢得观众喜爱,将正能量传播进行到底。
未来,德丰影业将凭借丰富的资源优势、创新意识、专业的管理水准以及高效的营销能力,持续推出弘扬时代正气的精品影视文化作品,为中国影视文化产业的繁荣增添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