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6月30日报道,日前,中共中央决定:骆惠宁同志任山西省委委员、常委、书记;王儒林同志不再担任山西省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
这距离2014年9月1日王儒林“临危受命”接任山西省委书记,已过去整整22个月。
王儒林
入晋将近两年间,王儒林整顿吏治、振兴经济,成绩有目共睹。如山西省政协委员、山西财经大学MBA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卫虎林所说,“拍蝇打虎,官场重建,山西政治生态正在恢复清明;提‘三个推进’,抓‘七大产业’,山西经济发展新思路已经明朗。‘旧’的山西正在瓦解,‘新’的山西正在形成。”
临危受命整顿吏治
2014年9月1日,王儒林正式接替袁纯清担任山西省委书记。是时,山西有7名省部级高官被调查,成为中共十八大后省部级高官“落马”最多的省份。王儒林被赋予整顿山西吏治、提振山西经济的重任。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赴山西出席当天的领导干部大会并讲话。刘云山指出,山西省的政治生态存在不少问题,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严峻。中央高度重视山西存在的问题,高度重视山西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决定对山西省委班子作重大调整。
惩治腐败、狠刹“四风”、“六权治本”
有媒体根据公开资料梳理了王儒林履新山西一个月的足迹。《山西日报》头版显示,2014年9月,王儒林共15次出现在报道中,10次谈及“反腐”,几乎每一次都提到“弊绝风清”。这个词出自北宋思想家周敦颐《拙赋》里的“上安下顺,弊绝风清”,由王儒林在9月1日的就职讲话中首次提出,随后成为山西的反腐基调。
在王儒林入晋100天时,初步统计山西至少有37名县处级以上官员被调查,其中副省级官员7名、市委书记3名,县(区)委书记、县长、县级市市长等9名。
“塌方式腐败”也让山西有些官员出现了不愿干、不敢干、不会干的思想。对此,王儒林明确表示,“山西反腐绝不会搞政治运动,也不会搞人人过关。我们始终相信,山西大多数干部是好的。”
主政山西两年,反腐成绩显著。王儒林曾如此形容山西的腐败问日,“山西严重腐败情况不是个案、不是孤立的,都是一坨一坨的,现在一查就是一帮,一动就塌方。”
自2014年9月至2016年1月,山西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立案28668起,处分31164人。这其中结案处理和正在立案查处的厅局级干部129人,移送司法机关34人。结案处理和正在立案查处的县处级干部1565人,移送司法机关157人。
临危受命主政山西,如何看待近两年来的反腐工作?离任前夕的6月7日,王儒林做客中央纪委官网在线访谈,自述治理系统性塌方式严重腐败的成效,或可视为对其主政以来反腐工作的总结。
王儒林介绍,一年多来,山西先后查办了五名市委书记,扭转之前14年没有查处过市委书记腐败案件的被动局面,同时查处了煤炭、国土、环保、交通等省直部门一把手的腐败问题。总共有5646人主动向纪检监察机关交代违纪问题,2万多人主动向“红包礼金专户”退交钱款,超过了1.7亿元。
据了解,上述省直部门“一把手”分别为省国土厅原厅长李建功、煤炭厅原厅长吴永平、环保厅原厅长刘向东和交通厅原厅长段建国。五名落马的市委书记分别是太原市委原书记陈川平、运城市委原书记王茂社、大同市委原书记丰立祥、阳泉市委原书记洪发科、忻州市委原书记董洪运,以及吕梁原市长丁雪峰。
此外,王儒林还介绍,全省共有18名县委书记被查,其中,阳泉市五个县区委书记查办了四个。
选官用官严把关
在经历了“系统性、塌方式腐败”之后,山西官场大量官员岗位空缺。
如何选拔优秀干部,填补岗位空缺,成为山西极为紧迫的任务。一方面由于诸多省部级官员的贪腐案件尚在查办,哪些官员涉案或另有贪腐,都未完全明晰。另一方面,山西形势紧迫,不少重要经济指标在全国垫底。
山西省委书记王儒林和他的同事们,进行了一场打破常规的选官实验。
在选官之前,山西先在两个系统内“清理门户”。这两个系统,都与选人用人有莫大的关系,一个是山西纪检系统,一个是山西组织系统。对组织干部队伍和纪检干部队伍的清理,是选官前的重要一步。
王儒林在两会上
在今年两会上,王儒林提及此事,提到了两个数据:去年山西全省组织系统排查处理问题干部305人,纪检系统处理534人。当然,山西对这两支队伍的清理,是在中纪委和中组部的总体安排下。
解决“打铁还需自身硬”这一问题之后,山西选官开始。选官之严格,可以用吕梁四位县委书记的经历来说明。首先是吕梁市委组织部对符合条件人选所有的信访举报、党纪政纪处理、三龄两历一身份等各方面的情况进行了初审。然后是市纪委谈话进行核实。第三关是市纪委专项审核,由市纪委牵头组成专项审核组,对入围人员包括配偶及共同生活子女的房产、经商办企业等情况逐一进行专项核查。
此后,名单还要经过省纪委审查、廉政考察以及省委组织部和省纪委的共同核查,确定拟任人选在省级媒体公示之后,省委组织部和省纪委对来信举报反映的所有问题逐一认真核查。
选一名县委书记要过“六关”,而全省的干部也要经过“六查”。这“六查”包括查档案、查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查民意、查业绩、查线索、查案件。王儒林说过,省委立下一条铁律,凡是没有经过“六查”的干部一律不动。动议之后不论在哪个环节、哪个阶段发现问题的,都放下先查清问题。
多项举措提振经济
除了反腐工作,王儒林需要面对的另一项严峻挑战就是承受巨大压力的山西经济。
近年来,中国煤炭大省山西告别煤炭扩张期,承受着资源型经济由“一煤独大”向多元发展艰难转身的阵痛,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放缓。在2014年中国31省区的GDP成绩单中,山西的增速位列倒数第一。2015年,山西3.1%的GDP增速在全国位列倒数第二。
面对经济困局,山西经济急需转型
面对经济困局,山西连续出台一系列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政策措施,包括推出36项全面扩大开放举措,推进“六大发展”等。值得注意的是,山西接连提出要实现在金融振兴、科技创新、民营经济三方面的突破。而每次推进大会,王儒林都要作长篇讲话,亲自提出要求和部署。
王儒林力主加大脱贫攻坚、城中村改造等工作力度。面临山西经济滑坡,GDP增速垫底等问题时,提出把旅游业作为非煤产业的首位产业。
不仅如此,山西还通过包括“央企入晋”等多项举措,来重振山西经济。
此次离开山西后,王儒林将担任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颇为巧合的是,其前任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也在同一领域任职,现担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