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都吉台村东北自南而来的小荆河。王玉芳摄
都吉台遗址。孙宝平摄
早在龙山文化时期,都吉台就是山东半岛地区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该遗址对研究龙山文化、商周遗存及春秋战国时期齐、鲁、莒等诸侯国的势力范围、疆域、文化交流情况,对研究东夷文化及山东半岛地区与中原文化的交流等,都有着极为重要的科学价值。
都吉台为贵族斗鸡处
出土大量陶器和铜器
在诸城市区北25公里渠河与荆河汇流处,有一个叫都吉台的村庄,村东有一高台,名曰"斗鸡台",相传为春秋时鲁国贵族斗鸡的地方,村名因台名谐音而得。
都吉台古遗址南北长103米,东西宽22米,总面积7416平方米,文化层厚8.5米,下层为龙山文化,中层为商周文化遗存,上层有汉代遗物和唐宋遗存,内涵十分丰富。此处出土的大量陶器、铜器证明,早在西周时期,此地便有人烟。
据明万历《诸城县志》记载,斗鸡台在城阳城东北,"高两丈,圆六百步,春秋鲁昭公二十五年(前517)季氏与郈氏斗鸡处"。当时的斗鸡多为赌博,各出赌注,以两鸡相斗结果决定输赢。
《史记·鲁周公世家》载:鲁昭公二十五年,鲁大夫季孙意如(即季平子)与鲁大夫后恶(即都昭伯)为了取胜,各自都耍了花招。季氏将芥末面洒在鸡翅上,欲以辣坏郈氏鸡眼取胜;郈氏则在鸡爪上暗缚铜钩,欲以利爪斗赢。结果季氏鸡大败,季氏甚为恼火,侵入郈氏之宫地自缢。郈氏联合臧氏到鲁昭公处告季氏,昭公讨伐季氏,季平子请囚请亡皆不许,季氏遂联合叔氏、孟氏三家共伐鲁昭公,鲁昭公败而失国出亡,后恶亦被孟氏所杀。
清咸丰十年(1860),土匪骚扰,民不聊生,斗鸡台已成为较大村庄,有民团,有圩墙,较为安全,因而不少外村人来此避难。民团首领是颇有名气的进士,他组织民团等加固圩墙,增岗设哨,保护难民。由于措施得力,土匪未能骚扰该村,百姓盛传"都吉""都利",有口皆碑。后来便改"斗鸡台"为"都吉台"。
早在1979年,该遗址就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都吉台还是救命台。1974年8月13日发生特大水灾,都吉台村东的荆河、村北的渠河河水暴涨,大水过后,全村荡然无存,仅剩大树和屋基没被冲走,1500多名村民躲到台子上避难,无一伤亡。
源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都吉台人都重视教育,崇德尚学。从上世纪80年代起,有近百人考入清华大学、上海交大、山东大学等重点院校。
平昌故城文化层重重叠压堆积丰厚
郦道元的《水经注》载:"浯水经平昌城北,城之东有台……名为斗鸡台。"台下有井,传说井内有龙出入,故又曰"龙台",此井在乾隆十一年(1746)下大雨时坍塌。汉代,斗鸡台所处的地方为平昌侯刘卬封国,即平昌故城。
平昌故城南北长1000米,东西宽900米,面积90万平方米,都吉台村就坐落在这座古城遗址上。潍河支流渠河由东向西流经城北,荆河由城南绕经城东,在城东北入渠河。
平昌,汉置县。文帝四年(前176)封齐悼惠王刘肥第八子卬为平昌侯,即此。西汉属琅琊郡,东汉属北海国。三国时,魏置平昌郡于此,后郡废,县属城阳郡。晋复置平昌郡,以县属之。北魏初仍属平昌郡,后改属高密郡。北齐废,入安丘县。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队及省、地(市)文物部门曾对平昌故城址做过多次考查。1982年,诸城市博物馆进行详细调查与勘察,发现故城内的"斗鸡台"及其周围,文化层重重叠压,堆积丰厚,自45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开始,绵延不断,中无缺环。
龙山文化主要分布于平昌故城东部的斗鸡台上。斗鸡台原来是荆河岸边的一处繁衍生息的台地。新石器时代,人们往往选择台地为居住地点,有利于保存火种,还能躲避水患。台上出土了龙山文化时期的陶器、石器及蚌器,方唇卷沿的陶鬲应是殷商时期东夷族先民的遗物。西周文化遗迹主要分布于台上及其附近,东周文化遗迹分布于故城的东南部,大大超出了西周时期的范围。
1982年春,在此处挖掘清理了一座春秋时期的墓葬,随葬品有铜鼎、盘、壶及部分骨器、蚌器、象牙雕刻、骨贝等,考古专家根据随葬的铜盘上铸有铭文得知,该墓主人即孟姜,此铜盘是姜姓贵族孙叔子为其大女儿出嫁时配送的嫁妆。根据周代"同姓不婚"的制度推知,这时期都吉台一带仍属东夷势力范围。
汉代文化层及遗迹分布于整个故城内,有的地方陶片堆积厚达2米以上,内有板瓦、筒瓦、卷云瓦当等,形体硕大,制作规整,说明这里曾是一座规模宏大、人口稠密、经济繁荣的城邑。故城内曾出土铜焦斗陶瓮、陶盘以及"半两"钱石范等汉代遗物。隋唐以后的遗迹遗物更是遍布故城内外。
传承文化遗产打造新貌
都吉台今成"文化名村"
诸城市石桥子镇都吉台村位于渠河与荆河汇流处,水源丰富,土壤肥沃。全村650户、2240人,耕地面积3700亩。村民以种植绿色蔬菜为主业,生活富裕。该村先后荣获"潍坊市乡村振兴带头村""省级美丽乡村"等称号。
2019年,诸城市石桥子镇党委政府累计投资500余万元,规划打造了"都吉台"文化村。其设计主要分为村前文体活动广场、台前文化公园、台边商业古街、斗鸡台遗址和文化礼堂展馆五个部分。村前文体活动广场按河边原有地形进行改造,安装了健身器材;台前文化公园有斗鸡图和村里出土文物的浮雕,立在台前的《都吉台的丰碑》详细记述了都吉台的发展历程;透着浓浓古风雅韵的大门楼、仿古商业街则重现了古代都吉台之繁华、厚重的历史。
石桥子镇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打造了都吉台文化礼堂,通过乡情乡知、乡土乡物、乡贤乡风、文化礼堂四个展览和活动场馆,记录并延续着都吉台的前世今生。
如今,都吉台村已成为"文化村""网红村"。2020年,该村争取库区移民和省级美丽乡村建设资金200余万元,改造提升村容村貌,持续打造"文化名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