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文图片较多,请注意流量消耗。
本文转自:鲜枣课堂
一、萌芽时期
1876年,福州城至马尾港的电报线建成并投入使用。从此中国有了第一条电报线路。
三年后,也就是1879年,福州南台(今台江)、马尾、长门设立省营官电局,将原仅供军用的电报通讯对外公开营业。至此,电讯业务民用时代正式开始。
清朝的电报局
不得不说,福建在当时是中国电讯业务发展的桥头堡。同样是在这里,1888年,中国成功铺设了自己的首条海底电缆(从芭蕉岛入海,台湾沪尾上岸,总长177海里)。
但是,当时的中国依旧是积贫积弱,虽然引进了电报技术,但绝大部分通信需求,依然是依赖传统书信。
当时的邮政局
当时的乡间邮差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我们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开始接触到“先进的通信技术”。
同年,丹麦人在中国天津至北京间架设了单铁电报线路,首次使用莫尔斯人工报机拍发电报成功。
值得一提的是,在国民政府中,邮政业务属于「中华邮政」,由国民政府直属。而电信业务,属于交通部管辖。从级别上来说,“电信”不如“邮政”。
民国时期的邮政局内
再来一位帅哥
解放区的外国通信专家
永不消逝的电波
二、命运多舛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中国通信事业也进入了新的阶段。
但是,它的发展并不算顺利,甚至可以说是命运多舛。从政府通信主管部门——邮电部的命运就能看得出来:
1949年11月1日,邮电部正式成立。
1951年9月25日,人民邮政和电信统一纳入邮电部,邮政、电信实现了第一次合并。
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全国县以下邮电全部划归当地政府管理,归口交通运输。
1967年,邮政与电信分家,邮政仍归口交通运输,而电信划归当地军分区领导。
1969年6月,邮电部被撤销,分别成立邮政总局和电信总局,大搞微波、电缆通信工程。
1973年6月,邮电部恢复。邮政和电信进行了第二次合并,又统一归国家邮电部。
总的来说,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这一时期我们的通信行业发展战略并不明确,通信技术也没有什么明显进步,我们和国外的差距不断拉大,老百姓的通信需求并不能得到很好的满足。
六七十年代的邮电局
正在“拍”电报的妹纸们
正在看电报的妹纸
老式的纵横制机房
当时的电信所
话务员妹纸
70年代的通信女兵
负责送信的邮递员妹纸
不过,在那一时期,我们对通信人才的培训还是比较重视的,成立了很多通信院校。
例如1955年成立的北京邮电学院,1958年成立的南京邮电学院,1959年成立的西安邮电学院。
北邮的妹纸们
三、改革开放
70年代末,文革动乱结束,我们终于迎来了改革开放。
那个时候的中国,家徒四壁,百废待兴。电信行业也是一样,基础设施非常落后,技术水平也严重不足。
还在使用老式交换设备的话务员
拍电报仍然是主流业务
随着经济的快速起步,人们对通信的需求越发迫切。
于是,落后的中国通信事业开始奋起直追。
程控交换机房
这些设备基本上都是来自国外,很少有国产。当时就有“七国八制”之说——中国市场上的机型分别来自七个国家的八种制式。
在积极引进的同时,我们也在模仿和学习中成长。华为和中兴等中国通信企业,都是那个时候成立起来的,包括很多国营通信企业或合资企业,都在那个时候积累内功。
向国外专家学习
中兴在自研程控交换设备
而就在我们忙着埋头发展的同时,外面的世界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四、手机时代
早在1973年,摩托罗拉的员工马丁库帕发明了世界上第一部手机,西方世界就逐渐开启了手机时代。
马丁库帕
到了80年代,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日益成熟,手机逐渐在世界各地流行。
我们见到的最早的手机,就是港片中的大哥大。
后来,我们中也有极少的人开始使用它。
大哥大和本田摩托,当时是身份和财富的象征
蜂拥而至,办理大哥大业务的用户
1987年,中国第一个无线基站(广州)
大哥大时代是很短暂的。很快我们就迎来了GSM时代,也就是2G时代。
开通典礼现场(抱歉,实在没找到清晰的照片)
当时他手上用的手机,是诺基亚2110
在通信技术不断更新的同时,我们的通信行业也在发生变化。国家一方面推进体制改革,开始实施“邮电分营”,另一方面成立了更多的运营商,引入了竞争赛马。
90年代中期,中国吉通、中国联通、电信长城相继成立。这些运营商的成立,预示着中国通信行业将迎来更大的改革浪潮。
中国联通成立大会
五、电信重组
1998年3月,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具有悠久历史的邮电部被分拆。在原电子工业部和邮电部的基础上,成立了「信息产业部」。
第二年,就拉开了轰轰烈烈的第一次电信重组的大幕。
在重组过程中,昔日无比强大的中国电信被拆分,寻呼、卫星和移动业务被剥离出去。
寻呼业务(国信寻呼)最终给了联通。卫星业务,成为了中国卫通的雏形。移动业务,成为中国移动的雏形。
曾经风靡全国的寻呼机(BP机)
在寻呼台忙碌着的妹纸们
1999年10月22日,中国网通成立。
谁能想到后来它成为了巨无霸
2000年5月17日,被拆得只剩固网业务的中国电信,挂牌为「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2001年,中国铁通和中国卫通先后挂牌成立。
至此,中国电信运营商七雄(电信、移动、联通、卫通、小网通、吉通、铁通)争霸的格局基本形成。
2002年1月8日,联通CDMA网络正式开通,我国进入GSM与CDMA相互竞争、共同发展的新阶段。
运营商那边天翻地覆,设备商这边也没闲着。
这一时期中国电信运营商的大规模网络建设,不但提升了我们国家电信基础设施的整体水平,也为我们自己设备商的成长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以巨大中华(巨龙、大唐、中兴、华为)为代表的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企业迅速崛起,逐渐打破了国外厂商高价设备垄断的局面,也开始对世界一流设备商发起挑战。
中兴的ZXJ10
华为的C&C08
办电信业务的老百姓
我们的通信工具在变得越来越花哨,越来越小巧。
第一次重组结束没多久,第二次重组就开始了。
2002年5月16日,中国电信南北分拆,北方九省一市电信公司从中国电信剥离,与小网通、吉通合并,成立新的中国网通公司,「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和「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正式成立。
这次重组,形成了“北网通,南电信”的奇怪格局。
北网通,南电信
在那之后,中国电信行业格局总算进入了一个比较稳定的阶段。
各大运营商忙着相互竞争,尤其是移动和联通,在移动通信领域死磕。
2003年,街头的中国移动
中国电信还有网通也没闲着,搞起了小灵通,试图分一杯羹。
火爆市场的小灵通,大幅拉低了移动资费
手机业务蓬勃发展,很多手机厂商趁机发展起来,但是,以诺基亚为首的国外巨头,还是占据了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
那是属于诺基亚的时代
以波导手机为代表的国产手机也在努力生存
除了手机业务之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宽带业务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从早期的56Kmodem(猫)拨号,到后来的1M/2MADSL,我们的网速不断提升。
多少人就是那个时代开始上网
暴露年龄的界面
六、移动互联时代
2008年,又一轮重组开始了。
当年3月,「信息产业部」合并为「工业和信息化部」(简称工信部)。
工信部挂牌
不久后,一连串变动开始——中国电信1100亿收购联通CDMA网络;中国联通与中国网通合并;中国卫通的基础电信业务并入中国电信;中国铁通并入中国移动。
网通、联通合并
最终,6雄变成了3雄,形成了目前我们大家所熟知的三大运营商格局。
2009年1月7日,工信部为移动、电信和联通发放3G牌照,此举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3G时代。
3G相比2G,在速度上有明显的提升
与此同时,以苹果iPhone手机和安卓手机为代表的智能手机迅速崛起,取代了曾经遍布全国的功能机。
进入3G时代之后,运营商之间的竞争进一步加剧,各自推出了自己的3G品牌,疯狂争夺用户。
利用WCDMA网络制式的优势,联通抢走了很多移动的优质用户
屏幕大、速度快的触摸屏智能手机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不可一世的诺基亚手机帝国也瞬间垮塌,逐渐被人们所抛弃。
3G时代并没有持续很久。2013年,4G牌照发放,我国快速进入了4G时代。
接下来的故事,大家应该都很清楚了。
运营商之间的竞争进入到白热化的状态。跳出TD-SCDMA火坑的移动猛然发力,全面推动4GLTE网络的建设,还有2GGSM用户的转网。
电信和联通想方设法进行阻击,努力保证自己能够跟上移动的步伐。尤其是联通,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了民营资本,试图增加自身的活力和竞争力,与对手誓死一搏。
昔日国外通信设备列强不断兼并收购,只剩下诺基亚和爱立信两家。
而中国企业经过一轮又一轮洗礼,华为、中兴脱颖而出,在世界舞台占据了一席之地。
七、5G,未来在我
蓦然回首,中国通信事业这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犹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不禁让人感慨万千。
时代的脚步不会停止,只会加快。如今,我们已经踏入5G时代。
2019年6月6日上午,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
中国在5G领域的地位一马当先,从3G跟随,4G并行,到5G领先,无论是在研发、部署、创新等多个方面,中国5G实力都领先全球,成为推动5G的主要力量。
中国5G分为“三步走”:2018年,大规模试验组网;2019年,试商用;2020年,正式商用。
截止2020年12月,全球5G用户总数超过2.25亿,中国5G用户已超过2亿,拥有全球最大规模5G网络和绝大部分5G连接。
全球5G基站部署总量已超过102万,中国5G基站超过71.8万个,实现所有地级以上城市5G网络全覆盖,5G终端连接数超过2亿。
除了建网方面,中国在5G研发方面也不曾懈怠,IPLytics2020年2月发布的5G专利和标准研究报告显示,三分之一5G专利来自中国,中国企业申报的5G专利占比32.97%,超过三分之一。
“截至目前,全球已经有超过100个运营商商用5G网络。其中,中国的贡献非常巨大”,中国移动研究院副院长黄宇红表示,“可以说我们引领了5G的技术、标准、产业和商用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