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我今天可能要说一些在很多人眼里大逆不道的话:部分985和211的学生,你们在考公上,不仅可能不如二本学生,更可怕还比不过三本学生。
当然,这还要加一个前提,这些高材生和三本考生考的是省考,国考的普通岗位,不是那种定向选调,高层次人才引进,部委差额考察等高端岗位。面试考生和考官双盲选择:考官不看你们的简历,你也不知道从哪里抽调等考官。
不是因为别的原因,因为这些三本毕业的学生,除了公务员这条路,他们没有别的路可以走。我们这个省有一个学院,是某个企业和211大学合作办的独立学院。开的课和211学院都一样,但毕业证盖的都是独立学院的章。这些人毕业后,靠着自己的这张文凭,和985毕业的学生,和211的学生站在一起,如果企业的hr只要脑子没问题,都会优先选择名牌大学生,同时三本学生递上来的简历扔到碎纸机。
残酷么?残酷,但这就是真实的世界。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省这所独立学院开始另辟蹊径,直接开了辅修课,就专门教学生如何备考公务员。每当辅修课开课,整个大礼堂座无虚席,所有的学生都在认认真真地记着笔记。在公务员开考的前一个月,学校甚至破例给他们宿舍开了成宿成宿的灯,让他们想复习多晚就多晚。
很多学生也知道自己高考成绩不好,自己的学历不值钱,从大一开始就备考行测和申论,不断的刷题,不断的写着一篇篇政论文和策论文,直到自己的双手已经形成了肌肉记忆,一下笔就能写出品相还不错的文字。后来这所高校出来的公务员越来越多,从市级到县级,我们有时候开玩笑,这个三本莫不是华图中公入股的,咋这么能考啊。
我承认,很多985和211的学生,都是高考的佼佼者,他们的确有资本骄傲。他们的底子好,接受的也是中国最好的学校提供的最精英的教育,出来后的起点可能都比这些三本学生十年的努力要高上不少。
但是公务员考试毕竟是考试,如果你能重复地练习,坚持的比那些名校的学生久,练习的比那些名校的学生多,那么你肯定能掌握到考试的规律,虽然你综合能力没有他们高,但是在考公这块,超越他们也不是难事。
现在你翻开任何一个录取名单,都会发现很多独立学院的学生成功和985,211的学生成为同事,甚至共用一个办公桌。所有的考生进了体制这道门,无论是谁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刚考进来的大学生。
任何一场选拔类考试,都是一锤定音,赢了就是赢了,你就是和第一名面试差0.1分本质上和其他连考官都没见过的人没有什么区别。
你说这不公平?不,这恰恰是最公平的。
我奋斗了二十年,终于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过程怎么样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终于和你一起喝上了咖啡。我很不喜欢那些搞学历鄙视的人,我觉得他们人生最高荣誉就是考上一所好的大学,非常的可悲。
每一个奋斗的人都值得我们尊重,无论你毕业于哪里,只要你努力了,成功了,你都赢得了我们的尊重。我尊重你,不是因为你成功了,而是你那逆天改命的勇气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