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阶段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每年新改扩建一批公办寄宿制学校;2024年普通高中招生占比超过70%……”12月10日,由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的“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省教育厅有关负责同志介绍了山西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情况。
发布会现场
基础教育关系着千家万户。省教育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侯文一详细介绍了山西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交出的成绩单,省委、省政府持续增加经费投入,基础教育阶段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全国排名连年进位,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小学和高中生均一般公用预算教育经费在中部六省中位列第一,初中位列第二;持续开展公办幼儿园新改扩建工作和民办普惠性幼儿园认定工作,学前毛入园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4个百分点,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持续提升,较好满足了人民群众对“幼有所育”的美好期盼;义务教育阶段,深入开展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每年新改扩建一批公办寄宿制学校,全面推进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持续开展教师交流轮岗,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差距进一步缩小;2024年普通高中招生占比超过70%,有效缓解群众升学焦虑,支持每个县至少办好一所公办高中,在53所中职学校开展普职融通试点,鼓励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在全国率先实现20万人口以上的县特殊教育学校全覆盖,有力保障了适龄残疾儿童的受教育权。
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期望,省教育厅下一步将以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工程”为抓手,建设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基础教育体系。发布会上,省教育厅有关负责同志从“扩优”和“提质”两方面进行了全面解读。在扩大优质资源覆盖方面,适应人口变化和城镇化发展趋势,指导市县优化基础教育资源布局结构;学前阶段继续扩大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提高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义务教育阶段通过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深化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建设城乡学校共同体等措施,办好一批义务教育“新优质学校”;高中阶段进一步改善高中学校办学条件,推进县域高中振兴,探索建设一批科技、艺术、体育类特色高中。
提升教育质量方面,深化考试综合改革,切实扭转“分数至上”的评价导向,引导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持续巩固“双减”成果,推进数字化赋能教育教学,提高课后服务的质量,规范学校办学行为,让孩子们在学校学足学好;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完成学龄人口“渡峰”后,分阶段探索小班化教学,深化教学模式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