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法治意识范文10篇

摘要:在新时代网络环境下,网络信息具有开放性和互动性的特征。大学生作为网络使用者的主要群体之一,乐于运用各种网络新技术,积极参与网络互动式交流。但由于网络法治意识不强,大学生在使用网络过程中会无意触碰法律红线,如网络暴力、网络谣言传播、网络抄袭和侵权等,甚至会因辨别能力不强遭遇网络欺诈和非法信贷,却不知道如何保护自身权益,不知道如何拿起法律武器进行自身安全的保护。本文对于新时代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网络法治意识培养思路提出几点思考。思考方向包括高校法制教育新团队的建设、高校法制教育舆情监督的建设、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法制教育,以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从而提升法律意识和修养。

关键词:网络环境;网络法治意识;大学生;法治教育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6年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6.88亿,其中学生群体的占比最高,为25.2%[1]。在新时代的网络环境下,网络法治意识的培养成为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新课题。大学生作为网络使用者的主力军,往往走在网络发展的最前列。大学生群体总体“三观”尚未完全成熟,在受到大量的网络信息冲击时,因心理发育不成熟以及法治意识不强等原因,容易产生思想和行为的偏差。而发展迅速的新时代网络环境所具有一些特点,也对大学生直接产生了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一、新时代网络环境特点

二、大学生网络法治意识不足的表征

一、正确认识新形势下网络安全观教育

(一)网络安全观教育至关重要

(二)网络安全观教育必不可少

摘要:青少年是法治教育的重点对象,中职学生是青少年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加强中职学校法治教育工作尤为必要。以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为主的新型媒体已成为这个时代的显著特征,所以,探究“互联网+中职校法治教育”的时代特征和意义,厘清“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中职校法治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困境,探索基于“互联网+”时代下的中职校法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出路与对策,对提高中职生的法律素养和法律精神,全面落实依法治国、依法治校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互联网+;中职校;法治教育

中职学校是法治教育的主阵地,中职学生是法治教育的重要对象。长期以来,以讲授为主要形式的传统法治教育已很难以适应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中职生的教育发展需求。“七五”普法规划中指出:“要充分运用互联网传播平台,加强新媒体、新技术在普法中的运用,推进互联网+法治宣传行动。”因此,从“互联网+”的层面探析当前中职校法治教育的现状和特点,厘清当前中职校法治教育出现的主要问题和困惑,探索“互联网+中职校法治教育”改革的出路与对策,对提高中职校法治教育的时代性和实效性,增强中职生法律意识和用法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一、“互联网+”时代下中职校法治教育的必要性

二、当前中职学校法治教育的现状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专业理论队伍

第一,传播、宣传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一大批先进知识分子迅速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和传播者,他们将西方的马克思主义介绍到中国,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第二,诠释、解读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著作更是浩如烟海,党员干部、人民群众不可能都通过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全部文本掌握马克思主义,这就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后,按照中国人民的思维方式和语言特点以及实际需要进行诠释和解读。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我国众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如刘少奇、任弼时、、艾思奇、张如心等人,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生动活泼的语言,诠释和解读马克思主义,作出了重大贡献。第三,总结、提炼群众的实践经验。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人民群众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但这些经验基本上还是一种感性认识。感性认识要上升到理性认识,经验要上升为理论,就需要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去总结加工、抽象提炼,否则就成不了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由于自身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使他们更善于把经验提升为理论。

二、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引领我国法治建设

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网络化教学中的应用

3.1与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统一

【摘要】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利用全媒体教学,有助于培养留守儿童的法治意识,构筑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师搭建网络展示平台,鼓励学生展现自己的才华,利用媒体能扩充各种教学素材,学生可以在网络搜索身边的案例,深化体会,也可以利用云技术搜索各种学习资料。利用网络能构筑翻转课堂,引导学生在线沟通交流,组织在线互助小组,让教学形式更丰富,还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关键词】全媒体;留守儿童;小学道德与法治

全媒体指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效媒体,利用全媒体有助于构筑“家庭、学校、社会”多元整合的教学模式,能对留守儿童起到监督和引导作用,让他们参与到生动有趣的在线活动中,将法治教学变得更亲近学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

一、利用网络,扩充教学素材

二、利用网络,丰富教学手段

摘要:“马克思主义法哲学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法律思想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法律学说,是人类社会法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哲学指导和作用于法学研究和法律实践的理论基础。”[1]本文以马克思主义法哲学人文性征为基本理论指引,通过事物发展根本的、内在的理论建构,实现当代社会法治精神培育的固有价值,力争完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实现“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为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培育提供基础的理论思维和理论指引。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法哲学;法治精神;培育

二、坚持马克思法哲学的人文性是当代法治精神培育的前提基础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关于创新社会治理和依法治县的决策部署,经乡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开展“社会治理年”活动,特制订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党政主导、公众参与,以人为本、服务为先,依法治理、发扬民主,统筹协调、综合治理,源头治理、重本兼标的原则,推进社会治理和依法治理进程。实现社会服务管理“网格化”基本覆盖,社会矛盾调处机制基本建成,社会防控体系建设基本健全,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全乡社会安定和谐。

二、工作任务

(一)加强矛盾化解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排查制度。进一步健乡、村、社三级矛盾纠纷排查机制,严格执行社每天、村每周、乡每旬的排查机制,强化特殊敏感时段集中排查,灵通情报信息。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建立台账,明确化解责任和时限。

摘要:参与和实践是塑造公民法治素养的首要手段。全球很多国家都将参与型教学作为青少年法治教育的主要抓手,使学校法治教育与公共法治实践和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包括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在内的多种信息手段给青少年法治教育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扩展并创新了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形式与内容。通过经验学习和借鉴,该文提出建立线上线下联动、多元技术支持的参与型教学,可以弥补单纯灌输式教学的不足,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法治行为能力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教育信息技术;青少年法治教育;参与型教学

一、参与型、实践性教育模式作为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首要手段

二、信息技术提升法治教育参与性的主要途径

为了增强青少年的法治观念,提高青少年的法治意识,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区司法局、区法宣办结合自身职能,把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作为普法工作的重点,将教育法律法规、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纳入法治宣传教育年度工作要点,结合青少年心理和年龄特点,每年有针对性的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法治宣传活动,引导教育学生牢固树立爱国意识、守法意识和公民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

一、扎实开展校园普法,推进法治校园建设

二、广泛开展社区普法,为青少年成长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

三、打造特色法治文化,增强法治教育的感染力和凝聚力

摘要:新兴媒体是法治文化建设的助推器,也是法治宣传教育的重要载体。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兴媒体也在我国法治文化建设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笔者从新兴媒体的特点和作用入手,就如何运用新兴媒体深化法治文化建设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新兴媒体;法治文化;建设

法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一种有效的治国方法。法治文化是法治社会的文化形式体现,也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兴媒体时代,新兴媒体是社会信息传播机,也是社会舆论的引领者,运用新兴媒体建设法治文化平台,是法治建设的需要,也是拓宽法治文化建设路径的必由之路。

THE END
1.尊宪崇法丨借助网络的力量,让法治春风吹进千家万户自“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贵州省积极探索普法治理创新举措、加强网络普法宣传教育、持续深耕网络空间法治化新实践,让法治的春风借助网络的力量吹进千家万户。 六盘水市“守‘未’凉都·e路‘童’行”未成年人网络普法、毕节市“e法治网 ‘毕’须有我”网络普法、黔东南州“苗侗普法e网前行”网络普法……近年来,http://share.qhbtv.com/?_hgOutLink=news/newsDetail&id=2284331
2.法治宣传教育的工作总结(通用18篇)一段时间的工作在不经意间已经告一段落了,回顾坚强走过的这段时间,取得的成绩实则来之不易,好好写写工作总结,吸取经验教训,指导将来的工作吧。但是却发现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法治宣传教育的工作总结,欢迎大家分享。 法治宣传教育的工作总结 1 https://www.yjbys.com/zongjie/gerenzongjie/1139554.html
3.永平e评网络普法:筑牢网络空间法治之基澎湃号·政务网络普法是网络空间法治建设的重要基石。通过广泛传播法律知识、创新普法形式、规范网络行为和构建纠纷解决机制,网络普法为网络空间营造了良好的法治氛围,让法治观念深入人心。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进一步加大网络普法的力度,拓展普法渠道,丰富普法内容,让网络普法更好地服务于网络空间的法治建设,为构建清朗、和谐、有序的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660399
4.“互联网+法治宣传”开创普法新时代剑阁县积极适应新媒体时代法治宣传工作新形式,加强“互联网+法治宣传”新媒体建设,拓展运用互联网、微博、微信、手机报、网络电视等新媒体,打造“普法全覆盖,媒体全联动”的法治宣传新模式,成效初显。 分类清晰,便阅读。在新媒体“剑阁普法”微信公众号的基础上开设“法治剑阁”“法律超市”和“法治月考”三大板块,设http://www.scpf.org.cn/m/view.php?aid=19131
5.楚雄州网信办:以“互联网+”传播法治正能量用活自媒体法治宣传新矩阵,加强对网络代表人士的团结引领,健全完善联系重点互联网企业制度,组织召开网络代表人士座谈会,开展行业党建相关活动,强化政治指导、开展法治教育,在全州互联网行业营造浓厚法治氛围。将全州有一定影响力的90个网站、33个微博、171个微信公众号、18个客户端、14个今日头条号、25个抖音号纳入台账https://www.chuxiong.cn/wap/content/2021-10/15/content_74222.htm
6.打造“三型”普法阵地强化法治教育宣传以来,长江九江航道处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的重要论述为指导,严格按照长航局、长江航道局法治建设的决策部署,以打造“机关+媒体+乡村”三型航道法治宣传阵地为路径,突出对干部职工、社会群众的宣传引导,深化航道法治文化宣传,充分利用普法阵地平台开展一系列多姿多彩、形态丰富的法治宣传教育https://www.cjhdj.com.cn/xwzx/whjs/202312/t20231213_37485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