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江汇教育广场2021年在线教育资源建设和应用活动指南

附件4:2021年之江汇教育广场网络学习空间信息登记表

附件5:2021年之江汇教育广场网络学习空间汇总表

附件6:2021年度名师金课课程建设计划表

附件7:云上名校建设推荐表

附件8:《教育信息化大家谈》主讲嘉宾和选题推荐表一、活动类别

按照“全面普及、教学融合”的原则,新认定一批具有专业性、教学性的专业教学空间(已获评省级空间荣誉的不重复认定),鼓励教师利用之江汇个人空间开展知识管理、资源建设、移动教学、在线同步教学、网络研修等教育教学活动,高质量普及网络学习空间。

2.具体要求

(2)教育资源建设:围绕空间主题,建设1门微课程或网络同步课程,课程资源在“展示空间”以资源模块插件形式呈现;省级资源库资源上报不少于5条或入选不少于1条;参与学科资源审核,通过空间评审不少于5条资源,评审通过的资源无政治性、科学性问题。

3.依据区域学校数和历年优秀空间征集结果,分配名额:杭州70个、宁波60个、温州75个、湖州35个、嘉兴40个;绍兴、金华、台州各55个;衢州25个、舟山15个、丽水30个。

学校为师生营造泛在网络学习环境,创新空间应用,推动线上线下教学空间融合,促进教育教学、管理评价、教师专业发展等,组织和指导教师积极、系统应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校本在线教学资源建设,引导学生开展空间建设,积极参与网络课程学习、之江汇教育广场公益课堂活动。

1.参加对象:在之江汇教育广场开通学校空间的学校。

3.分配名额:杭州、宁波、温州各3所;湖州、嘉兴、绍兴、金华、衢州、台州、丽水各2所;舟山1所。

县(市、区)进行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推进,为学校、师生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应用提供服务和保障,做好精品教学空间、优秀学习空间、空间应用优秀学校等的培育遴选工作。

1.参加对象:接入之江汇教育广场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的县(市、区)。

(2)在线课程建设与区域应用:依托之江汇教育广场开展2020学年、2021学年网络同步课程建设和应用的教师空间占区域教师总数的0.4%,或报名学生数占区域学生总数的4%。

3.分配名额:每个设区市不超过2个。

(2)数字家校应用推广:开展数字家校课程空间应用推广,空间订阅人数不少于本校学生数,访问量不少于本校学生数*5人次。

3.依据区域学校数和2020年度各设区市数字家长学校认定情况,分配名额:杭州7个、宁波5个、温州7个、湖州3个、嘉兴4个、绍兴3个、金华3个、衢州2个、舟山2个、台州2个、丽水2个。

教师针对某一学段学科(专业),以同步教学进度的方式开设一门适切的在线课程,支持学生跨学校、跨区域参与网络同步学习,并提供个性化教学服务。

1.专递网络同步课程

(1)参加对象:具有2年及以上教龄的教师。教师如已参加往期网络同步课程建设,须完成结课后才能申报。

(2)具体要求:教师根据个人专业特长,依据之江汇教育广场“2021学年网络同步课程申报专题页面”中公布的“2021学年之江汇教育广场网络同步课程建设目录”(限定学科和名额),确定课程主题。经设区市审核推荐,建设网络同步课程,开展在线教学服务,建设周期为2021年7月-2022年6月。建设要求详见《网络同步课程建设要求》(附件1)。

(3)依据区域学校数和历年网络同步课程征集结果,分配名额:杭州、金华各150门,宁波、绍兴、台州各100门,温州、嘉兴各90门,湖州80门,衢州60门,舟山30门,丽水50门。往年开设网络同步课程且均已完成结课的教师不占名额。

2.名师金课网络同步课程

(1)参加对象:由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或省教坛新秀作为负责人,组建1-5人的课程教学团队,课程负责人须完成五分之一以上课时的教学。

(2)具体要求:选择1个学科建设一门名师金课,要求课程目标明确具体,课程内容体系结构科学合理,课程实施依据本学期的教学进度适时开展,内容围绕教学难点,配套本学期学科单元内容设计,注重学习方法和学习思维培养,帮助学生有效提升学习效率。申报成功的课程将通过在线平台定时发布,同时由承建教师开展2小时左右的在线答疑指导。建设要求详见《名师金课制作要求》(附件2),具体操作方式另行通知。

(3)分配名额:杭州、宁波、温州各10门,湖州、嘉兴、绍兴、金华、衢州、台州、丽水各5门,舟山推荐2门。同一设区市推荐的学科年级不重复。浙江省级名师网络工作室负责人申报不占名额。

学校承建云上名校试点,承担校际联盟、教研直播等工作,推出名师金课、项目学习、家长课堂等在线教学服务,传播学校教育理念,扩大学校品牌影响力。

1.参加对象:在区域内具有学科特色影响力、信息化教学应用水平高的学校,省级示范高中、省现代化学校、省整体推进智慧教育综合试点校、省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示范学校、省数字校园示范学校、省空间应用优秀学校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入选。

(1)校际联盟:至少结对一所学校,开展师徒结对、资源共享、教学辅导服务。

(2)教研直播:年度开展不少于4次常态化教研直播活动。

(3)名师金课:选择学校优势学科,面向学生开设1门在线课程,定期更新,不少于15课时,具体要求参照《名师金课制作要求》(附件2)。

(4)项目学习:围绕一个特色主题,面向全省学生开展系列化的项目化学习活动,每2个月开展不少于1次。

(5)家长课堂:面向家长开展直播课堂,每学期不少于2次。

3.分配名额:杭州、宁波、温州各3所(小学、初中、高中各1所),湖州、嘉兴、绍兴、金华、衢州、台州、丽水各2所,舟山1所。上述分配名额不含省级试行学校。

为展示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工作方面取得的长足进步和丰硕成果,面向全国提供具有浙江辨识度的教育数字化改革经验和样本,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将建设一档《教育信息化大家谈》教育信息化访谈节目,现面向各设区市征集教育信息化访谈节目主讲嘉宾和选题。

1.主讲嘉宾:公认有一定影响力的名校校长、名师、教育局长、教育专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两院院士等。

3.建设方式:节目将由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统一制作,以“演播室访谈+VCR”为基本形式,主持人通过外景短片、采访等形式引出本期话题,嘉宾可运用案例、动画展示讲述特有的内容,每期节目25-30分钟。

4.分配名额:每个设区市推荐1-3位主讲嘉宾及对应选题。

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负责本次活动的组织实施。各设区市教育技术中心负责辖区内的活动组织、业务指导、审核推荐和应用推广工作,落实各活动类别对应联系人,并于2021年4月25日前将《设区市活动联系人信息表》(附件3)电子稿报送至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确保活动按时高质量完成。活动具体实施步骤及要求如下:

1.专业教学空间、空间应用优秀学校、空间应用优秀区域、优秀数字家校课程空间

(2)各设区市于2021年9月30日前在智慧评审平台完成在线审核推送,并将《2021年之江汇教育广场网络学习空间推荐汇总表》(附件5)电子稿及纸质稿(加盖公章)报送至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

2.网络同步课程

(1)申报专递网络同步课程:教师需按照各设区市要求,于2021年5月上旬通过之江汇教育广场“2021学年网络同步课程申报专题页面”按要求提交课程建设申请。各设区市于2021年6月30日前,通过之江汇教育广场完成各类课程负责人信息及课程建设申请的调剂和审核。

(2)名师金课网络同步课程:课程申报负责人填写《2021年度名师金课课程建设计划表》(附件6),并制作第一课时视频,报送至各设区市遴选。各设区市于2021年5月15日前完成遴选,并将上述材料报送至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

3.云上名校

各设区市于2021年5月15日前,完成学校遴选,并提交《云上名校建设推荐表》(附件7)至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

4.教育信息化访谈案例

选题将分两次遴选,各设区市于2021年5月15日前完成不少于一个选题的报送,后续完成剩余选题报送。各设区市需按时填报《〈教育信息化大家谈〉主讲嘉宾和选题推荐表》(附件8),报送至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将根据推荐情况,选择部分选题并邀请嘉宾组织拍摄制作。

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将组织专家开展审定工作。

对本次活动产生的优秀作品予以公布,面向全省推广。

5.通信地址:杭州市学院路35号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邮编:310012。

附件1

网络同步课程建设要求

一、基本要求

课程内容符合立德树人根本宗旨、教育规律以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体现新课程标准和教学改革理念,课程主题明确,教学内容与学年教学同步。利用网络学习空间移动端、课程虚拟班级、课程主题活动等开展课程在线教学,实现优质教学资源跨区域共享。

二、课程设计

(一)课程主题:课程主题明确,体现教学内容的学科、年级、教材版本等属性。

(三)教学内容:课程完整、结构合理,课时内容紧扣主题,建议每课时长在10分钟以内。每门网络同步课程不少于12课时,至少1个课时由教师出镜讲授,课程内容设计前后衔接,整体性强,体现学科教学的延续性、选择性和拓展性。

(四)学习资源:教学资源、教学活动和练习设计充实,课内外相结合,能够支持学生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

三、教学实施

(二)组建互联网班级:教师开课后从在线报名学生中招收50-200位学生成为互联网学生,组建互联网班级,开展深度在线互动教学,并指导不少于50位学生完成课程学习,获得学分。

(三)教学互动:教师针对每课时发布配套学习材料,在互联网班级中发布课时讨论、布置评测,并在每课时的视频或材料中针对上一课时学生练习进行点评和讲解。

(四)教学评价:教师制定优秀讨论及优秀练习等评价标准,帮助学生完成课程学习,并给出学习评价。同时,授课教师须至少邀请1位之江汇省级教师团成员、名师网络工作室名师或学科带头人、省市县教研组长或教研员发表对课程的专家点评,并鼓励选课学生发表学生评价。

四、技术要求

(一)课程封面:包含课程名称、年级、学科、教材版本(如有)、授课教师姓名、所在学校、个人荣誉等信息,封面配图美观大方,与课程主题一致,并放置教师个人形象照以及“之江汇教育广场网络同步课程”logo。封面建议采用4:3的比例,1000*750的分辨率,格式采用JPG或PNG。

附件2

名师金课制作要求

一、建设内容

教师同步学科(专业)教学,针对难点重点内容面向学生开发视频课程,提供学习方法指导,提升学习效率。每个课时20-30分钟,每门课程不少于15课时。

二、制作方式

以视频拍摄、屏幕录制、多媒体软件合成等方式制作,可采用模拟课堂、ppt录屏等形式。

(一)课件

使用统一ppt模板,ppt标题使用黑体,大小36;正文使用宋体,大小24。视频片头要求出现主题、适用对象、执教教师、学校(单位)等4个信息。

(二)片头片尾

1.视频开始语:“欢迎同学们来到之江汇教育广场名师金课”,右上方标注“名师金课”。

2.结束语:“今天的讲授环节先告一段落”,停顿3秒后再说“下面进入答疑互动环节”。

三、视频规范

(一)教学内容展示清晰,采用模拟课堂形式或教师人像在画面右下角的录屏形式,且不遮挡课件内容。

(二)视频图像比例为16:9,分辨率不低于1280×720,画面性能稳定,色还原正常,无失帧,无抖动跳跃,无色闪,分辨率以不变形、无压缩、清晰可见为基本要求。

(三)声音清晰无明显失真,无交流声或其他杂音,音量适中,无明显起伏,声音与画面同步。

(四)单个视频文件大小不超过500M,采用MP4格式,采用H.264编码,码率256-1024Kbps,帧率不低于25fps。请妥善保存视频源文件。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

THE END
1.网络课程与学习评价课程介绍 课程目录 学时与考核方式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以网络课程及其与现实课堂创新之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大教育类网络课程,是为各种不同类型的网络课程学习者、建设者、管理者、研究者开设的,更确切地说,是与他们共同开设的。我们的目标是搭建一个开放的跨时空、全球化课程研究、交流、创新舞台,追踪课程前沿、总结https://mooc.k12.com.cn/course/JSPXts-8NFG/view
2.网络专业课程学习的自我评价(通用10篇)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写自我评价,自我评价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它极大地影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你写自我评价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网络专业课程学习的自我评价,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网络专业课程学习的自我评价 1 四年大https://www.yjbys.com/ziwopingjia/446358.html
3.教学评价总结(通用11篇)如何加强对教师教学评价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不断研究提高教师教学评价能力的操作策略,从而使评价改革由观念转变为行为,促使教师更好地理解和贯彻新课程,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就成为新课程实施之后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通过学习王淑波老师主讲的《教师教学评价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这门课程,我对教学评价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有https://m.ruiwen.com/zongjie/6798055.html
4.网络课程教学评价设计的研究与实践(精选9篇)教学评价设计是网络课程必要的组成部分,是网络课程的指导者与学习者之间交流反馈的枢纽,是检验网络课程学习者学习效果的指示灯,具有强大的功能。 一、网络课程教学评价设计的相关概念和教育功能 (一)概念 网络课程,顾名思义就是用于网络教育教学的课程。首先,它是课程,其次我们强调它必须具有网络的特点。因而网络课程就https://www.360wenmi.com/f/filen7btz1ej.html
5.线上教学,怎样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和反馈?评价和反馈在教学中非常重要,线上教学应如何做好这方面工作呢? 穆楠 04-09 10:25 首先可以在老师深入备学生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预学,预学的过程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学习,节省线上教学的时间,增加效率。 侯明云 : 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以学定教,研究学法,以“课标”为导向https://www.jleduyun.cn/studio/index.php?r=studiowechat/topic/show&id=2426&sid=300046
6.学习效果评价范文12篇(全文)三、学习java过程 对网络课程评价的学习,多方面地了解到了,在java学习过程中首先需必备的品质便是有始有终、脚踏实地以及循序渐进的精神。原因在于java本身便是一门有着自身逻辑语言的阶梯性课程,要想学好这门课程,学习者需要按照java自身的学习体系来学习,规划好学习步骤,先学什么,后学什么。只有这样才可以在学习https://www.99xueshu.com/w/ikeyumfpmfna.html
7.网络课程与学习评价Coursera就赶快加盟我们的《网络课程与学习评价》探索之旅吧! 在这里,你一定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学习伙伴,找到提升创造性学习能力的钥匙,找到超越自我,成为终身学习者的内在动力……让我们一起"求师问道",共同开创东西方教育对话交融,现实与网络阴阳互补,教师与学生协同创新的"太极学堂”! The Internet is changing every https://www.coursera.org/learn/wangluo-kecheng-xuexi-pingjia
8.《网络课程与学习评价》2.1MOOCs学习者如何看待和评价网络课程《网络课程与学习评价》 2.1 MOOCs学习者如何看待和评价网络课程? 学习动力测试 欢迎参加本次测试,本测试仅供个人自测!测试结果不作为考评依据,也不会公开,请放心填写!* 您的单位、姓名 * 请评估一下您目前学习本门课程的学习动力水平: 我的学习动力较强,想继续学习下去。 我的学习动力不足,有想放弃的念头。https://www.wenjuan.com/s/QNR7ZnQ/
9.教育部网络课程评价标准20240205.pptx规范网络课程建设评价标准可以为网络课程的实施提供指导,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指导网络课程实施通过评价标准的实施,可以推动网络课程的不断改进和发展,满足学习者的多样化需求。促进网络课程发展评价标准制定目的和意义302网络课程教学内容与资源涵盖课程基本知识点网络课程应包含该课程的所有基本知识点,确保学生https://m.renrendoc.com/paper/310337835.html
10.网络中心8.5网络安全能力建设 9组织体系 9.1总体要求 9.2体制机制 9.3实施规范 10评价指标 10.1高等职业学校 10.2中等职业学校 11附录 11.1规范性引用文件 11.2术语与缩略语 前言 当今社会,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5G、VR/AR、区块链等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对人类生活、工作、学习等各个方面产生了巨http://www.xtzy.com/wlzx/detail.jsp?public_id=153330
11.第3部分实施建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版实施建议分别从教学、评价、教材编写和课程资源开 发与利用四个方面提出小学科学课程实施的建议。这些建议汲取了当代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精华,也是对近年来 我国小学科学教学经验的凝练与提升。科学教育工作者应尽可能理解、内化并指导自己的科学教育实践。 https://www.jianshu.com/p/bb3b6ee4dfa4
12.合格评估指标体系解读1注重教材建设,有科学合理的教材选用和质量兼管制度;多媒体课件教学效果好,能有效利用网络教学资源。 这里要充分体会《纲要》中关于教育教学观念落后,内容方法陈旧。开发利用新工具,新环境,新型课程资源。 4.2.2教学方法与学习评价 有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方法改革的政策和措施;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培养,能够开展启发式、参与式https://www.cque.edu.cn/ghc/info/1021/1201.htm
13.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依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和成长规律,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差异性,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充分融合,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设计多层次的学习任务,积极开展地理户外实践,使学生深度参与地理学习活动,经历对提升核心素养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5.发挥评价功能,促进学生学业进步和全面发展 https://www.jwdili.com/geography/detail/220421115yc4m.html
14.区“十三五”教师研修课程申报填表说明内容▲提出本课程中需要个人自主学习的要求,并有相应的评价设计。 ▲把个人体验与网络课程连接,体现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 ▲体现课程的开放性、生成性。 ——基于面对面的互动型课程 ▲具有网络互动型课程不可取代的特征。 ▲具有丰富的让学习者参与、互动、实践体验与建构的学习活动形式,如讲课者组织的深度研讨、案例分https://ssfx.xhedu.sh.cn/cms/app/info/doc/index.php/41740
15.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同心县初中化学程社区6.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既考核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又注重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力求使更多的学生学会反思和自我评价。 三、设计思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包括前言、课程目标、https://kcsq.nxeduyun.com/index.php?r=teach/topic/info&sid=810874&id=281453
16.课程学习心得体会(通用20篇)如何讲解、何处设问、何处启发、何处讨论、何处进行反馈练习与评价运用……这个过程是促使教师思考的过程。是对课前的一种预设,它促使教师形成一种严谨的治学态度,显然,这个过程,教师得益,学生更受益。 在为时将近两个月的网络课程学习中,我不但学会了怎样进行自学,而且学会了怎样利用网上的知识。通过这个网络学习,https://www.wenshubang.com/xindetihui/3345268.html
17.信息技术课教案(精选21篇)教师活动:在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下,信息课程日渐成为以后人们重要的学习方式,所以倡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制定一个网络课程学习守则,并对学生制定的守则进行评价。 学生活动:根据《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从“课程学习”、“交流讨论”“联系反馈”等方面讨论总结出学生自己的学习守则,并且努力自觉的遵守守则。 https://www.fwsir.com/jiaoan/html/jiaoan_20221228184120_2166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