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基础理论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医基础基础理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2结果

2.1考试成绩实验班的理论笔试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班(P<0.01),在反映学生中医基础知识应用的答辩环节,实验班的成绩亦明显优于对照班(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2.2问卷调查结果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实验班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有利于知识掌握,且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实验班对CDIO模式的认同率明显高于对照班,见表2。

3讨论

(一)研究性教学的内涵

基于研究性学习,在教学领域中创造性地提出了研究性教学的理念。研究性教学是指通过科学研究途径与情境在课堂中的创设,为学生的自主探究、自主学习提供可能。研究性教学开展的目的在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在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的过程中更具主动性。研究性学习并不是单纯强调探究,而是在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的基础上实现研究性教学。研究性教学的切入点可以是简单的中医知识,也可以是一个独特的假设,通过引人入胜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满足与快乐。

(二)研究性教学的优势

研究性教学的优势在于立足于科学精神,通过明确的研究目标的设计,实现中医基础理论教材知识的创新改革。研究性教学不是针对某一个问题进行深入探究,而是将研究的理念与课堂教学融会贯通,并在核心的中医学科思想与科学方法的指引下,让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并有助于学生良好品质意志的树立,为综合型全面发展医学人才的培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研究性教学的缺陷

不能否认的是研究性教学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如研究性教学与学科教学之间的隔阂、教学体系构建不完善等,这些都需要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的深入探究才能进一步解决。从根本上而言,研究性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与创新能力,所以在中医学基础理论教学中还是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研究性教学应用的设计与分析

(一)基本教学资料

为了探究研究性教学方式的实际教学效果,笔者特在2014年9月到12月这四个月期间选取了我校中医学专业的学生共30名,其中男同学20名,女同学10名,将这30名同学随机分为人数相等的两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同学的性别、年龄以及其他因素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保障了此次教学试验的科学性。

(二)方法设计

(三)结果分析

经过为期四个月的教学试验,现将结果分析总结如下:研究式教学中学生的中医基础知识更加牢固,教学质量与效果也得到了显著提升,而采用传统教学方式的对照组教学成效与之前并无太大差异。

三、推进研究性教学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措施

(一)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呈现

(二)合作研究式教学的应用

中医基础理论涉及到中医学视角下的疾病认识及防治方法、中医中蕴含的哲学原理以及人体生理等内容,合作研究式学习首先需要划分好课堂讨论小组,同一小组的同学制定出共同的学习目标,探讨最佳的学习方法并就中医基础理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协作精神。

(三)完善科学教学评价体系

摘要:培养优秀的中医人才是学校的根本目标,在当今科技迅猛发展,信息化发达的今天,当传统课堂教学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越来越影响卓越中医人才培养,影响学生中医思维培养的时候,我们应当突破传统教学方法,多角度,多方位,多途径,多形式培养学生中医思维,在互联网时代,我们期待着互联网推动中医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尽早培养出优秀中医人才。

关键词: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医思维培养

1中医教学中培养中医思维的重要性

2影响中医思维模式建立的不利因素

2.1传统文化知识教育不足,直接弱化了学生对中医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中医学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统一,想学好中医必须要有“悟性”。这种“悟性”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而是源于深厚的传统文化和人文知识的积累。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没有为学生们创造一片学习和掌握中医药理论的沃土:从基础教育阶段开始,我们就过分重视数理化练习,重视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并没有很好地将中国传统的“国学”文化引入课程之中。学生们长期缺乏“形象思维”训练,缺乏对建立在直观体验之上“悟性”的培养;进入大学之后,课程设置上除医古文外,其他人文知识课程种类也偏少。在没有充分接触的情况下,学生们难免对中医的取象类比等思维方法存在先天排斥心理。

2.2现代教学思维方式导致中医思维方式转变缓慢

对于学习中医的学生而言,从小接受的则是现代科学体系的逻辑思维方法训练,加之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薄弱,由此造成的思维方式的巨大反差导致中医思维方式转变缓慢,一方面使学生对中医理论和诊疗方法理解、接受困难,对中医学的认同性降低,专业思想不牢固;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系统的中医思维训练,造成中医院校培养的中医师不太会运用中医理论思维,直接影响了中医的诊疗效果。并且对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不甚熟悉,尤其是对中医的精髓,即中医的思维方法很难把握。

3以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为“启点”培养学生中医思维模式

3.1重视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

3.2分析中西医思维差异,合理引进中医学校的教学方式

中西医的思维方式虽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但是其根本都是“治病救人”,所以在进行思维方式的整合过程中,我们应该抓住基本点,既让学生们熟悉西医的微观分析,同时也要对中医的整体分析、综合分析上有足够的了解。可以通过对同一病例进行中西医不同角度分析,让学生们自由讨论中西医在分析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相同点,找到有机结合的方式,来培养学生们的思维方式。另外,我们也可以对中医院校的教学方式进行合理引进,例如对中医穴位认识上的大模型、局部模型、人体模型教学等等。通过多种手段的结合来打造新型的西医学校中医教学,才是正确解放学生们思想的合理方法。

3.3重视中医经典课程,夯实中医基础知识

熟读经典并灵活运用于实践一直是中医名家的经验之谈。尤其是通过《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书籍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中医思维方式,加深对“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理解。因此,有必要开设《中医经典选读》课程,且开设学时以保证学习效果为宜。

3.4临床病案分析

临证医案学习是中医的一种特殊传承学习方法,它的存在与中医临床诊疗的复杂性和经验性有密切的关系。在临床主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好经典医案教学,可以更加形象生动地展示历代医家的宝贵经验,使后人在临床中少走弯路,尤其是名老中医的诊疗方法及辨证思路,对培养学生中医临床思维,起到更好的示范作用。同样,临床病例讨论也是医疗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通过不同病例的探讨,学生加深对疾病发生、发展及治疗的认识,从更深层次掌握疾病的正确诊治过程,训练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3.5改革教学方法

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成为教学的主体,这有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也有助于中医思维的培养。

结束语:

思维方式是中医理论的深层本质,而作为中医学入门n程的中医基础理论,传达的讯息尤为重要。培养中医思维,使学生更好地传承中医学理论,不仅要在中医教学中培养中医思维,更要启发学生应用中医思维学好理论、做好临床。中医教学是中医思维培养的“启点”,使学生能够正真学到知识,提高能力,迈入中医殿堂,是教师的职责所在。

参考文献:

[1]对中医院校留学生中医思维培养的认识与思考[J].杨莉,于海兵,耿冬梅,谭巍.教育教学论坛.2014(02)

[2]中医药院校青年教师提高中医思维的思考[J].杨若俊,郭晓梅,周晓娜,刘明星.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04)

[3]中医思维培养与中医继续教育的思考[J].安鹏,吴喜利,党慧敏,孙万森,宋诞.西北医学教育.2013(02)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剂人员;中医理论;阐述和探讨

中国医药学有数千年的历史,是我国劳动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是我国宝贵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医药学是在实践中产生,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它积累了极为丰富的诊治经验,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几千年来中医学理论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中医各种临床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对于我国民族的繁荣昌盛有着巨大贡献。

一、祖国医药学发展概况

1、中国医药学的起源

中国医药学的起源和形成是和我国劳动人民长期的劳动生活、生产实践分不开的。早在一百万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在伟大祖国的土地上生活着、劳动着。他们为了生存,依靠集体智慧和力量,同大自然及猛兽作斗争。在劳动过程中,不仅创造了物质财富,而且也逐步地积累了原始的医药知识,创造了医药学。

2、医学理论原则的确立

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祖国医学的理论原则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已逐渐形成了,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医学成就并成为基础理论经典著作的《内经》就是在这个时期写成的,它总结了春秋战国以前的治疗经验和理论知识,它包括《素问》《灵枢》两部书,从整体观念出发运用朴素唯物论和自然的辩证法阴阳五行学说,对人体的生理、病理及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等方面,作了初步较为系统全面的阐述,奠定了中国医药学的理念基础,两千多年来始终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同时也在实践中不断地得到充实和发展。

3、治疗方法的丰富

随着医疗实践的深入,治疗方法在不断的丰富和发展。

(1)药物学和方剂学的发展

生产技术、科学文化的发展,医疗实践的需要以及对外交流,为药物学的发展提供了好的条件。长期的医疗实践人们认识到由单味药组成复方用于临床,既能提高疗效,又能减少某些药物的副作用。而药物知识的不断丰富,又促进了方剂学的发展。祖国医学中方剂的应用是很早的,《内经》中已有十二方的记载,《伤寒论》内用方113个,且能按辩证论治的法则,加减灵活用药,在剂型方面《伤寒论》内有汤、丸、散、酒、灌肠剂、熏剂、坐药等的使用与记载,说明方剂学到汉代已有一定成就。

(2)针灸的发展

针灸的起源很早,但对其经验和理论的记载,首先是《内经》、《难经》。早在晋代皇甫谧总结了秦汉三国以来针灸学的成就,并结合自己的经验写成了《针灸甲乙经》,对后世针灸学发展有较大影响。

(3)其它疗法

除方药、针灸等治疗方法外,祖国医学还有刮痧、薄贴、火罐、温热、水疗、蜡疗、泥疗、发泡、推拿、气功、捏脊、割治等疗法,这些疗法不仅在文献中有记载,而且有许多疗法仍在推广使用,并不断改进、发展。

4、临床医学的发展

随着治疗技术和医学理论的提高,祖国医学渐向专科方面发展,分为大方脉、杂医、小方脉、妇产、正骨、眼科、口齿等十三种,各种医学专著也逐渐增多。

二、祖国医学的基本特点

祖国医学把人体看在一个以脏腑经络为核心的有机整体,把人和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看成是阴阳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是阴阳失调、邪正斗争的过程,重视机体的内因,有“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理论。所以治病就是调整阴阳、扶正驱邪。在诊断学上形成了以“四诊”为方法,以“八纲”为辩证纲领,以“脏腑辩证”为基础进行临床辩证的理论。在疾病防治上重视预防,主张“未病而治”。在具体治疗上强调“辩证求因”,“审因论治”,“治病求本”,并提出“标本缓急”,“虚实补泻”,因人、因地、因时施治等一系列治疗原则。

总之概括起来祖国医学学术体系主要有以下两个基本特点:一整体观念:人体是有机的整体和自然的关系。二是辩证论治。

三、对中药基本知识的掌握、研究与探讨

1、中药的炮制

炮制是将采集来的原药,用水、火、酒、醋等加以处理,其目的是清除杂质,使药物清洁,便于服用和贮藏。消除或减轻药物的毒性、烈性和副作用,增强疗效。如酒制升提,姜制温散,入盐则软坚,用醋则收敛,米泔去燥和中,蜜炙甘缓益气,去瓤免胀,去心除烦等。

常用的炮制方法有:

(一)火制法,是把药物直接或间接放置火上加热的炮制方法,其中并有加入辅料拌制。应根据药物的不同性质,以及临床治疗的需要分别用各种不同的火制法。

炒:将药放在锅内加热并搅拌,炒至药材干脆,表面呈淡黄色的叫炒黄,如炒麦芽、炒扁豆等。炒至药材表面呈焦黄或焦褐色的叫炒焦,如焦山楂等。炒至药材全部焦黑的叫炒炭存性,如荆芥炭等。加入辅料同炒制的叫拌炒法,如土炒白术、盐水炒黄、醋炒柴胡等,其目的是增强药效性,更好的发挥疗效。

炮:将药用纸包埋于热炭中,或放于炒热之滑石、细砂中令其焦黄为度,以增强药物的温燥性,如炮姜、炮附子等。

炙:是指蜜炙的方法。将药物涂上蜂蜜,用微火徐徐炒炙,使药至老黄色而不焦,可增强药物的温补性,如党参等。

煅:将药物直接或间接放在火上煅烧使易于粉碎,可增强其收敛性,如煅石膏、煅牡蛎等。

煨:将药物用面包裹,放热火灰中或微火中加热使熟,以减少药物烈性和毒性,如煨豆蔻等。

(二)水制法,是使药物达到洁净柔软便于加工切片,并减少药物的毒性、烈性以及不良的气味等。

洗泡:将药用水、酒洗净,便于保存、制剂,还可以起到防腐的作用,如酒洗当归。为使药物软化易于切片,可将药物放在水中泡,如泡附子、泡吴萸,也可减低药物的毒、烈性。

水飞:将研细之矿石类药物放水中,取上清再沉淀,可制取极细之药面,如水飞朱砂、珍珠、炉甘石等,其目的是内服时易于吸收,外用时可以减少刺激性。

(三)水火同制法,是将药物通过水火同加热炮制,以便改变原药材性质与形态的一种方法。

蒸和煮:将药物放笼屉中蒸熟,如熟地、黄精、首乌等,也可将药物放水中煮,如首乌与黑豆同煮,可增强补血功效厚朴与生姜同煮,可增强温散理气作用。

淬:将矿物药放火上烧红,趁热投入醋或水中,反复数次,使之易于粉碎,并会改善其性能与功效,如自然铜、磁石、代赭石等。

(四)制法,包括洗、泡、切、炒等法,此外还有用发酵法制之,如豆豉、神曲等。

总之随着我国经济事业的不断发展,对社区卫生事业服务机构的新要求告诉我们,药剂从业人员要不断地加强学习与认识,不但要熟练掌握药学基本知识,还要在工作中不断实践与创新,让社区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迈向一个更新更高的台阶。

一切教学任务和目标都要通过富有成效的教学方法来完成,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正确地选择或运用各类教学方法。就方法而言,无论是传统方法,抑或现代方法,其本身并无好坏,关键是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因此,针对不同的教学领域,选择适合该学科的教学方法,才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在长期从事中医基础理论教学的过程中,逐渐体会到框架式教学法十分适合中医基础理论课程,能帮助学生高屋建瓴地接受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1关于框架式教学法

框架式教学法,又称支架式教学法。根据欧盟“远距离教育与训练项目”(DGXⅢ)的有关定义,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conceptualframework)。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产生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德国范例教学强调“问题解决学习与系统学习的统一”、“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的统一”、“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其实质就是通过课堂学习来获得系统化的知识结构,把传授知识与科学方法有机结合。而框架式教学法的提出,就是建立在这些理论的基础上,一方面强调课堂着重分析知识和体系的框架结构,力求整体把握学科各章节的主体,另一方面又强调各部分内容的交叉和联系,注意各阶段知识之间的相互渗透。其实质是以学生为主体与师生的双向交流。这既包含了静态的教学知识,又包含了动态性的教学策略,是科学知识、科学思想以及科学方法之间的有机联系。

框架式教学法的基本理念是:学习快一点,回头少一点,偶尔漏一点。主张在知识的前进中化解学习负担。教学如盖楼,封顶再装修。主干挺拔而结实,分支再多也不会喧宾夺主。

2框架式教学法在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忆负担繁重,专业化倾向强,对大多数刚刚从高中进入大学的学生而言,中医基础理论古奥繁杂,学习往往是被动机械的,而记忆的内容又大多是零星和细碎的,所以极易遗忘。部分学生学习方法僵化,只听不记,或死记硬背。因此,选择和使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是中医基础理论教学能否取效的关键。

如果把中医基础理论中每个知识点即概念比喻为“一粒粒的珍珠”的话,那么,形成单元系统化的中医知识体系则可以看作是“串珍珠的绳子”。有了绳子,珍珠虽然眼花缭乱,但却秩序井然;没有绳子,珍珠即刻散乱满地,无法收拾。而框架式教学法即能把零散的知识点进行串联、归纳、整理,把学生先前的“无序”知识“有序”地自动组织起来,帮助学生努力扩大知识信息中的已知部分,不断消除知识信息中的未知部分,科学地解决中医理论的整体化、系统化和网络化。

3框架式教学法在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中的实施

具体到中医基础理论这门课程而言,我们将其划分为三级构架,即模块构架、章构架、节构架。

一级构架为四大模块,即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中医学对正常人体的认识、中医学对疾病的认识、中医学的养生防治观等。四大模块的划分有助于学生把握整本教材的总体框架,实现中医基础理论的系统化和综合化。

二级构架为章构架,如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主要划分为元气论、阴阳学说、五行学说三章,中医学对人体的认识主要包括气血津液、脏腑、经络、体质四章,中医学对疾病的认识主要包括病因、发病、病机三章,中医学的养生防治观主要包括养生、预防和治则三章。

三级构架为节构架,如“气血津液”章可分解为四节“气”、“血”、“津液”及三者的相互关系。在节框架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展开精讲细讲。如“气”一节,主要介绍气的五部分知识,即气的概念、生成、功能、运动和分类。这样可使学生很容易把所学知识联系起来。

框架式教学使较为复杂、不易把握的知识程序化、直观化,既有利于对整体教材的把握,使之系统化、明了化,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达到清晰可见甚至事半功倍的良好教学效果。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4框架式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

4.1引导学生构建框架式思维模式

框架式教学十分注重知识的结构化,只有把知识结构化,才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才能实践和应用;只有把知识结构化,才能转变为能力的培养,并不断创造创新。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内容本身具有极强的条理性和框架式。如前所述,我们在导论中就告诉学生主要介绍四大板块的内容。其中在哲学基础部分,可以告诉学生主要介绍三部分内容,即元气论、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等。阴阳学说中主要介绍阴阳的起源、阴阳的属性、阴阳的概念、阴阳的五大关系,以及阴阳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如此层层推进,最终形成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整体框架。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实施中,无论是每一单元的开始抑或结束,甚至是每一次授课,均应强化学生的框架意识、整体意识,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去认识和把握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

框架式教学同样注重对知识进行口诀化。口诀化的方式有助于学生化繁为简、化简为趣。如在“经络”一章的教学中,知识点十分庞杂,且容易混淆。如关于十二经脉在肢体的循行分布规律,我们可以给学生编出歌诀:“太阴阳明行在前,厥阴少阳在中间,少阴太阳在后面。”对于循行入耳中的经脉,我们把它概括为一句话――“三个胆小鬼钻入耳朵中”,学生就很容易记住入耳中的经脉为三焦经、胆经、小肠经。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把它变为两句歌诀:“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续。”这样就使十二经脉的前接、后续共24个知识点,两句话便能了然于胸。

再如,在“气机失调”的讲授中,我们概括为“三大类五小类”。“三大类”为气的运行迟缓、升降的失调、出入的失调;在此基础上衍生为“五小类”,即气滞、气逆、气陷、气闭、气脱。

5框架式教学法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

对学生而言,采用框架式方法进行学习或复习,常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框架式学习的实施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骨架学习,观其大略,不求甚解;第二阶段为专题学习,深入某一单元,详细到每个知识点;第三阶段为习题学习,温故知新。

6小结

关键词:藏象经络;基因组;蛋白质组;辨证论治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药学的理论基础,中医药学的现代化首先必须是中医基础理论的现代化,用先进的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技术来充实发展中医基础理论。本文拟从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信息科学等的角度对中医藏象经络理论作一探讨。

1精气与基因组蛋白组

人之初是从一受精卵的发生发育开始的,父母之精包含了宏观人体整体的全部信息,包括五脏整体、形神整体的全部信息。即使在宏观人体形成之后,全息基因组包含的信息分化为全身各细胞特异信息的基因组,特异信息的基因组的信息集合与全息基因组在根本上是一致的。而特异信息基因组仍然通过其分化的蛋白组在对细胞对周身起着调节控制作用。基因组是人体赖以存在的微观分子基础,是宏观人体的内在根据。基因组的功能与中医学精的功能是同一或者是一致的。

2藏象系统与基因组

中医学的五脏系统是功能性的,也是由具体结构的组织、器官综合而成。五脏在宏观上是以五行式功能形态而构成统一整体的。各脏腑内部的细胞基因组是含该脏腑该细胞特异信息的基因组,这些含脏腑特异基因组信息的细胞通过所演化的蛋白组与该脏腑系统其他细胞基因组相互作用保持着该脏腑系统自身的稳定性,该脏腑所有的特异基因组信息的集合构成了该脏腑特异的基因组信息集团。该特异脏腑基因组信息集团又通过特异蛋白组(激素、酶等)对其它脏腑基因组调控作用而保持着人体五脏整体的稳定性。这些特异蛋白组的功能与特异脏腑的气的功能是一致的。五脏的气是相生相克、制化胜复的。人体是由五脏所构成,五脏各自的特异脏腑基因组信息集团本身也就是相生相克、制化胜复的,它们构成了全息的基因组。因此,笔者断言人体基因组是由五脏基因组集团所构成,各脏基因组信息集团是由诸多基因所构成的网络调控集团。因此可以将人体比拟为一个大细胞,五脏基因组信息集团对细胞的功能起着调控作用。

而细胞基因组作为基本调控单元,自身基因组也必须保持自身信息基因组的稳定性,这也可能是通过内含的五脏特异脏腑基因组信息集团的相互作用而保持稳定的。曾经有报道说基因组内有稳定的染色体地理形态。

3经络系统与基因组

经络理论作为中医基础理论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络系统起着沟通内外,网络全身,运行气血,协调阴阳等作用,它的运行与脏腑气血和全身细胞基因组分化演生的蛋白质组有关。既然脏腑有自己特异的基因组集团,那么经络系统在基因组内也应该有自己的微观功能路线。在受精卵演化成宏观人体后,而自己本身演化为经络系统。微观基因组的经络系统与宏观的经络系统的特性可能是一致的,也是沟通基因组内外、网络全部基因组结构与功能、运行更细致的微观物质(可能是基因片段等)、协调基因内部的阴阳作用机理等,这有待于科学的继续探讨。运用大规模的基因筛选基因芯片技术对脏腑、穴位以及官窍等细胞基因组进行研究,可能是破解基因组密码的手段之一,期望有基于基因组作用的某种基因针灸的出现。

4中药的基因组作用机理

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等作用是基于某种中药对人体特定的生理作用,一方面是中药的整体特性,成分组成;另一方面是人体自身对中药的反应,升降沉浮与性味归经等理论是前人对中药作用的总结,表面上是中药化学组分与人体蛋白质组或者其他物质成分的相互作用,实质上其深层次的也是直接或者间接的对基因组的作用,促使基因组内部微观经络系统的某种反应。中药的复方作用是对人体整体的证候状况而采用的整体调节,实质上也最终对基因组的整体作用。

中药、针灸的对人体的整体作用在传统上是基于对人体气的调节作用,但是对于基因组内部的稳定性调节这是传统中药、针灸没有论及的或者没有直接达到的,中医药学结合基因组的其中一个研究重点就是对基因组内部的稳定性的整体调节,现代许多疾病但是由于基因组的整体变异而导致,比如癌症、艾滋病等。由此扩大中医药的作用范围可以治疗现代出现的许多由于基因变异而出现的疾病。也可以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制造出中药化的分子药物。

5基因组基础上的辨证论治

关键词:基于团队学习;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方法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6.01.030

ApplicationofTeachingModelofTeam-BasedLearninginCourseofTCMBasicTheoryLIANGLi-na1,ZHANLi-bin2,3,HUShou-yu2,SUIHua1(1.DalianMedicalUniversity,Dalian116044,China;2.TheSecondAffiliatedHospitalofDalianMedicalUniversity,Dalian116021,China;3.Nanjing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Nanjing210023,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effectsoftheteachingmodelofteam-basedlearning(TBL)inthecourseofTCMBasicTheory.MethodsTotally61undergraduatesofClass1-2inGrade2013inDalianMedicalUniversityaredividedinto15groups,threetofivestudentsineachgroup.TBLteachingmodelwasperformedinthechapteraboutZang-FurelationshipinthecourseofTCMBasictheory.Attheendofthestudy,thestudentsreceivedthequestionnairesurveytoknowtheeffectsofTBLteachingmodel.ResultsStudentsdiscussedintenselywithlivelyatmosphereintheclass.Thepassrateofindividualtestwas98.36%,andtheexcellenceratewas22.95%.Theresultsofimmediatefeedbackanswersheetsshowedthatforthe6multiplechoicequestions,eachgroupansweredatleast2questionscorrectlyforthefirsttime,and5groupsansweredallthequestionscorrectlyforthefirsttimewiththejointeffortsofgroupmembers.ConclusionTBLteachingmodelcouldpromotethepreview,activateatmosphereinclass,improvelearningefficiency,andincreasethesolidarityandcollaborationinstudents.

Keywords:team-basedlearning;TCMbasictheory;teachingmethods

中医基础理论是学习中医的入门课程,是中医药类、中西医结合类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难点主要是中医思维方法的特殊性。本校自2011年招收中西医临床医学本科生以来,

受课生的生源以理科生为主,其知识结构“理”重于“文”,习惯于形式和数理逻辑思维方式,对中医理论的辩证思维感到困惑。因此,授课时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能动性,是目前的教学重点。

基于团队学习(team-basedlearning,TBL)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模式。与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模式相比,TBL更为灵活,强调团队协作精神,注重提高学生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我国TBL教学已被广泛应用[1-4],在医药院校也取得成功[5-7],但在中医学及中西医结合领域尚未开展。为此,笔者将TBL教学模式引进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脏腑关系章节中,初步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教学对象

以大连医科大学中西医临床医学2013级五年制1~2班61名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分为15组,每组3~5名。

1.2教学方法

1.3效果评价

根据TBL教学安排,设计了反馈调查表,要求学生用0、1、2、3、4、5回答,5=完全认同,4=基本认同,3=不清楚,2=基本不认同,1=完全不认同,0=弃权,未明确写出答案的记为空。学生以不记名方式进行填写,并对TBL教学提出意见和建议。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61份,回收有效问卷61份,回收率100%。

2结果与分析

2.1课堂表现

2.2个人测试和小组测试结果分析

个人测试阅卷统计结果,及格人数60名(98.36%),其中80分以上者41名,90分以上者14名。小组练习即时反馈测评答题卡统计分析结果,6道单选题中各小组至少有2道题一次性刮出星号选项,其中有5个组在各成员的配合下全部一次性刮出正确答案。

2.3反馈评价

反馈调查结果显示,学生通过TBL对所学知识深刻印象,能使学生上课精神更集中,促进课前预习,提高表达能力,促进同学间的协作,更善于倾听他人意见。这些优点不但调动学生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和团结协作能力。见表1。

2.4开放式问卷调查结果

3.1促进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3.2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习积极性

在进行小组测试时,学生各抒己见,讨论热烈,在刮卡时尤其紧张、兴奋,反馈测评答题卡以刮开的形式给出答案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进行应用性练习时,每组代表说出本小组的想法和意见,遇到疑问时也会请教师给予指导和解答,增加师生间的互动,教师也会根据学生的回答进一步给出问题,学生则根据之前学习的内容进行思考讨论,并现场查阅资料。TBL教学法缓解了学生上课时的紧张,又能使其注意力更集中。这是传统教学法无法比拟的。

3.3加深了学生间的团结协作

TBL教学法是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方法。在小组测试和应用性练习环节,每个正确答案不是靠某一人的贡献,而是整个团队的共同智慧。这些环节锻炼了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同时体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对学生将来毕业后步入社会也是有所裨益的。

4小结

总之,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TBL教学能巩固并深化学生在课堂上已学习的知识,让学生以更轻松的心态获取新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通过设计一些与临床结合的立题,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将TBL教学引入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只是笔者在教学改革中的初步探索,将TBL教学法推广到中医学其他课程效果如何仍待同仁探讨。

[1]宓伟,曲巍,练武,等.TBL教学法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3(11):855-858.

[2]张春,张以忠.TBL教学模式在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探讨和实践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11):257-259.

[3]王镭,罗晓玲,张利.TBL教学法在文献检索课中的探索与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4,22(2):309-311.

[4]徐静婷,张亚星,王玲,等.TBL教学模式在生理学课程中的应用效果[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3,3(3):41-45.

[5]李夏青,刘福,杨艳萍,等.病理生理学TBL教学模式及其评估体系初探[J].基础医学教育,2014,16(10):801-803.

[6]马菲,王建华.TBL教学模式在流行病学教学中的初步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2):57-58.

[7]姜丹.TBL教学模式在儿科实习中的初步运用及评价[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3):101-102.

组卷是本系统的核心,本系统利用遗传算法的原理实现组卷,基本步骤如下。(1)确定编码方式。组卷系统中的搜索算法采用二进制编码,在求解有序组合优化问题时比较方便,计算效率比较高。能更方便地在遗传操作过程中处理约束条件。假定题库中的待选试题数量为L,从L道试题中选出满足约束条件的试题组成试卷。可用一个长度为L的二进制位串表示,每一位的取值为0或1,0表示未选中某题,1表示选中某题,这样每一道试题就对应一个0或1组成L位二进制串,称为染色体,这就形成了染色体的编码。(2)初始种群的确定。初始种群的产生以试题最基本的章节范围的要求作为一个最初的约束,产生一系列满足此要求的个体。在算法实现上,如果不能满足此要求,则重新在限定范围内进行随机选取,直到产生满足种群个数要求的个体为止。(3)确定适应函数。适应值是对解的质量的一种度量,它通常依赖于解的行为与环境(即种群)的关系。

2算法比较及数据分析

2.1算法比较

2.2测评系统组卷效果

由于中医学基础主干课程测评系统的个性要求,系统生成的测试试题必须有较好的满足知识点约束条件,笔者根据系统组卷50份,每份试卷100个试题,测评4门中医主干课程。其中中医基础理论测评7个知识点章节,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分别测评10个、8个、10个知识点章节,统计生成的50份试卷各知识点情况,见表2。根据生成的50份试卷,笔者统计试题难度平均分布试题数量情况,各难度试题数量分布从难、较难、一般、较易到易,分别是7.3、18.7、28.6、27.1、18.3个。将生成的50份试卷随机分配给50位大五学生进行测评实验,学生成绩从优秀(85分以上)、良好(70至84分)、及格(60至69分)到不及格(低于60分)分别为8、21、15、6人。

关键字:污水处理系统;重金属;废水处理工艺;设计研究

Abstract:inrecentyearsinthegeneralattention,heavymetalwastewatertreatment.Withthedevelopmentoftechnology,heavymetalwastewatertreatmentprocesstechnologyhasmadegreatprogress,fromthetraditionalprecipitation,chemicalmethod,adsorptiontomodernmicrobialprocessingtechnology,reverseosmosistechnology,etc.Thetraditionalmanagementofheavymetalsinthemethodofthewastewater,theheavymetalwastefromjustmovedtootherhavetomedium,notradicallyputanendtothepollutionproblemoftheheavymetal.Thispaperdiscussestheprincipleofheavymetalprocess,advantagesanddisadvantagesanditsapplicationdirectionstudiedanddiscussed.

Keyword:sewagetreatmentsystem;Heavymetal;Wastewatertreatmentprocesses;Designresearch

引言

重金属废水是对环境污染最严重和对人类危害最大的工业废水之一。20世纪60年代震惊世界的日本公害病──水俣病和痛痛病,就是分别由含汞废水和含镉废水污染环境造成的。因此,各国对重金属废水的治理都十分重视。

1.水污染现状

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水资源的要求,无论是从质而言,还是从量而言,都有了更高的标准。水并非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资源,它是有限资源,对于缺水地区来说,水就更加宝贵了,防止水污染,保护水环境,目前已引起广泛共识。

水污染是指水体因外界某种物质的介入,导致原有质量特性发生改变,从而影响了原有的功能和利用价值,甚至危害人体健康,破坏生态环境。人类社会为了满足生活及生产的需求,要从各种自然水体中取用大量的水,这些水被利用后,即产生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并最终又排入天然水体,这样就构成了一个用水的循环。

2.处理特点和基本原则

废水中的重金属是各种常用方法不能分解破坏的,而只能转移它们的存在位置和转变它们的物理和化学形态。例如,经化学沉淀处理后,废水中的重金属从溶解的离子状态转变成难溶性化合物而沉淀下来,从水中转移到污泥中;经离子交换处理后,废水中的金属离子转移到离子交换树脂上;经再生后又从离子交换树脂上转移到再生废液中。总之,重金属废水经处理后形成两种产物,一是基本上脱除了重金属的处理水,一是重金属的浓缩产物。重金属浓度低于排放标准的处理水可以排放;如果符合生产工艺用水要求,最好回用。浓缩产物中的重金属大都有使用价值,应尽量回收利用;没有回收价值的,要加以无害化处理。

重金属废水的治理,必须采用综合措施。首先,最根本的是改革生产工艺,不用或少用毒性大的重金属;其次是在使用重金属的生产过程中采用合理的工艺流程和完善的生产设备,实行科学的生产管理和运行操作,减少重金属的耗用量和随废水的流失量;在此基础上对数量少、浓度低的废水进行有效的处理。重金属废水应当在产生地点就地处理,不同其他废水混合,以免使处理复杂化。更不应当不经处理直接排入城市下水道,同城市污水混合进入污水处理厂。如果用含有重金属的污泥和废水作为肥料和灌溉农田,会使土壤受污染,造成重金属在农作物中积蓄。在农作物中富集系数最高的重金属是镉、镍和锌,而在水生生物中富集系数最高的重金属是汞、锌等。

3.处理方法可分为两类:

3.1使废水中呈溶解状态的重金属转变成不溶的重金属化合物或元素,经沉淀和上浮从废水中去除,可应用中和沉淀法、硫化物沉淀法、上浮分离法、离子浮选法、电解沉淀或电解上浮法、隔膜电解法等;

3.2将废水中的重金属在不改变其化学形态的条件下进行浓缩和分离,可应用反渗透法、电渗析法、蒸发法、离子交换法等。第一类方法特别是中和沉淀法、硫化物沉淀法和电解沉淀法应用最广。从重金属废水回用的角度看,第二类方法比第一类优越,因为用第二类方法处理,重金属是以原状浓缩,不添加任何化学药剂,可直接回用于生产过程。而用第一类方法,重金属要借助于多次使用的化学药剂,经过多次的化学形态的转化才能回收利用。一些重金属废水如电镀漂洗水用第二类方法回收,也容易实现闭路循环。但是第二类方法受到经济和技术上的一些限制,目前还不适于处理大流量的工业废水如矿冶废水。这类废水仍以化学沉淀为主要处理方法(见废水化学处理法),并沿着有利于回收重金属的方向改进。

4重金属废水处理发展趋势及展望

4.1生物法将成为主导方法虽然化学法、物理化学法、生物法都可以治理和回收废水中的重金属,但由于生物法处理重金属废水成本低、效益高、易管理、无二次污染、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另外,通过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应用,可使生物具有更强的吸附、絮凝、整治修复能力。因此生物法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4.2几种技术集成起来处理重金属废水重金属废水是一种资源,许多重金属都比较昂贵。如果将废水中的重金属作为一种资源来回收,不但解决了重金属的污染,而且还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电化学法就可以满足这些要求处理重金属废水,但由于废水中重金属的浓度一般较低,用传统的电化学法来处理,电流效率较低,电能消耗较高。因此,为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实现废水回用和重金属回收,可将几种技术集成起来处理重金属废水,同时发挥各种技术的长处。TungChung-Ching等[19]集成采用胶束增强超滤法去除水溶液中的铜离子取得了显著效果。张永锋[20]采用络合-超滤-电解集成技术处理重金属废水,超滤的浓缩液可通过电解回收重金属,从而实现废水回用和重金属回收的双重目的,为重金属废水的根治找到了新的出路。

5.重金属浓缩产物的无害化处理

重金属废水经处理形成的浓缩产物,如因技术、经济等原因不能回收利用,或者经回收处理后仍有较高浓度的金属物未达到排放标准时,不能任意弃置,而应进行无害化处理。常用方法是不溶化和固化处理,就是将污泥等容易溶出重金属的废物同一些重金属的不溶化剂、固定剂等混合,使其中的重金属转变成难溶解的化合物,并且加入如水泥、沥青等胶结剂,将废物制成形状有规则、有一定强度、重金属浸出率很低的固体;还可用烧结法将重金属污泥制成不溶性固体。

6结束语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自然界中的微生物与植物的协同净化作用,并辅之以物理或化学方法,寻找净化重金属的有效途径。对重金属的污染源头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监督,利用物理和化学的办法处理好源头的含较高浓度的重金属废水,不让高含量的重金属废水进入城市排水管网。这样可以减少治理成本,又减轻了二级污水厂的处理难度,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在已建成的环境治理项目中,可以考虑进行对重金属处理的改进和改造以达到对相应重金属的处理,而在有必要进行重金属处理的未建成环境治理项目,应该在立项时即考虑对重金属的去除,以达到更好的治理污染,修复环境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马士军.微生物絮凝剂的开发及应用[J].工业处理,1997,12(1):7~10

2.陈天,汪士新.利用壳聚糖为絮凝剂回收工业废水中蛋白质、染料以及重金属离子[J].江苏环境科学,1996(1):45~46.

3.李明春,姜恒,侯文强等.酵母菌对重金属离子吸附的研究[J].菌物系统,1998,17(4):367~373

4.赵玲,尹平河,QimingYu等.海洋赤潮生物原甲藻对重金属的富集机理[J].环境科学,2001,22(4):42~45

关键词:课程目标;科学素养;教学

新课程改革已实施十年,基础教育课程建设及其具体的教学,的确出现了许多新景象。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难免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目前,在认真总结反思、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新修订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和教材即将实施。对于广大一线教师来说,深入学习和理解课程标准核心内涵,进一步审视实践行为,依然是十分必要的。

1教学目标立意

教学目标是对教学结果的期望。教学到底应产生怎样的结果,这对整个教学来说是一个方向性的问题。有人认为,传统教学的缺陷是偏于“知识立意”,因而提出“能力立意”的命题。其实,物理课程标准关于目标的定位更为准确,这就是培养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本文试从现代学习论的角度,谈谈对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核心立意的见解。

1.1教学目标与广义知识

什么是知识看起来很明确,其实一直是争论不休的。

就传统而言,知识通常被看作是“对事物的本质、联系的反映”。“对事物的本质、联系的反映”这的确是知识,但在现代教育心理学看来,学习所获得的不仅包括“知什么”的陈述性知识,而且包括“知如何”的程序性知识,即不仅包括客观事物的属性与联系反映所得的结果,而且包括知道怎么去操作、行动,即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和动作技能等。显然,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知识包括很多领域,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情感态度都是知识范畴。都是学习的产品。为了区别,通常将前者称为“狭义知识”,后者称为“广义知识”。

课程标准对目标的总体描述是“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学习终身发展必需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尝试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加与科学技术有关的活动,有运用研究方法的意识;保持探索科学的兴趣与热情,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能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尊重事实,勇于创新;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显然,这样的目标不仅具有鲜明的广义知识色彩(比狭义知识内涵宽),同时还包括了科学、技术与社会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比广义知识内涵宽)。可以说,统摄了“科学探究(过程与方法);科学知识与技能(知什么与知如何);科学情(态度与价值观);对科学、技术与生活、社会关系的理解。”这样的立意,实质上是从教育培养高度来考虑学科教学,即是将传统的以传授狭义(学科)知识为主的教学提升到广义知识、科学素养的教育层面。

1.2三维目标的内在联系

“三维目标”是对科学素养的概括性提法,这里主要谈三维目标的相互关系。

教学目标应该理解为学习目标,它所表达的是学习结果。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认为,学习的结果是导致人的能力和倾向变化,不论中小学生学习何种学科,在广义知识视野中,学习结果可以分为五种类型:一是“知什么”的陈述性知识,包括文字符号的学习,以及由文字符号所表征的概念、规律等事实性知识;二是智慧技能,是指用符号对外办事的能力。属于“知如何”的程序性知识,如运用定律公式解释或解答某个问题,又如运用概念、规则进行逻辑推理等;三是认知策略,即调控学习、记忆和思维等认知过程的能力,如某种学习方法、技巧等;四是动作技能,如制作和实验操作等;五是情感态度(笔者更愿意将其理解为心理学所说的“非智力因素”),如兴趣、志趣、态度、意志品质与价值判断等方面。

无论是知识、技能的掌握。还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一定是在学习过程中渐进建构的,即总是经历一定过程、通过某种方法获得的。过程与方法不同,定然会导致结果的差异。因此,教学目标中不能不考虑实现结果的过程与方法。

三维目标构成了既相对独立又互为结果、互为支持条件的目标体系。为什么这样说呢三维目标对于学习的意义好似“一身两翼”的飞机。通过学习获得“知识与技能”这永远是最基本的,这如同承担载物功能的机身;而“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就如同两翼,飞机能否飞起来。能否飞得更高更远、甚至飞得更轻松,两翼是其强有力的保障。从这个意义上说,“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但本身是目标要素,而且对于“知识与技能”的获得也是支持条件。所以。确立“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地位,不但因为它们是科学素养的重要方面,还意味着学习的支持条件被得到重视。

2教学目标的层次性

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是总目标,而目标的实现是有过程、分阶段的,因此教学目标具有层次性。教学应遵循“适应与发展”的原则。发展是以适应为前提的。因此,初中物理教学目标必须考虑两个基本面:一是初中生正处在从好奇兴趣走向认识(探究)兴趣、从直觉感知走向理性感知、从形象思维走向抽象思维的显著变化阶段;二是初中物理是物理学的入门课程。

2.1学习内容的安排

初中物理内容正是根据以上两个基本面来考虑的。八年级第一学期以“常见现象”为明显特征,如声现象、热现象(物态变化)、光现象(反射与折射)以及简单运动现象。对应的认知要求,主要是基本观察(生活观察、简单实验观察)和简单探究活动。知识性内容大多是定性的。少数的定量关系也都特别简单或不难接受。从第二学期起,逐步涉及抽象程度相对较高的问题。定量关系的规律有所增加,但在理解与应用难度上给予了明确的限制。总体上说,初中物理是以感知、体验、尝试为基本特征的。

“认知发展理论”特别重视学生的原认知因素,即学习的背景因素。学是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进行的,尤其是物理学科这类理解性的学习。现代认知心理学家奥苏伯尔甚至这样说“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有人可能会说。既然学生已经知道了,那还需要学习吗其实,奥苏伯尔所说的“已经知道了什么”是指认知背景。越是低年级,学生的“物理背景”越单薄、且越依赖于生活经验,所以初中物理强调从生活走向物理,从最常见现象和最简单问题入门。同时,初中

物理学习是为高中物理学习创造背景的,因而初中物理内容还呈现出面面俱到的特征,几乎高中、大学的内容它都有,主要就是考虑为后续学习创造尽可能宽的背景。

2.2科学素养的体现

初中物理教学如何体现提高科学素养的要求。同样要考虑到前面所说的两个基本面。应该说,对于初中物理教学目标,没有谁会怀疑基本知识的重要性,也没有谁会否定记忆和做习题的必要性,因而这里要特别强调以下两点:

第一是兴趣。物理学可以说是整个科学大厦的基础。而初中物理又是物理学大厦的门槛,这时最需要的是好奇兴趣与探究热情。于是,初中物理课程将“保持探索科学的兴趣与热情,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作为目标要素之一。尽管科学道路是崎岖的,但决不能在人口处就将学生们吓跑。在笔者看来,好的初中物理老师,应该是善于引导学生“理”的。可惜中国人笃信“学海无涯苦作舟”,哪怕是低年级,也很少有人会去冒“玩中学”的风险。其实“玩中学”说的寓学于乐,只要善于引导,是完全可以学得更生动活泼一些的。追求生动活泼,初中物理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千万不能将本来有趣的教得没有趣。千万不能将“活的物理学教成没有血肉的骷髅”(杨振宁语)。

第二是活动。“玩中学”就是在活动中学,上面主要是说活动的兴趣价值,这里将要说明活动的认识价值。著名发生认识论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心理结构或认知结构,是在与环境不断适应的动态平衡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他提出: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活动,是认知结构产生的源泉,让儿童获得充分活动的机会,是认知发展极为必要、不可缺少的条件。在他看来,活动是认识产生的源泉,没有活动,认识就成了无源之水:活动也是认识发展的条件,缺少这一条件,认识就不可能得到很好的发展。物理学习的主要活动是实验与探究。从学习角度看,实验与探究的价值包括如下一些方面:

其一,为认知提供支持。比如图1和图2所示的现象观察或感觉体验,可以为认识“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提供感知支持。类似的小活动,不但取材方便、操作简单,而且能为获取认识提供有效的现实背景,因而应该成为初中物理教学的最经常常化活动。

其三,为训练操作技能提供机会。比如仪器、仪表的使用,实验装置的安装,排除简单实验故障等技能。

3教学行为与目标落实

3.1问题要点

教师们不妨回顾一下,在声现象教学的前前后后,诸如“声音是由于()产生,的”这类形异实同的简单题,你一共让学生练了多少次很多教师觉得,实际可做的题目很少,不拿简单题反复炒还能干什么

再一种普遍现象是;不少教师在刚上了一两节课后,就忙着编造一些所谓联系生活、联系科技、拓展提高、培养能力的问题来。但许多问题只是教师的见识或经验,离学生的生活经验、阅历见识太远,弄得学生云里雾里。甚至,不少教师将自己也搞糊涂了,例如“听声音判断西瓜生熟程度,到底凭借的是音调还是音色,还是两者都有”教材中没有,各种教辅资料中众说纷纭,自己又难于或者不敢干下结论。如此以其昏昏,何以使人昭昭

当前初中物理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概括起来大致有三大表现:一是简单重复。二是随意拓展,三是活动缺失。这反映出,教学并不是以目标为导向,而是以应试为导向。应该承认,长期以来的考试命题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但随着对课程标准理解的深入,当前正在向着应然的方向改进。

3.2改进思考

仍以声现象的学习为例。如果从科学素养目标的角度来思考教学,就是要在简单重复和随意拓展上做减法,在活动上做加法。

声音涉及的振动和波动现象属于复杂运动,初中学生对振幅、频率以及声音基本特征的认识不可能深入,甚至难以接受。但是,为什么有初中教材将它放在第一章咱们应当换一个角度来思考本章的学习价值。

总之,物理教学是不是体现了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依笔者的简单看法,就是看学生是否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增长了思考与解决问题的智慧。

[1]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第1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8.

[2]阎金铎、郭玉英,中学物理新课程教学概论(第1版),北京:北京范大学出版社,2008,2.

THE END
1.英语学习需以兴趣为师,利用碎片时间,刻意练习并构建知识体系口语英语学习方法总结,第一步是找到你的兴趣点。无论是喜欢追剧、听歌、看小说,还是热爱旅行、交友,都可以成为你学习英语的动力。比如,通过看英文电影或剧集,不仅可以锻炼听力和口语,还能让你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吸收地道的表达。同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英文书籍阅读,不仅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还能丰富你的词汇量和文化背景知识https://www.163.com/dy/article/JJ9BL7D90556B42J.html
2.中外教育史复习重难点及学习方法指导由此可以看出,近现代史是广大考生备考中外教育史的核心,但同时也不要忘记大面积覆盖式的掌握,因为中外教育史出选择题的几率很大。中外教育史在分析论述题中一直没有超出比较的形式,因此,比较类题型仍然是考生准备的重点。 二、学习方法 1、构建框架知识结构https://yz.chsi.com.cn/kyzx/zyk/201012/20101231/156005625-1.html
3.演讲技巧与方法精华(15篇)短时间准备好三分钟演讲稿的方法 方法一:三分钟演讲稿框架——三段式 我认为,即兴演讲的内容是可以按照一定的框架模式来准备的,如此,在拟定三分钟演讲稿时,就会从容不迫。我把即兴演讲的框架模式总结为三段式,即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揭题。简单地对演讲题目内涵作出解释,或对其意义作用进行阐述。揭题要简洁明了,旗https://www.oh100.com/peixun/yanjiangjiqiao/478078.html
4.科学网—[转载]群视角下的多智能体强化学习方法综述早期的多智能体协作方法大多考虑集中式评估集中执行的思路,但完全集中的学习导致了适应大规模环境的模型过于复杂。Lowe等人[17]提出了基于DDPG的扩展算法MADDPG,该算法提出了极大降低学习成本的集中训练-分散执行的学习方式。这种集中训练-分散执行的框架也成为范式,大部分的方法都是建立在协作的基础上的。Palmer等人[18https://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472670&do=blog&id=1422698
5.框架式教学法[框架式教学法]一、框架式教学理论(Scaffolding Instruction)根据欧共体“远距离教育与训练项目”(DGXⅢ)的有关文件,支架式教学被定义为:'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 (conceptual framework)。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http://www.360doc.com/content/22/0214/21/75591611_1017424826.shtml
6.学习教育学的方法教育学课程融会了教育的基本理论、教学原理、德育原理以及教育主体、教育途径等方面的内容。下面小编收集了一些关于学习教育学的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学习教育学的方法 1 1.首先要熟悉本课程的多种媒体资源、作业与考核方式等,估计学习任务量。根据这些情况做好学习准备工作,制定学习计划。 https://m.yuwenmi.com/lizhi/jiaoyu/560706.html
7.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措施方案(通用10篇)如学科组活动,以学习先进理念、经验、优秀教学设计等资料为主,开展说课、评课、交流、讲座研讨活动;教研组活动,以问题研讨、教后交流等资料为主,开展有主题的组内研讨活动,使组内教师互相学习;备课组活动,以群众研究教材、群众备课为主,共同设计教学方法及学习方法,到达资源共享的目的。https://www.ruiwen.com/fangan/6035763.html
8.学习报告:一种基于多任务学习的人体活动分割和工程学风险评估方法式中,xt是网络预测的得分,yt是真实值得分,α和β是需要学习的权重, 是L1范数。 2.5 ERA的多任务方法 多任务学习(MTL)是对单个网络进行端到端训练以解决多个相关任务的流行框架,在这些网络中,一个共同的主干为负责学习特定任务的分支提供数据表示。在MTL中,通常有一个主要任务加上多个辅助任务来补充核心任务。 https://www.scholat.com/teamwork/showPostMessage.html?id=10295
9.重在BSP驱动包设计方法,HAL库的框架学习1、本教程重在BSP驱动包设计方法和HAL库的框架学习,并将HAL库里面的各种弯弯绕捋顺,从而方便我们的程序设计。 2、由于是基于HAL库的文档,所以不限制H7系列,其它F1,F2,F3,F4,F7等系列通用,只是H7系列的外设更加丰富和强劲些。 3、本次工程延续以往的代码风格,从底层BSP驱动包到应用代码,变量命名,文件命名,程序框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article/1478279
10.数据驱动的精准化学习评价机制与方法多场景数据采集为学习评价提供数据来源和量化手段支撑,多空间数据融合为学习评价提供统一数据标准,精准分析模型为学习评价提供数据驱动的学习分析与评价方法,分析结果可视化为学习评价提供反馈和应用服务。数据驱动的精准化学习评价框架,应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融合人工智能、云计算、学习分析、情境感知等新兴技术,在多维时空https://www.fx361.com/page/2021/0226/7597189.shtml
11.在线教学平台学习者参与方式研究前沿领域综上所述,现有学生参与研究存在测量方法不理想、缺乏理论基础等问题,且国内较少有学者应用ICAP框架探讨学生参与。根据ICAP框架,在线教学平台中学习者的各类学习行为(如观看视频、完成作业、参与讨论、线上测试等),可以根据其潜在的认知过程被划分为不同的参与方式,从而实现对学习者学习行为、参与方式和学习成果等的描述https://www.eduwest.com/html/2021/qianyanlingyu_0908/610.html
12.课程建设讲座心得体会(通用17篇)孔子的启发式教学就是八各字: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通过一系列的问题设计,让学生从问题中发现问题的本质,让他们探求、交流与合作得出一些结论,我想这样的教学方法比教师直接讲出来要强的多。同时这样做,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够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去,从而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https://www.jy135.com/xindetihui/962357.html
13.五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精选14篇)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最重要的学习莫过于方法的学习。搞好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是有很大的好处的。我教学课文时候,会结合不同的文章体裁和内容,在教学不同的知识点时,都结合学生学习的情况来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例如预习课文时,要求学生“读—画—思—写—疑”的五步预习方法,意思是“默读http://zongjie.yjbys.com/zongjie/gerenzongjie/959342.html
14.机电工程学院压阻式传感器的转换原理与使用方法。 温度检测系统 热电阻式传感器; 热电偶式传感器。 教学方法设计 项目教学法:任务发布 任务分析 资料收集整理 任务实施 任务总结 任务拓展 教学条件 1. 教学媒体教学媒体 电梯模拟教学一体化多媒体教室 内设小组学习工位、透明模拟电梯、实训实物电梯、因特网、相应教学软件、教学多媒https://www.gzjszy.cn/site5/n312/20231010/i681.html
15.《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教学大纲重点:创业思维框架。 难点:大学生创业创新的设计。 第三节 创业行动学习与学习方案 基本要求:了解创业的学习方法,在创业案例学习与创业亲验式学习的基础上,掌握创业行动学习这一新型方法,学习其基本原理与方法,编制创业基础教程的行动学习方案。 重点:创业行动学习方法。 https://cy.qlu.edu.cn/2015/1208/c3614a53186/page.htm
16.用字母表示数评课稿范文(通用18篇)数学课创设情境不仅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手段,也是教学的有机组成因素,具有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作用。沈老师在课堂上创设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寻找密码游戏。通过观察、猜测出字母代表的数字,从而引出课题。 二、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说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不但是因为数学是基础科学的基础,更是因为数学的思想http://mip.gongwen.cnrencai.com/xinwengao/369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