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家教育数字化转型进程的推进,以及疫情期间所带来的在线教育大爆发,在线教育已经成为了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线课程是在线教育的重要依托,在线课程设计与开发的能力不仅仅是教育技术专业、互联网教育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必备技能、也是在线教育从业者需要掌握的一项重要的创新实践能力。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习者全面打开在线课程设计与开发的视野和思路,在掌握在线课程设计开发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之上,能够针对教育实践中能用在线课程解决的问题,开展创新性课程设计。即让学习者能够突破对在线课程的认知局限,深刻认识在线课程设计与开发之“道”和“术”。
该课程内容由国内外在线教育领域专家联合制作,这么强大的阵容,你确定不进来看看?
2.这门课程的学些什么内容?
因此,学习这门课程可以帮你深入掌握在线课程设计与开发最前沿的理论;获得国际上高质量的在线课程设计与开发的宝贵经验;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并根据自己的兴趣获得对应的课程证书。
3.我该怎么学习这么课程呢?
本课程采用的是xMOOC与cMOOC相结合的设计理念,每个知识点都是按照亚利桑那大学的学习设计工具箱进行设计,包括视频学习、拓展材料、进阶学习、加入对话、深入挖掘五个版块,对应着三种学习模式,初级学习者的xMOOC学习模式,中级学习者的混合MOOC学习模式以及高级学习者的类似于cMOOC的深度探究与学习模式。实践表明,采用该课程进行混合式教学,所有的学习者都可以达到高级学习者水平。
4.课程有何特色与亮点?
该课程的特色与亮点如下图所示,具体请见导学视频里的介绍哦:
5.这门课程的学习体验怎么样?
来看一下往期学习者怎么说吧,以下是两位行业内的学习者的评价:
(1)我是第一次在中国大学MOOCs上学习,因为是第一次,所以激动不已,一下子选了七八门,有华南师范大学的……,有苏州大学的……,还有华南理工大学的……等等。没想到工作一忙,目前坚持下来的只有这门《在线课程设计与开发》,以自己的亲身经历验证了网课辍学率高的事实,自我管理真的太难了。王老师的这门课程干货满满,深入浅出,让我这个教育技术的门外汉也能听懂。我最喜欢的是王老师在视频中时不时抛出的问题,非常有启发意义,是否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概念交互?——学习者Momo78438491的评价
6.这门课程获得了哪些支持?
本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得到了2019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重点项目“‘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基于设计思维的课程设计与教学实践研究”(2019JSJG082);2020年江南大学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的支持。本课程还得到了北师大远程教育研究中心、北京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加拿大阿萨巴斯卡大学远程教育中心和印第安纳大学的老师和朋友、以及江大教育技术系的同事和学生的大力支持。在此特别感谢!
有,欢迎扫码加入。
本课程包括知识与能力目标和思政目标两部分的课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国内外的在线课程设计与开发的发展历程、掌握基本原理,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参与型课程观;
(2)掌握在线课程的构成要素、设计理念与一般过程、以及系统化设计与开发方法;
(3)对在线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形成国际化的认识,能用高品质案例指导自身设计;
(4)能针对特定的对象和问题开展在线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5)能利用设计思维的理念和过程,合作设计一门在线课程的系统性设计方案,并能基于一个知识点开发典型的样例。
思政目标:
(2)增强对课程设计开发专业性的认识与敬畏,培养求真务实精神,增强专业热爱;
(3)突出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角色扮演和项目化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
系统化教学设计、二维动画设计、三维动画设计、视频拍摄与编辑、课件设计与开发、在线教育基本原理
1.陈丽,王志军,特里·安德森.远程学习中的教学交互原理与策略[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6.
2.陈丽,王志军.三代远程学习中的教学交互原理[J].中国远程教育,2016,(10):30-37+79-80.
3.陈丽.远程教育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4.陈丽.远程学习的教学交互模型和教学交互层次塔.中国远程教育,2004b,(5):24-28+78.
5.德斯蒙德·基更.远距离教育基础[M].丁新,译.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7.
6.黄天慧,郑勤华.英国开放大学的学习支持服务案例研究——以“数字化学习”课程为例[J].开放学习研究,2016,(6):14-20.
7.加里森DR,安德森T.21世纪的网络学习:研究与实践框架[M].丁新,译.上海:上海高教电子音像出版社,2007.
8.柯蒂斯·邦克,伊莲·邱.激励和留住在线学习者的100个活动:TEC-VARIETY应用宝典[M].陈青,彭义平,译.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6:71,113,139,148.
9.李爽.在线学习支持服务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21.
10.托尼·贝茨.数字化时代的教学[M].刘永权,武丽娜,译.北京: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6:332-340.
11.徐琤,陈庚,郑勤华.英国开放大学课程学习的启示与思考——《学术英语》课程的学习体验[J].中国远程教育,2014,(7):24-30+44.
12.任岩.英国开放大学课程设计工具及其应用效果[J].中国远程教育,2015(1):61-64.
13.王楠.在线学习活动设计模型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4(4):31-34.
14.王跃.远程教材编写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51,107-108.
15.王志军,余新宇.在线课程设计与开发:要素、理念模型与过程模型[J].开放教育研究,2022,28(03):81-92.
16.王志军,陈丽.如何有效设计高质量的MOOCs——基于认知目标分类和交互分析框架的思考[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6):59-68.
17.王志军,陈丽.远程学习中的概念交互与学习评价[J].中国远程教育,2017,(12):12-20+79.
18.王志军,闫洪新.在线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终身教育研究,2017(1):58-63.
19.王志军,严亚玲.设计思维如何指导教学创新?——项目化学习设计的视角[J].开放教育研究,2023,29(01):26-36.
20.武法提.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M].上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5-8.
21.AbramiPC,BernardRM,BuresEM,etal.Interactionindistanceeducationandonlinelearning:Usingevidenceandtheorytoimprovepractice[M].Boston:Springer,2012:49-69.
22.AndersonT,DronJ.ThreeGenerationsofDistanceEducationPedagogy[J].TheInternationalReviewofResearchinOpenandDistanceLearning,2011,12(03):80-97.
23.BaldwinSJ,ChingYH,FriesenN.Onlinecoursedesignanddevelopmentamongcollegeanduniversityinstructors:Ananalysisusinggroundedtheory[J].OnlineLearning,2018,22(2):157-171.
24.BaldwinSJ,ChingYH,HsuYC.Onlinecoursedesigninhighereducation:Areviewofnationalandstatewideevaluationinstruments[J].TechTrends,2018,62(1):46-57.
25.BaldwinSJ,ChingYH.Onlinecoursedesign:AreviewoftheCanvascourseevaluationchecklist[J].InternationalReviewofResearchinOpenandDistributedLearning,2019,20(3).
26.BonkCJ,LeeMM,ReevesTC,ReynoldsTH.TrendsandIssuesinInstructionalDesignandTechnology[M].NewYork:Pearson,2015:250-259.
27.GarrisonDR,ArbaughJB.Researchingthecommunityofinquiryframework:Review,issues,andfuturedirections[J].TheInternetandHigherEducation,2007,10(3):157-172.
28.Holmberg,B.Guideddidacticconversationindistanceeducation[M].Distanceeducation:Internationalperspectives.London:CroomHelm,1983:114-122.
29.SalmonG.E-moderating:TheKeytoTeachingandLearningOnline(secondedition)[M].London:Taylor&FrancisBooksLtd,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