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教学三周来,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全校共开课3730门次,上线学生209664人次,授课教师2978人次,涉及64个专业612门课程。为确保线上教学顺利开展,近千名教师完成了在线培训课程,并开展了各项准备和多轮测试工作。同时,形成了一批不同类型课程的在线教学设计方案、技术指南,总结出一批居家在线直播授课的“神器”以及各种亲测有效的“技术贴”和“经验贴”,成了各位老师朋友圈中的热文。这无不体现了合肥学院教师以教书育人为重、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可贵品质!
开课两周,公共数学教学部参与授课教师9人,授课27人次,开课班级33个,累积180节课,参加线上学习的学生实到7862人次,到课率为99.57%。
案例二:全体总动员、上好云端思政课
作者简介:王霞,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办主任。线下转线上,要确保思政课程不打折扣、“实质等效”,甚至某些方面要超越实体课堂,必须要夯实思想、组织、技术和内容“四大保障”。这次“化危为机”的思政课在线教学模式探索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启动混合式教学的新起点,也提出了传统课堂向线上课堂转变的新命题。或许随着混合式在线教学“常态化”,信息技术和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的“思政课堂革命”将不可避免。
案例三:在线教学要做到“三明确”
一明确:课程教学计划设置。线上课程建立时要考虑的不仅是一门课程的教学计划,更应该明确每一堂课的教学计划,包括:教学目标、学习要求、任务布置。因此,我从课前、课中、课后全方位进行教学设计,根据通信原理课程内容,将知识点细化,原来两个45分钟的课,现在划分成几个20~30分钟,重点难点和相对容易的内容尽量岔开进行。每一个20~30的小段教学中,均设置有讲授、限时测试、答疑、随机点名、语音连线等互动环节。并将每一堂课的教学计划和预习课件、国家级精品慕课资源、PDF版教材等资源提前给到学生,让学生及时了解和预习,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
作者简介:段惠敏,先进制造工程学院副教授。2018年,获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智慧教学之星”称号,《通信原理》课程获批省级智慧课堂试点项目。在线教学难吗?难,也不难。互联网+、在线教育、混合式课堂、智慧教育等已谈了很多年,不管是在线教学还是线下教学,老师搞清楚“教什么、怎么教”、学生搞清楚“学什么、怎么学”自然也就不难了。
案例四:在线教学的“五个环节”
四、监控环节。采用随机提问和自由回答相结合、线上发布课后作业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同时,课后及时征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对教学做出实时的调整。
作者简介:陈丹,旅游与会展学院讲师。参编2本旅游管理专业教材,两次指导学生参加全国旅游及酒店技能大赛,多名同学获奖。本课程的线上学习由于空间限制,多以视频、音频、图片内容为主,虽然缺少面对面的交流,但是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也能实现提问答疑和在线互动。丰富的图片播放,清晰的语音讲课,能拉近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对学习更有兴趣。既能突出重点,又能提高效率,在很大程度上保证教学的效果。
案例五:教学过程“四步骤”让我“不慌、不乱”
一、课程设计。慕课资源虽好,但让学生长期观看视频,缺乏老师讲解和监督,未必会取得较好学习效果。针对此情况,本课程制定了适应我院学生学习风格的教学方案:90分钟教学时长=30慕课+40分钟PPT讲解+20分钟讨论+提问+考勤。
二、在线考勤。每次课程都进行严格考勤,以保证每位同学在线接受学习。对少数旷课学生,由辅导员联系学生,教师采取相应弥补措施,保证每一位学生在家中进行学习,不降低学习质量。
三、课堂笔记。每次课程中要求学生在观看慕课视频或直播课中,记录学习重点和要点,课程结束时随机抽取几名同学在课程结束五分钟内,将笔记拍照发给我检查。此措施,即可督促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认真听课记录课程要点,又能反馈学生线上教学学习状态,便于老师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作者简介:姚军,城市建设与交通学院讲师。线上线下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只要准备充分,完全可以做到胸有成竹、得心应手、“不慌、不乱”。对许多教师来说,上网并不是一道坎,而是重新认识教学、深入思考教学本质的一种新途径。
案例六:我的课前准备和授课保障
我承担的是2018级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细胞生物学》课程的线上教学。同时准备了学习通、雨课堂以及视频会议平台zoom软件。
作者简介:张敏,生物食品与环境学院副教授。主持省级科研项目2项,省级教研项目2项,生命科学竞赛省级二等奖、国家级优胜奖。在线教学增加了课堂管理的难度,往往无法通过学生的听课状态来进行课堂管理和调整教学进程,通过师生全部视频在线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张敏老师通过四次线上授课,同学们已适应网上授课的方式和节奏,全班同学状态良好,学习积极性高,没有迟到早退现象,个别同学网络不好,掉线后能及时上线。
案例七:《计算机C语言模块》线上教学实践
案例八:教学团队+项目小组
三、动态管理。对学生项目小组,我们抓两头带中间,根据过程监管中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指导、解决。对组长能力不足、无法完成课题任务的小组及时进行撤销,组员合并到其他小组;对选题不当的,小组技术实力与课题要求存在较大差距的,根据本组意见提出拟重选课题,并对完成新课题进行详细的计划安排。教学过程中,先后对五个项目小组提出预警,撤销、换题各一个组。
作者简介: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工程实训课程组。团队学习是一种比较成熟的学习模式,但在线组织团队学习却是个新课题。由于学生分散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习环境,从团队的分组、学习任务的分配、活动的组织到团队学习评估等,都有着其不同的特点和要求。工程实训课程组的做法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案例,他们通过上述措施,保证了教学的质量,在课题任务难度不低于上年度的情况下,课程的学习进度和效果超过往年。
案例九:形式多样的研究生线上教学
案例十:数据支撑、精细管理
二、教师网上评学。要求教师从“按时参加课程的线上学习活动,出勤率高,自觉遵守线上课堂纪律,认真履行请假制度”、“学习态度端正,经常就线上学习情况与教师进行沟通”“学习积极主动,做好线上课程的预习与复习,主动阅读课程线上课程学习资料”“积极配合任课教师的开展线上教学活动,与教师产生互动,线上课堂气氛活跃”“按照要求认真完成线上作业与测试““学生能够掌握和运用线上课程所授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各项线上作业及测试成绩较好”等六个面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了评价。近一周,任课教师对669门课程进行评价。546名教师对教学班级的学习情况满意,占比81.61%;123名教师对教学班级的学习情况基本满意,占比18.39%。
作者简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处。这些数据对线上教学情况进行了及时、客观的描述,为教学管理提供了准确、全面的依据。同时,实行校院两级实时线上听课,遴选出学生最喜欢、希望改进课程,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如:经济与管理学院成立了2个线上教学督导小组,由陈江华院长,宋玉军副院长任组长,听课任务涵盖4个专业系,完成10门次、40课时线上实时听课,并回收《合肥学院教师线上教学质量学生评价表》6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