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路面工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学位课程,也是道路与桥梁工程课群组的一门必修专业课程,主要讲述公路与城市道路路基工程、路面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该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综合性和实践性,是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培养业务能力的主要途径。本课程介绍公路与城市道路路基和路面工程的基本原理与实用方法,主要内容包括一般路基设计、路基稳定性分析与防护加固、挡土墙设计、路基路面排水设计、路基施工、路面基层设计与施工、沥青路面设计与施工、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与施工、路面养护与管理等内容。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三、与本专业其它课程的关系
“路基路面工程”是针对土木工程专业道路与桥梁工程课群组的学生开设的专业课程。要求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必须掌握弹性力学、道路建筑材料、材料力学、土力学、工程地质的基本知识。
第一章路基路面工程概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第二章路基路面结构受力与变形
了解环境因素对路基路面的影响,理解和掌握行车荷载、交通分析及轴载换算方法,掌握土基及路面材料的力学强度特性。
第三章一般路基设计
熟练掌握路基典型横断面组成及一般路基设计要点;了解路基的基本构造及主要附属设施;理解路基压实的意义与作用机理、影响路基土压实效果的主要因素;掌握土基压实度与压实标准要求。会进行一般路基的设计。
第四章路基边坡稳定性分析
第五章路基防护与支档
第六章挡土墙设计
第七章道路排水设计
第八章路基施工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第九章块、碎(砾)石路面与基层
第十章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
一、考核的能力层次表述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理解”、“应用”三个能力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各能力层次为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其含义是:
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系学过的多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二、教材
1.指定教材:《路基路面工程》由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负责组织编写,预计于2021年5月出版。
三、自学方法指导
1.在开始阅读指定教材某一章之前,先翻阅大纲中有关这一章的考核知识点及对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和考核目标,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2.阅读教材时,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一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对基本理论必须彻底弄清,对基本方法必须牢固掌握。
3.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思考问题,也要做好阅读笔记,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加以整理,这可从中加深对问题的认知、理解和记忆,以利于突出重点,并涵盖整个内容,可以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提出的总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2.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能力层次,并深刻理解对各知识点的考核目标。
3.辅导时,应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大纲脱节。
4.辅导时,应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宜提倡“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争取帮助,依靠自己学通”的方法。
5.辅导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对考生提出的问题,不要有问即答,要积极启发引导。
6.注意对应考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考生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做出判断,解决问题。
7.要使考生了解试题的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中会存在着不同难度的试题。
8.助学学时:本课程共4学分,建议总课时72学时,其中助学课时分配如下:
章次
内容
学时
第一章
路基路面工程概论
4
第二章
路基路面结构受力与变形
第三章
一般路基设计
第四章
路基边坡稳定性分析
6
第五章
路基防护与支档
2
第六章
挡土墙设计
12
第七章
道路排水设计
第八章
路基施工
5
第九章
块、碎(砾)石路面与基层
第十章
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
第十一章
沥青路面设计
10
第十二章
11
第十三章
合计
72
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内容和考核目标都是考试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
2.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的试题比例大致是:“识记”为30%、“理解”为40%、“应用”为30%。
3.试题难易程度应合理:易、较易、较难、难比例为2:3:3:2。
4.每份试卷中,各类考核点所占比例约为:重点占65%,次重点占25%,一般占10%。
5.试题类型一般分为: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题、判断题、简答题和计算题。
六、题型示例
一、单项选择题
1.对路面垫层所用材料的要求是
A.水稳性、隔热性和吸水性一定要好B.强度要求高,水稳性好C.造价便宜D.强度要求不高,水稳性可差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