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说明书南理工14级第九组

1引言----------------------------------------------------------------------------------------------------2

1.1编写目的---------------------------------------------------------------------------------------------2

1.2背景---------------------------------------------------------------------------------------------------2

1.3定义---------------------------------------------------------------------------------------------------2

1.4参考资料---------------------------------------------------------------------------------------------2

2任务概述-----------------------------------------------------------------------------------------------3

2.1目标---------------------------------------------------------------------------------------------------3

2.2用户的特点------------------------------------------------------------------------------------------3

2.3假定和约束------------------------------------------------------------------------------------------3

3需求规定----------------------------------------------------------------------------------------------4

3.1对功能的规定--------------------------------------------------------------------------------------4

3.2对性能的规定--------------------------------------------------------------------------------------5

3.2.1精度-------------------------------------------------------------------------------------------------5

3.2.3灵活性-----------------------------------------------------------------------------------------------5

3.3输人输出要求----------------------------------------------------------------------------------------6

3.4数据管理能力要求----------------------------------------------------------------------------------6

3.5故障处理要求----------------------------------------------------------------------------------------8

3.6其他专门要求-----------------------------------------------------------------------------------------8

4运行环境规定-------------------------------------------------------------------------------------------8

4.1设备---------------------------------------------------------------------------------------------------8

4.2支持软件----------------------------------------------------------------------------------------------8

4.3接口----------------------------------------------------------------------------------------------------8

4.4控制----------------------------------------------------------------------------------------------------9

本说明书的预期读者为客户、需求分析人员、测试人员、用户文档编写者及管理员。

a.工程名称:江苏省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网络课程练习测验系统

b.本项目的任务提出者: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

本项目的开发者: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14级9141062302班刘雨薇、张钰、彭姿容、张欢欢

本项目的用户: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网络课程师生

实现该软件的计算中心:南京理工大学

c.产品所有权: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14级9141062302班刘雨薇、张钰、彭姿容、张欢欢

课程练习测验系统:它是由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14级软件课程设计第9开发小组完全自主开发设计的课程练习测验软件,以江苏省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网络课程为基本元素、用vs2010和SQLServer2000来实现其功能的软件。

需求:用户解决问题或达到目标所需的条件或功能;系统或系统部件要满足合同、标准,规范或其它正式规定文档所需具有的条件或权能。

需求分析:包括提炼,分析和仔细审查已收集到的需求,以确保所有的风险承担者都明其含义并找出其中的错误,遗憾或其它不足的地方。

模块的独立性:是指软件系统中每个模块只涉及软件要求的具体的子功能,而和软件系统中其他的模块的接口是简单的。

[1]殷人昆等.实用软件工程[M](第三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11

[2]邹欣.构建之法.[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07

[3]StephenR.Schach面向对象与传统软件工程[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09

[4]JeffreyD.UllmanJenniferWidom数据库系统基础教程[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8

[5]贾祥素等SQLServer2012案例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7

[6]童强.基于ASP.NET的高校在线考试系统设计与实现[J]软件导刊2014.513(5)25~28

[7]戎马工作室.ASP与SQLServer动态网站开发自学导航[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2-3.

开发高效便捷的课堂测试系统,在计算机上为学生提供课堂测试的平台,进一步提高办学效益,也为广大师生和学生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实现课堂测试系统工作流程的系统化、规范化和自动化。根据计算机网络课程的课程性质以及考试模式,开发一个可提供学生对自身学习情况进行检测的课堂测试系统,在平台上通过老师出题、学生答题的模式实现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进一步便利学生和老师的需求,规范教学模式,从而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本软件使用者主要为系统管理员,大学老师以及学生。管理员拥有最高权限,可以实现增删用户、更新系统信息、编辑题库、查询测试结果等功能;教师可实现查询修改个人信息、查询并修改学生答案以及增删试题等功能;学生则可以查询修改个人信息以及查询历史成绩。各种类型的用户功能不同,权限也各不相同。

通过对课程测验练习系统的使用和跟有关人员的访谈,我初步认为该系统应该有以下功能约定:

1)管理员:用户名是6位数字,初始密码为123456相同,提示管理员修改密码;

2)学生:用户名是12位数字,初始密码为123456相同,提示学生修改密码;

3)教师:用户名是6位数字,初始密码为123456相同,提示教师修改密码;

4)用户登陆时,需根据用户身份,进入各自的主界面;

5)对于学生,有提示还剩几份卷子没有完成;

6)对于老师,有提示还剩几份卷子没有批改;

7)每个学生均可选择是否保存已做题目

8)重置密码时,应提供身份信息作为验证,两次输入新密码;

9)老师和管理员可选择删除或者新增测验

10)老师可查看所有学生成绩,而学生只能查看自己测试成绩

课堂练习测验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包括以下内容:

学生信息管理

教师信息管理

学生完成测验

老师批改测验

老师增删改测验

查询测验成绩情况

数据流名

说明

数据流去向

数据流组成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账户名密码身份类型

学生

用于查询学生的基本信息

学生数据流

学生模块

学号,姓名,密码,性别,联系方式,安全问题,安全密码,专业,任课教师

教师

用于查询教师的基本信息

教师数据流

教师模块

工号,姓名,密码,性别,联系方式,安全问题,安全密码

管理员

用于查询管理员的基本信息

管理员数据流

管理员模块

管理员账号,姓名,密码,性别,联系方式,安全问题,安全密码

成绩

用于查询学生的成绩

成绩数据流

成绩模块

试题

用于查询每套试题的基本信息

试题数据流

试题模块

题目序号,试卷ID,出卷教师,题目类型,分值题目,标准答案

学生答题

用于存放学生所做作业信息

答题数据流

完成试题模块

由于此开发项目针对各学校和各教育系统,使用频度较高,使用性要求比较高。为防止对信息资料和管理程序的恶意破坏,要求有较为可靠的安全性能。总之,要求稳定、安全、便捷,易于管理和操作。

软件的输入精度:小数点后保留1位有效数字,输出数据精度的要求:小数点后保留1位有效数字,传输过程中的精度:小数点后保留1位有效数字;

本系统可以灵活的供各种用户的使用。

静态数据(用于控制和参考)

管理员信息:管理员账号,姓名,密码,性别,联系方式,安全问题,安全密码

教师信息:工号,姓名,密码,性别,联系方式,安全问题,安全密码

学生信息:学号,姓名,密码,性别,联系方式,安全问题,安全密码,专业,任课教师

动态输入数据(在运行中要变化)

2.鼠标对按钮的点击;

3.查询方式、查询关键字;

4.个人信息相应记录的更改;

5.题库信息的更改;

6.开始测验答题;

7.成绩相应记录的更改;

动态输出数据(在运行中要变化)

1.查询成绩数据;

2.查询更新题库数据;

3.修改个人信息、修改成绩等结果。

数据项名

数据项含义

数据类型

长度

取值范围

学号

varchar

12

notnull

学生姓名

20

学生密码

学生性别

1

ForM

学生专业

学生所学专业

授课老师

工号

6

密码

教师姓名

教师性别

管理员编号

管理员姓名

管理员性别

11

安全问题

学生教师管理员的安全问题

30

安全密码

学生教师管理员的安全密码

题目序号

题库中题目的编号

int

试卷ID

此套卷子为题库中第几套

题目类型

题目的类型

1,2,3

分值

答对此题应得分数

2

题目

题目显示

1000

所做答案

学生做题存储信息

标准答案

题目的标准答案存储

Datetime

8

成绩编号

成绩的编号

总分

这张卷子完成总分

3

0~100

名词解释得分

名词解释这项得分

0~30

简答题得分

简答题这项得分

0~50

综合题得分

综合题这项得分

0~20

教师完成批改的试卷

排名

在已完成人数中排名

1.输入用户名不存在:说明数据库无此用户名,需开户。

3.忘记密码:可通过对身份验证,重新设定密码

4.由于不可抗拒里造成的损失:由客户自行承担。

a.所有操作均需登陆后方能使用。

b.管理员账号唯一,不能二次申请管理员账号。有密码修改功能。

c.为保护资料可恢复性,可配备备份设备一台,如用光盘备份可配备光盘记录机。4运行环境规定

a.CPU:215MHz以上

b.硬盘:40G以上,内存:256Mb以上

c.脱机运行

数据库:SQLServer2008R2及以上版本

操作系统:Windows7、Windows8、WindowsXP、Linux等系统;

开发工具:MicrosoftVisioStudio2013及以上版本

a.硬件接口:

硬盘:40G以上,内存4G以上

b.软件接口:

c.数据通信协议:

基本型通信控制协议,用于以字符为基本单位的数据传输,BSC协议(二进制同步同步通信协议);高级键路控制协议,用于以比特为基本单位的数据传输,如HDLC(高级数据键路控制协议)和SDLC(同步数据键路控制协议)。

课堂测试系统软件最终交付形式为课堂测试系统的网页(电脑版)。控制该软件运行的方法为通过鼠标双击或命令行启动课堂测试环境,然后通过鼠标启动课堂测试。该软件提供各种功能,通过常用的鼠标点击,键盘输入以及菜单等形式来完成启动和使用软件的过程,控制信号均由鼠标和键盘进行输入。

课堂测试系统软件软件最终交付形式为课堂测试app(手机版)。控制该软件运行的方法为通过手机点击该软件进入app的首页,然后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功能进行操作,这些操作都是按app上的功能键进行实现的。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SRS)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SRS)-----------------------------------------------------------------------9

1引言-------------------------------------------------------------------------------------------------11

1.1标识----------------------------------------------------------------------------------------------11

1.2系统概述----------------------------------------------------------------------------------------11

1.3文档概述----------------------------------------------------------------------------------------12

1.4基线----------------------------------------------------------------------------------------------12

2引用文档------------------------------------------------------------------------------------------12

3需求------------------------------------------------------------------------------------------------12

3.1软件配置项的运行状态和运行方式-------------------------------------------------------12

3.2需求概述----------------------------------------------------------------------------------------13

3.2.1目标---------------------------------------------------------------------------------------------13

3.2.2运行环境--------------------------------------------------------------------------------------13

3.2.3用户的类型与特点-----------------------------------------------------------------------------13

3.2.4关键点--------------------------------------------------------------------------------------------13

3.2.5约束条件-----------------------------------------------------------------------------------------13

3.3需求规格-------------------------------------------------------------------------------------------13

3.3.1软件系统总体功能-----------------------------------------------------------------------------13

3.4软件配置项能力需求----------------------------------------------------------------------------16

3.5软件配置项的外部接口需求------------------------------------------------------------------16

3.6软件配置项的内部接口需求------------------------------------------------------------------17-

3.7软件配置项的内部数据需求-------------------------------------------------------------------17

3.8适应性需求----------------------------------------------------------------------------------------17

3.9安全性需求----------------------------------------------------------------------------------------17

3.10保密性和私密性需求-------------------------------------------------------------------------17

3.11软件配置项的运行环境需求--------------------------------------------------------------17

3.12计算机资源需求-------------------------------------------------------------------------------18

3.4.1计算机硬件需求-------------------------------------------------------------------------------18

3.4.2计算机软件需求--------------------------------------------------------------------------------18

3.13软件质量需求------------------------------------------------------------------------------------18

3.14设计和实现的约束------------------------------------------------------------------------------18

3.15数据(处理量、数据量)-------------------------------------------------------------------19

3.16操作----------------------------------------------------------------------------------------------19

3.16.1管理员管理------------------------------------------------------------------------------------19

3.16.2老师管理-----------------------------------------------------------------------------------------19

3.17故障处理-----------------------------------------------------------------------------------------19

3.18算法说明----------------------------------------------------------------------------------------20

3.19有关人员需求------------------------------------------------------------------------------------20

3.20有关培训的需求--------------------------------------------------------------------------------20

3.21有关后勤的需求-----------------------------------------------------------------------------20

3.22其他需求-------------------------------------------------------------------------------------20

3.23包装需求-----------------------------------------------------------------------------------------20

3.24需求的优先顺序和关键程度------------------------------------------------------------20

4合格性规定-------------------------------------------------------------------------------------------20

5需求可追踪性----------------------------------------------------------------------------------------21

6尚未解决的问题------------------------------------------------------------------------------------21

7注解----------------------------------------------------------------------------------------------------21

附录------------------------------------------------------------------------------------------------------22

1引言

1.1标识

课堂测试练习系统

1.2系统概述

基于这个目的,我们小组打算就做一个课堂测试系统。

应用.NET程序设计,开发WEB应用程序,从而完善课程的网络畅通程度,其中采用的B/S模式,让客户端从繁重的数据计算的劳动中解脱出来,C/S模式又提高了软件的可控与安全性,这种三层模式的数据库访问与管理方式让我们数据库的管理与访问变得更加高效快捷。

1.3文档概述

b.本项目的任务提出者: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叶庆生教授

1.4基线

GB-T-8567-2006计算机软件文档编制规范——软件需求规格说明(SRS)。

2引用文档

[1]殷人昆等.实用软件工程[M](第三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0.11

3需求

3.1软件配置项的运行状态和运行方式

在Windows7、Windows8、WindowsXP、Linux等系统下运行。

3.2需求概述

3.2.1目标

开发高效便捷的课堂测试系统,采用计算机对学生进行课堂测试,进一步提高了解教师的教学质量,为广大师生和学生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教育的高效性和保证教育的质量。根据每门课程设计一个符合该门课程的测试系统,以便教师学生能更好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

3.2.2运行环境

本系统适用于Windows7、Windows8、WindowsXP、Linux等系统。

3.2.3用户的类型与特点

3.2.4关键点

本系统功能主要有在线测试、添加、修改、删除等。其中管理员、教师和学生的功能不尽相同,所以对其权限的设置是本系统的关键所在。

3.2.5约束条件

3.3需求规格

3.3.1软件系统总体功能

数据流图

0层数据流图

1层数据流图

2层数据流图

管理员数据流图

教师数据流图

学生数据流图

3.4软件配置项能力需求

3.5软件配置项的外部接口需求

A.用户接口:

系统管理员接口

B.硬件接口:

USB3.0接口

C.软件接口:

课程测试练习接口

3.6软件配置项的内部接口需求

关于内部接口的说明将在系统的详细设计说明中给出。

3.7软件配置项的内部数据需求

关于内部数据的说明将在系统的详细设计说明中给出。

3.8适应性需求

3.9安全性需求

3.10保密性和私密性需求

3.11软件配置项的运行环境需求

运行环境:Windows7、Windows8、WindowsXP、Linux等系统

3.12计算机资源需求

3.12.1计算机硬件需求

CPU:215MHz以上

内存:256Mb以上

硬盘:40G以上

3.12.2计算机软件需求

数据库软件:SQLServer2008R2及以上版本;

开发工具:VS

3.13软件质量需求

正确性:业务错误不允许出现

健壮性:能容纳多人人同时访问

可靠性:除电源、硬件、操作系统、服务器管理系统外程序不允许异常退出或崩溃。

易用性:不用安装,操作简便

清晰性:操作流程明确

安全性:用户信息保密,操作权限明确

可扩展性:可在当前需求基础之上进行功能上的扩展

兼容性:可在大多数主流的硬件环境中运行

可移植性:可在大多数主流的操作平台上运行

3.14设计和实现的约束

(1)软件开发小组提供相应的开发阶段文档,用户提供相适应的行业标准,使软件开发与典型实例考核相结合。

(2)操作员与用户要按照操作规程运行本系统,不得进行恶意破坏性操作。

3.15数据

见附录

3.16操作

3.16.1管理员管理

1)添加、修改、删除用户(教师/学生)

2)密码重置

3)查询修改个人信息

4)添加、修改、删除测试题库

5)添加、修改、删除、查询学生成绩

3.16.2老师管理

1)查询修改个人信息

3)添加、修改、删除学生成绩(批改练习)

4)查询学生成绩

5)查询题库

3.16.3学生管理

2)开始测试

3)查询测试成绩

4)密码重置

3.17故障处理

设备的硬件故障如系统资源不足造成本软件不能正常运行,这类故障的处理由用户自行解决。

软件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的数据库错误,将由系统自动记入错误日志,非网络传输引起的错误将由系统管理员或软件开发者解决。

软件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其他错误,将根据情况由软件开发者或软件开发者协助系统管理员解决。

3.18算法说明

关于算法的说明将在系统的详细设计说明中给出。

3.19有关人员需求

本系统操作简单,使用者有一定计算机使用经验即可操作本系统。

3.20有关培训的需求

3.21有关后勤的需求

3.22其他需求

3.23包装需求

3.24需求的优先顺序和关键程度

本系统需要特别指明优先顺序的需求主要有以下几点:

1、管理员、教师、学生个人信息以及题库信息的正确性与安全性

2、管理员、教师以及学生权限的正确性与安全性

3、系统数据库的稳定性

4合格性规定

本章定义一组合格性方法,对于第3章中每个需求,指定所使用的方法,以确保需求得到满足。可以用表格形式表示该信息,也可以在第3章的每个需求中注明要使用的方法。合格性方法包括:

a.演示:运行依赖于可见的功能操作的CSCI(中国科学引文索引)或部分CSCI,不需要使用仪器、专用测试设备或进行事后分析;

b.测试:使用仪器或其他专用测试设备运行CSCI或部分CSCI,以便采集数据供事后分析使用;

c.分析:对从其他合格性方法中获得的积累数据进行处理,例如测试结果的归约、解释或推断;

d.审查:对CSCI代码、文档等进行可视化检查;

e.特殊的合格性方法。任何应用到CSCI的特殊合格性方法,如:专用工具、技术、过程、设施、验收限制。

5需求可追踪性

本章应包括:

a.从本规格说明中每个CSCI的需求到其所涉及的系统(或子系统)需求的可追踪性。(该可追踪性也可以通过对第3章中的每个需求进行注释的方法加以描述).

注:每一层次的系统细化可能导致对更高层次的需求不能直接进行追踪。例如:建立多个CSCI的系统体系结构设计可能会产生有关CSCI之间接口的需求,而这些接口需求在系统需求中并没有被覆盖,这样的需求可以被追踪到诸如“系统实现”这样的一般需求,或被追踪到导致它们产生的系统设计决策上。

b.从分配到被本规格说明中的CSCI的每个系统(或子系统)需求到涉及它的CSCI需求的可追踪性。分配到CSCI的所有系统(或子系统)需求应加以说明。追踪到IRS中所包含的CSCI需求可引用IRS.

6尚未解决的问题

有关于数据库的维护问题

7注解

对本系统的运行环境没有特殊要求,以下硬件配置就可以满足要求:服务器CPU为Pentium4或更高,内存128M以上,硬盘至少500MB,网络适配器10Mbps或更快的网卡,一个CD-ROM驱动器。客户机CPU为entium4或更高,内存64MB以上,硬盘至少100MB。。

附录

数据字典

1.数据项

2.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名

含义说明

组成

学生的各项信息

教师的各项信息

管理员的各项信息

试题信息

题目序号,试卷ID,出卷教师,题目类型,分值,题目,标准答案

完成试题

用户信息

成绩信息

3.数据流

4.存储数据

编号

存储数据存储名

输入的数据流

输出的数据流

学生信息存储

用于存储学生的各项信息

学生的基本信息

学生信息表

教师信息存储

用于存储教师的各项信息

教师的基本信息

教师信息表

管理员信息存储

用于存储管理员的各项信息

管理员的基本信息

管理员信息表

4

成绩信息存储

用于存储成绩的各项信息

成绩的基本信息

成绩信息表

5

试题信息存储

试题的各项存储

试题的基本信息

试题信息表

答题信息存储

答题信息的各项存储

答题的基本信息

学生答题信息表

5.处理过程

处理过程名

输入数据流

输出数据流

处理

登陆界面

进入功能界面

学生信息界面

查询学生信息时候的界面

进入学生信息界面

查看修改学生各项基本信息

教师信息界面

查询教师信息时候的界面

进入教师信息界面

查看修改教师各项基本信息

管理员信息界面

查询管理员信息时候的界面

进入管理员信息界面

查看修改管理员的各项基本信息

成绩信息界面

管理成绩信息时候的界面

进入成绩信息界面

查看成绩的各项基本信息

答题信息界面

学生进行答题时候的界面

进入学生答题信息界面

进行课堂练习的答题

管理题库界面

教师和管理员进行题库管理时候的界面

进入管理题库界面

进行题库的增删改操作

数据需求规格说明(DRD)

目录------------------------------------------------------------------------------------------------------------------27

1引言---------------------------------------------------------------------------------------------------------------28

1.1标识------------------------------------------------------------------------------------------------------------28

1.2系统概述-----------------------------------------------------------------------------------------------------28

1.3文档概述-------------------------------------------------------------------------------------------------------29

2引用文件----------------------------------------------------------------------------------------------------------29

3数据的逻辑描述-------------------------------------------------------------------------------------------------29

3.1静态数据--------------------------------------------------------------------------------------------------------29

3.2动态输入数据--------------------------------------------------------------------------------------------------29

3.3动态输出数据--------------------------------------------------------------------------------------------------30

3.4内部生成数据--------------------------------------------------------------------------------------------------30

3.5数据约定--------------------------------------------------------------------------------------------------------30

4数据的采集------------------------------------------------------------------------------------------------------32-

4.1要求和范围----------------------------------------------------------------------------------------------------32

4.2输入的承担者------------------------------------------------------------------------------------------------34

4.3预处理-----------------------------------------------------------------------------------------------------------34

4.4影响-------------------------------------------------------------------------------------------------------------34

5注解----------------------------------------------------------------------------------------------------------------34

附录------------------------------------------------------------------------------------------------------------------34

课堂练习测验系统。

本文档适用于Windows7、Windows8、WindowsXP、Linux等系统。

2引用文件

3数据的逻辑描述

3.1静态数据

1.学生:

2.教师:

3.管理员:

3.2动态输入数据

3.3动态输出数据

3.4内部生成数据

查询操作建立的索引。

3.5数据约定

学生=学号+姓名+密码+性别+联系方式+安全问题+安全密码+专业+任课教师

教师=工号+姓名+密码+性别+联系方式+安全问题+安全密码

管理员=管理员账号+姓名+密码+性别+联系方式+安全问题+安全密码

题目=题目序号+试卷ID+出卷教师+题目类型+分值+题目+标准答案

4数据的采集

4.1要求和范围

管理员信息表:管理员信息数据库中调用

学生信息表:学生信息数据库中调用

教师信息表:教师信息数据库中调用

题库信息表:教师或管理员录入

学生答卷信息表:学生录入

成绩信息表:电脑进行计算得出

4.1.2输入数据所采用的媒体和硬设备

个人计算机PC

4.1.3输出数据的接收者

4.1.4输出数据的形式和硬设备

计算机,数据共享服务器等多媒体设备

4.1.5数据值的范围(合法值的范围)

4.1.6量纲(对于数字,给出度量单位;对于非数字,给出其形式和含义)

数字:分

4.1.7更新和处理的频度(如果输入数据是随机的,应给出更新处理的频度的平均值)

无。

4.2输入的承担者

系统管理员或使用软件的教师。

4.3预处理

4.3.1数据采集为使用者提供定时数据采集、随机采集、终端主动上报数据等多种数据采集模式,支持手工输入、电子表格自动导入等多种导入方式,且能够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维护,包括添加、修改、删除等,并能进行自动定期备份。

4.3.2数据预处理的本质属于数据的“深度采集”,是信息数据的智能分析处理。利用网页内容分析、自动分类、自动聚类、自动排重、自动摘要/主题词抽取等智能化处理技术,对采集到的海量数据信息进行挖掘整合,最终按照统一规范的组织形式存储到SQL数据仓库。数据预处理的工作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最终服务数据的质量,是SQL类项目度分析的重要基础。

4.4影响

需要能够运行WindowsXP/7/8操作系统的计算机,安装并配置软件MicrosoftSQLServer2008R2数据库管理系统。

因这些数据要求的存在,用户开发单位不能轻易改变软件的某些数据,以免造成数据的丢失或损坏。

5注解

对本系统的运行环境没有特殊要求,以下硬件配置就可以满足要求:服务器CPU为Pentium4或更高,内存128M以上,硬盘至少500MB,网络适配器10Mbps或更快的网卡,一个CD-ROM驱动器。客户机CPU为entium4或更高,内存64MB以上,硬盘至少100MB。

THE END
1.在线教育系统定制开发:如何打造更高效的学习平台?在线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新形态,并不是简单的线下课堂搬到线上,而是在技术赋能下实现教育服务全面升级的一种全新模式。在当今社会中,由于时间和空间限制,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在线学习方式来获取新知识与技能。因此,在设计在线教育系统时需特别考虑其用户体验以及教学内容传达的有效性与互动性,而这恰恰也是进行定制开发的意https://blog.csdn.net/yezi87s/article/details/144324557
2.在线培训系统,重塑未来教育新篇章试验发展在线培训系统正重塑教育的未来,以其灵活性和便捷性满足日益增长的终身学习需求。该系统突破地域限制,让优质教育资源得以广泛共享,提高教育普及率及质量。通过在线课程、互动学习平台和个性化辅导,在线培训系统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学习路径,促进教育公平与效率。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在线培训系统将继续引领教育创新,助力全球教育https://blog.shengtangano.cn/post/7923.html
3.在线培训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oc在线培训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 随着网络教育培训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将其作为员工培训的一种重要方式。尤其是各大公司、事业部、集团、公司都逐渐选择了这种教育方式。在线培训考试系统改变了传统的集中被动的培训模式,提高了培训效率和质量,降低了培训效果和企业管理成本。自我指导和远程学习模型的使用极大地促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620/7043064053006123.shtm
4.企业在线互动培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市场格局多元化,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环境日益残酷,如何保持和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各种形式、各种类别的培训作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成为企业的迫切需求,是企业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和世界格局变化,迅速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项重要举措。而在线培训这种迎合了网络化潮https://wap.cnki.net/touch/web/Dissertation/Article/2010075924.nh.html
5.基于J2EE的职工在线培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学位摘要:在一个企业中职工培训时会遇到很多问题,例如项目所在地比较分散、不同的项目部对职工培训的内容需求不同、职工流动性较大等。为解决职工培训施过程中遇到的这些问题,有必要改善传统的培训的方式。职工在线学习系统开展在线培训,进行新学习方式在网上选择内容并进行练习和交流,最终达到对职工培训目的。 首先分析传统https://d.wanfangdata.com.cn/Thesis/Y2225458
6.基于SpringBoot的在线培训系统设计与实现springboot开发教学基于Spring Boot的在线培训系统设计与实现 spring boot开发教学,一、背景介绍1.概述做Java开发的人一提起Spring,首先在脑海中浮现出的就是“IoC”,“AOP”,“SpringMVC”,“SpringSecurity”等等这些名词,甚至大有“无Spring不Java”的感慨。实际上,时至今日Spring已https://blog.51cto.com/u_16213585/11071938
7.CRM系统设计和实现必看,CRM实施步骤零代码企业数字化知识站在设计和实现CRM系统时,有几个关键步骤是必须要遵循的。1、需求分析;2、系统选型;3、数据迁移;4、系统配置和开发;5、测试和培训;6、上线和推广;7、持续优化。其中,需求分析是整个过程的基础,它决定了后续所有步骤的方向和效果。需求分析需要全面了解企业的业务流程、用户需求和痛点,从而为系统选型和设计提供准确的https://www.jiandaoyun.com/blog/article/1801631/
8.网络教学系统的设计实现及分析6篇(全文)如果网络教学系统仅仅实现公布讲义、在线作业等功能,毕竟还是低层次的,如何利用该系统使教师方便的实现各种教学策略才是一个质的提高。比如,利用资源系统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有用的学习资源得以实现基于资源的学习。另外,通过课程论坛等模块实现合作学习策略。设计系统时,就应该尽量使各种教学策略尽可能融合到系统中,让教师实https://www.99xueshu.com/w/fileo5i2sxld.html
9.校园电视台虚拟演播室解决方案DVS VSTOP三维虚拟演播室系统设计简洁,切换台方式的界面风格使设备操作简单灵活。简单易用的操作界面,减少了操作者的培训时间。使用者只需在键盘上或拖放鼠标,便可实现系统功能的所有操作。 6.系统扩展性 DVS VSTOP三维虚拟演播室系统采用可扩展式结构设计,具有极好的扩展性,系统的升级扩展如同搭积木一样方便,增加输https://www.douban.com/note/634195803/
10.医疗信息平台系统建设方案实现对整个基础设施的统一管理调度运维。 具体设计如下: 搭建超融合系统平台 在数据中心机房新建一套超融合系统集群,并对医院现有的 业务系统进行评估,按照评估结果,将适合的业务系统和数据迁移至超融合平台,打破原有竖井式的纵向扩展架构。为了保证HIS/PACS等核 https://www.360doc.cn/document/81011555_1114122238.html
11.2020级五年制人才培养方案3.电子元器件性能与参数测试和应用能力;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分析和设计能力;典型电子线路设计与调试能力;典型单片机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能力; 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各占50%。平时考核内容包括课堂纪律、课堂提问,课堂讨论,专题材料收集、项目的策划与实施情况,期末注重对能力目标实现的综合考核 http://www.jxxdjsxy.com/jiaowuzaixian/zhuanyeshezhi/2022-06-19/8135.html
12.技术部门年终工作总结(精选20篇)目前,技术中心的PDM二期工艺方面建设经过前期准备工作,我与软件开发商一起已于20xx年底完成了PDM工艺与ERP系统的衔接流程演示和CAPP工艺模板的创建工作。明年主要通过工艺BOM、CAPP等软件对工艺文件进行编制、审查,实现产品工艺信息化、精细化、标准化管理,并运用该软件平台将工艺设计电子版文件上传,联通ERP协同办公系统,实https://www.unjs.com/fanwenwang/nianzhongzongjie/20230330120952_6768325.html
13.洛阳理工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专项规划预期到“十三五”末期实践课程由行业企业导师参与指导的比例提高到80%,在校期间参与实际课题的学生比例达到40%,毕业设计源自实际应用型课题比例达到80%。各个专业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按照实践能力递增培养的四个层级:基础技能层、应用实践层、综合设计开发层、科技创新层,创新实习实践环节的设计与建设,实现学生动手能力https://www.lit.edu.cn/fzghc/info/1041/1985.htm
14.幼儿园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设计方案(精选11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设计方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园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设计方案 篇1 https://www.oh100.com/kaoshi/jiaoxuesheji/638121.html
15.重建生态:价值与系统的力量——第七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11月启幕我们必须从这些底层的逻辑,演绎出思维的脚手架、行动的工具箱,系统的方法论,人人参与,去搭建我们重构教育、解决问题的操作支点与行动空间,并推动我们自己分析现象,理清逻辑,有效行动。 我们必须以系统的设计,生态的视野,重建教育价值,在2020这个划时代的转折时刻,展开一场严肃的讨论:教育的基础价值和根本目标,究竟是https://sghexport.shobserver.com/html/toutiao/2020/08/26/250533.html
16.网络安全设计方案(精选5篇)员工疏忽:员工可能因为安全意识不足,不小心泄露登录凭证、点击恶意链接或者误操作导致重要数据丢失或系统故障。 内部恶意行为:部分员工可能出于不良目的,如经济利益、报复等,窃取公司的机密数据、破坏网络设备或者篡改业务数据。 二、网络安全设计目标 1. 机密性 https://www.ruiwen.com/shejifangan/8228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