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内容的最主要特点是有别于目前以编年史为讲授逻辑的高等教育史,而是基于科学社会学的理论,以中心大学模式的形成、演变及扩散传播为讲授逻辑,探讨自中世纪以来世界一流大学的核心职能和组织特征,分析其中心模式的形成原因、社会基础及主要影响,帮助听讲者熟悉大学与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变革规律和发展方向,进而能深入思考大学的发展趋势与未来挑战。具体而言,本课程共25讲,分3个单元:
第一单元包含导论,主要介绍科学社会学视角下大学及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理论框架,帮助听讲者入门了解大学发展的整体逻辑框架。2-4讲主要为大学起源。重点介绍中世纪大学的起源,通过与古希腊及中国古代书院等古代高等教育机构的对比,分析探讨什么是现代大学、促使听讲者思考大学的核心要素是什么。
第二单元包括第5讲至第16讲。通过17世纪英国古典大学模式、18世纪法国应用型大学模式、19世纪德国研究型大学模式及20世纪美国现代大学模式等案例,介绍中心大学模式的形成与演进特点,促使听讲者掌握大学改革发展与世界高等教育的迁移脉络,思考中心大学形成的内外部社会要素,演进发展的动力与规律,从而对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特点形成较为清晰的认识。
第三单元为第17至第25讲。主要通过近代日本及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的案例,介绍后发型国家引进现代大学的发展模式,帮助听讲者理解思考影响高等近代化成效的要素。在综合介绍中世纪以来中心大学模式的形成与发展的基础上,结合21世纪全球范围内的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动态,组织听讲者思考探讨大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