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虚拟教研室建设助力教研数智化创新教育教学新浪财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教育数字化作出战略部署。虚拟教研室是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实践,旨在引导教师回归教学、热爱教学,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我们要善用虚拟教研室的“数智+”优势,让更多的高校教师参与虚拟教研室,共建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共商共用优秀教学方法、共研共创优化教学理论,推动高校教研新发展。

虚拟教研室助力教学资源“新汇聚”

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Web3.0、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在当下快速迭代,教育数字化已然成为“数字中国”的组成部分,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要创建统一的资源整合和输出平台。截至2023年底,教育部先后批准787个虚拟教研室,旨在通过3~5年的努力建成全国高等教育虚拟教研室信息平台,锻造高水平教学团队,培育教学研究与实践成果,打造教师教学发展共同体和质量文化,全面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福建是“数字中国”建设的先行实践地,拥有丰富的数字资源、先进的网络技术和广阔的应用场景。福建智慧教育平台是国家智慧教育平台首批9个整省试点之一,目前我省有国家级虚拟教研室13个、省级虚拟教研室建设点51个、校级虚拟教研室上百个,形成了国家、省、校三级虚拟教研室“数智+平台”建设体系。要深挖这一优势,对现有资源进行评估和整合,分析、总结、推广成功案例,并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数字教育基础设施。

要打造共用共享及合作交流的资源库。虚拟教研室以其“虚拟”特性突破了时空限制,汇聚了各类优质课程资源,如名师讲座、精品课程等,面向国内外全面开放,促进不同区域可同步享受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和学科前沿成果,实现跨地域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赋能教育资源公平使用。同时,虚拟教研室将多校教师以及各行业领域的专家人才资源进行整合,让他们齐集“云端”,集思广益构建教学研究交流网络,推进各高校远程交互合作。近年来,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高校的虚拟教研室,通过“数智+平台”组织跨地区、跨院校的教研例会及开展听评课、教学竞赛、教学工作坊等线上线下活动,共同探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问题、改革方向,共同探索教育教学新路径,是打造教学研究和合作交流“最直接、最丰富”的鲜活案例。

虚拟教研室助力教学改革“新风向”

虚拟教研室的首要服务对象是高校教师,只有将数智时代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融入他们的教与学及其实践中,注重教师数字素养、教学创新、专业发展,才能从内心触动他们、感染他们,引领高校教学改革“新风向”,真正让高校教学“动起来”“活起来”“立起来”。

要注重数字素养。要善用虚拟教研室形成的教师虚拟学习共同体,将提高教师数字素养与满足教育教学实践需求相结合,为教学学术研究和实践提供更大的自愿性、灵活性和自主性,在潜移默化中引导教师将信息技术恰当融合到学科知识中,丰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参与度,提升教书育人能力,打造中国“金师”。

要注重教学创新。以虚拟教研室为平台,善用最新的技术手段,定期开展研讨会议、学术交流等教研活动,让教师及时汲取最新教学改革信息和经验,共同开发课程教材等教学资源,促进课程教学不断迭代优化,共同聚焦和致力解决教学改革前沿课题,积极应对教育未来之变。近日,福州大学和华侨大学的两个项目入选“5G+智慧教育”应用试点通过验收项目,在数智时代中充分彰显创新教学的福建智慧。

要注重专业发展。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主导者,其专业发展需求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和学生的成长。他们关心的问题、面临的困惑、提出的疑问,往往涉及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职业成长等多个层面。依托数字化技术建立的虚拟教研室,通过创新性的教研合作方式,为教师提供线上教学研究指导和实时交流平台。比如,福州大学在教师在线学习平台上推出的“学术英语写作”课程,帮助教师提高国际学术交流能力。这些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支持,能有效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提升专业素养。

虚拟教研室助力教学研究“新范式”

虚拟教研室将数智化技术融入高校教师的教学研究场景,通过聚焦教学研究,引领前瞻性研究的“新范式”,让高校教学研究更加具有先进性,是实现高校教学研究创新的有效举措。

要聚焦教学研究。善用虚拟教研室中的教学研究取向,将研究融入教学之中,和全国同专业、多高校开展协同研究,如全国法学专业人才的批判性思维发展状况调研、案例教学/翻转课堂在不同学科中的教学效果对比等。通过虚拟教研室的“云端”聚合联系,聚焦高校教育教学共性和前瞻性问题,共同致力于“将教学活动不断专业化、理性化、艺术化和学术化”,彰显高校教学即研究的核心特征。

要引领前瞻性研究。善用虚拟教研室的数智化优势,面向技术和产业发展趋势,积极追踪新技术带来的教育教学共性需求,瞄准高等教育教学前沿性问题开展探索性研究,服务教学改革大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如厦门大学软件工程课程群虚拟教研室依托教育部-华为“智能基座”联合工作组和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联盟,联合多所高校和企业共同建设,凝练出“四共-四联-四互”建设模式,打造高效的教学和科研平台,促进软件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的匹配,打造虚拟教研室带好高校前瞻性研究的“新范式”。

THE END
1.以人工智能开辟数字教育新路径2024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大会12月12日至13日在英国伦敦举办。本次会议主题为“智能时代下的未来高等教育重构”,将发布《无限的可能——世界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报告》《世界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指数》。 这是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联盟成立以来主办的第五届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大会。作为中国发起并主导的首个高等教育数字化领域http://www.jyb.cn/rmtzgjyb/202412/t20241213_2111282671.html
2.人工智能的螺旋式发展历程腾讯云开发者社区1956年-1976年是人工智能的第一次浪潮,当时符号主义盛行,功能主义占据主流,其标志性的基石是在统计方法中引入符号方法,进行语义处理,出现了基于知识的方法,让人机交互成为可能。在人工智能的第一次浪潮期间,逻辑运算、演绎推理、三段论以及Prolog逻辑变成语言成为时代代表性的方式与方法。1958年Simon&Newell提出AI初期的著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article/2477038
3.场论研究20年后再追“新”—新闻—科学网12月12日,在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主办的“科学与哲学”论坛暨《20世纪场论的概念发展》(原书第二版)新书发布研讨会上,科学出版社科学人文分社社长侯俊琳化身“粉丝”,盛赞该书作者、知名物理学史学者、波士顿大学哲学系教授曹天予。 1997年,曹天予所著《20世纪场论的概念发展》一书于美国出版,在理论物理学、科学哲学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12/535943.shtm
4.“人工智能+高等教育”会擦出怎样的火花?这个大会给出答案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为学习者提供沉浸式的学习环境等。 以人工智能开辟数字教育新路径 用数字化驱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第五届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大会搭建起全球沟通与交流的平台。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为教育领域带来了新的机遇。如今,我国已建成世界最大规模的在线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数字http://www.chinaidr.com/tradenews/2024-12/243402.html
5.在学科刊物中第一次出现“学科虚拟教研”一词的年份约为更多“在学科刊物中第一次出现“学科虚拟教研”一词的年份约为()。”相关的问题 第1题 卫生院接受诊疗人次在当年总诊疗人次中比率最高的年份是()。 A.1998年 B.2000年 C.2004年 D.2005年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下列选项中,卫生院接受医疗人次在当年总诊疗人次中比率最高的年份是() https://www.xilvlaw.com/souti/jijiao/ld8mrh6x.html
6.在学科刊物中第一次出现“学科虚拟教研”一词的年份约为()。更多“在学科刊物中第一次出现“学科虚拟教研”一词的年份约为()。”相关的问题 第1题 根据下列文字材料回答问题。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1998年人均药品消费80元左右(不到10美元),与美国人均用药水平相差近40倍,而现在中等发达国家人均用药水平40-50美元,我国药品消费需求的发展空间是巨大的。2000年底,老年人口达https://www.educity.cn/souti/crg65v48.html
7.在逐步迎来一场革命性的变革教学实验虚拟现实技术http://m.yudahk.com.cn http://m.shibaz.com.cn http://m.boshitang.com.cn http://m.topwares.com.cn http://m.weipute.com.cn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验操作,避免了传统实验中的安全隐患和设备成本,同时也可以更形象地理解抽象的实验原理,提升了实验教学效果。https://www.163.com/dy/article/JJGQCREH0556B2UC.html
8.教师教育专题信息2024年第2卷第8期学院响应教育部虚拟教研室试点建设,构建UTCS虚拟教研室,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该教研室以“协同创新,共建共享”为原则,通过实践教学共同体框架和迭代循环方式,明确“定位精准、智慧创新、数智教育”的建设路径,形成高校(U)、名师工作室(T)、企业(C)和山区教师(S)四方协同的运行模式。 https://nhb.shnu.edu.cn/7a/12/c30218a817682/page.htm
9.《虚拟教研中心开发和应用有效性研究》研究报告.doc(2)特性虚拟教研最早是以某些个人的教研网站为核心,以自愿加盟组建网上教研团队的方式,首先从民间发起的。直到今天,这种民间组建网上教研团队的模式仍然是虚拟教研阵营中最有生命活力的。(3)组织实例几乎每个学科都有一些能吸引全国各地网友汇聚的民间教研团队。在由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北京部每两年举办一次的“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7/1105/139046894.shtm
10.物理校本课程(精选十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 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 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纲要》颁布后, 全国各地很多中小学校都进行了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 通过对“维普信息资源系统”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两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m1488u8.html
11.小学个人数学教研工作总结(通用15篇)1、要求教师深入学习《国家课程标准》以及《课程标准解读本》,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讨论,更新观念,探讨新策略,利用新方法组织好课堂教学,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让教师从经验型向专业型、科研型转变。 2、为加强修养,提高素质,我们教研组利用每个星期三业务学习的时间组织教师进行网络培训,学习各年段的教材介绍和优秀https://mip.yjbys.com/gongzuozongjie/geren/2402800.html
12.语文课文整合教学心得体会(精选20篇)“千课万人”这个活动是国家级的教研活动,它所体现的“生本课堂”将引领了中国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从这次活动,让我隐隐地看到语文教学应返蹼归真,让学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如在本次活动中安排了古诗《枫桥夜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春夜喜雨》,文言文《杨氏https://mip.ruiwen.com/xindetihui/4518402.html
13.学校信息化环境的建设方案(通用12篇)成员:x各学科教研组长、备课组长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研室,负责协调项目工作的落实;抓紧实施进度,并报送每季度的工作进展情况。 三、活动内容与安排 (一)工作任务 1.该项目由教研室负责,推选本校各学科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及其他部分优秀教师,共64人,按照1:1的`比例与玉湖学校、蓝田中学教师开展网络https://www.oh100.com/a/201703/503936_2.html
14.信息化工作总结(精选20篇)学校班级内容不全面和无教研组主页,无学科专题网站,学生在比赛中获得的奖项较少,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参与网络学习意识还需要进一步培养等。 四、今后发展思路与措施。 一是加强对学校管理员的培训,提高对信息化设备的管理能力。二是加强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水平。三是软件建设方面,加强学校教学资源管理库https://www.cnfla.com/gongzuozongjie/3027806.html
15.高二英语教学计划精华15篇在教学研究中,细化和深化学科教学思想,通过教研,使学生大面积地受益,教师对教学在宏观和微观上进行有效的掌控。 二、学科思想: 高二英语主要通过学习,使学生巩固,扩大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主要侧重学生语篇的理解,说写的训练。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促进心智、情感https://www.qunzou.com/jihua/jiaoxue/1822201.html
16.图书馆这一年,本刊围绕学院新措施,实施导师制、实行学分制收费管理进行可行性研究文献摘编;围绕工作热点,社会热点及时编辑“教”与“学”、“高职党务工作”专辑或专栏;曾带问题和全体师生员工一起了解学院主动对接区域经济发展申办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新专业。http://www.zdxy.cn/TSG/contents/185/528.html
17.同心逐梦志在巅峰高二1部2020.3月月考暨教学教研工作总结由于物理学科注重理解和应用,仅观看30分钟的视频课程,学生们不能有效地理解其中的概念和规律,更不能达到灵活应用的程度,所以苏振锋老师,经常借助自己的电脑技术优势,找出一些形象生动的短视频讲解,学生看起来“乐在其中”,在比较轻松的氛围中把每节中的重点,难点,易错部分让学生得到很好的理解。学生在熟练掌握物理规律https://www.meipian.cn/2tbo2vs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