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在线教师教学学术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关键词:高校;在线教师;教学学术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构方程模型

为此,我们通过文献梳理,较为全面了解并分析了国内外教学学术和教学学术能力评价的研究现状,针对在线教学的特点和在线教师的角色转变,进一步分析并提出了高校在线教师教学学术能力的基本组成要素。在此基础上,初步建构了该能力结构模型及能力评价体系,以期为评价和提高高校教师在线教学学术能力,提供一定的参考。

1

教学学术能力概述

教学学术的概念由博耶首次提出,此后国外学者先后从内涵、构成要素和评价维度,分析教师的教学学术能力。博耶对教师的教学学术能力做了描述性概括,强调教学过程和师生间的教学相长。莱斯、舒尔曼等人,则从不同维度对教学学术能力进行划分。莱斯(RiceR.E.)初步将教学学术能力划分为:“教学+情境”下的概括能力、与学科知识和教学知识相结合的学科教学知识和学习理论知识[8]。舒尔曼(LeeS.Shulman)从研究过程的角度,对教学学术能力进行了划分,认为教学学术能力包含假设、资源整合与设计、实践互动、结果与反思分析等五个要素[9]。特里格威尔(TrigwellK.R.)则将教学学术能力划分为知识、观念、反思和交流等四个方面[10]。可见,国外学者对教学学术能力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从内容上看,教学学术能力包括教育教学知识基础、课程资源整合设计能力和课程教学能力;从过程上看,教学学术能力包括了教学研究能力、教学实践能力与教学结果反思能力。

我国学者对教学学术能力的研究始于2010年,10年来,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上共计收录了633篇以“教学学术能力”为主题的文献,研究内容涉及内涵探究、模型引入与建构以及实证研究等方面,其中,代表学者有姚利民、周光礼、周玉荣和李志河等人。姚利民认为,教学学术能力主要反映在教学观念、教学知识、教学实施和教学研究四个层面上[11]。周光礼认为,教学学术能力分为学术能力、创新能力、教学能力和教学态度,并且是通过具体的教学设计来表征的[12]。杨柳群提出,应把学术能力细化为研究反思和表达理论[13]。周玉荣和李志河等人在特里格威尔教学学术模型的基础上[14],提出了以观念、知识、交流和反思为核心维度的教学学术评价模型。概述之,教学学术能力主要包括教学知识、教学设计能力、教学交流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

2

在线教师教学学术能力评价体系的设计与完善

在线教师教学学术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主要包括两个步骤:一是对在线教学的特征和在线教师的角色转变进行分析,并归纳总结出在线教学学术能力的概念;二是基于在线教师的角色特征以及国内外对教学学术能力构成的研究成果,初步确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1.在线教学的特征分析

其二,严格把握课程质量。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导向下,在线教学高度重视课程质量,具体体现在注重教学质量、学习质量和评价质量三个方面。在线教学主要采用网络视频授课的形式,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观看课程回放。在线教师在设计课程内容和选择教学策略时,需要发现和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瑕疵和普适性的教学问题,应用高质量的教学内容吸引广大学习者,建设优质教学资源。在基于在线教学平台的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习者异质分组进行意义协商,采取非同质化学习群体的自生长机制完成知识建构,并通过统计和分析学习者的学习数据对课程进行改善,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在线学习评价可以采用累加式、形成性和总结性评价等基于绩效的多主体综合评价方式,并支持学习者对课程做出评价,教学者和学习者的双向评价机制,使得课程评价更加全面和客观。

2.在线教师的角色

第一,作为在线课程的设计者。在“互联网+教育”的时代背景下,教师的工作地点已经不再被局限于教室中,教师的角色也逐渐从教学资源的使用者,转变为教学资源的开发设计者[17]。教师可以结合在线学习平台丰富的功能,运用适合学习者有效学习的教学策略和媒体,不断优化课程内容,建设课程教学资源库。在线教师并非将传统课堂直接搬到网络上[18],而是精心设计出能够激发学习者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案,系统建立并管理教学资源库。同时,基于在线教学平台的后台数据,统计分析课程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并根据学习者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课程进度和教学实施策略,及时改进课程设计,并运用于下一轮的教学之中。

第三,作为在线教学的实践者和研究者。研究型教师在我国逐渐成为教育理论界和教育管理部门对教师的角色期待。2019年,教育部公布《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指出,当前教育迫切需要教师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破解教育难题,转化教研成果。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收集并分析学习者的学习数据,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转化为教研课题,与课题组成员商讨课题可行性,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教改实验,通过搜集、分析与整理研究资料撰写教研论文,在教学、交流和论文发表中,推广教研成果,引领教学的创新。

3.初步确定在线教师教学学术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完整的在线教学,包含课程设计、资源建设、教学实施、讨论答疑、考核评价和反思总结等内容。按照布鲁姆的教学阶段理论,可以从教学准备、教学资源建设、教学实施和交流反思四个方面对教学进行评价。

在教学准备方面,教学学术能力主要要求教师具备教学内容知识和教学法知识,其为教学的基础;同时,明确课程作用、课程性质、教学目标、课程进度、课程学习建议与课程评价方法等,均成为在线课程建设筹备阶段的重要工作,即教学计划的制定。因此,教师不仅要能够制定教学大纲,还要能与同伴进行协商和合作,具备课程团队管理或合作能力。此外,周光礼、杨柳群等在解读教学学术能力的概念时,均强调教学设计能力,可见教学设计能力是教学准备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具体包括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和教学过程设计。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初步构建了包含教学准备、教学资源制作、在线教学实施和交流反思4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和29个三级指标的高校在线教师教学学术能力评价指标框架[23],如表1所示。

为了验证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我们选取了27位专家进行咨询,这些专家至少满足以下条件中的两项及以上:(1)主持过省级以上教研课题;(2)开设或参与过在线课程教学工作;(3)在教学学术或者教学研究方面出版过论文或其他出版物;(4)在学校中担任教学教务类重要管理职务并有较大影响力。为了进一步明确教学学术能力各评价要素之间的关系,借助结构方程模型来加以验证。

表1高校在线教师教学学术能力评价指标框架

1.第一轮专家咨询的开展与指标修订

我们主要依据专家打分的百分比、平均值、众数和中数,分析各指标项的重要程度,平均值越高,意味着该指标项越重要;通过上分位数和下分位数之差(IQR),分析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24]。四分位法是德尔菲法中常用的判断专家意见集中程度的方法之一,当上分位数和下分位数之差为0时,专家组意见集中程度最高;当上分位数和下分位数之差介于0和1.8之间时,专家组意见集中程度良好;当上分位数和下分位数之差介于1.8和2.0之间时,专家组意见集中程度一般;当上分位数和下分位数之差超过2.0时,专家组意见集中程度较差。

2.第二轮专家咨询的开展与指标确定

在第一轮专家评议的基础上,向23位专家发放第二轮问卷,共收到有效填写的问卷23份,专家积极系数为100.00%;构成在线教师教学学术能力的32项三级选项得分均值都在4分以上,占比为100%,其中,满分率超过0.8的三级指标项共计26项,占比为81.25%。此外,各选项四分位差值均小于1.8,表明第二轮专家评分意见的集中程度良好。

为了进一步确保专家咨询意见的可靠性和一致性,我们通过公式Cr=(Cs+Ca)/2,计算得出23位专家的权威程度Cr值为0.89,说明咨询专家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咨询意见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和可靠性。协调系数能够反映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通过非参数检验得到23位专家的意见协调程度表,如表2所示。与第一轮专家咨询的协调系数相比,第二轮咨询的协调系数达到0.81,表明专家意见趋向统一。

表2专家意见协调程度表

通过两轮专家评议,我们确定了由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和32个三级指标构成的在线教师教学学术能力评价体系(拟)[25],如表3所示。

3.结构方程模型与指标项的科学性

在两轮专家评议后,为了避免指标项的随意性,我们对潜变量(一级指标)和观测变量(二级指标)、潜变量和潜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假设;然后,再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加以验证。基于上述的评价体系,提出如下假设:

H1:教育教学知识、教学设计对教学准备有正向影响;

H2:媒体和技术使用、信息表达对课程资源开发有正向影响;

H3:教学组织、教学管理、教学评价对在线教学有正向影响;

H4:教学反思、教学研究、学术交流对交流反思有正向影响;

H5:教学准备对课程资源开发有正向影响;

H6:教学准备对在线教学有正向影响;

H7:交流反思对教学准备有正向影响;

H8:课程资源开发对在线教学有正向影响;

H9:交流反思对课程资源开发有正向影响;

H10:交流反思对在线教学有正向影响。

3

在教师教学学术能力评价体系指标权重计算

层次分析法是由美国运筹学家萨迪(SaattyT.L.)提出来的一种决策方法,通过对定性消息的定量化处理,来解决结构较为复杂的问题,通过构建矩阵和方根法统计专家评价意见,层次分析法成为多目标决策法中常用的方法之一[26]。我们根据对在线教师教学学术能力评价体系的分析,构建了高校在线教师教学学术能力层次结构图,如图1所示。

表3高校在线教师教学学术能力评价体系(拟)

图1高校在线教师教学学术能力层次结构图

图2高校在线教师教学学术能力指标判断矩阵

在软件yaahp中建立低阶层次结构后,得到高校在线教师教学学术能力结构各指标重要性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如图2所示。专家在软件内根据提示,分别对各指标重要性进行打分。

通过计算、分析15位专家对判断矩阵中各指标重要程度的评分,并调整矩阵元素值至一致性比率Cr值小于0.1,我们最终确立高校在线教师教学学术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见表4)。教学准备、课程资源开发、在线教学和交流反思是教师开设在线课程和从事在线教学的重要工作内容,依据指标权重得知,课程资源开发和在线教学在能力中所占比重较大,其次是教学准备和交流反思。各项能力水平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对应的评分系数为1.0、0.8、0.6、0.4。选项分值设置均按照百分制的标准,依据指标体系中指标最终权重确定,每一项能力指标得分为Si=∑KiMi,其中,Ki表示评分等级系数,Mi表示指标分值。各指标项总体得分大于90分表示教师教学学术能力为优秀,得分在80-89之间表示教师教学学术能力良好,得分在60-79之间表示教师教学学术能力一般,得分低于60表示教师教学学术能力较差。

教师可以通过指标得分情况,判断自身教学学术能力,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培训,进而提升教学学术能力,为在线教学和教研提供有力保障。

4

高校在线教师教学学术能力评价体系的应用

为进一步验证评价指标体系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我们将上述评价指标体系转化为网上在线问卷,邀请了1500位目前在线授课的高校教师参与本次调研活动,将教学学术能力水平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和较差四个等级。共回收1500份问卷,经数据核实和确认,有29份存在填写不完整和数据重复等问题,视为无效问卷,最终确认回收有效问卷1471份。

通过AMOS进行结构模型检验,依据拟合指数评价标准:绝对拟合指数GFI>0.9、RMSEA<0.1、卡方值P>0.05;增值拟合指数NFI>0.9、CFI>0.9、IFI>0.9;节俭拟合指数PNFI≥0.5、PCFI≥0.5。将得到的拟合结果进行比对,可以看出,模型的拟合指数值均在标准范围之内,如表5所示,结构模型的整体拟合效果良好。

表5模型拟合度

图3高校在线教师教学学术评价模型标准化路径系数

在二级指标中,按照对教学准备的影响程度大小进行排序,分别为教学设计(0.846)、教育教学知识(0.752),说明教学设计在教学准备中影响较大,体现了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在课程资源开发的影响程度上,媒体和技术使用(0.817)以及信息表达(0.824)之间的差距不大,说明二者均对课程资源开发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即有效地使用媒体和技术、准确地进行信息表达,能更好地促进课程资源的开发;对在线教学的影响程度中,教学评价(0.795)>教学组织(0.742)>教学管理(0.654),即教学评价对在线教学的影响最大,说明教学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有效的自我学习和自主学习,提升教学质量,但也不能忽略有效的教学组织能力和教学管理能力,对在线教学的影响;对交流反思的影响程度大小进行排序,分别是教学研究(0.864)、教学反思(0.815)、学术交流(0.732),其中,教学研究比值最大,这充分体现了教学学术的特点,而且有效的教学反思和学术交流,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学术活动。图3也同时表明模型标准化路径系数与模型的假设条件一致,体现了该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

依照参与调研的1471位教师在等级评价表中各指标项的得分和每项指标的具体权重,计算出每位教师在经过全部指标项权重后的得分。然后,根据高校在线教师教学学术能力等级评定标准,得到参测教师不同教学学术能力等级的人数分布,如表6所示。

表6参测教师教学学术能力等级分布情况

1471位调研对象的教学学术能力水平均值,达到了88.98分,说明参与本次测评的教师群体具有较高的教学学术能力。通过分析每一项能力指标得分均值发现,媒介表达能力和教学研究方法应用能力得分均值与该项总分值差距较大,分别为0.84和0.80,说明媒介表达能力和教学研究方法应用能力对于教师的在线教学和教研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在后期的教学学术能力培训中,可以针对媒介表达和教学研究方法展开相应的学习;信息筛选与应用和数字沟通能力,两项平均得分在加权前为0.5,介于较差和一般之间,说明教师应加强自身信息素养,提升借助现代媒体与学生沟通的能力。

调研结果表明,参测教师教学学术能力等级以“良好”为对称轴呈正态分布,整体教学学术能力良好。此外,部分参测教师反馈,该评价体系指标分配较合理,体现了在线教学各个阶段中对于学科知识、操作技能等具体能力的需求,操作起来较为方便。因此,本研究设计的高校在线教师教学学术能力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使用价值。

THE END
1.毕业论文在线指导系统5篇(全文)该系统是针对在开放教育背景下,利用远程教学的方法开发的一个毕业设计在线指导系统。它不同于其他的毕业设计在线系统,它不提供教务人员的论文管理功能,本系统主要是针对指导教师和学生的,方便两者在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进行远程交流和远程学习。因为笔者所在的学校已经存在了毕业论文的提交系统,但已存在系统主要是实现毕业论https://www.99xueshu.com/w/ikey7jsbh7vs.html
2.在线作业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7000字(论文).docx在线作业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目录TOC\o"1-3"\h\u28405摘要 2123231引言 3106642系统分析 3265852.1系统可行性分析 3182282.1.1经济可行性 3196592.1.3运行可行性 4155512.2系统现状分析 4265332.3功能需求分析 5163552.4系统设计规则 643012.5系统流程分析 791692.4.1操作流程 7249442.4.2添加信息流程 7278372.4.3删除信息流程 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40034032.html
3.辅助教学系统在线答疑系统毕业论文资源### 辅助教学系统——在线答疑系统毕业论文 ###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也为教育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在线答疑系统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辅助工具,通过互联网为学生提供了便捷的学习资源和支持服务。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开发一个高效https://download.csdn.net/download/cathy_young/4841148
4.浅谈嵌入式系统论文(通用11篇)浅谈嵌入式系统论文 篇2 随着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嵌入式系统正在成为各个行业新技术应用的重要平台,也逐步成为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实验载体。在传统的嵌入式系统课程教学中,教师进行集中式教学,学生接受的知识点和经历的实验环节都相同。然而由于每位学生的学术方向及研究兴趣不尽相同,该方法的https://www.yjbys.com/bylw/qitaleilunwen/151547.html
5.《教学系统设计》在线开放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前1条 1吴颖;音乐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前30条 1李秋梅;《教学系统设计》在线开放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D];南宁师范大学;年 2王涛;基于CDIO的在线教学系统设计与实现[D];大连理工大学;年 https://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603-1019217723.htm
6.在线教学论文(通用9篇)篇2:在线教学论文 正如培训中北师大陈丽教授所言:在线教育非常显著的一个缺点,便是使得师生“时空分离”,一改原来熟悉的课堂模式和环境,自然无法迅速获得教学效果。网授课能直接看出的问题有:课堂容量大,对一节课的重难点缺少有效的选择;提问不精准,导致学生在回答时困难重重;教学语言不够规范,有时会出现一些不干净https://www.360wenmi.com/f/fileqdlm8l22.html
7.物理实验论文(通用15篇)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必须以实验内容为载体,通过课程改革使学生从物理实验中获取物理学思想,培养学生系统化的实验方法、实验技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增强物理实验的趣味性,吸引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进行科学实验。在探索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新的问题,应该积极主动采取对应的措施,https://www.unjs.com/lunwen/wuli/20240516094034_8205019.html
8.中教全媒:全媒体院长专访北京外北外网院以创新科研为发展内核,以教学研究引领教育变革。北外网院成立之日起便成立了外语网络教育研究中心,主要开展网络外语和移动外语教学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学院共主办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近30届;学院教师出版学术专著和专刊10余部;完成国家级、省部级和校级课题近30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30余篇;拥有https://www.beiwaionline.com/aboutbeiwai/md/webinfo/1626423811537696.htm
9.循证与转化医学中心2023年科研工作纪实四、教学研究论文 01 循证医学教学评估工具设计与优化的系统评价 第一作者:王云云;通信作者:曾宪涛 发表刊物:医学新知 链接:https://yxxz.whuznhmedj.com/journal/6417.html 02 医学专业课程思政实践探索与思考——以武汉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循证医学”为例 https://cebtm.znhospital.com/detail/686
10.管理信息系统论文(通用20篇)管理信息系统论文 篇1 摘要:以我院学生工作为背景,设计开发适合高职学院的学生管理信息系统,为学院信息化建设提供良好数据基础。该系统可为高职学院学工部门及院系提供日常工作信息发布与管理,为全体师生提供准确全面的基础数据信息,提高学院管理工作效率。同时笔者结合实际教学,将系统分为若干实训任务,在教学的过程中交https://www.ruiwen.com/lunwen/5502322.html
11.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的比较研究论文(锦集16篇)“汪汪碎冰冰”投稿了16篇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的比较研究论文,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的比较研究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浅析多媒体网络英语教学与传统教学 江西新余一中 付益孙 [内容提要]本文根据自己使用多媒体网络进行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及感受,初步分析了多媒体网络https://www.hrrsj.com/jiaoxuelunwen/qitalunwen/835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