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堂别开生面的数学课分别在绥芬河市实验小学、阜宁小学、第三小学和北寒小学四所小学校开讲。四位数学教师讲的都是四年级的《平行与垂直》,而在腾讯会议教室里,还有一群教师在线上观摩课程。这次“同课异构”主题联片教研活动只是绥芬河教育系统以网络教研为纽带强化校际间教师交流,多措并举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缩影。
聚焦德育工作,深化“红扣子”工程,点燃“红色”火焰
聚焦思想引领。“四级发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通过理论中心组率先学、党组织书记带头学、班子成员研讨学、广大师生全员学,通过三会一课、理论中心组学习、团队会等多种形式,开展学习宣传活动32次。聚焦师资赋能。开展思政教师专项培训及课程思政学科培训,以教师专业提升引领前行,评选思政优质课15节。聚焦课程设置。开足开齐思政课程,以思政课程带动课程思政,营造全学科育人、全课程育人、全过程育人环境。以“马克思小课堂”“红色剧场”“红色宣讲”“研学旅行红色课程开发”为载体,确定红色基因传承学校3个,遴选班团队活动精品案例16个、青少年儿童颂党恩成果110个。聚焦德育渗透。出台《中小学德育工作方案》,把课程思政作为课堂重要内容,提升德育质量,打造“向真行雅”“星级评价”等德育品牌。
聚焦“双减”工作,深化“阳光工程”,擘画教育“蓝图”
在数量上做“减法”。出台《中小学作业管理办法》,建立“三级作业管理”制度,推行“基本+弹性”分层布置工作模式,定期开展“优秀作业设计”“优秀学生作业”等评选活动,第一中学、第三中学信息化作业设计评比被推送至省级参赛。制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严厉措施管理学生使用手机和网络频次。在效率上做“乘法”。制发《中小学教学管理基本规范》,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将《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纳入政府工作报告,全面推行“5+2”课后服务模式,我市12所中小学校课后服务覆盖率100%,学生满意度98.99%,家长满意度99.07%。在体量上做“除法”。出台《五级减负工作方案》,落实校外活动入校准入机制,切实减轻教师、学生和家长额外负担,让学校静心治校,让教师潜心育人,让学生专心学习。
聚焦教学质量,深化“基石工程”,夯实“绿色”根基
探索教学改革体系。持续推进教育评价改革,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体验、习惯及学科核心能力的培养。深化中、高考和职业教育改革,2022年普通高考重本上线率43.98%,文理科重本率分别超省重本上线率17.12%、16.44%;中职对口升学工艺美术专业、商务俄语专业在全省排名第一。深耕“五育”教育体系。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模式,发挥“体育+美育”育人作用,近三年,我市共获得文体类集体和个人国家级奖项12个,省级奖项18个,牡市级奖项28个。
抓实线上教育体系。疫情期间,积极探索实施“1+2+5”线上教学模式,出台《中小学线上教学工作方案》,打造双师双向视频课堂,“学科教师”在线授课,将课程的亮点、难点、重点传授给学生,班主任作为“辅导教师”全程跟班,监管课堂秩序、学生状态,打造“1+1大于2”的高效课堂。教育局成立了五个专项工作组,实施“教育局、进修、学校”三级网上巡课通报制度,评选线上优质课程58节,疫情背景下线上教学等5项专题研究获批省级课题,持续为线上教学“助燃”。为缓解师生情绪压力,绥芬河市教育局与牡丹江市南山医院联合在中小学中开展“空中课堂”线上心理疏导,邀请牡丹江南山医院心理健康指导专家,为全市近4.5万名师生、家长进行线上心理辅导。持续依托牡丹江南山医院、牡丹江市教育系统心理教师团队、牡丹江市心理咨询协会、以及我市心理教师,组成“心理疏导专班”,通过线上授课、线上咨询等形式对师生进行心理疏导,保障师生心理健康。
打造智慧教育体系。建立“绥芯学”智慧教育管理中心,实现全市多媒体、课程资源互联互通,围绕党建、安全、教学、管理、防疫等方面,逐步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绥芬河市各中小学校及民办幼儿园视频监控均与教育局联网,可随时通过教育局终端查看各校师生状态、安全管理等情况,2022年春季开学,绥芬河市教育局制作了“强国好少年一起向未来”专题课程,以讲述“我们城市的故事”为主线,通过讲述公安干警、医护人员、志愿者、人民教师等群体的榜样故事,用第三视角带学生们感受百年口岸和人民的担当与力量,全市通过线上直播共上开学第一课。疫情期间,绥芬河市采取多种培训方式相结合,持续引入省内外优秀教师开展线上教师培训十余次,线上线下参与培训度达到98%,培训优秀学员率达到21%。
聚焦队伍建设,深化“双培工程”锻造“金色”品质
以“学”促提升。组织全体教师党史学习、“新课标”学习,出台《2022年中小学教师思政教育能力提升专题培训方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以“训”促提升。出台《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方案》,预计三年内举办三期培训班完成300名骨干教师培训。落实教师全员培训,组织教师专题培训、专项能力培训、线上培训教研数百余次。以“研”促提升。构建“市级学科教研室、学校学科主任、学校骨干教师”三级教研体系,通过“外引内联搞教研、骨干引领带教研、制度保障促教研”的方式,将校本教研做实做透。以“赛”促提升。常规开展教师“三字一话”基本功大赛、精品课大赛、线上教学优质课大赛、思政课大赛,不断提升教师基本素养。2022年,我市中小学教师共计212人次在全省基础教育教师能力素质提升计划牡丹江赛区各类竞赛活动中获特等奖26人次、一等奖56人次、二等奖130人次,其中43人代表牡丹江参加省级竞赛并获省级奖励。三年来,全市各阶段各学科教师获得国家级荣誉397人,省级奖项445人,牡市级表彰689人。
绥芬河市创建智慧教育管理中心打造教育高效课堂。绥芬河市教育局立足实际创新方式方法,开展思政教师专项培训,建立“绥芯学”智慧教育管理中心,推进实施亮点工程。开展思政教师专项培训,评选思政优质课15节。思政课程带动课程思政,营造全学科育人、全课程育人、全过程育人环境。《中小学德育工作方案》把课程思政作为课堂重要内容,提升德育质量,打造“向真行雅”“星级评价”等德育品牌。
深化中、高考和职业教育改革,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模式,发挥“体育+美育”育人作用,近三年,我市共获得文体类集体和个人国家级奖项12个,省级奖项18个。2022年普通高考重本上线率43.98%,文理科重本率分别超省重本上线率17.12%、16.44%;中职对口升学工艺美术专业、商务俄语专业在全省排名第一位。
疫情期间,积极探索实施“1+2+5”线上教学模式,出台《中小学线上教学工作方案》,打造双师双向视频课堂,“学科教师”在线授课,将课程的亮点、难点、重点传授给学生,打造“1+1大于2”的高效课堂。教育局成立了五个专项工作组,实施“教育局、进修、学校”三级网上巡课通报制度。
建立“绥芯学”智慧教育管理中心,绥芬河市各中小学校及民办幼儿园视频监控均与教育局联网。2022年春季开学,绥芬河市教育局制作了“强国好少年一起向未来”专题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