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教育部印发《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办法(试行)》,规定自2021年起,每年对上一学年度授予学士学位的论文进行一次抽检。今年8月,教育部的全国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工作将再次开展。
目前,部分高校已经公布了本校2021-2022学年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抽检评议结果,更有高校已经对2023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进行抽检,认定为抽检“通过”的论文方可参加答辩。
逐渐受到重视的抽检工作让已经毕业和临近毕业的学生们感到焦虑。在话题“你会担心毕业论文被抽检吗”的投票中,超半数的参与者选择了“会担心,如果被抽检,我将很焦虑”。
由此可见,毕业论文抽检工作成为了学生们避之不及的又一大困扰(上一个是论文降重)
一、本科毕业论文抽检流程
教育部印发《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对毕业论文的抽查工作进行了规范:
论文抽检范围覆盖上一年所有本科层次普通高校及其全部本科专业,抽检比例原则上不低于2%,名单通过随机抽取的方式确定。
抽检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通过教育部建立的全国本科毕业论文抽检信息平台,对抽检论文进行学术不端行为检测。
每篇抽检论文采取随机匹配方式送3位同行专家进行评议,并参考论文检测结果提出评议意见。
在专家评议阶段,3位专家中有2位以上(含2位)专家评议意见为“不合格”的毕业论文,将认定为“存在问题毕业论文”。3位专家中有1位专家评议意见为“不合格”,将再送2位同行专家进行复评。2位复评专家中有1位以上(含1位)专家评议意见为“不合格”,将认定为“存在问题毕业论文”。
二、毕业论文抽检的重点
“选题宽泛或不符合专业培养要求或没有任何价值,写作要素缺失或文题不一或字数不达要求或字数拼凑‘注水’多,论文架构及逻辑混乱,没有体现专业知识或能力的应用,图文格式不规范或出现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都是问题论文的表征。”
——本科毕业论文抽检查什么、怎么查《光明日报》
因此,本科毕业论文抽检将重点对选题意义、写作安排、逻辑构建、专业能力以及学术规范等进行“合格性”考察。包括选题的价值性和可行性、论文的创新性和规范性、研究的科学性与专业性、表达的逻辑性和准确性等多方面要素。相比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的抽检要求,本科毕业论文抽检则重点考察本科生基本学术规范和基本学术素养。
三、毕业论文抽检:追着学生“翻旧账”?
网络上关于毕业论文抽检的讨论大多是从学生个人的角度出发,虽然不少人表示“只要论文是自己选题自己写的,符合论文标准就没必要怕”,但其中也不乏对抽检持消极态度的观点:“焦虑”、“没必要”、“回忆起被论文支配的恐惧”等。
从本质上看,毕业论文抽检并非只是面向毕业生的一项考核,更是一种倒逼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加强高校对学生的全过程培养的方式。《办法》中不仅有面向学生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办法:
对“存在问题毕业论文”的学校也有相应要求(甚至在段落上更靠前):
此外,抽检结果将作为本科教育教学评估、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本科专业认证以及专业建设经费投入等教育资源配置的重要参考依据。
高校应对国家教育部的毕业论文抽检工作,不能只是被动地“抽”而后“检”,要主动发现论文中的潜在学术风险,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科研意识与素养。万方检测精心打造“毕业论文抽检系统”,协助高校对毕业生论文抽查工作做到全面检测、精准筛查、提前预防。
1、快速完成全面检测
系统兼具“本地上传”、“库内检索”、“手动录入”等多种上传方式,满足各种情况下的不同需求。
2、多种方式全面筛查
1.提供文件夹管理功能,方便按专业、班级、指导老师等维护管理学位论文2.设置相似比范围,筛选存疑论文
3.“一对一”检测
若存疑论文内的相似文献存在单篇大幅度相似,或怀疑本校的某些论文与其他学校某篇论文相似,可使用“一对一”检测功能进一步核实。
4.自建库
若怀疑本校的某些论文之间可能存在内容相似的情况,可使用“自建库”功能创建比对库进一步检测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