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第一次和陶老师通话采访时,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十分担心知名学者不好打交道,硬生生的被拒回来。通话结束后,我还是被“吓”到了,向陶老师做了自我介绍后,陶老师称我“小李老师”,并一直抱歉没有及时回复我的采访邮件,完全打乱了我的预想和准备,紧张的我更是不知说什么是好,把想要采访的问题都忘了……
今年十一假期刚过,陶老师便来京参会,知道陶老师必到,记者便早早就在会场候着,已经约了半年的采访,终于让我“逮到”了。和陶老师聊起家常,提到孙女和外孙女,陶老师的幸福溢于言表,“现在最幸福的时刻就是和她们在一起”,眼神中流露出满满的都是慈爱。进入正题,提到大成上海知识产权团队的采访问题,陶老师恢复了认真的神情。
“江东子弟”加盟大成上海所
大成上海分所建立于2001年,但最先几年内只有一些零星的知识产权诉讼或者非诉业务,当时还没有成立专门的知识产权部门。2008年,由时任大成上海分所主任的刘逸星律师牵头,汇聚黄夏敏、徐新建、彭文胜、单训平、王越等志同道合的近十位律师,预测并判断我国法律服务市场发展大势以及国内外企业日趋增长的知识产权法律服务需求,发起创立了大成上海分所知识产权部。
随后面向上海以及长三角地区,这支团队开拓知识产权法律服务工作,承担了一系列知识产权诉讼案件和非讼项目,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在当时刚刚成立的这支团队中,并没有陶鑫良老师,“三军易发,一将难求”,为了取得更好和更大的发展,大成上海分所知识产权部迫切需要领军人物,为此刘逸星主任“三顾茅庐”,几番诚情请出了著名的知识产权教授兼律师的陶鑫良带着由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毕业的优秀研究生组成的“江东子弟兵”律师团队,于2009年夏加入大成上海分所知识产权部。
此后大成(上海)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部走上了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几年来不但先后有余力、杨宇宙、吴海寅、戴健民等一批资深知识产权专职律师投身旗下,而且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的几位教授级的兼职律师也相继加盟。大成(上海)律师事务所整个知识产权团队现有三十多位律师(其中包括了五位正副教授的兼职律师在内)以及十多位律师助理;团队的专业领域覆盖了专利、商标、著作权、商业秘密与反不正当竞争、反垄断等知识产权的全方位;团队的客户范围包括国内外企事业单位与世界500强等跨国公司等各行各业。
“群英谱”的速写肖像
在拥有600多人的大成(上海)律师事务所内,乃至于拥有近5000人的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系统内,大成(上海)知识产权部乃是最小的专业部门之一,的确无法与本分所内数以百计律师及律师助理的资本市场部、公司与并购部、国际业务部等大专业部门的规模与人数相提并论。但相对于国内绝大多数开展知识产权业务的律师事务所往往只有寥寥无几专业律师的情况相比,一个律师事务所分所的知识产权部门竟然拥有三十多名专业律师再加上十多名律师助理,其规模已不容小觑。
大成(上海)知识产权部的专业阵容不但在于有相当数量的专业人员集结凝聚,也在于拥有一批高专业水准、高敬业精神、高合作素质的知识产权资深律师的奋力拼搏。同时,大成(上海)知识产权部的人才结构有其先天的理论与实务相结合,课堂与法庭相融合的整合资源和杂交优势,因为其组成成员的一部分是长期磨练在实务第一线的知识产权专职律师,另一部分是主要来自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和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等的知识产权兼职律师,而且无论是诉讼案件,还是非讼项目,往往两者的合作取长补短,相辅相成。
可以看看这支“特别能战斗的知识产权律师诉讼突击队”中一些主力成员“群英谱”的速写肖像:
知识产权部元老之一的傅文园兼职律师,是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的副教授。她也是1994年创建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的开国功臣并此后一直教授知识产权课程至今;她是1985年报考获准的我国第一批专利人。她曾担任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的知识产权法系副主任和主管上海工业大学专利事务所的工作。她于上一世纪九十年代中开始兼职律师工作,迄今曾过数以百计的知识产权诉讼案件或者非讼项目。傅文园老师的教学课程和律师业务都主要面向商标法及其实务。
毕业于复旦大学电光源专业和法学专业的在大学期间就是空手道黑带的“文武双全”的杨宇宙律师,同样坚持“非知识产权案件不做”已经近十年,现在他是陶鑫良律师团队的主要核心,他涉外知识产权案件处理能力强。他在前曾过600多件若干著名跨国公司的专利申请,丰富的专利经验使得他在处理专利诉讼案件或者项目时驾轻就熟;他近几年成功过数十件专利诉讼案件,其中两件还是在最高人民法院最后胜出。近期他还正在“嘀嘀打车”商标侵权案以及其他一些具重大影响的知识产权案件。
潘娟娟律师在2004年报考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时差了1分,从而调剂到上海大学师从陶鑫良教授读研,入学后就一直随陶鑫良进行律师实习,直到2007年拿到硕士学位后就成为陶鑫良律师业务的得力助手,现在是团队的核心成员,首先擅长于商标与不正当竞争方面,同时在专利侵权诉讼案中她也得心应手,这全靠她自己的勤奋“恶补”和艰苦拼搏,因而法学本科专业出身的她现称自己是自学成才的“半个工科生”。十多年来潘娟娟律师参与了大量的知识产权诉讼案件和非讼项目,在工作中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感和很高的专业水准。
本科是“机电一体化”专业的韩颖律师,作为2005年入学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理工本科/知识产权法硕士连读”教改项目之“黄埔一期班”的班长,2007年毕业后就一直投身于知识产权律师工作,加盟导师陶鑫良律师团队后成为核心成员。八年来她已了近百件知识产权案件,多在于专利、技术秘密类案件和非讼法律服务。优秀的大局感控力、女性特有的细致力以及对多媒体的极强驾驶力赋予韩颖很强的综合专业素质,将知识产权事业融合为人生中十分重要的一面并折射出美丽的光彩是她作为一名上海女律师的极致追求。
单训平律师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获得理学学士学位,研究生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并获得法学硕士学位,2009年加入大成上海知识产权团队。她律师执业十余年来为国内外一系列知名企业电脑横机企业德国斯托尔(STOLL)、法国爱德蒙得洛希尔银行(Rothschild)、意大利伊古奇尼(iGuzziniLighting)、吉盛伟邦、无锡尚德电力等企业提供品牌/商标管理咨询服务、商标注册策略及方案设计、海关备案服务,商标权属、商标侵权纠纷案。
吴海寅律师的本科先后就读于上海大学的通信专业和管理专业(知识产权管理方向)。1996年起攻读知识产权法硕士研究生而师从陶鑫良教授。早在2001年起吴海寅就已经同时具有律师执业证、专利人执业证和商标人证书。十多年来他参与办理了大量的专利、著作权、商标以及反不正当竞争的诉讼案件和非讼项目,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曾涛律师,他曾经在著名跨国公司担任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多年,在涉外知识产权事务和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方面多有积累而经验丰富,尤其是在品牌维权等方面轻车熟路,老马识途。他率领大成上海知识产权团队中的合作团队,连续为许多著名企业尤其是一些名列全球500强的跨国公司提供了系列知识产权配套法律服务,成绩突出,得到客户的好评。
事业与生活并行
大成律师事务所企业文化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攀登专业高峰与追求生活情趣并重,双管齐下,相辅相成。大成上海知识产权团队建设就是这方面的有效尝试和成功探索。
一方面,团队在攀登专业高峰上不懈努力。因为在知识产权领域,诸多前沿问题、疑难问题、尖端问题几乎总是先发生在鲜活的典型纠纷中,这些案例被发现后首先“拷问”知识产权司法审判及行政管理,进而推动知识产权理论研究,再进一步促进知识产权立法修法。“法律的真谛首先在于实践,知识产权的精髓尤其在于应用;背靠大成律师事务所国内外的‘互联网’,攀登新时期知识产权法律服务的制高点”,这是大成上海知识产权团队多年来身体力行、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千锤百炼形成的共同理念,遵循“实务要务实,理论须论理,研究当深入,办案宜仔细”的基本风格,坚持始终,一以贯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