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拆解复杂业务流程?流程图产品经理主流程

编辑导读:对业务进行拆解能帮助产品经理更好地厘清各个模块之间的关系,分清主次需求。当一个产品经理接到一个复杂且陌生的业务时,要怎么将它从头拆解转化成产品需求?本文主要讲解该如何拆解,一起来看看~

产品的价值取决于用户需求。需求是用户当下遇到的问题,用户为了解决问题会寻求解决方案。

企业与用户的连接点就在于此。企业为用户提供解决方案,而产品则是解决方案的载体。

无论C端还是B端产品,都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存在。

产品经理的工作其实是给出一个符合当下最优的解决方案,解决方案的载体就是产品。

解决方案制定的过程中会不断重复这三个步骤: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验证问题。

梳理解决方案就是弄清楚需要哪些人做哪些事,以及人和事、人和人、事和事之间的联系。

这对应着系统的三个组成元素:角色、任务、规则。

角色对应需要哪些人,任务对应需要做哪些事,规则对应人和事、人和人、事和事之间的联系。

有了以上的认知,就可以开始拆解业务。

01定义关键角色

拆解业务首先要弄清楚哪些人会参与解决问题。

解决一个问题往往需要完成多个任务,每一个任务都会由一个或多个人参与。

找到那些执行相同任务的人,把他们定义为一个角色。

比如餐厅点餐,顾客负责点餐,服务员负责确认菜单,勤杂工负责准备食材,厨师负责做菜。这些角色各自的任务都不相同。

有一点需要特别说明,一个任务的参与人也可能是“系统”。比如服务员确认菜单后,通知厨师和勤杂工可以由系统替代。

02识别关键业务节点

解决一个问题需要执行很多任务,但并非所有的任务都是关键业务节点。

关键任务节点有两个特征:一是能够推进业务往下进行,二是推动业务在不同角色间流转。

比如厨师在做菜时会执行很多个操作。配菜、炒菜、调味、摆盘……但这些步骤都是“做菜”。虽然厨师做了很多事情,但在餐厅的业务流程里只有“做菜”是关键业务节点。

再比如后台系统常见的录入用户信息。昵称、性别、城市的填写都是需要执行的任务,但完成其中单个信息的填写并不能推动业务往下进行。在系统层面可以把这些任务抽象为一个关键业务节点——填写用户信息。

不同角色间的流转,审批流程是很好的例子。比如在钉钉上提交一个采购工单,审批者需要对提交的金额和采购的物品进行核对,但这些不会在系统层面体现,只有“通过”或“拒绝”这类推动业务在不同角色间流转的任务才会被定义为关键业务节点。

03定义业务规则与业务流程

前面我们已经将业务的关键角色和关键业务节点梳理清楚,但这只是业务梳理的热身运动。

接着还需要弄清楚人和人、事和事、人和事的联系。

“联系”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同角色执行任务的顺序,二是任务执行时需要遵循的规则。

业务梳理的最终产出物就是业务规则与业务流程。

依旧以餐厅点餐为例,做菜时盐不能放太多、火候不能太过、分量不能太少,这些都是厨师在执行任务时需要遵循的规则。如果不遵循规则,最终的结果是业务停在做菜这个环节无法继续往下推进。

同时做菜一定是在服务员确认好菜单后才会进行,这是任务执行的顺序。假设先做菜后确认菜单,就会导致之前进行的任务变得无效以及任务的重复。

以上两个例子说明了梳理清楚人与事的重要性,梳理有误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业务的停滞与业务的周期变长。

04如何拆解复杂业务流程?

现实世界的业务往往是极其复杂的。

业务的复杂度往往体现在以下几个维度:

多关键角色、多关键任务节点

多业务分支流程

业务流程长

业务周期长

业务规则复杂

并不是同时具备以上特征才能算作复杂业务。有时只要具备一个或其中几个就足以让业务变得复杂。

拿我正在负责的业务系统为例,系统的角色并不复杂,参与核心业务流程的角色不超过10个。但因为行业的特殊性,用户的成单周期在2~4周,服务用户的周期在2年左右。同时,虽然角色不多,但用户的分支业务流程很多。

因为过长的成单周期和服务周期,让整个业务周期被拉长,从而让业务变得复杂。同时每个角色的分支业务流程很多,进一步提升了业务的复杂度。

最后的结果是,我绘制的流程图里的节点可以造一艘航空母舰。

那么面对如此复杂的业务,我们该从何下手呢?

1.梳理单角色业务流程

业务复杂时,我们可以先梳理清楚单角色的业务流程。

比如梳理餐厅出餐业务,我们可以先梳理清楚服务员的业务流程,暂时搁置其它角色的业务流程。

如上图所示,服务员在通知厨房做菜后,不用关心厨师是如何制作菜品的,只需要弄清楚服务员后面会在哪一个节点再次介入业务。

对于服务员而言,厨师做菜是一个“黑盒”,他只关心菜品什么时候制作完成,收到菜品制作完成后他就可以进行后续的任务。

同理,其它角色也可以按照这个逻辑进行梳理。当每个角色独立的业务流程梳理完成后,再将它们串联起来就组成了完整的业务流程。

2.梳理单向业务流程

一个角色可能会进行多个分支业务流。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先梳理清楚可能存在的业务线,然后对每一条业务线进行单独的梳理。

比如审批流里,审批的结果通常有通过和不通过。这时可以先梳理清楚通过后的业务流程,再回过头去梳理不通过的业务流程。

当两条业务线梳理清楚后再合并在一起就构成了完整的业务流程。

其背后的思维方式其实和梳理单角色业务流程一致——化繁为简。

把复杂的业务拆解为单角色、单流程的业务进行梳理,这样能够更清晰地把握业务脉络。

3.梳理异常业务流程

除了主线的业务流程外,还有很多异常的业务流程。

比如餐厅就餐的主线业务流程是用户点餐到用户买单。但不可避免的情况是——退款。

这种独立于主线业务流程外的业务称之为异常业务。

针对异常业务,我们可以单独拎出来进行梳理而不和主线业务流程产生交织。在设计业务时,要尽可能避免降低对主流程的影响。

05那些需要留意的坑1.线上业务流程抽离

完整线下业务流程梳理后,在进行产品设计时,要从线下业务流程中抽离出完整的线上业务流程。

比如点餐系统。在系统层面,会删除掉很多线下的环节。厨师做菜是线下的任务,执行时可以不必与系统进行交互,只需要完成做菜后在系统执行操作,通知到服务员取餐即可。

其次是线上业务流程会引入“系统”这一角色,很多原本在线下执行的任务都会有系统的参与。我们需要明确系统在整个业务流程中替代了哪些之前由线下角色执行的任务。

2.了解真实的业务现状

很多公司里面系统的需求方是业务负责人,而不是一线的业务人员,所以系统的设计是从管理者视角出发的。

这种情况很可能导致系统的设计并不符合真实使用者的需求。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产品经理在设计系统时一定要找一线业务人员进行调研。

另外一种情况是,系统上线后系统使用者可能并没有按照设计者的预期使用系统,而是按照自己的理解来使用系统。所以在系统上线后产品经理一定要去看看系统真实的使用情况。

3.系统的效率并不一定高于线下

系统的核心价值在于提升效率。如果引入系统后效率并没有提升,甚至效率降低,这个时候就值得我们深思了。

比如服务行业里往往存在总部和线下门店两个独立的业务部门。线下门店有时会遇到极其特殊的情况,而这种情况通常需要即时处理,但又无法自己做决策。

如果走系统可能会因为业务流程的停滞导致线下的问题无法即时解决。

系统只是一种解决方案,但不是唯一的解决方案。

4.业务问题、系统问题傻傻分不清楚

“你们系统设计的太烂了,根本满足不了现在的业务需求!”

“其它竞品都有XXX功能,为什么我们不能加上去?”

“这个地方经常会误操作,能不能XXX这样改进一下啊?”

诸如此类的话语,我相信大部分产品从业者都不陌生。业务方总是能从你不曾想到的角度提出问题。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去探寻过背后深层次的原因?

我思考的结论是,业务人员会对系统形成依赖性。

有的业务人员认为什么问题都可以靠系统解决,更为夸张地是觉得任何问题都是因为系统不完善导致的。

产品经理的脑子一定要清醒,不要因为业务方的强势而妥协。

比如运营部常常会说我需要一个XXX营销功能,如果没有这个功能,我们这个阶段的指标就无法完成。

这样的需求我听到过N次,但当问到他们具体的运营目标、预期的ROI是多少时?绝大多数时候运营方都无法回答出来。

这就属于典型的把业务问题甩给产品来解决。即便产品做了,后续依然会甩锅到功能做得不够好。

所以业务方提需求时,一定要先让他们意识真正的问题是什么。

写在最后

很多人问过我比较擅长什么类型的产品,其实我并不觉得一定要局限在某一类产品。

两年前我会想在某一个领域深挖,但现在思考更多的是产品背后的方法论。

产品的道是思维,产品的术是方法。不管什么类型的产品,只要掌握了道与术都应该能够做好。

那些优秀的人一直在不断突破自我的边界并实现自我的价值。

THE END
1.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流程管理—业务流程分析2业务流程分析的传统工具是业务流程图(Transaction Flow Diagram,TFD)、 业务活 动图示 (Business Activity Mapping,BAM)和 UML 的活动图,还包括一些建模工具, 例如,标杆瞄准(Bench marking)、IDEF(Integration DEFinition method,集成定义方法)、 Petri网 、DEMO(Dynamic Essential Modeling of Organization,组织动态本质建https://blog.51cto.com/u_15538975/8004937
2.3个角度分析系统流程图和业务流程图有什么区别?系统流程图和业务流程图是两种常用的流程图类型,他们各自有什么作用,系统流程图和业务流程图的区别是什么呢,本文结合博思白板boardmix为大家进行详细分析! 1. 系统流程图是什么 系统流程图(System flowchart)是一种图形化工具,用于表示和描述系统的流程和控制结构。它通常由图形符号和文本说明组成,可以清晰地表示系统中https://boardmix.cn/article/system-flowchart-vs-business-flowchart/
3.医院管理系统为明确系统分析需求,我结合任务书并采访了在医院工作的妈妈,详细学习了现有收费系统的工作流程,从中吸取经验.因为这是第一次做系统分析,最大的感受是将自己的想法用格式化的语言、图表准确表示出来比较困难,一方面体现在语言叙述不清、另一方面体现在没有合适的软件绘制合理的图表.例如在绘制总体业务流程图(见 2.3.2https://zhuanlan.zhihu.com/p/874704986
4.管理信息系统案例分析报告1、根据所述系统功能需求,开展实地调查或通过Internet查阅相关资料或结合个人经验,进行系统分析。 2、明确管理业务调查过程和方法,包括所选管理系统典型组织机构、管理功能及业务流程,优化并以图形建模。 3、明确数据流程的调查与分析过程,绘制数据流程图,编制数据字典。 https://www.jy135.com/guanli/2180139.html
5.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分析报告(含业务流程图及数据流程图)严格按照系统分析的步骤进行的编写,业务流程图和数据流程图费了好大劲自己画好的~~~ 也有数据字典,就是还有待完善 医院管理信息系统 系统分析报告 数据流程图 业务流程图 2009-10-14 上传 大小:286KB 所需: 42积分/C币 立即下载 医院管理信息系统 流程图 https://www.iteye.com/resource/kiter221-1741216
6.管理信息系统分析报告一、组织结构分析 对该系统涉及到得组织部门及其之间的功能关系进行分析,绘制出组织结构图。 院长学生工作办公室教务科任课老师学生信息处理人员成绩统计人员成绩录入人员 二、系统需求分析 1、系统现有系统业务流程分析: 学生信息管理的过程是:当学生人员发生变动时,负责管理学生信息人员应对变动人员进行添加或修改。每年https://www.unjs.com/fanwenku/500089.html
7.计算机毕业设计3.2系统业务流程分析 酒店管理系统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前台的用户界面,方便用户进行酒店的客房预订管理、信息的查看修改等功能:后台的管理员登录查看酒店客房的预订信息、客房使用状况楼层信息、使用系统的所有用户的信息以及权限的分配等内容。通过我们上述的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的前台旅客客房预订系统流程图 3-1 和管理员业务https://download.csdn.net/blog/column/12263520/134770322
8.气象局关于印发现代天气业务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现代天气业务发展现代天气业务以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为核心,重点围绕数值预报业务系统建设、专业化监测预报业务和技术系统研发、多种观测资料综合分析应用、集约化预报业务流程调整与完善以及专家型预报员团队建设等方面推进现代天气业务发展建设。其业务建设的重点任务包括: 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0/content_1663888.htm
9.业务信息系统分析方法与流程.docx业务信息系统分析方法与流程信息系统现状调研包括了信息系统描述和信息系统分析两方面的内容。信息系统描述刻画信息系统面貌和特性,信息系统分析刻画信息系统的技术体系和管理体系。信息系统描述包括了数据采集、汇总整理、沟通澄清等过程。信息系统分析基于信息系统描述进行,包括了数据提炼、梳理分析、沟通澄清等过程。信息系统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3/0904/6220004101005223.shtm
10.浅谈业务系统的用户调研与需求分析前几天说了业务系统的产品设计,今天再来说说业务系统的用户调研与需求分析。业务系统由于其复杂性,在用户调研过程中往往容易被需求方带到坑里,对业务系统而言,只讲表面需求,对用户的表述奉行“拿来主义”,都是在耍流氓。 1.用户调研与开发流程优化 业务系统由于其复杂性,往往都是根据需求方深度定制,这就要对需求方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665280678&efid=6_wX8tU_AVgLFAswr1SdnQ
11.基于UML的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Eriksson-Penker业务扩展模型是一种“目标导向”的流程分析方式,主要是将与业务流程相关的重要人、事、物以及这个业务流程所要实现的目标做一个链接,描述了企业重要的人、事、物与流程的关系。 在项目开始队阶段,需求分析人员可以通过“Eriksson-Penker业务扩展模型”找出要开发系统的重要性,利用“目标导向 ”方式,对业https://www.jianshu.com/p/eaf416858faa
12.深度解析组织结构评估与优化(模型方法流程)从系统论角度看,4个核心部分构成了组织结构设计系统的主体:战略对组织体系的要求;组织结构方案,关键管理和业务流程以及配套的绩效与激励体系。这4个部分构成了典型的系统论结构:输入、处理和输出,它们构成建构回路。还有一条反馈回路,起到反馈调节,以确保系统平衡的作用。战略对组织体系的要求是输入,关键管理和业务流程https://www.ruthout.com/information/11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