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信息技术与教育行业融合的新形态下,探究将在线课程引入高校环境设计专业表现技法课程教学体系,为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借鉴。对在线教育的发展和表现技法课程的定义、特点及现状进行分析,结合教学、设计实践,分析表现技法的教改策略。总结通过在线教学促进表现技法课程发展的措施。在网络化时代利用日益成熟的在线教学,可良好提高表现技法课程的教学水平,是环境设计专业教学的重要突破方向。
关键词:在线教学;环境设计表现技法;教学改革;设计实践
网络化表现技法是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手绘表达方式进行研究、开发和有效训练的课程设计,从1987年12月国家教委《普通高等学校社会科学本科专业目录》确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起一直到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表现技法课程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属于环境设计专业的基础主干课程。根据2007年教育部公布的本科专业目录所统计我国开设艺术设计专业的高校多达382所(占总数57%),已成为高校开设最多的十大专业之一,其中多数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主要以沿用基于印刷术的传统课堂教学体系为主,因此,如针对性不强、资源不平衡、实践效率低等教学问题严重阻碍表现技法教学质量的提升。如何提升环境设计表现技法教育质量、提高课程学习效率,是摆在专业教师面前的难题。
一、在线教学与技法教学结合的必要性
二、在线教学对表现技法课程提升的作用
1信息素质的概念
1.1信息素质的概念
信息素质(InformationLiteracy,IL)又被称为信息素养,是在1974年,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Informa-tionIndustryAssociation,IIA)会长PaulZurkowski首次提出。当时他对信息素质下的定义是: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随着时代的发展,研究者对此进一步解释为:作为具有信息素质的人,必须具有一种能够充分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有能力有效的发现、检索、评价和利用所需要的信息,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的能力。信息素质是现代人才的必备条件之一。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ALA)发表的信息素质研究报告指出,具备信息素质的人,是能够敏锐地察觉信息需求,并能够进行相应的信息检索、评估以及有效利用所需信息的人。
1.2信息素质的内涵
信息素质的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信息意识是指对社会产生的各种理论、观点、事物等从情报角度的理解、感受和评价能力;信息能力是指信息技能,包括确定信息需求的时机,选择信息源并高效获取信息、处理评估信息、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信息道德是指在信息活动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如保护知识产权、尊重个人隐私、抵制不良信息等。
2信息素质教育的分类
第一篇:高校图书馆馆员继续教育研究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员;继续教育
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不断普及,不断深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人类历史上知识信息进步的重要标志。图书馆是大学院校提供教学、情报、服务、办学的重要支柱,面对信息化的冲击,必然呼唤与时俱进的重大变革。计算机与现代化通信技术日益广泛应用,促进图书馆各项事业向着自主化、多元化、以人为本、网络化、自动化等方向发展。为保证图书馆能持之以恒地为教学和科研提供优越的现代化服务,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的巨大机遇和挑战,必然要加强图书馆员素质提高的培训,尤其是进行完善、适时、适度的继续教育,才能与时俱进提高图书馆员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现代化信息社会的需要,更好地为现代化高校全体师生提高优质的现代化服务,不辜负广大师生的殷切期望。
1开展高校图书馆员继续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1.1目前图书馆员知识过于陈旧,必须及时更新
第一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研究
1.健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创新理念,整合资源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需创新理念,整合资源,结合高校实情,制定教学标准、创新网站、学分体系和体验计划。其中,教学标准是高校立足办学定位,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要明确目标,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纳入《高校专业教学质量标准》,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素养,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变革教学方法,将实践经验引入课堂教学;创新网站,高校可借助互联网+东风,创新学校网站,为大学生建设创新创业项目交流平台,加强创新创业理念宣传,融科技资讯、政策、项目交流、各类竞赛于一体;学分体系,是高校从大学生学分方面,明确大学生专业学习与创新创业训练新规格要求,将对大学生素质考核以学分形式系统化、固化,从制度层面确保大学生创新创业素养提升;体验计划,重订与专业学习相适应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制定大学生创新创业体验计划,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2.重设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方案:更新目标,整合课程
高校应按照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新要求”,基于新常态下互联网+经济发展需求,考虑市场人才需求,立足高校实情,重新定位大学生人才培养目标与要求,并组建适应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组。高校可以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背景,创新构建大学生学分体系,注重大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素养培养的基础上,重视大学生创业、就业等方面的教育,如大学生创新与就业、创业管理、创业投资等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并辅以与专业理论教学配套的课外实践课程,培养大学生职业素养、人际沟通能力、组织协调与管理能力,综合提高大学生创业核心竞争力。此外,高校还可以邀请往届优秀毕业生,以自己的创新创业经验,举办系列创新创业讲座,宣讲大学生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基于高校教育设计视角,创新高校大学生教育培养方案,创设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氛围,铺设创新创业教育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