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便提一下,很多人发邮件问我新加坡怎么样,我的回答:新加坡是一座很漂亮的城市,如果你有机会来旅游、工作、学习或者生活,这里也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更多图片,请参考:
新加坡和其他世界都市一样,一则带有国际大都市繁华和忙碌,同时也带有花园城市的艳丽和宁静;仔细享受其中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你会感受到不一样的新加坡。
废话了半天,现在回到我们今天说谈论的正题:
我学习英文其实材料很多,总结起来主要可以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这个应该算是学习英语的头等大事,如果没有机会和条件练好发音,也可以先将就着,不过后面你就会感觉到你说的人家可能会很难听懂或者别人会误解你要表达的意思,我自己也曾经深受其害(之前经常因为发音问题,被同事当成笑柄,最常见的就是不能很好区分mouth[maθ]和mouse[mas],think[θk]和sink[sk]等,不过现在回想起来,也算是对我的一种激励,迫使我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
图一为英语音标学习软件,网上这种软件很多,随便下载一个,然后不断练习并记住发音要领。
经过上面的练习以后,就可以开始学习新概念英语(其实你如果看新概念的学习视频,有些讲师也会先讲解音标)。
二,一些发音规则
除了上面的练习之外,这里还有几个注意点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认识,那就是英语有重读、弱读、连读、爆破、语感(节奏和断句)等(其实当你跟读并背诵新概念之后,这一切都是神马,你不知觉地也会发现这些规律。总之,规律是死的,人是活的!)。
三,发音差异化
发音的差异化主要表现在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但根据国家和地区的不同,也有着具体的表现形式;比如我所具体接触的国家:
美国英语:就像我们电影、电视、新闻里面的一样,但根据美国不同地区,也有着相当大的差别。由于我们所做的项目是公司的内部系统,所以用户基本都在Redmond,英语基本都带有比较标准的美国口音。
印度英语:之前公司和现在公司印度同事都比较多,他们很喜欢消灭爆破音和清辅音,并且每个单词都喜欢重读,比如:T发成D,P发成B,K发成G;总之你听起来感觉他们的音在最后都有一点重读,不过印度人讲英语都比较自信!
澳大利亚英语:我感受最深的还是我的直接主管说得最多的一个单词data,我听了很多次才明白意思,因为他直接读成“达塔”,其他都还好,总之他们的英语是英式英文的延伸,再比如我的同事经常会说“Heymate,Noworries”等经典口语。
新加坡英语:这个就不用都说了,最直接的就是把Three读成Tree,另外由于种种原因,新加坡英语融入了汉语、马来语、福建话等语言,所以刚开始听起来会感觉比较奇怪。
马来西亚英语:马来西亚英语和新加坡英语差别基本不是很大,但是没有新加坡英语口音的庞杂,也少了些许新加坡人固有的自信。
菲律宾英语:之前公司有很多菲律宾的同事,他们的英语说得很是熟练,可能是因为他们的官方语言是英语且重视与英美国家的关系有关。不过我有几个同事很喜欢把V就读成B,比如View,他们会读成[Bju],这也可能是个人原因。
当然上面只是自己接触了一些国家或地区的人之后,总结出来的一些心得和体会,不一定完全正确,但可以作为参考,也希望大家慢慢自己去体会。
基本常用单词积累(大概2000~4000左右的词汇量就可以了,这个跟汉语一样,属于最基本的积累)
我个人不是很推荐背词典的方法,毕竟英语是一门交流的语言,不是天书。看了电影《中国合伙人》,虽然被黄晓明饰演的成东青和邓超饰演的孟晓骏的背英语词典毅力所折服,但方法却实在不可取。
我个人采取的方式是:
上面第一幅图是我学习和背诵新概念一到四册所总结的Excel单词文档。
上面第二幅图是走遍美国的所有单词,这样既可以搭配课文同步学习,也可以等熟悉了之后偶尔拿出来进行及时复习和巩固。
上面第一幅图是房子外部的设施,第二幅图是厨房的用具;这样分类一则可以集中加深记忆,再者可以在脑中形成完整的图像和知识树。
三,可以借助一些单词小软件(关于使用正版或者破解版,作为程序猿,不解释!),比如奇迹英语和开心词场就很不错。
图二为开心词场,它在手机上的表现很好,尤其是IPhone和Android手机上面,之前我用过它背诵和记忆新概念单词,里面有学习和测试等多种模式,可以不断地加深和巩固所学内容,不过不知道它在电脑上的表现。
四,金山词霸VS有道词典,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不认识的单词,除了用我们的脑细胞进行猜词明义之外,还可以借助词典。
上图一为金山词霸的生词本功能。
上图二为网易有道词典的生词本功能。
词典除了能帮助我们认识单词,另外还可以利用其附加的功能进行记录,以备以后及时复习和巩固。
新概念英语(一到四册,到目前为止,一到三册之前有背过,基本很熟练,第四册一直没有学完;这一套教材真的很不错,可以系统的学习和巩固英语)
基本介绍(来自互动百科):
我自己的学习心得:
1,仔细先听几遍,尽量不要去看文本。
2,试着写下或者复述所听到的内容,没有听清楚没有关系,能写多少是多少,能复述多少是多少。
3,再仔细听并核对自己所写或者说复述的内容,尽量修改到与原文一致(“露珠英语工作室”制作的“新概念英语(英音)MP3.LRC(跟读听写版)”很不错,可以边听边在纸上默写,也可以边听边敲到记事本里)。
5,开始逐句学习原文,这可以参考电子书的讲解,也可以参考视频教程,总之,我们必须要做到要理解课文的意思、单词的用法、语法以及习惯用法(俚语)。
6,再重新听原文,感受理解基础上的课文。
7,开始试着朗读并读数课文。
8,去看“新概念动画”版的视频,加深图像理解。
9,背诵课文
备注:新概念有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两种版本,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我最开始的时候学的是美式英语,但后来考虑到我的直接上级带有一些英国口音后,又运用此方法学习了英式英语,总之视自己的情况而定。
语法就是规范语言活动的法则,是在语言使用上总结出来的一些规则。我个人认为是没有必要深入研究语法,当你英语学习久了,或者使用久了,你自然就会不自觉的说出了流利的英语。
但是鉴于我们不是以英语为母语,同时没有经常去使用它,所以学习一些语法会使我们少走一些弯路,比如:
我自己的学习方法是:
总之,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不必太过于纠结我们不懂的语法点或者像钻研技术一样去弄懂每个细节,因为你会发现英美人士同样也会说出很多错误的语句,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一切以实际交流为前提或目标而学习。
走遍美国(一共78集,每集几分钟,算下来视频和音频自己一共看了或者听了不下15遍;学习完了之后,发现对口语的帮助不是一般的大!)
《走遍美国》电视影集代表了国际最高制作水平,它的编剧兼导演WilliamGreeves,以及动画制作群DovetailGroup都曾几度荣获美国电视界最高荣誉的艾美奖,所有演员都是优秀的专业演员,他们美语发音清晰、体态语言丰富,其效果远远超出了一般所谓的"情景会话"教材。
《走遍美国》内容以住在纽约的一家三代人的生活为中心,内容涉及美国各地风土人情、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这套教材突出了最新的交际教学法,与情景式教学法和句型式教学法相比是一大突破。教材以快速增进听说能力为主要目标,同时兼顾提高阅读与写作能力。本教材也可用作参加托福考试的准备教材。
作为电视剧情的英语视频教程,当然我最开始肯定是看的视频,然后再按照常规方法进行学习(属于初级英语视频):
1,首先全神贯注看视频,力图听清楚视频中的人物说谈论的内容。
2,重复再听,争取弄清楚每个细节。
3,开始听音频版,多听几遍,你会发现内容其实真的很简单。
4,开始学习文中的单词、短语、意思、习惯用语(俚语)等,可以下载《走遍美国》完全版电子书,配套学习;也可以去网上看讲解视频,同样视自己基础而定。
5,重复看视频以及听音频。
6,根据所听内容进行默写,根据所看剧情进行跟读。
7,自己角色扮演朗读或者找人一起练习。
常用交流英语(最好能系统的找一本能涵盖交流各个主题的书,比如家庭、住房,工作,爱情,婚姻,国家,宗教,求职,旅游.....)
图一为生活英语情景口语100主题
图二为分类学习情景英语单词及常用句型。
我个人采取的学习方式为:
基本介绍(来自互动百科):《老友记》,原文名《Friends》,也译称为《六人行》,是美国NBC电视台从1994年9月22日开播、连续播出了10年的一部幽默情景喜剧。全剧共238多集,每集大约20分钟左右。曾在1996年创下5,300万的收视记录。故事主要描述了住在纽约的六个好朋友从相识到后来一起经历了10年的生活中发生的一系列的故事,朋友间的生活、友谊、麻烦、欢笑、矛盾、爱情、工作等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的学习心得
《老友记》是我最喜欢的电视剧,没有之一。曾经也看过《越狱》等美剧,但都是过眼云烟,不会像老友记这么耐看。在2012年11月13日老友记蓝光版发布之前,我一共收藏了两个版本:一个版本是大概为16.5G的MKV文件,另一个版本则是伪蓝光文件。我从头到尾加起来应该看了不下3遍,真的受益匪浅。
2012年11月13日发布蓝光版本后,同事慷慨解囊(买下了整整十季),我除了感到震撼之外,第一件事情要做的就是准备好移动硬盘:-D,然后不知不觉又看了差不错两三遍,所以一共加起来差不错5,6遍了。
废话了半天,也该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
真正融入学习,生活和工作,这需要你怀着兴趣,通过专业书籍,小说,新闻,电影,音乐,电视剧,报刊杂志等等一切手段,让你真正融入英语的世界!
基础积累:发音(Pronunciation)+基本常用单词积累(Vocabulary)+语法(EnglishGrammar)系统学习:新概念英语(NewConceptEnglish)初级视频:走遍美国(FamilyAlbumU.S.A.)高级视频:老友记/六人行(Friends)生活英语:常用英语(DailyEnglishSituations)
最后,写作本文只是自己一时兴起,或者说是自己的兴趣使然。文中的观点只是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属一家之言且鉴于本人不是学英语出身,如有不对的地方,也请大家见谅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