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特点通用12篇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特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在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学派看来,学习个体本身作用于环境,人的大脑的活动过程可以转化为具体的信息加工过程。人们在对信息进行处理时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转换和加工。认知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刺激”与“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认知的“顿悟”过程;学习是意义形成的过程。

建构主义是近年来兴起的学习理论,其主要观点是:知识是个体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人们对事物的理解与个体的先前经验有关;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与情景的交互作用过程中自行建构的,教师是学习的帮促者,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强调“知识建构”。

二、信息加工与认知结构

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是阐明人类学习过程的模型。西蒙、安德森、加涅等认知心理学家认为:第一,学习是信息的接受、贮存和提取的过程;第二,学习的结果是信息在头脑中的表征;第三,知识以命题网络或产生式被表征;第四,学习的重点是信息的编码。信息加工即对感受器感知的信息进行处理、存储、加工,即“同化”、“顺应”以形成认知结构,学习者根据要求进行信息提取,再通过效应器表现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由于信息的记录、加工和提取形式存在损耗和误差的原因,这里将记录、加工和存储或加工过的信息进行提取的过程分为完全、部分、变换、错误、无法等五种形式。

认为认知结构指的是存储在记忆中(短时记忆、长时记忆或者潜意识中)所有知识的存储方式,和知识在头脑中的条理化存在形式。这里的认知结构专指知识的组成,即通常所说的教科书以及教学参考书中的知识,在记忆中的存储形式,特指有结构的有联结的便于人们理解的存储方式。元认知是认知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图式中的“同化”与“顺应”过程均起协调、控制作用。

三、信息加工模型能够较好的说明学习理论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英语教学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

一、引言

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其研究内容是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揭示在教育、教学的影响下,受教育者学习与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个性的心理规律;研究形成道德品质的心理特点,及教育和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等。外语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师生相互合作的过程,学生的心理在这个过程中是个极重要的影响因素。外语教学中需要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以实现教学的最优化。因此,对教育心理学进行研究,了解外语学习的规律、影响学习者的心理因素、学习者心理及学习动机的个体差异等特点,无疑有助于教师在教学中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二、学习理论主要流派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目前,就学习理论而言,教育心理学主要包括以下三大流派: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人本主义。三种理论从不同角度对教学活动产生影响和启示,下面笔者将对此分别进行论述。

(一)行为主义

启示:尽管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多有诟病,如过于强调语言学习的机械操作,把学习过程机械化,较多地限制学生的学习和思维,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难以发挥。但是这一理论有很多值得借鉴之处,对教学理论和实践都产生较大影响。例如,20世纪4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听说法”受行为主义理论影响,认为语言行为习惯的形成必须通过反复不断的练习,课堂教学强调精讲多练,通过不断复习巩固和增强学习效果。据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利用有利于英语学习的强化物,对学生的反应进行及时强化,让学习者知道结果。若取得好成绩应给予鼓舞,若有错误应及时反馈一遍,让学生调整和改装学习方法;要坚持认证批改作业并写评语;要注重英语输入—练习—输出之间的平衡,让学生有足够的输入材料,输入的材料在各种活动中多练习最后再在新交际情况下使用;教材编写应该从易到难、循序渐进,以便学生按进度学习并产生成就感,提高自我能效感。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将这种教学方法或模式当成是金科玉律,否则就会造成学习僵化、机械化。

(二)认知主义

(三)人本主义

代表理论之马斯洛:动机理论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需要引起的,人类动机的发展和需要的满足有密切的关系,其需要的层次有高低的不同,低层次的需要是生理需要,向上依次是安全、爱与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指创造潜能的充分发挥,追求自我实现是人的最高动机。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才会产生高层次的需要,高层次的自我实现具有超越自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

代表理论之罗杰斯:每个人都生而有之地具有自我实现的趋向,学习也就是发挥潜能和实现自我的过程。人的潜能和价值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是内因与外因的关系,潜能是主导因素,是价值的基础,环境是限制或促进潜能发展的条件,其作用归根到底在于容许人或帮助人实现他自己的潜能。人的潜能及其社会价值并无矛盾,创造潜能的发挥具有最高的社会价值。学习是学生自我表现、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一位咨询者,教学的实质和根本任务在于创设一个让学生感到安全、轻松、消除心理压力和负担的情境,让学生敢于和勇于主动发表见解、自由想象和创造。

启示:我们得到的最首要的启示就是要重塑新型外语教师形象。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充分发展学习者的潜能和积极向上的自我概念、价值观和态度的体系,从而使学习者成为人格充分发挥作用的人。因此,教师要尊重学习者,对学生有信心,相信学生有发展潜力。同时,教师应学会重视学生的情感因素、内在需求、价值观,不把自己的要求强加到学生的身上。良好、和睦的师生关系是教育的前提和保障。因此,在外语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尊重和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努力创造一种民主型的或者“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意每个学生的需求,发现他们的能力,注重个性差异,做到因材施教。此外,发展外语教师积极的自我概念也非常重要。外语教师应具有相当稳定的或适当的自我概念,对自己的教学认识、观念和态度有自觉的意识。毋庸置疑,缺乏自尊、自信的教师很难帮助学生建立起自尊和自信。同样,不能接受学生的教师也很难使他自己被接受。外语教师应该把自己看做是终身学习者,在学习中充实,在研究中提高,借鉴和吸收国内外关于外语教学的新学说,不断总结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为我国的外语教学开辟新途径。

其次,应创造和谐、宽松的语言学习环境。在人本主义看来,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为学生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来促进学生的意义学习。在传统的文化教育中,教师被看做是权威,更多地被赋予知识传授者的称号,学生便成为被动的接受者。而人本主义教育观相信学生能够自由地选择学习。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应当了解学生帮助他们发现所学的东西的个人意义,创造能促进学习的良好的心理氛围。这就要求外语教师首先要与学生产生共鸣,换言之,教师要时刻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积极、平等地看待每一个学生,创造机会允许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外语课堂中学生与学生的交互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教师应多组织小组活动,因为小组活动具有积极和相互支持的气氛,能够促进小组成员形成积极的自我形象,组员间相互倾听,共同完成小组任务。

最后,要培养学习者的学习自主性,促进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是以学习者的自主性为先决条件的,它为外语学习者自主性学习提供了理论依据。第一,教师应把握学习者的需求。需求是外语学习最基本的动机因素。第二,帮助学习者把需求转化为具体的目标。学习者对学习过程做出决定,包括确定目标、规定内容和进度、选择方法和过程、监控过程、评估结果。这样可以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学习者创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我们一方面强调学习者有自己做决定的权利和他们在外语学习中应承担的责任,另一方面不能忽视教师的支持和作用,如何平衡学习者自主性和教师的支持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主张学习的关键是为有效对付变迁中的科学世界而知道如何学习、促进意义学习、促进人格的充分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外语教学中使语言学习富有教育价值。传统的外语教学偏重于语言本身的学习,而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积极的情感因素和健康人格的发展。因此,在外语教学中,为了体现人本主义的教育原则,我们要重视语言学习中的情感因素,注重为语言学习者提供安全的环境而不是增强他们的焦虑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语言发展。

三、结语

学习教育心理学并研究它对英语教学的影响和作用颇有必要。我们应在此基础上批判地吸收各学派的合理内核并用于指导我国学生的外语学习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桂诗春编著.新编心理语言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周福芹,邵国卿.大学英语学习动因研究[J].外语界,2001(06).

[4]杜福兴.谈英语学习动机及其激发与保持[J].外语教学,2003(04).

[5]张文霞.试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影响[J].外语教学,2005(03).

[6]张文霞,罗立胜.关于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及其发展的几点思考[J].外语界,2004(03).

论文摘要:信息技术不但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而且也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引入国内和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又改变了传统的“教”和“学”。本文讨论了信息技术环境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学习产生的正反两个方面影响。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自1997年由我国教育技术学专家何克抗先生以《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为题,从西方引人到我国教育技术学领域。从此,建构主义理论在中国教育技术学领域茁壮成长。在这十年期间,从陌生到熟悉甚至到对此理论地狂热一路走来,对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尤其对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当然也对我们的学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学习、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古今中外,对学习的认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处在不同的时代对学习也有不同的看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纵观对学习的定义,可见学习由广义的学习和狭义的学习之分,从广义上来讲,学习包括个体从低等动物到人类在后天生活过程中,通过活动、练习,获得行为经验的过程。而狭义的学习即人类的学习,则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在社会传递下,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地、主动地掌握社会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从狭义的学习概念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各种能力,形成一定的世界观与道德品质的过程。

学习理论顾名思义,就是研究学习的专门理论。学习理论是心理学最古老、最核心、也是最发达的领域之一,也是教育心理学基本的或核心的理论。自从心理学从1879年建立第一个实验室为标志,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成长起来。100多年来,各派心理学家都将学习作为其分析和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他们对学习的研究和阐述形成了不同派别的学习理论。迄今为止,对学习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学习理论有两大派别,但这两派别当中又有不同的观点和新的小派别。第一大派别就是以华生、期金纳、桑代克等为代表的联结派,他们倡导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他们的基本主张是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简单联结形成的。第二大派别就是以格式塔心理学家、布鲁纳、奥苏贝尔、皮亚杰、维果斯基等为代表的认知派,他们倡导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他们的基本主张是学习是个体头脑中认知结构的改变,学习是个体头脑中经验的重组。需要指出的是在国内广泛被使用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其实质也属于认知派别,只是相对而言,它更侧重于研究学习情境并发展认知结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20世纪90年代广泛在西方流行起来,它是学习理论从行为主义理论发展到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以后的进一步发展,被誉为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还是属于现代认知派别的一个分支,更加重视社会情境对人类知识建的重要性。建构主义理论强调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以多媒体和网络为主要代表的信息技术具备建构主义所需要的特征,通过对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要素的控制能够很好地营造认知环境,有效地迎合了建构主义的要求,这是导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被重视的一个重要特征。借助信息技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得到了快速发展,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建构主义是一个全新的学习理论,对国内的教育教学改革起着重要的影响,有些人甚至怀疑教师存在的意义,认为教师可能将被取消。近两三年来,人们逐渐回归理性,开始冷静地认识和对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信息技术环境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人类学习的积极影响

传统环境下与信息技术环境下人们的学习是不同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信息技术相结合能够实现它关于情境设计、交互式学习等观点。正是现代信息技术迎合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要求,从而在教育领域才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当然我们也应该辩证地认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积极和消极的方面。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国内对学习带来的影响是双方面的,有正面的影响,也有负面的影响,我们先来看看其积极的影响。

2.1对人类学习观念的变革

在社会信息化的进程当中,人是一个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当然在教和学组成的双边活动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同样也是最核心的因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批评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中心地位以及学生被当成灌输的对象等等。所倡导教育者的新理念,如教师的现代教学理念、而向全体发展学生的理念,以及受教育者的新理念,如学习应该是一个积极、主动的一个过程,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这种理念都对最终的学习效果产生重大的影响。为此,人类的学习观念也由原来的被动的过程变逐渐地变主动的过程。在教育信息化领域,影响教育信息化成败的关键也是在于人们陈旧的观念。在学习中,高效的自主学习模式难以推广,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养成的被人教的依赖,懒惰思想根深蒂固,不愿改变,也难以改变。

2.2对学习方式的变革

学习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对于一个学习者来讲,是影响其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人类将学习狭隘地理解为文化知识的学习,致使对学习活动的研究局限于教育理论界,未能从更高层次来把握学习活动的特点和规律。现代信息技术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结合,使人类的学习方式从印刷时代跨入了信息时代,这是一场深刻的历史变革,这就要求人类要适应新的环境,找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全新的、高效的学习方式,从而大大提高人类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以适应更加复杂的社会变革。学习是学习者个体所从事的主要活动,学习者根据学习材料和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如自主学习还是协作学习,还是在实践中去学习。通过对学习方式的变革,学习者能够将多种学习方法结合起来,避免在传统单一环境下学习的发生。

2.3对学习资源的变革

学习资源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学习资源包括一切有助于学习者有效学习的因素,包括信息、人员、教材、设备、技术和环境。在基于资源的学习当中,学习资源成为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学习过程的中心环节。传统的教学以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为基本要素,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和垄断者,学习是问题的被动接受者,教材是学生唯一资源。而现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要设计社会情境,学习者可以利用身边的各种有助于学习的资源进行学习。学习资源成了学生认知的工具,成为学生用来获取知识、进行信息交流与传递、数据处理及思想表达的手段。

3信息技术环境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学习的负面影响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必将继续影响着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然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并不是十全十美的理论,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水平的现实情况下,也有其不足的地方。

3.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师的要求过高,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积极倡导的情境创设等观点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较高的要求,而我国的教师队伍结构复杂,层次水平相差较大,对新理论的掌握还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在我国实施的教育教学改革中不能盲目跟进,要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改革。另外一个方面有些知识适合于用建构主义的理论来让学生掌握,而有些知识不适合这种理论来让学生掌握,有些知识还需要强化或练习是一个重要的方法。所以,人们的学习活动也不能搞一刀切,要根据教师的情况来定。

3.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要求的学习环境较高,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倡导的学习环境的设计需要有很好的信息技术软硬件来支持。一方面当前我国大多数学习者的软件硬件水平达不到条件,另一方面教师的构建学习环境的技术能力和水平也相对不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即使是一个十全十美的理论,在我国这样一个具有1000万教师的国家,也需要国家巨大的经济投人,逐步来改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要求的软硬件环境。

3.3建构主义本身也存在不合理的观点,不能一味地学习和运用

认知派学习理论是批判着行为派学习理论成长起来的,当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不例外,也批判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中合理的成份,过分强调了学生学习过程个体知识再生产的信息加工活动的个别性,而否认其本质上的共同性,过分强调学生学习的情境性,非结构性。因此在现实的学习过程当中,我们要博采众长,对各种学习理论进行认真分析,冷静思考,将各种学习理论的优点结合起来指导我们的学习活动。

二、计算机专业教学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由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可以看出,计算机专业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生作为认识事物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建构者,而老师只是在其中做一些起到帮助作用的工作,主要有:为学生设计学习“情境”;提供学习所需的信息资料;促使其“交流”、“合作”并得到信息反馈,从而在其原有知识体系基础上构建起新的知识结构等。因此,计算机专业教学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

传统教学中,主要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认为“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是知识的传授、灌输者,却忽视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而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因此,明确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至关重要。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要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知识的源泉”。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秘密,那就是对学习的热爱。不同的人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下学习效果不一样,自身的素质固然是一个方面,更加重要的还在于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态度或感觉。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你对学习内容产生了兴趣之后,自然会学得比别人好。因此,我们在备课时如果能根据授课内容设定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能尽力搜集为教学内容服务的生动资料(比如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图片或视频资料甚至实物等),同时,能充分发挥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优势,那么我们的课堂必然是丰富多彩的,教学过程中必然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达到甚至超过我们预期的教学效果。

2.要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针对每次教学进程中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形式,比如:提问法、讨论法、任务驱动法、小组竞赛法等,让老师教授、学生自学、共同讨论、主动探索等方式结合起来,使教学方法多样灵活,以便充分发挥学生参与学习、建构知识的主动性。3.要使学生可以在各种情境下应用所学知识苏霍姆林斯基说,把知识加以运用,可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力感。比如,我们在讲解编程知识时,除书本固定例子外,可以让学生解决一些其它学科(比如数学)的问题或者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感到所学知识有很大的“用武之地”;而且在不同的情境下应用所学知识更加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建构,使之对所学知识理解更透彻、认识更全面、应用更灵活、记忆更深刻。

(二)要重视“情境”和“沟通协作”对意义建构的重要性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生动、丰富的情境下学习,可以使学习者利用已有知识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促使其意义建构。“沟通协作”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同周围环境(包括其它学习者、老师和设备等)的信息交互,这种交互作用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起关键的作用,通过“沟通协作”,学习者群体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共享,从而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三)要重视学习环境(而不是教学环境)的设计

学习环境是学生可以在其中利用各种工具和资源(如文字资料、书籍、音像、课件、网上信息等)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从而达到学习目标的场所。强调学习环境的设计意味着更多的主动和自由,而不是控制和支配。显然,学习环境的设计包括以上三个方面(即如何以“学”为中心,如何设置“情境”,采取何种“沟通协作方式”)的设计。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凝聚智慧重点完成的工作,也是教师作为学生“意义建构”过程中的促进帮助者的具体体现。所以,对“学习环境”的精心设计对教学的效果至关重要。

三、结束语

[关键词]大学英语口语;多维互动教学模式;行动研究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长期存在着“听说”教学与“词汇、语法”教学相矛盾的问题。在具体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和学习者经常将“读写”设置为教与学的重点,长此以往,大学英语教学呈现的教学状态是重“读写”而轻“听说”,这显然与教育部设定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即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渐行渐远。另外,大多数大学英语口语课堂模式是被动的,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在口语练习中不断地输入,学生机械地输出,完全忽视了口语课堂的交互性和生动性特点;教师教学缺乏科学性,常常本着有错必纠的教学原则,这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自信心,因为害怕犯错所以不敢开口,没有足够的练习,结果口语水平原地踏步,止步不前,大学英语口语的教学效果差强人意。本文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践的基础上,在合作学习,行为主义,交际教学法等教育学的基本理论的指导下,总结概括出适合大学英语口语课堂的多维互动教学模式。通过反复的行动研究,笔者发现,学习者、教师、教学任务和教学环境等因素的动态协调和良性互动有利于改善大学英语口语的教学效果。

一、多维互动教学

多维互动教学的定义有很多种,影响于学术流派的角度和教学范畴的界定;但是存在几个共通的关键因素:(1)教学系统开放性,具有信息交互性质的措施和形式;(2)教学主体平等性,不但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地位平等,而且不同基础的学生也实现学习资源平等;(3)教学资源多样性,教师、学生、教学设施等元素共同作用于教学中,并充分发挥其作用;(4)教学目的集中性,各种教学元素、思想、设施等都紧密围绕着并服务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的宗旨;(5)教学程序逻辑性,使教学各要素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并促进教学的和谐发展。大学英语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的建构旨在成功解决我国现存的大学英语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适应我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建设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二、大学英语口语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一)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在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合作学习理论研究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之后,很多学者就合作学习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合作学习是互学习,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分工明确,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一项特定的学习任务(Nunan,1992);合作学习是发生在多人之间的学习模式(DillenbourgP,1999、2000);合作学习是教师用于激励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教学方法(SlavinRE,2004)。鉴于学者给出的不同定义,笔者认为,首先,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策略,不同基础,不同兴趣及不同特点的学生组成多个学习单元进行小组活动,有助于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协作性,从而达到学习效果的最大化。其次,合作学习也是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合理地分配学习任务,及时把握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兼顾学生的整体性和多样性,改善课堂教学气氛,极大地提高了自身的业务水平。

(二)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将语言学习看作一组刺激-反应-强化的过程。具体来说,学习者在环境的刺激下,适时地做出反应,并使之强化以求适当的言语行为输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在实践过程上,就是要求教师通过创设教学环境而塑造和矫正学生的学习行为使之合适。这种实践过程主要由模仿、强化和重复构成,直至习得的形成(王初明,1990)。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模仿通常被视为形成语言习惯的基础。强化是指在得到教师的肯定和嘉奖的情况下,学习者反复强调和加深所学的语言知识。重复则是将强化后的知识转化实践中的习惯和反射。经过“模仿”、“强化”和“重复”三个阶段后,学习者逐步形成了语言习惯,即掌握了所学内容并能够在适当的场合使用这些语言形式(王初明,1990)。行为主义的理论所指导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以恰当的方式导出口语话题及语言训练素材即刺激物(Stimulus),学习者继而做出适时合宜的反应(Response),然后教师对学生的褒奖使学生能够及时强化或巩固(Reinforce)所学内容,完成刺激-反应-强化这一语言学习过程。

关键词:新的新行为主义汉语国际教学启示发展

行为主义产生至今已经有超过100年的历史了,创始人是华生(Watson),其哲学基础是机械唯物论和实在论,自然科学基础是生物进化论和动物行为研究,心理学基础则为机能主义和条件反射学说。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是斯金纳,进一步区分了华生的应答和操作,注重反应的强化刺激,可以通过外部强化和自我强化的机制控制自身的反应,无条件刺激对条件反射起着强化作用。

一、何为新的新行为主义

新行为主义到了50年代前后却走投无路了,现代认知心理学正迅速崛起,被行为主义拒绝的概念意识、思维、记忆、注意等再次成为心理学的合法对象。在此情况下,以班图拉、罗特尔、米契尔等在行为主义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心理学家为主要代表,在坚持行为主义基本精神的前提下,大胆吸收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和成果,成为新的新行为主义者[1]。新的新行为主义有如下特点:突出人的主体地位,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重视社会因素的对人行为的影响,辩证地分析了先天遗传与后天习得的关系,注重自我调节认知等的作用。

二、新的新行为主义在汉语国际教学中的启示

1.强化理论的启示

重视环境对个体行为的作用,使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个体所发生的真实变化。对于留学生的汉语教学,多数是在非目的语环境中进行的汉语学习,这时如何创造一个学习汉语的目的语环境就显得非常重要,通过教学环境的布置、教学课堂环境的设计,给汉语学习者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强化他们学习汉语的热情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2]。另外是要合理运用惩罚理论,汉语学习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惩罚原则的使用一定要适度,防止产生文化冲突和消极心理。

2.对编写对外汉语教材的启示

新的新行为主义强调外部环境的重要作用,要求编写教材时要考虑教材的针对性,应考虑不同的教学环境,要考虑汉语学习者的学习期限和学习目的;新的新行为主义主张对某一行为进行反复强化以形成习惯并得到稳固,因此在编写教材时应该重视语料的量和重现率,以满足学生的反复操练[3]。

3.新的新行为主义需要择优而用

一是要广泛利用多种心理学思想,客观地扬弃各个心理学流派的主要思想,比如对外汉语初中级阶段我们可以广泛运用行为主义的语言观,强化外国汉语学习者学习行为的参与,进入对外汉语高级阶段时,我们又可以采用认知心理学流派的语言观,偏重对学生认知能力的挖掘[4]。二是可以吸收建构主义关于知识是主体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意义建构的基本思想以及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和人本主义心理学有关自我实现、价值及人的潜能等基本思想,将他们根据教学阶段的不同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

三、结论

新的新行为主义有一定的借鉴性,但任何理论都有缺陷。我们不能忽视其缺陷,如割离主观性和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5]。通过对行为主义发展轨迹的梳理和其学习观、语言观、强化观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启示探讨,告诫我们在实际的对外汉语教学中,应博采众长、趋利避害,针对对外汉语教学的三个阶段,综合采用行为主义、认知理论、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心理学各心理学流派的菁华,真正实现国际汉语教学的科学化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延.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及对外语学习的指导意义[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9):44-45.

[2]曹能秀.行为主义关于学习和发展的观点述评[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0(1):10.

[3]管新平.行为主义与认知理论语言观及其教学法[J].外语研究,2005(4):41-44.

[4]何旭明.新行为主义惩罚理论述评[J].长沙大学学报(哲社版),1997(1):65-69.

论文摘要: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灌注式的教学模式一立比较通行,学生往往成为教学的客体。木文从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反思出发,结合建构主义一些主要观点,提出建构主义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有者深刻的启示。

一、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反思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简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传统的教学带来一场教学的革命,教学的中心由教师向学生的转移,注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自我分析评价的能力,自我反思的能力。

三、建构主义学习观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

建构主义阐述了认识的建构性原则,有利地揭示了认识的能动性。而我们以前更多地强调了认识的客观性,而对认识的能动性认识不够。所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大学外语教学有着深刻的启示作用。

第一、教师的教学活动应从“双边”向“多边互动”转移。以行为主义为基础的传统教学理论对教学—教师(知识的传授者)与学生(知识的接受者)之间的双边活动,只看到了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关系,而忽视了认知主体的学生同伴之间的社会互动。建构主义把教学视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并且这种建构是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其中,教师与同伴都是建构知识过程的合作者。学生同伴之间由原来的竞争关系变为更有建构性的合作伙伴关系。

第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建构主义非常强调学习环境在学习中的作用,认为“情景”“合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索。教师的作用不应仅局限于提供任务和促进学习者之间的互动,更垃通过他们之间的语言,为学习者创造好的学习氛围,一种可以激励学生学习和使学习变得轻松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学该更加可能作为在社会和情景关系中发生的合作建构和再建构。这种环境将使一种作为知识建构和再建构以及获得认识和遥解的、主动进行的语言学习活动变得更加容易(二2003)。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

教育部《关于启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部分项目的通知》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的颁布,在全国高校启动了新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经过四年多的实践,高等院校英语教育教学思想有一定的转变;教学的硬、软件环境明显改善,教学模式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语言的应用意识均明显增强。但是在取得一系列成绩的同时,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其中既有传统的英语教学思想和模式的影响,也有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要继续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切实转变整个英语教学理念和教学体系,就必须重视这些问题并尽快寻找有效的解决办法。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堂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学生需要

以前的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基本上都是语言知识的传授,不重视语言应用,更不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指导,教师和学生大都以应付考试为目的。在近几年的英语教学改革中,从教学大纲和课程大纲的制定、教材的开发到课堂教学设计、教学评估等环节,都体现了教学内容的更新,但是在具体的课堂实践中,有不少教师仍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不能很好地利用教学资源,不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更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笔者对南京一所高校部分院系的一、二年级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仅有35%的学生能用或基本能用英语成功地进行交流;20%的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是为了和讲英语国家的人们交流,35%的学生是为了各种考试,45%的学生是为了将来获得好工作;将近50%的学生认为现在的课堂教学内容无助于提高英语交流兴趣。

2、课堂教学方式仍以教师为主

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之前,课堂教学基本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无论是教学活动设计还是教学内容的选择,主要是围绕教师的“教”而进行的,也就是说,教师更多考虑的是如何根据自己的特点来组织教学,而不是或很少考虑怎样根据学生的特点来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过程中,很多教师虽然认识到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的弊端,有意识地转变教学思想和创新教学方法,在实践中也试图以学生为主,削弱教师的绝对主导地位,但是由于对“应用能力”“以学生为中心”“形成性评估”等思想认识不够深人,在教学中并不能恰当地把握尺度,教师教得很努力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大,很多活动形式上看似以学生为主,实质上体现的还是传统的以教师“教”为主的思想,实际的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调查结果显示,有71%的学生觉得现有的教学方法较单一,模式固定;仅有29%的学生觉得方法灵活多样或较为多样。

3.先进教学技术、设备利用不充分

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教学基本取代了传统的“粉笔+黑板、放录音”等手段。这些技术手段的运用确实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课堂劳动量。笔者的问卷调查发现,有将近70%的学生认为课堂气氛沉闷、单调。面对先进的教学设施和丰富的教学材料,面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感受,如何进一步开发利用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源成为值得教师认真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4.课堂教学缺乏互动

这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强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强调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活动仍然不多,教师较少了解学生的反馈意见,活动的有效性也不高。调查结果显示,1%的学生反映他们的英语课堂以教师讲解为主;20%的学生反映课堂上经常有参与性活动并了解学生的反馈;14%的学生在课堂上处于积极参与状态,41%的学生偶尔参与活动,45%的学生是被动听讲状态。

5.课外活动的开发不足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内涵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最早由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综合了维果斯基的历史文化心理学理论、奥苏泊尔的意义学习理论川和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囚等多种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知识观、学生观、学习观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见解,核心思想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学习是对知识的主动探究和主动建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1)知识不是对现实纯粹客观的反映,而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或假说,是随着人们的认识程度的深人而不断发展的;同样的知识不能被不同的学习者同样理解;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是基于自身的经验而建构起来的。(2)每个学生都有广泛的知识和经验,而不是空着脑袋进行学习的;学习中的师生、生生之间的协作活动对于意义建构具有重要意义;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协助学生建构知识。(3)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身的经验背景,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下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过程,不是由教师简单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是进行学习的基础,是新知识的生长点;学习过程是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双向作用过程。(4)教师应从知识的灌输者、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和指导者。

高职教育是和普通高等教育性质不同的另一种类型的高等教育,职业性是其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按职业岗位(群)设置专业;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以应用为主旨,以技术应用能力、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构建课程体系;以职业能力为中心,设置相对独立的、与理论课程并重的实践课程体系。

尽管人们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认为职业能力的养成要在实践中完成,并且把“实践”作为职业教育课程区别于普通教育课程的主要标志,但实际运作的高职课程仍然是以学问知识为主导的,仍然是所谓的“三段式”课程体系。过去,或者指责高职院校,说他们不懂高职教育规律,办成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干”;或者指责教育评价标准,说它是用理论考试代替实践考核。但是,这些原因都是表面的,正如有学者所说,“到目前为止,人们还没有对实践教学的意义进行理论上的充分说明,尽管人们普遍地相信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基于以上问题,本文试图对高职实践课程的理论基础进行初步探讨。

一、新知识观—高职实践课程认识论基础

长期以来,受实证主义知识观的影响,教育者们注重的是学生对已有科学概念、命题、公式、事实、方法等的接受和理解,这种知识是客观的、普遍的和可靠的。为了使学生学会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高职教育就必须加强普通文化课程与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因为这些课程选择的知识都是经过实证的。因此,理论知识已经统治了学校教学,实践教学没有其容身之地,而沦为理论教学的附庸。

波兰尼经过长期的思索和探究后提出,人类有两种知识:显性知识和缄默知识。显性知识是指那些通常意义上可以运用语言、文字、符号或数学公式来表述的知识;而缄默知识则是指不能用语言、文字或符号进行逻辑说明的,不能以正规的形式加以传递的,不能加以“批判性反思”的知识。也就是,那些我们平时意识不到但却深刻影响我们行为的知识。

和显性知识相比较,缄默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知识类型,是个体获得外显知识的向导和背景知识,它事实上支配着整个认识活动,对人的行为起定向作用,为州门的认识活动提供了最终的解释匕州亘架乃至知识信念。

首先,缄默知识是大量存在的,正如波兰尼所说,人们生活于它们之中就像生活于自己的身体之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的构成主题主要是技术知识和工作过程知识。技术知识是“观念形态的或精神状态的技术,亦即无形的技术;把在技术知识指导下进行的制造和使用物质过程看作技术知识的实现过程,亦即有形的技术”。工作过程知识是隐含在实际工作中的知识,不仅包括显现的指导行为的知识(如规范性知识),也包括相联系的缄默知识,那些物化在工作过程及产品和服务中的诀窍、手艺、技巧和技能等是最宝贵和最昂贵的工作过程知识。

其次,在科学理论证实的过程中,缄默知识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缄默知识是人类所有显性知识的“向导”和“主人”。对缄默知识的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的认识和实践行为。与显性知识相比较,缄默知识在技术知识体系中占有更大的比例和更为突出的位置,具有更大的价值。

缄默知识和显性知识共同构成个体总的知识体系,并且,几乎所有的外显知识都根植于缄默知识。缄默知识的获得主要不是靠读书或听课,而是要亲身参加有关实践,在实践中获取。缄默知识不像显性知识那样容易被记忆、复制和传递,但它们对工作过程的进程却是非常重要的,不仅是个人在实践和工作中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而且成为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和源泉。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高职实践课程心理学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反对行为主义用外部特定的刺激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手段。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教授给学生的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和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应从问题开始而不是从结论开始,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进行学习,提倡学中做和做中学。建构主义教学不是简化环境,而是要学习者在复杂的环境中学习并工作。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真实的任务和学习领域的一些日常活动或实践。教师应设计支持并激发学习者思维的学习环境,鼓励学习者根据可替代的观点和背景去检测自己的观点,提供机会并支持学习者对所学内容与学习过程的反思。反思和思考是意义建构的关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

高职实践课程就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探究性学习模式。高职实践课程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都强调活动建构性。在实践课程中,通过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社会调查、生产劳动等具体的实践环节,通过合作学习,在解决具体问题情景中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三、情境认知理论一一高职实践课程学习理论基础

学习理论先后经历了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的转变。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情境认知已成为一种能提供有意义学习并促进知识向真实生活情境转化的重要学习理论。

情境认知理论认为,思维和学习只有在特定的情境中才有意义。所有的思维、学习和认知都是处在特定的情境脉络中的,情境性在所有的认知活动中都是根本性的。不存在非情境化的学习,脱离情境的学习是没有意义的,无效的。高职教育提供给学生的往往是被传统学校文化扭曲了的真实活动的劣质替代品。讲授式的教学、被动的学习和形式化的成绩测试与评估被隐含在学校的这种自给自足的文化之中,形成了至今在学校中占有优势的传统教学模式。因此产生的结果是:与学校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相反,在学校文化中的成功者未必能够成为真实职业世界中的成功者。

高职实践课程正是试图通过设置基于工作的、模仿从业者真实活动的学习环境,或借助信息技术设计的逼真、仿真环境和虚拟实境来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并保证知识向真实情境的迁移。高职实践课程的内容主要来自于工作世界的实践任务,学生是在完成实践任务的过程中获得职业能力的。

四、实用主义教育理论—高职实践课程价值论基础

杜威针对传统教育中的弊病“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和以课堂为中心”,提出了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概括起来,其主要观点包括:

【关键词】奥苏贝尔罗杰斯意义学习

一、两种意义学习理论的区别

在英语里,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为“meaningfullearning”,而罗杰斯的意义学习为“significantlearning”。这里,“意义”被赋予了不同含义。前者强调可理解性,后者强调价值的存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审视两种意义理论的区别。

1、理论基础。奥苏伯尔的学习理论以行为主义和认知心理学为背景,而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观则以哲学的存在主义和现象学的方法论为基础。人本主义强调全人教育,即把人的认知和情感因素看做一个统一体,并以此作为研究对象。行为主义则把人的认知行为与情感因素完全割裂开来,从而忽视了个体学习者之间的社会知识建构。两种理论的区别在于:一个重视知识的研究,一个重视完整个体的全人研究。

3、条件。奥苏伯尔认为意义学习的两个先决条件是:学习材料本身具有潜在的或者是逻辑的意义;学习者适当的知识背景、知识基础并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心向。罗杰斯则提出意义学习的四要素理论,即:学习具有个人参与的性;学习是自我发起的;学习是渗透性的和学习是由学生自我评价的。罗杰斯的意义学习在三个方面体现出对奥苏伯尔理论的发展。首先,他强调的个人参与是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认知和情感的共同参与,是左右脑的共同作用。其次,他强调意义学习的渗透性,指出渗透性的学习不仅能带来个体知识的增长和经验的丰富,还会使学习者的态度、行为甚至个性都发生变化。第三,把学习者自我发起和自我评价作为意义学习的有效方式,强调自我评价的重要性。他认为,当学习者以自我评价为主要依据,并把他人的评价放在次要的地位时,学习者的独立性、创造性和自主性就会得到促进。

二、两种意义学习理论的共同之处

1、对学习的分类。奥苏伯尔根据学习内容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之间的关系区分了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罗杰斯则把学习分成只涉及心智的无意义学习和涉及整个完整的人的意义学习。

2、对传统教育的批判。奥苏伯尔批判了当时人们对布鲁纳结构教学和发现法的百般推崇而对讲授法的作用一味进行否定的极端做法,以及将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这两种不同纬度划分的概念互相等同的错误倾向。罗杰斯则批判传统教育中的大部分教学内容对学习者毫无个人意义,认为那只是一种在颈部以上发生的学习,这种学习并不能发挥学习者左右脑的功能。

3、对意义学习心向的重视。在承认知识经验的获得来自于主客体的相互作用的基础上,两种理论都特别重视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学习的动机、愿望对于意义学习的特殊价值,强调拥有这样一种心理准备状态是意义学习的前提。这种将学生视为学习中的主体而不是一个完全被动的知识接受者的思想,对现代教育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三、意义学习的价值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2、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意义。在教学中,个体正是通过探求知识,并将其转化为个体的经验,而实现个性的成长和自由意识的不断提升的,这是罗杰斯意义学习价值的进一步体现。罗杰斯把个体学习的愿望、兴趣提到了更高层次,他的意义学习实际上是一种“自由的意义学习”,是一种真正在教师的“非指导性教学”下,完全由学生自主发动、自由选择教学内容、自我控制教学进程并以自我评价为主要依据,并及时反馈的学习过程,是在一种真正充满真诚、尊重、理解和相互信任的氛围中,学生努力自我探究、自主发现、自行组织调控并对自己完全负责的学习过程。罗杰斯的意义学习理论对于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中,如何顺应知识经济时代和学习化社会的要求,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如何在教师的帮助下使个体以一种更高远的目光审视学习对于个体未来发展的价值,从而更好地激发学习动机,促进创造性的养成、个体个性的健全发展,更好地培养适应变化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启示。

参考文献:

[1]BrownHDouglas.PrinciplesofLanguageLearningandTeaching[M].EnglewoodCliffs,NewJersey:Prentice-Hall,Inc,1987.79.

[2]杨鑫辉.新编心理学史[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385

[3]郭本禹.当代心理学的新进展[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304.

[4]刘学惠.语言教师心理学初探导读[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15.

【论文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媒体课件;真实情境

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加速了教育改革的步伐,传统的教学模式正在受到新的教育观念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挑战。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的应用,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但当今的多媒体课件制作还不尽如人意,存在着“重教学内容的呈现与讲解,轻学习环境与学习活动设计”、“网络教学内容的呈现仍存在着文字教材搬家现象,缺少研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设计”、“教学内容表现形式单一,自主学习资源不足,导航系统不强”等问题,大部分是传统课堂的搬家,学习者感到只是材料的形式有了变化而已;教学内容、难度与学生知识水平不符,学生缺乏远程学习的经验,学习感到困难;学习内容过多,完不成学习任务;版面设计不科学,学生学习时容易疲劳,影响学习情绪。细究出现这些问题的深层原因在于缺乏适合远程教育特点的教学设计、忽视对学习者特征的深入分析,背离了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初衷。作为网络学习的内容,课件绝不能是印刷教材的翻版,而是要最大限度地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和个性化的特点。建构主义是现代学习理论历经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它对教育理念的创新,特别是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自上个世纪90年代起,皮亚杰(JanePiaget)、科恩伯格(O.Kemberg)、斯滕伯格(R.J.sternberg)等所创立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兴起。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建构主义理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一方面要利用原有的知识结构同化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另一方面要顺应新知识,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它提倡情境学习,就是在所学知识的真实的与应用的环境中,通过目标定向活动而进行的学习。学生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对于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2先进的学习理论理应成为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思想基础

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的是“教”。不同的出发点,导致根本分歧的两种教育思想、两种对立的学习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

建构主义是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是现代学习理论的发展与突破,为教学领域带来了全新的学习观和教学观:学习具有自主性、情境性和社会性,学生不再是外界刺激的接受者,而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教材不仅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且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对象,教学媒体不仅是教师的教学手段,而且是学生的认知工具。

3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多媒体课件制作

3.1以学生为中心

3.2以教师为主导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既强调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帮助学习者形成学习动机;创设符合教学内容需要的多种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了使意义建构更有效,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充分考虑教师、学生、教材和多媒体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正确处理四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形成个有机的整体,才能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3.3开展“协作学习”

由于知识的复杂性,学生不可能对知识有全面的理解;同时,由于隋境中问题的艰巨性,学生不可能完全独立解决,从而使面对面的或通过多媒体网络进行的“协作学习”成为必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协作”发生在整个学习过程的始终,发生在学生与计算机、与教师乃至学生与学生之间。比如,《资产评估》、《资产经营》、《教育经济学》等课件专门设计了专题讨论栏目和小组学习研讨、辩论会等视频活动,对同一问题用不同观点进行分析比较。通过此过程,让学生有超越自己的认识,丰富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在对各种观点进行组织和改造的过程中,提高意义建构的能力。

3.4创设真实情境

关键词:多媒体高职英语教学建构主义应用

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辅助语言教学活动,在国际上通常被称为MCALL(MultimediaComputer–AssistedLanguageLearning))。它体现了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已经成为高职英语教师改革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的首选途径。多媒体教学,是现代科技手段与现代教学理念的结合,因此,要把多媒体技术应用于高职英语教学中,不能仅仅着眼于其技术层面,还应对其教育基础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英语教学的背景

上述不同的观念,在学习和教学中就表现为两种对立的学习理论:把学生作为知识灌输对象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把学生看作是信息加工主体的认知学习理论。在教学上,行为主义学习理论采取“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为特点的教学模式,这既不能保证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从笔者所从事的高职英语教学来看,我国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英语基础普遍比较差,对学习英语缺乏兴趣。而长期以来我们采取的都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学点只局限于课本上的语言点和语法项目的反复练习,无法拓展学生思维;且教学,仍然多以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作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主要交流工具,这样,学生常处于被动地位,学习提不起兴趣。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抛去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和教学模式,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推行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教学模式。

2.技术背景。观念的变革,常常需要有技术的进步,才能引发现实生活的变革。建构主义近年来在教学领域的流行,是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分不开的。

今天的多媒体主要是指处理和应用多媒体信息(如:文字、图形、动画等的)一套综合技术,通过人机交互方式实现同时采集、处理、编辑、存储和展示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信息媒体的技术。简言之,多媒体技术就是具有集成性、实时性和交互性的计算机综合处理声、文、图、信息的技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很多专家对多媒体技术的特点进行过大量的探讨。华中师范大学傅德荣教授认为,多媒体特点主要有:⑴整合性,通过计算机实现多种多媒体的整合;⑵数字化,将各种多媒体变换成数字信息,读入计算机进行统一的整合,数字化技术是多媒体技术的一种基本技术;⑶交互性,交互成多媒体系统;⑷超媒体,是一种网状式的结构形式。这些特点,为建构主义在教学领域的实施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多媒体技术是创设真实情境最有效的工具。从英语教学来看,首先,基于因特网的技术为协作与会话,特别是超越时空、地域的协作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其次,多媒体交互式学习环境、多重感官的综合刺激、大量相互连接的信息对推动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即意义建构)具有重要意义。这样,建构主义的情境内外、协作、会话、意义建构四大要素在这种环境中得到充分的体现。高职的学生在这种多媒体的环境下,可以接触到不同的英语国家以及不同的人使用英语的不同习惯,身临其境,亲身感受与中华文化不同的英语语言文化,从而极大地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效率。

THE END
1.行为英文怎么写行为英语怎么说及英文单词沪江英语词库精选行为英文怎么写、行为用英语怎么说及怎么读、行为英文怎么写及英文单词、行为的英语读音及例句。https://www.hujiang.com/ciku/25399_331366372/
2.行为英语Use reasons and specific examples to support your answer.考研英语作文模板范文:Do movie 英语面试的四种减分行为 用不甚熟悉的英语面试本身就是一件十分紧张的事情,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再出现几种错误的行为,那就更是雪上加霜了,英语面试的四种减分行为。想要让自己顺利的通过英语面试,那么一下4个行为一定不https://m.unjs.com/h/b/163729.html
3.英语学习行为(精选十篇)在英语教学中, 我们不仅要传授学生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 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亲英语学习行为, 所谓亲英语学习行为就是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保持、固定下去, 进而将英语学习兴趣转化成自觉、自愿的英语学习行为。亲英语学习行为的形成主要靠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学生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o76t15j.html
4.行为的英文行为用英语怎么说怎么写“ 行为 ”的英文翻译action 行为的英文:action。action的读音:英['?k?(?)n],美['?kn]。中文意思:n. 行动,活动;功能,作用;手段;[法]诉讼。 behaviour, conduct, deed, behavior, comportment, demeanour, act, 这些都有“行为”的意思。具体用哪个看语境。 相关词组: 行为准则 https://danci.gjcha.com/cnen0b61179.html
5.英语课堂行为*9. 我对英语老师(教学方法、 内容、行为举止等)能提出疑问。 很不同意 很同意 *10. 当我不赞同英语老师或同学的看法时能及时提出来。 很不同意 很同意 *11. 在英语课堂互动活动中,我喜欢和同学争辩。 很不同意 很同意 *12. 在英语课堂上,我会在有疑问时打断老师的讲话。 很不同意 很同意 *13.https://www.wjx.cn/jq/26712471.aspx
6.“行为”英文翻译“行为”英语怎么说写英语字典:行(xing,hang,)为(wei,wei,) “ 行为 ”的英语翻译 词典解释 xing wei 1.behavior; conduct; bearing; comportment 2.acts; actions; deeds; doings; proceedings 相关词语 行为端正行为规范行为科学行为疗法行为能力行为遗传学行为主义行为主义者行为准则 https://tran.httpcn.com/Html/ChinesetoEnglish/61/TBXVMEAZTBCQTBAZRNXVCQ.html
7.行为的英文行为翻译行为英语怎么说海词词典,最权威的学习词典,专业出版行为的英文,行为翻译,行为英语怎么说等详细讲解。海词词典:学习变容易,记忆很深刻。http://dict.cn/%E8%A1%8C%E4%B8%BA
8.行为用英文怎么说 免费定制英语学习规划>> 2024年英语考试日历>> 超实用旅游口语,免费学>> 【免费】领取价值¥399外教1V1口语课 12节课搞定48个国际音标,0元学>> 行为的英文: action conduct behavior activity 参考例句: We all condemn cruelty to children. https://www.hjenglish.com/new/p656292/page1/
9.英语预习行为,Englishpreparingbehavior,音标,读音,翻译,英文结果:①英语自我效能感问卷由17个题项两个分问卷,英语学习行为效能感问卷(ESEQ1)和英语学习能力效能感问卷(ESEQ2)构成;②ESEQ与ESEQ1、ESEQ2都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③非英语专业女大学生的英语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男大学生(P<0。3) English autonomous learning behaviors 英语自主学习行为 例句>> 4http://dictall.com/indu/342/34191643897.htm
10.→行为用英语。字典中国的行为用英语: 1. Critic behaviour. The behaviour of the Princess Monaco, one of the many victims of the French revolution, on the morning of her execution, will be long remembered for its eccentricity and heroism. Another event that has the same behaviour would also be fine. https://zh.vocapp.com/dictionary/zh/en/%E8%A1%8C%E4%B8%BA
11.英语行为名词的理解和翻译论文主要论述和总结了英语行为名词的抽象概念和具体行为,在实际教学和应用中,经常会出现理解和翻译上的错误,因此掌握它的不同用法和意义是很重要的。英语行为名词的词义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译成汉语时要根据语言环境做相应的变通处理。[主 题词]:英语行为名词; 理解; 翻译; 具体行为; 抽象概念; 语言环境 http://www.yidu.edu.cn/detail/article/5777500fede4fe1a8fe48a0c.html
12.行为英语怎么说水滴英语作文网行为英语可以翻译为 behavior。 这个词来源于中世纪法语行为,表示“做、行为”的意思。它在英语中被广泛用来描述人或动物的一系列行为或行动。 例句: Her behavior at the party was really rude. 她在派对上的行为很粗鲁。 The dog's behavior has improved since we started training it. 自从我们开始训练这只https://www.adreep.cn/gz/ask-10261.html
13.行为用英语怎么说行为,谓举止行动,指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外表活动。那你知道行为用英语怎么说吗?下面绵阳美联小编告诉你行为用英语怎么说,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行为用英语怎么说: action; behaviour; conduct; deed; behavior 有关行为用英语怎么说的例句1: 行为卤莽。 https://www.qinxue365.com/yyxx/Spoken_English/234788.html
14.行为动作的英语翻译成英语中文行为动作 英语 翻译Behavior action 重要词汇 词汇 说明 记忆技巧 action 高考,CET6,考研,GMAT 参考资料: 1.百度翻译:行为动作 2.有道翻译:行为动作获赞8次 声明: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任意转载 本文标题和链接: 行为动作的英语-翻译成英语 https://yingyu.xiediantong.com/en/0e4d66230a9edehttps://yingyu.xiediantong.com/en/0e4d66230a9ede91/
15.行为用英语怎么说行为的英文翻译在线翻译汉译英福克斯词典在线英汉词典为您提供:行为用英语怎么说,行为用英语怎写,行为的英文翻译,行为的英文,关于行为的例句,关于行为的谚语,关于行为的名言,行为的同义词,行为的反义词,汉译英,汉英词典等信息。http://www.foxdict.cn/word/%E8%A1%8C%E4%B8%BA/
16.生活英语词汇:行为用英文怎么说随着我国国际形象的日益壮大,对于不经常使用英语的普通人来说,也会有需要知道某个词用英语怎么说的情况,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生活英语词汇:行为用英文怎么说的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行为的英文: action conduct behavior activity 参考例句: We all condemn cruelty to children. https://www.tingclass.net/show-8895-492920-1.html
17.常见的犯罪行为10种英语常见的犯罪行为10种英语 新冠疫情肆虐,困扰着各个国家,也影响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在这样特殊的抗击疫情非常时期,也滋生或出现了一些与之相关的违法、违规或犯罪行为。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疫情期间10种常见的、容易触犯法律的情形: 1.篡改、伪造核酸检测报告 核酸检测报告近来大家都不陌生,一份核酸检测报告,是证明身体https://www.51zlaw.com/xingfa/86557.html
18.一些描述行为的英语单词full of himself=为自己的行为感到骄傲:“在得到提拔后他感到很满意,但不久却又很烦恼。” funny=引人发笑:“他心情好时是个极其有趣的人。” fussy=只爱确定的东西:“她只按自己的方式穿着打扮。” G good-natured=友善:“她很友善,总是乐于助人。” http://www.360doc.com/content/09/0614/16/94486_3891880.shtml
19.关于不文明行为的英语谚语高中知识4.people would take photo at the things that is not allowed be photoed. 5.people like to shout out dirty word when they are angry. 以上就是高考网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关于关于不文明行为的英语谚语问题,想要了解的更多关于《关于不文明行为的英语谚语》相关文章,请继续关注高考网!https://www.027art.com/gaokao/HTML/11799406.html
20.行为简体中文行为- 中文(简体)–英语词典翻译——剑桥词典https://dictionary.cambridge.org/zhs/%E8%AF%8D%E5%85%B8/%E6%B1%89%E8%AF%AD-%E7%AE%80%E4%BD%93-%E8%8B%B1%E8%AF%AD/%E8%A1%8C%E4%B8%BA
21.免费师范生大学英语课堂行为分析免费师范生 大学英语教学 课堂行为 非师范生https://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635-1013268262.htm
22.英语语法解说行为动词引导语:行为动词即实义动词,表示动作的动词。它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两种。以下是百分网小编分享给大家的英语语法解说行为动词,欢迎阅读! Action Verbs 行为动词 An action verb is a verb that expresses physical or mental action. 行为动词是描述身体或思想行为的动词。 http://mip.kaoshi.yjbys.com/xiezuo/417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