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7月2日讯(记者贺卫玲通讯员黄军山)85.92%的学生表示,在实施“双减”政策以来,自己的校外培训报班“确有减少”;92.12%的初中教师、89.03%的高中教师实现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的作业;81.67%的初中教师、83.34%的高中教师表示情境化命题及培养创新思维是其学科组作业研究与设计的重要评估标准......
7月2日,长沙市教育局召开全市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报告发布暨招生工作布置会议,会上发布了《2021年长沙市普通中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报告》,用详实的数据为师生成长“画像”,为学校发展“体检”,为区域教育质量绘制“图谱”。报告显示,中学生品德行为发展状况总体良好,学业增值明显,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为95.4%,校内课后服务满意度高。
全样本、多方法、多维度,力求全面展现教育质量
2013年起,长沙市以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为契机,秉承“从入口看出口,从起点看变化”增值评价理念,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客观性数据采集、智能化数据分析、可视化数据呈现,开展基础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连续五年发布年度《普通中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报告》,综合评价学校办学质量,持续推进“破五唯”,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助推全市基础教育健康发展。
2021年长沙市综合评价内容包括学生成长、教师成长、学校发展在内的11项一级指标、48项二级指标,新增“双减”实施、学生体育素养、家庭教育评价专题;评价技术进一步优化,增值评价由多层线性模型迭代更新为多水平分位数回归模型;评价对象涵盖全市10个区县(市),264所普通初中和86所普通高中的118299名中学生及家长,32554名专任教师。
“大思政课”培根铸魂,中学生品德行为总体发展良好
深入推进“一体两翼”行动德育,推动育德、育智有机融合。为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本市初步构建“大思政课”一体化育人体系,努力形成场域联通、学段贯通、学科融通的协同育人格局。《报告》数据显示,长沙市中学生品德行为各维度得分在77.4—88.83之间,学生品德行为表现较好。疫情背景下,77.18%的初中生、76.82%的高中生会配合学校、社区做好自身防疫的同时争做志愿者,用实际行动扛起抗疫担当。
中学生学业质量总体良好,高水平、高增值学校引领发展
“从入口看出口,从起点看变化”,运用学生成长百分等级增值评价模型分析,2021年全市初中总分高增值学校71所,高中历史类总分高增值学校23所,物理类总分高增值学校23所。
综合学业成绩与增值状况,2021年长沙市初中学业引领型学校有46所,高中历史类学业引领型学校有13所、物理类学业引领型学校有12所;潜力型学校初中有25所、高中历史类有10所、物理类有11所;初中学业领跑者的学生占比为22.47%,高中历史类学业领跑者的学生占比为20.87%,物理类学业领跑者的学生占比为20.97%。
智慧教育赋能“双减”,提质增效初显成效
“双减”以来,在减少学生参与校外培训的同时,对教师优化校内作业设计与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报告》数据显示,在初中生当中,学业负担高的学生占比降低了3.07个百分点,86.99%的学生参加了校内课后服务,64.92%的初中生保持了高度的学习兴趣。
“双减”的积极推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整个教育大环境。与往年数据相比较,学业负担适中的高中生比例较“双减”前提高了5.32个百分点,63.77%的高中生参加了校内课后服务。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为95.4%,且九成学生至少掌握了1项以上爱好或特长。
长沙市积极建设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成立在线家长学校,实施家庭教育“八个一”工程,引导家长转变教育理念、改进育人方式。《报告》数据显示,96.75%的家长认为对家长进行专门的家庭教育指导方面培训有一定必要或很有必要,并特别注重自身良好品行对孩子的影响。45.33%的中学生家长经常同孩子的老师沟通孩子教育情况或参加学校组织的家校共建活动,较去年提高了1.13个百分点。
抗逆学生比例年度上升,教育质量向优质均衡发展
在长沙市,初中、高中历史类、物理类抗逆学生人数占处境不利人数的比例分别为35.26%、22.86%、25.68%,其中,初中抗逆学生占比较2020年提升了4.71个百分点。与初中抗逆学生全国常模相比较,长沙市初中抗逆学生占比高于全国常模17.76个百分点,呈现出长沙市教育公平状况良好态势。初中总分差异系数较2020年下降了3.02,均衡度呈上升趋势。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评价报告基于实证研究,探寻和分析了学习高效、家庭和谐、孩子快乐的有利因素,希望为学生全面化个性发展提供科学建议。
哪些学生学习更高效?
《报告》数据显示,学生理性看待输赢将有助于提升学业水平;积极参与运动锻炼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情绪调控能力,增强意志品质和遇到挫折时的心理韧性,在学习时将有更强的自信心;在影响中学生学业增值的诸多因素中,学习压力、焦虑、抑郁等情绪是最主要心理健康问题。
哪些家庭的孩子表现更优秀?
哪些孩子更阳光、快乐?
来自社会的积极评价和支持将减少学生的心理负担;具备良好自我调控能力的孩子能够对自己的情绪加以调节和控制,往往能保持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