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价是提升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关键但并不充分,如何全面衡量课程教学,为教师提供最有价值的评价信息?本文以斯坦福大学为例,为您详细解答。
评价需从目标出发
“学校用‘成效’来衡量教学,其原因在于教师教学的关键体现在学生的收获上。”布拉贝克-科尔教授解释道,“最为关键的是,教师应当为本课程制定具体的、可测量的学生学习目标,后续的评价工作要围绕学习目标展开。”
专业领域不同,学习目标的侧重点不尽相同,从学校课程实际情况来看,某门社会学专业课程的学习目标为:
能利用定量分析法对假设进行验证,并正确引用已有的研究结论;
具备评价本专业/学科领域内的理论或研究的能力。
某门工科专业的课程学习目标为:
学生能阐述并展示分析和建模在工程设计与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面对给出的(实际)问题,学生能选用相应的概率模型,并从观测数据中获取解决问题的有用信息;
能建立数学模型以描述工程问题;
能综合利用数学方法、流程图以及专业词汇等描述不同工程系统的特征与联系;
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数学模型,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三方参与全面评价
开头提到,学校重视“多方参与”的评教模式,不止学生参与。不过,学生评教也有多种形式。
#学生参评形式多样
随着课程推进,学生会在期中和期末通过软件平台进行评教,评价与研究中心制作了不同类型课程的评教问题模板,教师结合课程实际情况和问题设计原则个性化设置自己的评教问题。评教软件平台具备‘定制’功能,教师可以输入课程学习目标、课程教学环节(例如讨论、实验操作、期末项目等)等,平台会自动生成题目问卷以供参考或使用。显然,期中评教的问题更倾向于反映学生对现阶段学习的感受,便于教师及时调整;期末评教则主要衡量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掌握情况。本文文末附有期末评价通用问题和定制化问题的实例。
#教师反思完善材料
除了学生和同行评价数据外,学校建议教师对课程教学进行反思,并准备教学档案袋(TeachingPortfolios),以便评价与研究中心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价。教学档案袋包括教师撰写的描述性文字,例如课程教学思路或方法、创新课程教学的努力与尝试,以及包括课程大纲、课堂作业、学生作品或论文等在内的实证材料。教师需将这些材料电子化,制作成文档和图片等以便检查。
“学校非常重视所有评价过程都要有证可查,从2015年开始利用在线系统开展学生和同行评价,极大简化了工作流程,并且便于查询和调用评教数据。”布拉贝克-科尔教授说道,为了保证教学评价的客观性,包括学生人数、学生先序课程学习情况等授课教师难以掌控的客观因素也考虑在内,“简言之,教学评价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结果优先用于教师提升教学成效。升职评优等决定则由评教结果和教师的研究、咨询等多方面工作共同决定。”
学生评教问题示例
通用型问题
你参与课堂讨论或小组讨论的频率或次数是多少?(选项设置为不同百分比或次数)
本课程上,你参与网络讨论的频率或次数是多少?(选项设置为不同百分比或次数)
你在本课程的学习收获如何?(选项为“收获极大”“收获较多”“一般”“较少”“很少”)
你认为该教师的教学水平如何?(选项为“非常好”“好”“一般”“较差”“非常差”)
这门课程各部分的衔接度如何?(选项为“非常有逻辑”“有逻辑”“逻辑性一般”“没有逻辑”)
通过学习本课程,你掌握了哪些知识或能力?(开放式回答)
对于即将选择这门课程的学生,你希望提出哪些意见或建议?(开放式回答)
定制化问题
对于该项学习目标(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制定1至4道该类问题),你的达成情况如何?(选项为“完全达成”“基本达成”“一般”“基本没有达成”)
这一课程部分(教师可以列举概念讲解、阅读材料、在线环节、期末项目等)的有效性如何?(选项为“非常有用”“有用”“一般”“完全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