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年大吉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狗年大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关键词:三网融合;媒介融合;信息平台

理工类学科从技术的角度来界定和研究“平台”,中心词定位于“系统”和“服务”。比如有:高科技平台是一种由多个相互依赖的部件组成的不断发展的系统,构成平台的每一个部件都可能被独自创新\[1\](P2);人们通常将支撑组件生存的容器、组件间的协作规则以及一系列由可复用组件技术实现的服务合称为“平台”\[2\]。

经济学对“平台”的定义则是从市场交换的角度,中心词定位于“市场”。徐晋认为,平台实质上是一种交易空间或场所,可以存在于现实世界中,也可以存在于虚拟网络空间,该空间引导或促成双方或多方客户之间的交易,并且通过收取恰当的费用而努力吸引交易各方使用该空间或场所,最终追求收益最大化\[3\](P1)。

在管理学领域,对“平台”的研究主要是从企业竞争和企业关系的角度,中心定位词是“商业能力”。商业化平台实质上是指一系列商业能力,这些能力可以建立、连接、扩展其他的能力,通过这种方式来满足客户的需求以及与各种需求关系进行匹配。商业平台包含三个独特要素:管理规则和管理角色、蓝图和界面的标准、整合能力\[4\](P24-25)。

一、信息平台的核心概念

信息平台就是建立在海量端点和通用介质基础上的交互空间,它通过一定的规则和机制促进海量端点之间的协作与交互。

(一)从线性传播、星型传播到网络传播再到平台传播

上述对“信息平台”的界定是建立在对传统信息传播模式颠覆的基础上的。按照信息端点之间的传播路径,通常有两种最典型的传播模式:一种是“一对一”的线性传播,即以电信为代表的点对点的、对称的传播模式。在这种传播模式下,信息端点之间有很强的交互性,但是由于范围和速度的限制,传播效率不高,影响力非常有限(如图1所示)。

图1“一对一”线性传播模式

另一种是“一对多”的星形传播,即以广播电视、报业等传统媒体为代表的点向面的、非对称的传播模式。在这种传播模式下,由一个信息发送中心向匿名的、广泛的信息端点单向传送信息。这种传播模式在传播范围和速度上有很强的效率优势,但是交互性差(如图2所示)。

图2“一对多”星型传播模式

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推动下,出现了网络传播和平台传播。它们都是信息资源无限化和碎片化状态下的传播模式,需要无所不在的、能够把海量信息端点联系起来的网络作为支撑,涵盖了“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等几种传播模式,最终叠加成“多对多”的传播状态。然而,它们之间也存在着本质区别,这使得只有平台传播而非网络传播才是丰裕状态下真正能够进行信息运营的有效模式。

图3“多对多”网络传播模式

如图3所示,在网络传播模式下,各个端点都与其周围的端点双向对接。信息从一个端点传递到另一个端点,有多种路径选择,需要经过多次传递和扩散,例如从A点B点,有多种路径可供选择,但是每一次交互至少都要经过3个以上的链接点。网络传播模式带有双向性、不确定性、多角度和去中心化的特征。而在平台传播模式下,出现了一个平台中心端点,所有的信息端点都能与这个中心端点双向对接,这样信息从任何一个端点传递到另一个端点,只需要经过“O点”的中转就能够实现交互。除了承担聚集海量端点和中转的功能外,平台中心还能对各种交互信息进行分析、重组、匹配,实现高效率的定向传送(如图4所示)。

图4“多对多”平台传播模式

(二)平台传播是数字网络时代最有效率的传播模式

网络传播是信息在原始状态下的自然扩散,平台模式则是网络状态下具有主体性的信息定向传播。重要的是,对于在一个无限化、碎片化状态下的信息传播而言,平台模式显然比网络模式更有效率。网络传播是去中心化的;而平台传播是在去中心化基础上的再中心化。网络传播是离散的,是对传统线性、星型模式的解构和颠覆;而平台传播是聚合的,是对传统线性、星型模式解构之后的重构。网络传播是不可控也不可运营的,而平台传播是可控可管可运营的。

用这个概念去解释互联网,我们会发现其传播的本质。互联网使得世界上的电脑联成一个庞大的网络,从理论上说,任何一台电脑发出的信息最终都能够与所有电脑共享。然而,依靠网络最原始的联结和扩散机制,效率是非常低下的,其难度就犹如让一个人在茫茫人海中寻找另一个指定的人。网络为端点之间的互连提供了基础,也正是网络的去中心化使得端点之间的对接效率大大降低。

由此可见,互联网的组织方式并非网状的,而是以平台的方式聚合的。平台传播而非网络传播,才是互联网最真实存在和运行的模式。网络只是为“多对多”的交互提供了潜在的可能性,而只有“平台”的出现才真正解决了海量端点间的效率匹配和交互的问题,并使其真正成为可以运作的现实。

二、信息平台的三大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信息平台的定义,除了揭示信息在平台模式下的交互状态以外,还揭示了平台的深层构造——其中包含三个基本要素——以及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海量端点——规模要素

信息平台出现的背景是资源禀赋的无限丰裕,传统的线性封闭链条分崩离析,释放出海量的资源,并以碎片化的端点和组件的形态存在。如果在传播模式层面讨论平台,这时的海量端点就是信息传播者和接收者的总和。如果在产业的层面讨论平台,这时的海量端点就是庞大而离散的生产和需求,包括信息生产者、信息消费者以及生产兼消费者①(Prosumer),是需求力规模经济和供给力规模经济的直观体现。如果在计算机技术层面讨论平台,这时的海量端点就是各种应用程序、组件的总和。海量端点是平台的规模要素,规模化是平台运行的先决条件。

无论海量端点具体指代什么,它们都具有相同的特点。其中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数量庞大且具有潜在的网络效应。海量是无限化和碎片化在数量上的表征。网络效应,也称网络外部性,则显示这些海量端点之间具有相互连接、交互、交易以及协作的潜在需求,而且这种需求能够产生巨大的价值和利益溢出,并随着接入端点规模的扩大呈现几何级的增长。网络效应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梅特卡夫法则”(Metcalfe’Law)——网络价值随着连接到该网络上的人数的平方成正比\[10\](P75-76)。

第二个特点是简单。终端的简单化是一个发展趋势,在IT领域,随着软硬件一体化的解体和云计算的提出,未来的信息终端(无论是个人电脑、数字电视还是手机、手持阅读器等)将全面走向简单化,所有的功能和应用都将转移到网络上,通过平台进行集成和整合,而终端只需支撑最基本的运行以及提供网络连接。个人电脑也正从过去不断“增负”的阶段走向逐步“减负”的阶段,上网本和平板电脑的兴起就是很好的例子。

第三个特点是独立。虽然海量端点周围都存在着有形或者无形的网络,虽然它们必须与特定的平台中心相连并且通过其发生交互,但是对于某个具体的端点来说,它是能够自主地决定是否需要和接收信息,能够自主地发出进行信息交换和处理的请求,因此它具有活动和选择的独立性。

第四个特点是活跃。海量端点间潜在的网络效应能否转变为现实的价值,取决于端点间以及端点与平台中心之间的交互频率。交互频率越高,端点的活跃度也就越高,信息平台的价值也就越大。

(二)通用介质——网络要素

通用介质是把海量端点连结起来的网络要素,它是平台机制得以运行的基础。通用介质可以是一个物理传输网络,可以是一种通用接口,一套标准,一组数据……总之,通用介质的作用在于使海量端点得以连结,形成物理的、虚拟的或者虚实兼备的网络。在这里,网络是指把海量端点连结起来的链路。“根据链路形态来划分,物理网络(PhysicalNetwork)是通过具体网管、网路连接起来的网络,虚拟网络(VirtualNetwork)是通过无形的界面标准连接起来的网络”\[10\](P72)。通用介质解决的是海量端点间互联互通的问题和标准化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千差万别的端点才能够实现交互。

从信息传播类产业的层面来讨论平台,通用介质包括数字技术、物理传输网络和网络通用传输协议。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文字、声音、图像等信息形态可以转化成“01”编码,这解决了信息的标准化问题,这是虚拟网络的形成;网络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又使得这种以“01”通用编码的信息能够实现无障碍传播和交互,这解决了端点的互联互通问题,这是物理网络的形成。由此可见,对于一个平台来说,“通用介质”可能不止一种而是几种。

(三)交互空间——效率要素

信息平台定义的中心词是“交互空间”,它是平台结构中最核心的要素,交互也是平台最核心的功能。通用介质解决的是海量端点如何更有效率地接入的问题,而交互空间本身要解决的则是如何促使已经接入的海量端点能够最有效率地互动,并对尚未接入的海量端点产生巨大的持续的吸引力。交互效率的高低是平台核心能力的集中体现。

与通用介质形成的网络一样,交互空间可以是物理的实体,可以是虚拟的,也可以是虚实结合的。一般来说,交互空间有三个组成部分,各自对应三个层面的任务:最内层的是决定海量端点按照什么方式进行交互的“规则和机制”,这是交互空间的基因内核。中间是控制和运算,通常表现为一个后台的操作系统、一个数据库或者一个管理组织架构,这是交互空间的中枢神经。最外层是形态和应用,这是交互空间与海量端点直接对接的部分,也是交互空间在实体上的呈现形式和运作形态,通常表现为一个产品、一个应用界面或者一个物理空间。事实上,并非要同时拥有这三个部分才能构成完整的交互空间,很多信息平台并没有最外层的实体形态,而只需要抽象的规则机制以及虚拟的控制中心就能够运行,这就是物理交互空间和虚拟交互空间的区别所在。

(四)三大要素的相互关系

要构建一个信息平台,海量端点、通用介质和交互空间三者缺一不可(如图5所示)。由海量端点和通用介质形成的规模网络是交互的基础,而交互空间才是平台的核心结构。信息平台本质上是一个势力范围和场域的概念。从海量端点到通用介质再到交互空间,随着越来越往中心区域靠近,信息平台系统对其的控制力也由弱渐强,三者在平台系统中的地位由边缘转变到核心。对于信息平台来说,端点是不能控制的,海量端点与信息平台之间的关系是松散的,信息平台需要通过各种努力把其吸引在周围。交互空间是信息平台本体,也是控制力最强的中心。中间的通用介质是灰色地带,既可以由信息平台控制、拥有或规定,也可以独立于信息平台。

图5信息平台结构图三、一个信息平台的典型案例:

苹果iPhone苹果iPhone手机无疑是一个成功的信息平台,它不仅改变了传统手机的商业规则和产业结构,还将势力从互联网IT技术产业延伸到电信业和传媒业的领域。事实上,苹果手机平台是技术平台和商业平台的结合。按照我们对信息平台的定义,苹果手机平台的构成包括(如图6所示):

图6苹果iPhone手机平台的结构

其次,苹果手机平台的“控制和运算”层面也包括两方面,其一是具有精密内核、强大运算能力以及绚丽多彩的用户界面的操作系统MacOSX,这是技术协作规则的具体体现。其二是APPLESTORE苹果在线应用商店、APPLEITUNES苹果在线音乐下载商店庞大的数据处理交换系统以及后台数据库,它们是这个苹果手机平台商业生态系统的控制中心,执行着苹果手机平台上关于商业协作的各种规则机制。

再次,“形态和应用”就是我们最容易接触到的苹果iPhone手机的实体、APPLESTORE苹果在线应用商店的网站、APPLEITUNES苹果在线音乐下载商店网站、APPLEITUNES应用程序等等这些友好的用户界面。

四、关于信息平台的两个误解

(一)误解一:网络就是信息平台,控制了网络就掌握了融合产业的主导权

由通用介质构建的实体网络或虚拟网络是信息平台建立的基础,但这些网络常常被误认为是信息平台本身,甚至有观点认为,控制了网络就控制了信息平台,掌握了融合产业的主导权,由此得出“渠道为王”的结论。长期以来,这种观点和战略导向在传统电信企业和广电网络运营企业中获得广泛认同,由此展开了基础网络层面的“军备竞赛”\[11\]。然而,这种观念在逻辑上犯了把必要条件当成了充分条件的错误,其致命之处在于,使企业对于“通用介质”或网络形成的竞争壁垒过于自信,把企业竞争的筹码过多地压在网络要素上,而忽视了最重要的交互空间的构建。等到其他互联网企业依靠交互空间这个看不见的引擎成功拉动庞大的市场需求并逐步构建起活跃的商业价值网络的时候,传统电信、广电的网络运营企业回过头来再想建立平台,就难以企及了。谷歌、苹果既不拥有固定网络,也不拥有移动网络,但是他们却能牵动世界各国网络运营商的利益脉搏,甚至在商业谈判中处于强势地位。他们才是真正从全球的角度建立了以自己为中心的信息平台系统以及围绕这个信息平台系统的企业价值网络。IT企业与传统电信广电企业的差异,就在于前者建立的是信息平台,而后者是典型的渠道思维。

(二)误解二:把交互空间的形式和应用看成信息平台的全部

信息平台的核心要素是交互空间,但往往人们往往只看到最外层的形式和应用,以为这就是信息平台的全部。

人们往往认为苹果iPhone手机的成功是手机设计的成功,由此得出“终端为王”的结论,只要控制了终端就拥有了信息平台。我们并不否认苹果手机人性化的设计、强大的功能以及友好的用户体验,是消费者选择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这种对于苹果手机本身的喜好也能够引发群体模仿和追随,由此形成虚拟的消费者网络,使用苹果手机的人被归属于同一个社会文化团体而获得认同感。这种网络效应是建立在传统商业模式基础上的,属于直接网络效应的范畴。

参考文献:

[1]\[美\]安娜贝拉加威尔,迈克尔库苏麦诺.平台领导:英特尔、微软和思科如何推行行业创新\[M\].袁申国,刘兰凤,译.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7.

\[2\]庄恩贵.基于平台思想的多单元系统构筑法\[J\].软件世界,2005,(7).

\[3\]徐晋.平台经济学:平台竞争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4\]\[美\]琳达S桑福德,戴夫泰勒.开放性成长——商业大趋势:从价值链到价值网络\[M\].刘曦,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8.

\[5\]\[美\]尼葛洛庞蒂.数字化生存\[M\].胡泳,范海燕,译.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

\[6\]赵子忠.内容产业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7\]黄升民,王薇.家庭信息平台:数字电视运营模式新突破\[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

\[8\]张豪.个人信息平台研究\[D\].北京:中国传媒大学,2009.

\[9\]周滢.内容平台:内容王国的再建构\[D\].北京:中国传媒大学,2010.

\[10\]朱彤.网络效应经济理论:ICT产业的市场结构、企业行为与公共政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11\]黄升民,谷虹.数字媒体时代的平台建构与竞争\[J\].现代传播,2009,(5).

(责任编辑刘传红)第12卷第3期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12No3

大狗熊有时还会趁这里的居民睡觉时进入别人的院子。翻箱倒柜地找吃的,见到狗食也毫不留情,抱在怀里,跑跑跳跳的离开了。

可没想到这一熊方去,三熊折腾。这不,一下子又来了三只熊。它们爬进居民没有关好的窗户;还弄翻了臭气熏天的垃圾桶;其中一只竟先用爪子拍碎汽车玻璃,进去“打劫”了一番,作案成功后,便和同伙一起弄翻拦网•••而在电视里观看的我们却不知道狗熊还有更大的阴谋呢!它们发现了藏在垃圾桶里的摄像头!!!这下可好了,屏幕画像天旋地转。之后一片漆黑……

等工作人员准备再装相机的时候,大狗熊已经逃之夭夭了。

逾七成筹码集中度提高

截至3月5日,沪深两市共有186家上市公司披露2006年年报,合计实现净利润192.01亿元,同比增长超过九成,加权平均每股收益为0.5545元,与去年三季度相比实现翻番。也正是业绩的高速增长,各大投资机构积极增仓,使得超过七成的A股股票筹码集中度继续提高。

据有关最新统计显示,在可比的176家A股上市公司中,去年四季度末的股东总数为472.58万人,较三季度末的508.05万人下降了6.98%,而去年三季度末的股东总数与二季度末相比下降了5.09%。可见,股东总数有加速下降的趋势。数据显示,共有127家A股上市公司股东人数与三季度相比出现下降,占可比公司家数的72.73%。分析显示,股东人数显著下降的股票主要集中在S山东铝、云铝股份等30多只蓝筹股阵营,其股东人数下降幅度都在20%以上。在股东人数降幅排名中,四川长虹、华泰股份两公司居前,股东人数分别减少2.85万户、2.1万户;S兰铝、锡业股份、云铝股份、锌业股份、S山东铝5家有色金属公司紧随其后,股东人数减少速度也很可观,远超过1.3万户。股东人数减少1万户以上的还有三友化工、武汉中百、超声电子等7家公司。就户均持股数量来看,有20多只股票在2006年末同比上升了150%(见表),其中,苏泊尔以户均持股增长430%居首,恒瑞医药、赣南果业紧随其后,分别为增长331%和327%。就股东户均持股数迅速上升的上市公司看,其自千点以来的上涨幅度也惊人。户均持股数增长最多的苏泊尔,上涨了4倍多;恒瑞医药也上涨了近4倍;金发科技更是神奇地上涨了超过10倍。

从行业上看,这些筹码集中度提升较快的公司主要集中在有色金属、石油化工、食品饮料三大行业。30多只股东人数大幅下降的股票中,有色金属、石油化工类股票均有6只,另有华冠科技、安琪酵母、ST兴发3只股票属于食品饮料业。这三大行业由于行业发展背景良好,龙头股业绩优异,是各路资金近期追逐的重点对象。

机构重仓股:基金爱“扎堆”券商爱“独立”

从理论上来说,筹码集中度提高,表明该股被主力资金看好。从筹码集中度提升股的前十大股东持股情况来看,机构增仓迹象十分明显。在股东人数减少万人以上的14家公司中,除ST兴发外,其余公司都是基金、QFII、社保、保险、券商等机构的重点新进仓对象。但是作为市场的两大机构主力,基金与券商的行为却表现出了明显的迥异,即基金爱“扎堆”,券商爱“独立”。

与此截然相反的是,券商看好的行业相对集中,但选股却极为分散。从持股集中度来看,券商重仓股的重合度较基金为低,1家券商独自钟情于某一只股票的情况较多。

根据年报显示,有31家券商先后出现在54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中,其中,创新类和规范类券商构成了入市主体。而鉴于自身实力及市场状况,这31家券商的投资力度呈现出较大差异。

从所持个股数量来看,申银万国和东方证券最多,各持有6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其中,申银万国分别持有金融街、申通地铁、益民百货、海泰发展、四川金顶和ST丰华;东方证券则分别持有赣南果业、益民百货、锡业股份、置信电气、安琪酵母和风帆股份。此外,持有3只股票的有国泰君安、银河证券、东海证券、中信证券、广发证券等5家券商;持有2只和1只股票的券商分别有12家。并且,券商重仓股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态势,3家以上券商争抢同一只股票的情况则绝无仅有。目前,只有广东鸿图享有这份殊荣,中信建投、中国建银投资证券、信泰证券、中信万通4家券商一起向广东鸿图发出示好信号。

从持股行业来看,券商重仓股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领域:一是房地产业。在54只券商重仓股中,有8只属于房地产业,如金地集团、渝开发、中粮地产、华业地产等。其中,申银万国一家就持有2只地产股,持有金融街高达1254.69万股。二是消费领域或消费升级领域,如益民百货、S商社、黄山旅游、深中冠A等。三是能源原材料领域,如锡业股份、山西焦化、金岭矿业等。

从所持股份来看,券商对重仓股的投入力度要远低于基金,而且券商内部之间也显示出较大差异。其中,银河证券持有渝开发468万股,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2.65%,是目前券商持股比例最高的一家上市公司;国联证券持有S三星1809.44万股,占该上市公司总股本的2.30%。除这两只股票之外,券商对其他52只股票的持股比例都不足2%。

基金主导的机构型牛市

从年报的前十大流通股和机构的筹码集中度可以看出,基金与券商在证券市场的力量已不可同日而语。在千点以来的牛市中,基金、QFII、保险资金、券商、财务公司、国有企业的投资公司、私募基金等机构,合力营造出了一个机构牛市,而其中基金成了绝对的主导力量。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基金规模在七八千亿元左右,而且从开放式基金持续“疯抢”的趋势看,基金的力量还将不断壮大。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评价体系;形成性评价;建构

[Abstract]ThescientificcollegeEnglishevaluatingsystemisanimportantaimofthecollegeEnglishteachingreform.Research-orientedlearningandformativeevaluationaretwocoreconceptsfortheconstructionofthesystem.Unitedascontentandform,theycenteraroundfosteringtheabilitiesofusingEnglishandautonomouslearning.Therefore,itisworthwhiletoreflectonandresearchhowtoconstructthecollegeEnglishevaluatingsystemwithformativeevaluationasitscoreandbasedontheconceptofresearch-orientedlearning.

[Keywords]research-orientedlearning;evaluatingsystem;formativeevaluationconstruction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我国与国际社会在各个方面的交流和合作日益频繁和深入,急需真正能使用英语的国际型人才。当前的大学外语教学显然不能满足时代和社会的这一需求,必须首当其冲进行改革,认真思考和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1.背景

1.1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仍普遍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知识教授型教学模式,不注重实用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学者自身的能动力才是知识认知和技能建构的根本所在。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其中一个突出且急需改革的地方就是大学英语课程中的教学评价体系。评价体系相当于“产品质量”的监督和检验环节,这个环节出了问题,“产品”也就谈不上质量保证了。而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普遍的评价机制还是采用以期末考试为主的模式,这样的体系显然是落后的,不科学的,这种单一、简单、片面的评价体系有其偶然性,抽样性,和技巧性,突出的是人才的选拔而不是人才的培养。

1.2国家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指导要求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为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依据和指导,提出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教学模式应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教学思想向培养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转变。教学评估分为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对于实现教学目标至关重要,要全面、客观、科学、准确;评价体系既是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改进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又是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

2.理论基础

2.1研究性学习

知识转化为实用技能要靠自主参与实现,是个体利用内部言语主动调节自己的学习过程,而自主学习最根本的形式就是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大学生学习的本质表现,其内涵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掌握技能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的发展以认知理论为基础,尤其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借鉴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把教和学统一在学生的认知活动中。学生在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完成了知识的自主建构,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技能掌握的核心和必由之路。

研究性学习具有探究性、主体性、交互性、过程性、开放性等特征,根本上改变了现有的传统课程体系,直接影响着教学内容,方式和评价模式的变革。

2.2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各个方面进行跟踪,检测和评估,及时了解教学进展情况,以便及时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提高并保障了教学质量。它汲取了结构主义理论与发现教学模式以及合作教育学理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评价学生对英语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更为重要的是要对他们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以及所反映出来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评价。

形成性评价与语言习得规律相符。英语学习自学性强,听说读写等各项技能的持续实践是其本质。该评价贯穿于整个英语课程,包括课上和课外,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进行持续的指导和监控及评价。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光靠自觉是不够的,需要有计划的指导,监督和约束。

2.3两个理论的关系。

3.大学英语评价体系建构的指导原则

3.1以研究性学习为中心,促进其发展

自主学习能力是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核心,而研究性学习能力是自主学习能力的核心,所以一切教学环节都应该以此为中心,包括评价体系。科学而全面的评价体系不仅要给出一个准确合理的评估,还要起到促进教学的作用,除了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跟踪,监控和反馈外,不能忽视它对研究性学习这一教学中心的服务功能。大学英语评价体系的制定不能脱离这个立足点,要围绕这个中心展开,服务于这一中心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评价结论,内容决定形式。评价体系的内容服从于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突出对研究性学习的观测和评价,才能最终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2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二者相结合

要采取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和终结性评价并用的体系。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是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和语言学习特点所决定的。研究性学习就是要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运用中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锻炼了自主学习能力。这一过程是教学的重心,是持续性的,不仅需要进行检验和评价,还要不断指导和反馈,这正是形成性评价所发挥的作用。语言学习的特点就是基于日常的实践运用,而仅凭一张试卷是不可能做到全面而客观的检验的。但也不能忽视终结性评价的作用,基础理论知识的检测及各项技能阶段的测试会快捷直观地反映出问题,具有抽检和监督功能,是全面语言水平评价的一个有力补充。

3.3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具体方案和量化标准

形成性评价为主的评价体系是个庞大,科学而系统的工程,不是简单地实施了问卷调查,小组学习,相互评价,设置任务等手段就可以的。评价体系在促进教学的同时,还要对学生做出客观,科学和公正的量化评分。首先要结合学生英语实际水平,课程安排及教学大纲等情况,制定出一份详细的评价观测点,其中研究性学习部分要占整个形成性评价体系中的50%以上。计划要涉及语言能力的各个方面,每项任务,每项评价都有具体的数值或等级,最后和终结性评价构成一个统一体,但形成性评价部分一定要占主导地位。

3.4利用多媒体和网络平台

任何教育活动都是以特定的时代为背景的,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当今的世界正处于计算机和网络的时代,知识和信息的存储,处理和传播方式发生了全新变革,对教育模式的影响力不可估量,带来全新的思考,尤其使语言教学产生了质的飞跃,极大丰富了教学方式,同时对研究性学习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提供了平台和便利。评价体系中必须充分体现多媒体,网络教学,把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研究性学习能力当做评价体系里重要的一环。

4.结语

总之,探索科学的大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是改革的一个重点,对实现教学目标至关重要,基于研究性学习理念,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就是以培养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为目标和导向的,是按照《要求》中对评价体系的指导原则去建构的,但实际的效果如何和具体实施方案需要进行试验去论证。

[1]王剑平.英语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和形成性评价的应用[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23(6):100-104.

[2]李召存.研究性学习初探[J].中国教育学刊,2001,(1):52-54.

[3]朱敏.形成性评价体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构建与应用[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3,36(2):133-134.

[4]杨桂兰.形成性评价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8,29(9):96-99.

[关键词]自我构念;大学毕业生就业;独立型自我;互依型自我

[中图分类号]G40-057[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009-3729.2015.03.018

一、文献综述与理论模型

自我构念最初是由心理学家Markus和Kitayama于1991年提出,指的是基于个体文化差异背景下如何从自己与他人关系的角度来认识自己的一种关于自我的认知方式[9]。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个体对自我、他人及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有不同的理解与认知,这些不同的理解与认知形成了不同的自我构念。随后,Singelis[10]根据Markus与Kitayama提出的自我构念的概念又进一步指出,自我构念本质上就是个体究竟是把自我与他人进行明确区分,还是把自我与他人相联系的有关思想、情感与行为的集合。Lam[11]则把自我构念视为个体认为自身在多大程度上处于社会关系的情景中。个体所属的特定文化背景的不同决定了自我构念的不同,自我构念的核心就是个体对自我的理解与认识方式,其本质就是“自我―他人”的关系。

在对自我构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学者们还对自我构念的构成维度进行了研究,其中Markus和Kitayama的研究成果最具代表和里程碑意义。他们把自我划分为两种基本类型:独立型自我和互依型自我。[9]独立型自我侧重于强调自我与他人的差异和区别,倾向于明确表达自身的内心感受和想法,积极展示自己的能力,注重创造自身的独特价值并努力实现想要的目标,与他人沟通更加直接和坦诚,并敢于根据自身内心的真实感受做出相应的外在行为。通常认为,独立型自我在具有西方文化背景的个体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而在集体观念至上的东方文化背景下往往会遭遇许多阻碍。互依型自我强调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和作用,重视自身的社会角色和身份地位,与他人的沟通显得迂回委婉,善于根据不同场合调整想法和变更行为,并依据自身所在群体及群体对自身的期望来衡量自我和规划自身目标。通常认为,互依型自我在具有东方集体主义文化背景的个体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做出如下假设:不同类型自我对大学毕业生就业会产生不同影响。

根据上述自我构念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影响之假设、对自我构念各维度的分解和对大学生就业质量测定指标的筛选,可建立如下理论模型(见图1)。

二、研究设计

1.量表设计

本研究以上海、郑州、西安、济南、杭州、青岛、北京、武汉、太原9市31所高校的正在寻找工作的本科及以上学历层次的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资料的发放和收集主要基于研究者的个人社会网络。

三、实证分析

1.不同类型自我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影响的差异性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不同类型的自我是否在大学毕业生就业方面存在差异。通过对独立型自我和互依型自我得分差异的显著性检验(见表1),发现两种类型的自我确实在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

3.自我构念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回归分析

4.自我构念各维度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影响程度

四、结论及建议

本文在对已有文献进行回顾的基础上,首先提出了不同类型自我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影响不同的假设,然后构建了自我构念各维度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影响的理论模型,最后对不同类型自我构念各维度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影响程度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

一是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在不同类型自我之间确实存在差异。独立型自我和互依型自我得分差异的显著性检验(P

之存在及差异程度:对AMOS拟合标准化的计算表明,独立型自我对就业质量的综合影响程度为0505,互依型自我对就业质量的综合影响程度为0603,这说明在中国目前的文化和就业环境下,互

图2自我构念各维度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影响系数

依型自我的大学毕业生比独立型自我的大学毕业生在就业上更具有一定的综合优势。

三是不同类型的自我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影响程度不同。从人职匹配角度来看,独立型自我的综合影响系数为0.479,显著低于互依型自我的综合影响系数(0605),这说明互依型自我的大学毕业生比独立型自我的大学毕业生更重视专业与职业之间的匹配程度,即学以致用;从薪资福利角度来看,独立型自我的综合影响系数为0.582,略高于互依型自我的综合影响系数(0.554),这说明独立型自我的大学毕业生更加看重目前的收入和待遇;而从未来职业的发展空间角度来看,独立型自我的综合影响系数仅为0.461,而互依型自我的综合影响系数则高达0655,这意味着互依型自我的大学毕业生的未来职业发展前景显著优于独立型自我大学毕业生的。

四是不同类型自我的构念维度在大学毕业生就业中所起的作用不同。计算表明,互依型自我的大学毕业生的集体尊重和关系两因子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综合影响系数分别为0.632和0.575,这说明两因子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具有较强的正向作用,或者说用人单位比较看重大学毕业生这两方面的能力和素质。而独立型自我的自主性、个人主义、行为一致性和自我本位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综合影响系数分别为0776、-0.201、0.576和-0.276,这说明独立型自我的大学毕业生的自主性和行为一致性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具有较强的正向作用,用人单位非常看重大学毕业生的自主性和行为一致性。而个人主义和自我本位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影响系数为负则表明,过度的自我主义和个人本位必然为用人单位所顾忌,这两个因素可能成为大学毕业生未来职业发展的潜在制约因素。

根据以上研究结论,结合目前我国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和文化背景,提出以下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对策建议,以期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选择更趋理性。

首先,大学毕业生应充分认识到自我构念及其各维度在就业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和可能造成的潜在影响,在面临就业不顺时不应一味抱怨和归因于外部环境,应更多地深刻挖掘自我构念中存在的某些负面因素并努力改正之。

此外,大学毕业生还应充分注意不同类型自我在就业上的差异,意识到过度强调自我的独特性和以自我为中心都不利于就业;大学毕业生在努力发挥自我自主性的同时,需要摆正自身的位置,尊敬长辈和权威人士,妥善处理好自我与他我的关系,这都将有利于大学毕业生理性顺利地就业。

[参考文献]

[1]喻名峰,陈成文,李恒全.回顾与前瞻: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十年(2001―2011)[J].高等教育研究,2012(2):79.

[2]涂晓明.大学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高教探索,2007(2):117.

[3]赵崇毅.大学生就业难的经济学视点[J].经济特区,1995(9):151.

[4]陈成文,杨歌舞,谭日辉.就业政策与大学毕业生就业关系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8(11):88.

[5]黄敬宝.我国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探究――对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作用的考察[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9(12):36.

[6]彭树宏.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4(6):61.

[7]CrossSE,MadsonLK.Modelsoftheselfconstrualandgender[J].PsychologicalBulletin,1997(1):35.

[8]LamBT.SelfconstrualandsocioemotionaldevelopmentamongVietnameseAmericanadolescents:Anexaminationofdifferenttypesofselfconstrual[J].InternationalJournalofBehavioralDevelopment,2006(1):67.

[9]KimMS,HunterJE,MiyaharaA.Individualvs.cultureleveldimensionsofindividualismandcollectivism:effectsonpreferredconversationalstyles[J].CommunicationMonographs,1996(1):29.

[10]SingelisTM.Themeasurementofindependentandinterdependentselfconstruals[J].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Bulletin,1994(20):580.

摘要:在前期研究基础上,通过计算机三维模拟技术,对影响电堆功率密度的关键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大规模液流电池系统的设计方法及其规模放大技术。具体如下:通过建立液流电池三维非等温模型,揭示了电池内部的热源变化与温度分布特性,研究了孔隙率、流量对热源及温度变化的影响;通过容量衰减模型,准确预测容量的衰减程度;利用多目标优化的理论建立大规模电池多系统耦合设计的方法,提出了液流电池的监测、报警、保护体系,进而发展了液流电池规模放大理论体系。基于上述理论研究进行试制工作,开发的单电池能量效率达到81.8%(200mA/cm2),开发的22kW电堆经过550个循环,电池性能没有衰减,开发的352kW/700kWh液流电池单元直流侧能量效率达到73.8%,交流侧系统效率达到68.2%。

关键词:钒电堆电池系统高功率密度规模放大

KeyWords:Vanadiumcellstack;Flowbatterysystem;Highpowerdensity;Scalingtechnology

2运用积极心理学建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的途径

传统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受到消极价值观念的影响,以学生的心理问题为焦点,其教育目标、内容、评价体系、环境体系等存在不平衡性,使得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开发心理潜能、实现自我价值并未实现。然而积极心理学的出现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注入了新的生机,升华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开拓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思路。笔者建议从以下四个方面运用积极心理学建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2.1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2.2树立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念

2.3确立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内容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相结合,拓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以培养积极情感体验和塑造积极人格为主要内容,营造促使大学生积极本性发展的环境。从这一点出发,建议从积极的教师、积极的情绪体验和积极的环境体系三个方面确立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内容。

最后,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环境体系。积极心理学强调将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融合到学科教育中,鼓励教师在课堂中实施积极的心理教育,据此,建议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走一条学生—家庭—学校—社会四位一体的整合之路,以课堂为主要阵地,以学生、家庭、社会为载体,形成互动和多维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充分发挥各自具有的情感和资源优势。此外,营造积极的宣传氛围、开展积极的教育活动、设置积极的课程体系,全方位、多渠道创建积极和谐的课内外环境,鼓励大学生在积极改变环境的同时学会积极的适应环境,学会积极、健康地学习和生活。

关键词:聋人、社会身份、社会建构

分类号:G762

1.什么是聋

古代欧洲在基督教兴起之前,将聋和其他生理残疾都视为罪恶,持有这种罪恶的人应该被社会摒弃。相应地,聋人属于应被从肉体上消灭的一类人。基督教兴盛之后,根据圣经的教义,聋人获得教会的保护和怜悯,但同时也被视为上帝对人类的一种警告和惩罚。聋人在整个社会中被漠视和忽略。

16世纪中期,由意大利医生加尔丹诺完成的《论精神》一书,对致聋病因做出了较为科学的分析和分类,且根据这一分析体系,证明通过某种手段――教育――可以教会聋人发音和阅读,从而首次提出了聋人受教育的可能性。该书奠定了聋教育的基础,也是世界范围内聋教育的标志性起源。进入18世纪早期后,随着工业革命的发生以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伴生配合大规模生产而产生的现代学校化教育,西方社会对残疾人群的界定也更为清晰、准确和精细化。心理学迅猛发展成功介入教育领域,测量手段被大量使用全面应用于学生个体的度量。诸如“对精神残疾和智力残疾的精确区别”以及“对聋人病患程度的精细划分”等都陆续出现;对聋人的手语和唇语教学法的发明致力于降低聋人在学习中的困难;由古代王者在法典中对民众提出的“你们应该照顾他们”的命令性要求也因各种教养院的出现得以实施,而教养院逐步制度化而演变为教育机构,完成对聋人的“照顾和学习”功能。在此之后的聋教育,进入经历了漫长的隔离教育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教育目的是救济教养,也就是将聋童集中在特殊教育学校内进行教育,这种教育体系与普通教育体系行发展。

至此,西方社会对“聋”和聋人的界定才真正脱离了人类社会的幼稚心理期,不再将由残疾人群带来的心理恐惧归于神或其他未知力量,而是用人类自身发现的手段、方法以及理论去解释试图改变残疾人群和正常人群之间的差异。

20世纪80年代初,在西方主流国家出现了将“聋”作为一种社会建构现象的新理解,同时聋文化也被视为一种亚文化,这就是“聋”的社会建构模式。这一模式认为“残障”是某个具有歧视性的社会与其具有身体物理损伤的社会成员之间的某种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残障被定义为出于政策或环境干预的目的而设置的、使个体成为残障的障碍丛的一种结果。同样,在这种模式中,聋人和其他持有少数身份或异身份的人群(少数族裔、同性恋者等)都属于“被压迫者”和“被制造者”。在教育领域内,伴随这一观点的出现,与隔离教育反其道而行之的融合教育也日趋兴起,二者争论不休。而对不同领域的研究者而言,这种理解模式的意义在于能够为聋和聋人争取一种和持有相反身份人群同样的身份(例如:非残障者)或发展出一种社会行动的手段(例如:某种教育方式的出现、某种社会思潮或运动的形成、某种政策的出台等)来实现上述目的。

中国社会对于“聋”的看法的变化类似于西方国家社会心理的发展路径。《礼记(王制》曰:喑谓口不能言,聋谓耳不闻声。古代官府对待聋人提倡“养而不教”,但在民间社会中还是普遍存在着歧视现象。唐朝后期,佛教在中原地区的普及影响了民间对因果报应的普遍相信,“比丘以是不善根,故得八轻法,一做恶痴,二口喑哑,三受身痤漏……”。“尊养善待”思想、社会的普遍轻视和“报应一赎罪”说相互融合,形成中国传统社会看待“聋”和聋人的社会文化心理基础。自近代以来,因为受西方文化影响,中国社会对聋的看法和聋教育的发展脉络基本和西方社会的发展阶段吻合。建国后至今的不同历史时期内,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社会舆论则更多地渲染上强烈的政治倾向色彩。

2.什么是社会身份

身份的英文是identity,这个词同时也有“认同”的含义。有的社会学家认为:个人通过社会化的过程学习承担社会角色,也就是在不断推进的社会互动过程中内化与个体给定的社会地位相称的社会期待。这一过程非是静止不动的,而是个体在接受社会化过程的同时也对其不断施加作用的过程。“地位不同于可以占据它的个体,它只不过是权利与义务的集合……角色体现了地位的动态的一面。个体被社会性地置于某一地位,通过与其他地位的关系实现对它的占据。当他运营构成地位的权利与义务的时候,他就是在扮演角色。”

而持符号互动论的社会学者则认为,“自我”是社会互动的产物,这种互动过程使人们认识到“我是谁”。即:身份不是心理学意义上的自主实体,而是产生于社会角色中的,被建构出来的产物。还有的社会学家综合了前人的观点,认为社会身份指一系列在被定义的社会实在中,人们依据自己想参与的社会制度、背景所体现出的角色。而这种社会制度和背景则“当行动者所做的工作适合它时,它才会体现出来”。

而心理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则提出了不同的解释路径。例如爱泼斯坦认为身份是自我的复合体,因此同时具有“生理性、社会性、意识性”等多重因素,但它又经常被与“自我”这一名词交替独立使用。鲍美斯特认为“社会身份”即指自我中的“社会性自我”经由“社会建构过程”所形成的“人际间的联结”的部分。

那么,在社会学家、尤其持建构主义观点的社会学家看来,身份既是一个动词,又是一个名词。动词指身份形成的过程;名词指这一过程固化之后,由个体所承担的较为稳定的、社会角色丛的统一体。这一统一体本身即是充满矛盾的:首先,包含个体的自我身份,同时包含个体的社会身份。二者有重叠,也有差异,甚至互为基础和动力,都通过初级社会化和次级社会化过程在不断发展,但又不一定同步,有可能出现矛盾或冲突。其次,社会身份所包含的角色不是单一的,而是一个序列的集合。在这个序列中,有些角色占据主要位置,且各角色之间可能形成冲突和矛盾。再次,身份的形成在随时变化,但同时其包含的主要内容也相对固定。“基于社会角色的聋人身份”和与这一身份有关的社会行为,需要通过聋人个体在某种社会情境中所扮演的角色与其他角色的互动来实现,这也是社会行为对这一特定角色进行标签化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个体互动和社会结构之间得到了连接。

3.社会建构视角对“聋人社会身份”的解释路径

3.1聋人社会身份是社会情境与个体互动的产物

3.2社会情境中的某些因素在建构过程中发挥作用

聋人个体身份感的形成来自于其处于不同文化发展阶段的聋人家长和聋人同伴,延续于个体的受教育情境和社会化环境中。也就是说,聋人身份的形成来自内、外部两种机制的共同作用,外部机制被认为是个体与所处的特定情境互动的产物;而内部机制则来自于聋人对自我界定的个体心理发展。

“聋生获得聋人身份的根本原因不在于现存教育环境中是否使用了属于他,她们的母语(手语),而在于聋人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被剥夺了使用某种功能性语言的权力”,这种功能性语言的缺席通过教育系统得到强化,同时带有身份赋予功能的话语体系被听人社会制造出来,成功实现了对聋生歧视性身份的制造。其他学者的研究也证明在从生理聋人身份向文化聋人身份的形成过程中,个体以一种非静态的身份状态存在,以这种状态作为和外界互动的工具。这种状态中的个体不一定使用手语作为母语。

正如前文所述,社会身份的获得过程,或说社会认同取得一致的过程,正是个体逐步承担社会角色,实现社会期待的过程。这一过程如社会学家经常谈到的,不是发生在真空中,而是发生在不同的群体间和社会背景之内(即:社会化机构)。通常,这一过程被分为两个阶段:初级社会化和次级社会化一。其中初级社会化发生在幼年和童年时期,最主要的社会化机构是家庭;而次级社会化则发生在儿童阶段晚期持续到成年期,学校、同辈群体和工作单位取代了家庭,成为个体社会化的主要力量。根据上述理论,将已有研究涉及初、次级社会化场域中聋人社会化过程,也即身份获得过程中发生影响的重要他人和情境因素做出分解和细化,可以得到一系列指标作为后续研究的参考。

重要他人可能包括:聋人的父母、同伴群体、教育者、管理者、雇主等。

4.本研究对高等聋教育研究的启示

4.1对聋人大学生社会身份定义的启示

4.2对聋高等教育领域中社会身份问题研究的启示

第一,聋人文化中的身份形成可能不具有继承性,同时,聋人文化的创建者可能包括聋人、重听人和与聋人有密切联系的听人等不同个体。从聋人文化到双元文化的连续体中,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个体可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例如:来自聋人父母家庭的重听人,相比起聋人文化,更多地认同听人文化;同时,来自于父母至少有一方是聋人的听人(对这类人的英文缩写为coda),相比起来自聋人家庭的聋人,对聋人文化的认同方式上更容易呈现出边缘化趋势。这两点启发我们要将研究对象的家庭成员的聋、听情况作为一种研究的维度。这一点在应用布迪厄的“资本再制”理论对家庭成员间的文化资本传承进行辨析时尤为重要。

第二,由于中国大陆对聋童的教育安置方式主要以进入特殊学校,进行与普通学校的隔离教育形式为主,听力有残余的个体只能选择随班就读的辅助方式,当考虑高等聋教育与学生社会身份的相互作用过程时,对受教育者在已获得的教育经历中对自身身份的认同方式予以辨析是非常关键的。

第四,高等聋教育实践需要首先明确自身的定位和培养目标,思考如何以自身作为一种文化理解的工具,是否成为听人文化的堡垒,还是成为聋人文化的保护地,抑或为提倡一种符合教育观念而现实中却困难丛生、矛盾时隐时现的多元文化而推进自身发展。5关于研究方法的讨论和反思

已有对聋人社会身份的研究方法可大致分为两类,一是面向聋人群体采集数据,进行理论模型验证的量化研究;二是以理解情境与个体交互过程为重点的质性研究。量化研究允许其研究者熟悉其需要研究的问题或概念,产生可检验的假设。研究者认为“此类研究由实证主义或科学范式进行支持,带领我们进入一个由可观测和可测量的事实组成的世界”。这种研究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存在着无法刻画出个体的完整和独特性的先天缺陷,且无法还原研究问题发生的复杂现实情境,只能通过测量技术的不断修订和臻于完美来进行弥补,但其研究结果可以对已有的理论进行补充和完善。

【关键词】目标结构;一年级学生;临床本科;系统聚类分析

doi:10.3969/j.issn.1000-6729.2009.06.016

GoalStructureSetbyMedicalFreshmeninaMedicalUniversity

YANYu-Bing1,HUANGZi-Jie2,3@,LinDa-Xi4,LIYue-Ping3

1DepartmentofEpidemiologyandStatistics,FujianMedicalUniversity,Fuzhou350004,China

2InstituteofEducation,xiamenUniversity,Xiamen361000,FujianProvince,China

3SchoolofPublicHealth,FujianMedicalUniversity,Fuzhou350004,China

4Schoolof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FujianMedicalUniversity,Fuzhou350004,China

@Correspondingauthor,Email:iii@qztc.省略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content,structureandresponseintensityofthegoalssetbymedicalfreshmen.Methods:Atotalof289freshmenwhomajorinclinicmedicinewererandomlyselectedbyclustersamplingmethodfromamedicaluniversityandthendividedintotwogroups.Onehundredandeighty-ninefreshmenwasaskedtoanswerthequestionaboutthegoalstheysetintheperiodoffiveyearscollegelife.Forty-sixitemswithfrequenciesnolessthan5%wereselectedastheanalysisunits,andtheanother100freshmenwereaskedtocategorizethesegoalsbasedontheircomparability.Datawereanalyzedbysystematicclusteranalysis.Results:Forty-sixgoalswithhighfrequencywereclassifiedinto11basicclustersand6high-orderclusters,including"professionalquality","externalandinternalcultivation","interpersonalrelationship","careerplanning","rolecutilvating",and"interestsandhobbies".Conclusion:Thegoalssetbythemedicalfreshmencanbeconsideredasamulti-levelstructure.

【Keywords】goalstructure;freshman;medicalstudent;systematicclusteranalysis

美国马里兰大学管理学兼心理学教授Locke于1967年提出了目标设置理论,他认为目标使人们知道他们要完成什么工作,以及必须付出多大努力才能完成,各种外来激励因素都是通过目标来影响动机的[1]。在高等学校学生教育管理中导入大学生成才目标管理,最核心的内容是成才目标的设置,通过目标设置这一激励理论,引导大学生根据社会期望和自身发展的需要,确立适合自己的目标体系,并把它作为学习生活的动力和自我发展的方向[2]。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1.2方法

1.2.1目标设置内容收集和分析归纳

WAI技法(WAItechnique)是指对“我是谁”(英文“whoamI”,简称WAI)这样的问题自如回答,其形式上是自由书写20种回答,故也被称为20句子测验(TwentyStatementsTest),该法始于20世纪50年代(Kuhn&McPartland,1954)。本研究采用改造后的WAI技法,要求第1组被试针对“您打算在大学本科毕业前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哪些目标”这样的问题,用至少10种相异的回答,说明头脑中浮现出的关于自己大学本科期间的各种打算,将每个研究对象关于目标设置的内容按照质性研究法的分析归纳方法(Robinson,1951)进行分析归纳。在上述归类过程中,为每一个目标定义设定一个关键词,使其能较充分地反应该定义目标的内容,并把属于该定义的目标用这一关键词编码,以利于后期的频数统计。

1.2.2目标的频数统计与分类[6]

找出频率占所有被调查者5%以上的高频目标共46个。将所选出的高频目标制成卡片,所有高频目标设为一套,并配有指导语,采取个别施测的方法,要求第2组被试根据它们之间的关联性把这些卡片分成尽可能少的若干堆,使每一堆代表一类目标。

1.3统计方法

运用SAS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任何两个目标被归入一类中的次数进行统计,以作为这两个目标相似性测度,从而构建一个46×46的下三角矩阵,再进行系统聚类分析[7]。对两组计量资料的统计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两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

2结果

2.1目标反应频次的一般情况

全部被试提供的目标共计1988个,每人平均反应(10.57±2.00)个,其中男生提供的目标1154个,平均反应(10.59±2.16)个,其中女生提供的目标834个,平均反应(10.56±1.75)个,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选的46个高频目标累计频数1774,占89.24%。

2.2目标的反应强度

对于每个目标,越多的人设置了该目标,说明它在临床医学本科一年级学生中的目标体系中存在的越普遍。本文把每个目标占所有被试者的百分比定义为该目标的反应强度[8]。表1显示的是46个高频目标的反应强度。

2.3系统聚类分析结果

2.3.1初步结果

使用Ward最小方差法。在较低的层次上,46个高频目标被聚类成11个基本簇(见表2)。

2.3.2最终结果

在较高的层次上,11个基本簇被进一步聚类成6簇(见图1)。若按反应频次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6个高阶簇依次为:“职业素质”簇(604,由Ⅰ、Ⅲ和Ⅴ类合并而成)、“内外兼修”簇(419,由Ⅱ和Ⅶ类合并而成)、“我他关系”簇(279,由Ⅵ和Ⅸ类合并而成)、“角色培养”簇(206,由Ⅳ和Ⅹ类合并而成)、“职业规划”簇(140,由Ⅷ类组成)、“兴趣爱好”簇(126,由Ⅺ类组成)。

2.4目标反应强度的性别差异

46个高频目标中,男生在“考试及格”、“拥有爱情”、“学业学位”、“教师认可”、“满意工作”4个项目的反应强度高于女生(P0.05)见表3。

3讨论

3.1目标的层次结构

图1展示了临床医学本科一年级学生的目标结构,具有很好的层次性和归纳性。46个高频目标被划分为11个基本簇和6个高阶簇,从不同侧面反应了研究对象的目标构成。从高阶簇来看,被试的目标体系中最重要是职业素质的培养,其中以“实用科学”和“学业成绩”为最,“临床素质”所占的比例较低,提示被试还没有从中学的应试教育模式中转变过来,一切还是以考试为中心。有诸多学者提出,国内外关于医学生的教育目标存有许多不合理成分[9-10],特别是在国内,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很多都是高分低能儿,本研究的结论也证实了临床医学一年级学生在学业方面,更加重视学业成绩,而非自己的专业素质,如何扭转这种局面是今后关于临床医学生教育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排在第2位和第3位的高阶簇是“内外兼修”和“我他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被试在重视专业学习外,对于提高自己综合素质和交际能力的愿望。

3.2目标反应强度的性别差异

从本文性别差异上看,6个高阶簇的反应强度在男女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在基本簇的内容上还是略有差异的。男生更加注重的是自己的外在表现,希望能在大学期间能达到“爱情事业双丰收”,学习方面最怕的是考试不及格,拿不到学位;相比之下女生则更加重视提高自己的内在素质的和交际能力,对于爱情也处于比较被动的状态。这可能与我国传统文化对男、女生性别角色要求的不同造成的。

3.3目标反应强度的意义

早在10年前,美国内科医学委员会就提出了一个合格的医学生,必须具备的道德素质有:利他主义、有责任感、会尊重人、诚实正值[9],国内的学者也提出:21世纪的医学人才,概括起来必须具备:德高、博学、医精、能力强、身心健康等素质[10]。可见,道德素质对于一个医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这也是今后医学生教育的重点之一[11]。通过本研究看到,临床医学本科一年级学生对“德高”的重要性还未能有充分的认识,只有2.65%的被调查者把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当作自己的目标,所以,关于职业道德的教育是今后医学院校必须加强的一个方面。

3.4与前人研究的比较

3.5研究的启示

参考文献

[1]LockeEA,LathamGP.WorkMotivationAndStatisfaction:LightAtTheEndOfTheTunnel[J].PsycholSci,1990,1:240-246.

[2]王如海,赵霞.浅谈大学生自我发展目标定位[J].南通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9(4):50-52.

[3]魏丽华,石运芝,崔海庆.对一年级医学新生学习适应状况的分析[J].西北医学教育,2002,10(1):37-38.

[4]黄希庭,郑涌.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254.

[5]杨新华,谢倩,周贤君.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l2):1139-1141.

[6]徐伟,李朝旭,韩仁生.友谊的结构研究――一项对大学生友谊内隐观的调查研究[J].心理科学.2006,29(5):1096-1100.

[7]陈峰.医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259.

[8]LiZ,XuW,LinY.ImplicitlovetheoryofcontemporaryChinesecollegestudents[J].InteJPsychol,2004,39(516):328-328.

[9]BennettAJ,RomanB,ArnoldLM,etal.ProfessionalismDeficitsAmongMedicalStudents:ModelsofIdentificationandIntervention[J].AcadPsychiatry,2005,29:426-432.

[10]黄秀云,卢传坚.21世纪高等医学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要求及培养途径[J].西北医学教育,2006,14(2):163-165.

[11]ThornhillJT,TongL.FromYodatoSackett:TheFutureofPsychiatryMedicalStudentEducation[J].AcadPsychiatry,2006,30:23-28.

[12]王云责.我国医学生培养目标的实证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2,1:1-4.

[13]PapadakisMA,HodgsonCS,TeheraniA,etal.Unprofes-sionalbehaviorinmedicalschoolisassociatedwithsubsequentdisciplinaryactionbyastatemedicalboard[J].AcadMed,2004,79:244-249.

THE END
1.大可老师读书会每日课程初级语法句子朗读DAY141PEP小学英语 三年级上 人教版PEP小学 PEP初中英语 七年级上 人教版PEP初中 PEP高中英语必修第一册 人教版PEP高中 红飞船趣味分级绘本L1 Non-Fiction 红飞船趣味分级绘本 A-Z字母的单词 一起来学习单词 一起走进百科世界 第五册 一起走进百科世界 海尼曼分级阅读GK 海尼曼分级阅读GK 经典童话《小王子》唤醒语感 http://moive.qupeiyin.com/index.php?c=show&a=share&id=MDAwMDAwMDAwMLGttmeAsb6WsLd4rw
2.专业英语翻译网站盘点:在线翻译词典学习兼职英语网站有道翻译是中国最受欢迎的在线翻译平台之一,支持多达100种语言的互译。有道翻译的翻译结果较为准确,并且提供了丰富的辅助功能,例如词典查询、例句查询、语音朗读等。有道翻译适合学习英语和日常使用。 必应翻译 (https://www.bing.com/translator?mkt=zh-CN): https://www.jinyutrans.com/hotspot/english_translation_websites_recommendation
3.英语话农史—华夏篇江西农业大学先后主持建设了《英语话农史-华夏篇》与《英语话农史-成语篇》两门线上课程。其中,《华夏篇》获评首批国家级一流“线上”本科课程,《华夏篇》与《成语篇》均获批省级在线精品课程和“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021年,《英语话农史》系列课程获评教育部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展开 吴伟萍 江西农业大学 外国https://www.xuetangx.com/course/jxau05021001094/21555423
4.Welcome吉乐高级英语写作 院校级 2 2020 在线教学课程设计优秀案例 学术英语(一) 院校级 1 2017 西安交通大学第十五届教学成果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的研究生公共英语创新教育实践 院校级 4 2017 西安交通大学第第三届优秀团队 英语视听说教学团队 院校级 10 2016 西安交通大学第十五届优秀教材奖 高级英语写作https://gr.xjtu.edu.cn/web/linjer.jile
5.小学英语线上培训简报范文精选5篇.docx吴振利教授的讲座让我对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有了新的理解;赵光辉教授的课让我对做一个富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充满了希望;张锐老师和于洋老师的语音教学解开了我在语音教学中的存在的迷惑,异文化渗透教学让我更加喜爱英语,为自己是一名小学英语教师而感动自豪;赵晓光博士的课题、论文研究再次疏理了我在https://m.renrendoc.com/paper/234496179.html
6.Bing词典LIBVIO提供免费观看最新电影热播电视剧,综艺,动漫,高清无广告蓝光1080P画质在线播放,流畅秒播不卡顿! 收藏 FreeOK - 追剧也很卷 追剧FreeOK为您提供2023最新电视剧、最新电影、动漫番剧、学习课程,蓝光视频免费在线观看服务,无广告不卡,每天第一时间更新! 收藏 https://www.bidianer.com/site/323095
7.bing是什么意思bing在线翻译英语读音用法例句bing 扩展词汇 英[b]美['b] n.材料堆;必应(搜索引擎名) Created with Highcharts 3.0.2释义常用度分布图海词统计 材料堆 bing的英文翻译是什么意思,词典释义与在线翻译: 英英释义 动词be: have the quality of being; (copula, used with an adjective or a predicate noun)https://dict.cn/bing
8.考研201英语(一)在线题库每日一练(四百一十七)考研摘要:以下是希赛网给大家分享考研201英语(一)在线题库每日一练,希望通过刷题可以帮助大家巩固重要知识点,对知识点查漏补缺,祝愿大家能顺利通过考试! 本文资料:【连续12年考研408计算机科学专业基础真题汇总2011年-2022年】【2023年考研201英语(一)真题解析】 https://www.educity.cn/kyyy/5085130.html
9.英语骨干教师培训总结(通用20篇)在英语教学的探究过程中,教师不再把英语知识的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教学任务和目的,也不再把主要精力花费在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上,而是成为学习共同体中的成员,在问题面前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寻找答案,在探究英语的道路上教师成为学生的伙伴和知心朋友。因此,在英语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让位于师生互https://www.jy135.com/peixunzongjie/975713.html
10.包含gobbing的英语例句欧路词典例句词典西语课程,西语学习,西语入门,西语听力,西语发音" /> http://www.esdict.cn/liju/en/gobbing
11.筑波大学招收医学博士硕博连读,纯英文课程学位课程介绍:考虑进入该课题组的学生需要参与筑波大学humanics课程进行学习,课程为纯英语。该课程包含https://muchong.com/t-16195610-1-f-muchong/*
12.WuBingbing英语怎么写什么意思?在线翻译汉字拼音转换汉字笔画查询在线组词近义词反义词计算题大全 WuBingbing .. 翻译 原文(简体中文): WuBingbing更多:https://www.bmcx.com/ 翻译结果(英语)1: WuBingbing更多:https://www.bmcx.com/ 翻译结果(英语)2: WuBingbing更多:https://www.bmcx.com/https://fanyi.bmcx.com/n9295zmd05b5xm__fanyi/
13.职场英语职场中常用的英语口语13+ 每天长时英语浸泡 <20 主课小班人数 1 “学-练-用”课程一体化 成人全日制英语课程The Immersion Experience 封闭式管理,纯英语环境,采用『浸泡式13. I subbing for her. 我顶替她。 14. His contract is up. 他的合同到期了。 15. Appreciate it. 感谢。 16. I don’t meant to be disrehttp://www.phenglish.cn/oral/104100.html
14.留学干货好用的英语在线词典推荐—RedScarf看来,除了帮助咱们认识词语的词典,我们也需要一些例句来理解不常见的词意。总之,无论为了写论文还是日常所用,收藏几个顺手好用的英语词典网站总归没有坏处。委员盘点推荐了几个自己平时常用的在线英文词典字典网站,有些也有手机APP下载,希望能够帮到大家!https://www.honglingjin.co.uk/418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