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互联网+中小学英语学科教学管理为主要切入点,研究运用信息化手段管理中小学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2.总结梳理各地区中小学互联网+环境下英语学科教学管理成功经验和案例,探索利用互联网技术提高和创新中小学英语学科教学管理的新思路、新理念;
3.分析当前中小学在英语教学管理信息化方面存在不足及面临的挑战。探讨和整理有创新价值的典型应用案例,并进行相应的经验总结和成果借鉴;
4.进一步研究中考环境下的英语学科信息化管理支撑平台及考试评价平台,为推进教育管理的现代化发挥积极作用。
推动中小学英语教学管理信息化,提升教学管理现代化水平
注:本课题说明最终解释权归翼课网、学生双语报社课题管理办公室所有
课题总体计划按照如下三个阶段进行:
积极准备、收集资料、详细论证、制定课题研究方案、课题开题。
总结分析中小学校在互联网+环境下,利用信息技术改进创新中小学校英语学科教学管理的典型案例和经验,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结题。
英语教学在基础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我国英语新课标中明确指出中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同时还强调交互式的教学,在这种形势下,展开对教育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研究,目的在于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并通过创设良好的英语学习情境,让学生愿学、乐学,让教师不断提升自我,不断改进英语教学方式、模式,从而促进基础英语教学改革,为其它基础教育学科提供一定借鉴,推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及应用。
1.总课题组组长:刘兆义(1945),英语特级教师。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教育部中央电教馆小学、初中远程国培项目首席专家,教育部资源中心初中英语网络学习自主学习资源开发首席专家等,具有丰富的基础英语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经验;
2.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研制组部分核心成员;
3.部分省级教研员;
4.各市(地区、州)、县(市、区)部分教研员;
5.部分有影响的特级教师及中青年骨干教师。
课题总体计划按照如下四个阶段进行:
开展文献研究,形成教育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深度融合的理论基础;寻找已有资源,建立基础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形成教育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融合现状分析调查报告,具体涉及教学模式、数字化平台、学习方式三方面。
根据调查分析报告,在实现教育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深度融合的基础上,分别进行教学模式、数字化平台、学习方式的设计研究,并进行小规模的实验研究。
基于第一期实验,通过总结反思,发现具有可复制性成分,进入第二期实验进行大规模推广,验证在教育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下,数字化平台能够有力的推动教学模式、学习方式的优化,并满足自身的不断优化。
实验研究与实验总结分析:开展基于教育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深度融合研究与实验。
理论目标:通过对教育信息化境脉下中学英语学与教的全领域、全过程进行研究,同时基于此进行教育信息化境脉迭代发展,发现适性学与教的可能形态,探索整合教育信息化与中学英语适性学习的新理论形态。
实践目标:建构促进中学英语适性学习的教育信息化境脉迭代机制,建构教育信息化境脉促进中学英语适性学习的有效机制。
本项目主要研究内容为教育信息化境脉下中学英语学与教的有效行为、有效资源、有效模式、有效环境、有效评价机制等。
开展文献研究与设计研究,形成教育信息化境脉的基础,寻找已有资源,建立基础资源。
开展第一期实验与迭代发展,发现学习行为与教学行为、学习资源与教学资源、学习模式与教学模式、学习环境与教学环境、学习评价与教学评价等可能有效形态,并进行因子分析。
基于第一期实验,通过因子分析,发现具有可复制性成分,进入第二期实验,验证学习行为与教学行为、学习资源与教学资源、学习模式与教学模式、学习环境与教学环境、学习评价与教学评价等有效形态,并进一步优化、迭代。
实验研究与实验总结分析:开展基于学习优势的网络环境促进有效学习行为、有效教学行为实验研究。
首先研究将学生的各种学习优势融入外语网络学习空间,创造出基于学习优势的外语网络学习空间,然后研究基于学习优势的外语网络学习空间中,学生的适性发展。
研究基于学习优势的外语网络学习空间的创设,研究基于学习优势的外语网络学习空间对适性发展的积极作用形态与方法。
通过教育实验,发现基于学习优势的外语网络学习空间的特性,发现通过学习优势的外语网络学习空间促进学生适性发展的教学实践方案。
文献研究与设计研究:研究互联网的外语网络学习空间研究,调查分析学生学习优势。
设计研究:设计基于学习优势的外语网络学习空间。
实验研究与实验总结分析:开展基于学习优势的外语网络学习空间促进学生适性发展实验研究。
21世纪信息时代,数字技术的发展在飞快地促进整个社会,各行各业发生着巨大的变革,同时也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思维、工作和学习方式。教育信息化也随之以迅猛广泛的态势得以推进和发展。“可汗学院”、“MOOCs”等极具革命性的数字化教育教学形式引发了一场全球性的教育教学革命,数字化教育技术的革新必然会带来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学方式、人才培养过程等方面的深刻变化。没有教育信息化,没有现代数字化学与教的方式,也就没有教育的现代化!当今,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极为重要的符号。
我国为了紧随世界发达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步伐,近十年来国家采取了诸多举措来推进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如:“教育信息化发展10年规划(2011—2020)”;“2014年百所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项目”;“2014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并制定了教育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试行标准》等。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在全国加速实现“三通两平台”。所谓“三通”就是“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这预示着未来学校课堂学与教的方式将有根本性的变革!
课题总体计划按照如下五个阶段进行
主要进行理论研究、广泛调研、平台和资源的设计开发方案、课题申报准备等。
主要进行课题立项、平台和资源体验,及各省市、地区实验区和实验校(实验基地)的逐步组建和实验课题申报等。
先期确定的实验区、实验校(实验基地)启动研究与实验。
主要进行平台及资源的不断完善和实现平台三大功能齐备的研究与实践,同时各省市、地区的实验区、实验校(实验基地)开展应用性实验,以及课题研究、调研、分析、改进等行为的研究活动。
主要进行有组织、有重点或针对性的分析评价和总结、鉴定成果等活动,同时对实验区、实验校(实验基地)实验课题的研究与实验成果进行验收评估和评比。
课题选择以TP(A)CK理论框架作为基础英语学与教的数字化平台及其资源设计开发的基础,使数字化平台及其资源的开发更具切实的目标和方向,使基础教育阶段英语的学与教得到技术及其资源的支撑和扩展,使技术及其资源的开发应用融入了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学与教的策略和方法、现代学习的特征等元素,从而使现代信息技术、学科知识和学与教的途径相互整合在一起,具有理论意义,也具有实践操作意义。
课题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技术、基础英语学科课程与学与教的策略和方式的整合,使英语学与教的数字化平台及其资源能够成为学生学习实践活动和教师教学教研活动的有效支撑,探索技术、英语学科内容和学与教的策略和方法及其质量之间存在的复杂关联关系,探索英语数字化学与教与传统学校或课堂学与教如何有效融合的多元多样的可行模式,为基础英语数字化学与教的平台及其资源开发提供一种新的研究范式,从而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基础英语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广泛应用。
(1)实现服务于教师和学生的作业平台和信息与成绩统计平台。
(2)选择多层次、多地区的试点学校进行数据收集,建立课题样本学校,对试点学校全过程的案例、数据等收集、整理和分析。
(3)正式发布英语学与教的数字化平台及其资源V1.0版本(翼课网)。
(4)评价和研讨,论证并调整课题研究的策略和方法,优化课题研究。
(1)过程性个性化评价系统完成。
(2)实践性语言学习应用系统构建。
(3)实现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个性化智能组卷、自主备考和学习系统。
(4)正式发布英语学与教的数字化平台及其资源V2.0。
(1)正式发布服务于基础英语教育学与教的互联网在线平台(翼课网-基于课堂的智能化在线教育平台)。
(2)阶段性研究报告《基础英语数字化学与教平台及资源开发与应用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