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新时代高校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升继续教育的公信力、影响力,展示和宣传高校继续教育办学理念、办学成果、办学特色,发挥优秀示范和借鉴引领作用,在全社会营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自2018年起,《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每年都会推出“中国高校继续教育优秀成果及特色案例”征集活动。
为持续传播行业智慧、推动行业智库建设、助力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2020年年初,《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再次推出征集活动,得到全行业的积极响应。最终,91项代表性优秀成果和特色案例成功入选,并以《中国远程教育》增刊形式集结出版。增刊充分展现了中国高校继续教育、网络教育、行业企业在“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中的积极作为、展现中国继续教育领域的优秀面貌。
以质量提升为核心,扎实推进网络教育全程育人
——以“三全育人”工作为例
作者:黄越岭唐旭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落户继续教育,西南大学培训与继续教育学院依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网络本科学历教育的办学实际,分析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在以质量提升为核心推进网络教育全程育人方面取得了一些典型经验。
一、
强化引领,坚持“两个导向”的工作思路
(一)坚持育人导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西南大学培训与继续教育学院以新思政观引领育人工作,立足新时代,基于《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是知识体系教育同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与综合这一基本认识出发,坚持辩证统一、科学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定位,整合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办学学院、校外学习中心等育人资源,把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作为继续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招生、教学、辅导、作业、考试、毕业论文写作全过程,落实到教职员工的职责规范中。
(二)坚持问题导向,保障继续教育育人效果
多渠道调研发现问题,聚焦短板弱项。通过专题研讨会、问卷调查、走访办学学院等形式收集学院育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形成问题清单,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真正引导院属各部门、办学学院、校外学习中心把各项工作的重心和目标落在育人效果上,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适应和满足网络教育学生发展的需求。
二、
找准痛点,聚焦网络教育“三个”主要问题
(一)网络教育本科学生有自身的特殊性
(二)网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创新
网络教育本科培养的对象是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但当前学院对网络教育本科学生的培养依旧是照搬全日制本科生培养的方案和模式,育人质量难以保证。
(三)师生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不足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的学生分布于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近200个学习中心,加上师生异地,缺乏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使得招生、教学、考试、毕业等各个环节都缺乏校园氛围。因此,要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实现育人功能,显得比较困难。
三、
创新模式,推进网络教育全程育人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提高网络本科学历教育人才能力为核心,切实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标准引领、质量控制、实践教学、技术融合、精品课程、科学研究等人才培养环节,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
(一)将“立德树人”融入标准,引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将“立德树人”融入包括高等继续教育专业标准、课程标准、资源建设标准、教学标准、学习中心建设标准等内容的高等继续教育标准体系,为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标准,并将其作为网络本科学历教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南。
(二)将“质量控制”融入体系,助力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
建立继续教育质量评估与监控体系,确保继续教育活动达到质量标准要求。建立继续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机制,定期对质量要素、过程及结果进行系统追踪和报告。将“质量控制”融入课程、科研等十大育人体系,提升网络本科学历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三)将“实践教学”融入过程,建立实践育人长效机制
加强实践育人的顶层设计,通过构建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专业案例库、课程案例库、实践实训库等,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完善教学方法,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开展实践育人活动,形成实践育人体系。
(四)将“技术融合”融入教学,实现线上线下互动
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VR等技术在继续教育中的融合创新与应用,促进新时代继续教育学习模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开展思想政治和核心价值观教育,实现基于多种载体的全方位育人目标。
(五)将“思政课”融入精品课程建设,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六)将“科学研究”融入管理,充分发挥科研育人功能
坚持继续教育教学年度立项研究制度,激励广大教师从事继续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实践,优化科研环节和程序,完善科研评价标准,改进学术评价方法,用科研全面提升继续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充分发挥科研育人功能。
四、
(一)思想教育成绩突出,学生学习效果明显
自西南大学培训与继续教育学院开展“以质量提升为核心,扎实推进网络教育全程育人”工作以来,学生学习满意度及用人单位对西南大学网络教育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均达到了85%以上,育人效果明显。
(二)以活动促规范,学生参与积极性高
结合继续教育学生的特点,学院以文化建设为中心、以学生服务和“提升品质目标,打造文化品牌”为出发点、以网络平台为载体开展了诸多品牌活动。如“生活的昼与夜”摄影大赛、高效办公学习、科普知识宣传、“秋天的颜色”色彩拼盘大赛、才艺大赛、“不忘初心、青春建功新时代”征文比赛等,获得了师生的广泛好评。
1.课程服务有广度
2018年以来,西南大学培训与继续教育学院推送的继续教育精品在线课程有1门获得政府有关部门及行业协会评选金奖,16门获一等奖,18门获其他各种奖项。学院与重庆市成人高等教育协会成员单位、遵义师范学院、兰州工业学院、重庆文理学院等22个单位共享了123个专业近1500门课程资源,受益学生达3.2万人。同时,学院还向社会免费开放精品课程及精品共享课9门。
2.科研服务有高度
投入科研经费350万元,围绕构建标准研制、实践教学(虚拟仿真实验、专业案例库、课程案例库、实作实验等)、质量建设、技术融合、政策法规、精品课程“六位一体”的“网络与继续教育质量工程”开展科研项目立项83个。发表学术论文3篇,被全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协作组报道2次,入选行业协会全国优秀案例4次,学院领导及有关人员多次受邀在国际性及全国性学术会议上作交流发言。
3.育人服务有力度
为促进育人主体相互协作,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目标,学院聚焦管理育人,通过完善制度、落实责任、加强培训、严格考核、奖惩严明等有效措施,分析网络教育的特点,找准网络教育的主要问题,形成了《西南大学培训与继续教育学院落实“立德树人”实施方案》,为后期开展“三全育人”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
作者简介
黄越岭,西南大学培训与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助理;唐旭,西南大学培训与继续教育学院教学秘书。(40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