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潇湘中路122号
收藏
历史沿革
湖南师范大学办学始于诞生于1938年抗日烽火之中的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是中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国立师范学院。
1938年夏,国民政府教育部决定创建一所独立的国立师范学院,由上海光华大学副校长廖世承、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俊升、中央党部宣传部副部长潘公展、湖南省教育厅厅长朱经农和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教授汪德耀组成国立师范学院筹备委员会,廖世承为主任。
1938年10月27日,国民政府教育部行文批准国立师范学院正式成立,校名为“国立师范学院”,廖世承为院长,校址设湖南安化县蓝田镇。国立师范学院可以说是群英荟萃,众多知名学者汇集于此,其中有钱基博、钱钟书、皮名举、孟宪承、陈传璋、高觉敷、储安平等著名学者。
1938年安徽大学(安徽省立大学)(部分)、山东大学(部分图书、仪器设备)并入国立师范学院。
1939年长沙会战,学院停办。
1940年4月,国民政府行政院通过决议,定校名为国立中正大学,
1947年国立师范学院复校。
1949年国立师范学院(附中)参与合并组建衡山中学。
1949年改名国立南昌大学,1953年10月,以调整后的南昌大学为基础成立江西师范学院,后发展为江西师范大学,1951年平原师范学院创建。
1949年后国立师范学院并入湖南大学。1953年8月中国院系调整,湖南大学撤消,建立了中南土木建筑学院和湖南师范学院。
1953年9月,根据中南教育部的指示,湖南师范学院以原国立师范学院为基础,合并了湖南大学、南昌大学、河南平原师范学院部分系科,和湖南大学、南昌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学院、河南平原师范学院部分学生,成为当时中国专业设置最多的师范院校之一。
1953年湖南大学(原国立师范学院与原湖南大学部分文理系科)建制撤销,改建为湖南师范学院。
1953年平原师范学院参与合并组建河南师范学院,改建为河南师范学院(新乡二院),后发展为河南师范大学。
1953年南昌大学(部分文理科)、平原师范学院(部分系科)并入湖南师范学院。
1957年至1961年,长沙师范专科学校、湖南体育学院、湖南艺术学院相继并入。1984年,正式更名为湖南师范大学。
1996年成为湖南省省属高校中唯一一所进入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
2000年以来,先后与湖南教育学院、湖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等4所高校合并,组建成新的湖南师范大学。
师资力量
截至2014年3月,学校有专任教师17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人选4人,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科研团队2个;拥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7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86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7人,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教学名师3人,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者等28人、湖南省“芙蓉学者”奖励计划人选12人、湖南省“百人计划”特聘专家5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72人、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科带头人”3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