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个月,海南省供销合作社系统的很多人都累并快乐着。
受疫情和春节假期叠加因素影响,海南冬季瓜菜部分品种出现价跌和“卖难”情况,部分刚刚脱贫的农户返贫风险提升。2019年,海南省供销合作社系统曾举办200多场“爱心扶贫大集市”活动,销售总额2100多万元,让6万户次贫困户获益。在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海南省社党委决定要全力以赴保住前期脱贫攻坚战取得的胜利果实,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全员投入到“抗疫保供产销对接大行动”中。1月31日,海南省社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出动了。
连日来,他们每天都要处理应接不暇的社区居民订单,配菜、送菜、汇总成为日常事务;车辆不够,就用私家车运送,座椅全放倒;缺少人手,就自己分拣、装卸、搬运;晚上忙到12点更是家常便饭。为了不遗漏,还要反复核对订单信息,绘制各种登记表格。
他们奋勇当先,冲在田间地头收购滞销蔬菜;千方百计,以社群营销开展社区送菜服务。他们着力拓宽海南农产品、特别是冬季瓜菜跨区域销售渠道,依靠系统网络优势,畅通“海南消费扶贫抗疫保供产销对接大行动”线下渠道。疫情成为检验综合改革成果的试金石,他们真正成为党委、政府关键时期用得上的抓手。
2月20日,海南省委副书记、省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领导小组组长李军,肯定了海南省供销合作社“抗疫保供产销对接大行动”取得的初步成效,并要求省委信息综合室将其编发到《海南信息》。
机关女干部变身卖菜大姐
瓜菜进社区直供销售成为海南省社开展“抗疫保供产销对接大行动”关键一招。近半月来,海南省社机关从省社领导到全体党员干部、职工都投入到农产品进社区直销行动中。
59岁的海南省供销合作社机关党委书记罗艳霞和同龄的省社监事会办公室主任田莉,是这次大行动中的一支小分队。
因为订单太多,田莉在罗艳霞的私家车里竟没“一席之地”,不仅前后左右全是垒得高高的瓜菜,怀里还得抱着。田莉也会叮嘱罗艳霞:“你慢点开,别让菜砸到我。”2月17日,田莉在搬运瓜菜时将腰扭伤,但仍坚持工作。
疫情之下,她们冲在前面,展现了供销社人的担当和责任,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虽然挺累,但也挺开心。关键时刻,能出一把力是应该的。”罗艳霞说。
走向地头防返贫
在临高县临城镇仙还村委会龙堂村,王贤见到了陈岳。陈岳是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种植瓜菜已经顺利脱贫。2019年陈岳和朋友合伙投资26万元,将20亩辣椒增加到80亩。
“没成想,今年辣椒市场价格不稳定,加上受到疫情影响,收购商也骤减,一地好辣椒没人要,心里非常着急。”陈岳的辣椒正值丰收,每星期能采收2万-3万斤,但如今销路不畅,只得发朋友圈求助。
了解情况后,临高县社社属企业——海南临供农产品运销有限公司迅速联系了安徽收购商。2月15日,以每斤1.15元的收购价格,帮陈岳将2万斤辣椒销往安徽合肥市场。
“这些辣椒眼看就要烂在地里,幸亏临高县供销社为我解了燃眉之急!真是太感谢你们了!”陈岳激动地说。
得益于消费扶贫构建的服务网络,疫情当前,海南省系统压实脱贫攻坚战任务,扛起防返贫责任。
抓牢服务阵地解民忧
在与农民日益密切的利益联结中,海南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在农民身边构建起电商、农批、社区服务中心等各种服务阵地,这成为他们抗疫情、保增收的得力抓手。
三亚市供销合作社通过利民供销产业园有限公司,将新鲜蔬菜配送到7个社区居民家门口,平均每天配送8000余斤。同时利用德航电商公司,开展“点对点”直供模式,将瓜菜远销省外70吨。
临高县供销合作社通过农产品批发市场,承接政府“菜篮子”建设任务,在县城3个农贸市场建设“菜篮子”平价专区,在县城建设4个平价超市,并启动应急调运和储备机制,向市场投放1000吨蔬菜。
五指山市供销合作社发挥新建农村综合服务社作用,融入滞销瓜菜运销等业务。仅2月12日,番阳孔首综合服务社每日收购青瓜1.7万斤,平价销售至各社区和农贸市场。这充分发挥了供销合作社新型为农服务网点实际作用,并在全省系统191家农村综合服务社复制推广。
截至2月17日,全省系统已采购滞销瓜果菜2527.6吨,配送供应省内城镇社区近50万户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