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要根深叶茂,其关键是什么?
正确答案:C.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
2、“五个认同”是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
正确答案:C.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3、民族是指人们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正确答案:D.共同经济生活
4、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八进”中包括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苏木乡镇(街道)、进嘎查村(社区)、进连队、进宗教活动场所、()。
正确答案:A.进网络
5、“三个离不开”指:(),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正确答案:C.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
6、我国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概括为“两个共同”,具体是指()。
正确答案:C.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7、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以()促进心灵相通、命运相通。
正确答案:A.语言相通
8、2023年10月27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第九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大团结是以()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和基础。
正确答案:D.中国式现代化
9、以下“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表述不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C.内蒙古是在党中央的勉励下发展起来的
10、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关于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的决定》中指出,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党员教育、国民教育、社会教育。
正确答案:C.干部教育
11、把()作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民族地区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促进发展成果公平惠及各族群众。
正确答案:C.改善民生、凝聚人心
12、不是2023年8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六部条例是:()
正确答案:B.《内蒙古自治区建设我国北疆嵌入式社会促进条例》
13、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共召开了(),第五次于2021年8月27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
正确答案:D.5次
14、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深入推进(),加强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发展边境旅游等产业,努力实现边民富、边关美、边境稳、边防固。
正确答案:A.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
15、2024年全区“民族政策宣传月”“民族法治宣传周”的工作主题为()
正确答案:D.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全面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
16、()一经诞生,就努力探索适合国情的解决民族问题之路,不断深化对中华民族的认识,与时俱进阐释中华民族的科学内涵。
正确答案:B.中国共产党
17、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民族工作创新发展,就是要坚持正确的,调整过时的,更好保障各民族群众合法权益。”要重点把握()
正确答案:C.四对关系
18、()及其制度实践,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历史文化传统,奠定了中华民族共同体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