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老师在讲座中围绕“表演、创作、理论”三个概念和“民间特性、美学意义”两个观念展开。郭老师指出,中国民族器乐的生成与表演、创作、理论三大体系的建立有很大的关系,在建立专业化的教育体系之前,我们要明白很大一部分是民间传承,如今很多传统音乐进入校园,它们同样需要进行专业化的建构。而表演、创作、理论这三个体系是在向民间学习中、在表演实践中、在教学体系中、在创作与理论中生成的。对于中国音乐来说,我们需要思考“礼乐”“俗乐”,“中西艺术创作观念”“民间性”,“新传统”“当代性”这几个点,理清这几组概念之间的逻辑对中国传统文化审美观以及民族器乐艺术认知观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讲座交流环节,在场师生各抒己见,气氛热烈。
主讲人《人民音乐》编审张萌
下午的“学术对谈”由张萌老师主持,该活动为选手、评委老师及现场听众提供了一个深入交流的机会。
左起:张萌郭树荟蒲方孙凡白晓炜
选手覃锋达提出:民族管弦乐的神与韵是非常重要的,民族管弦乐创作的核心,归根到底要回到民族音乐的本质。
广西艺术学院选手覃锋达
蒲方教授认为:作曲家需要结合审美取向与实践,创作出个性化、时代化的作品。民族器乐的发展,一是以传统器乐的方式构建,二是以民族器乐为依托创作出当代音乐作品。
中央音乐学院蒲方教授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著名琵琶演奏家吴玉霞谈到:无论创作还是理论,“技道合一”都是很重要的。对于音乐创作和文论写作,将两者对立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该做的应是将其融合与统一。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著名琵琶演奏家吴玉霞
武汉音乐学院孙凡教授认为:传统可以以非传统的方式延续,创新也是一种传承,作曲家需要发掘民间元素、结合西方技法,共同推进发展。
武汉音乐学院孙凡教授
张萌编审主持学术对谈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著名打击乐演奏家陈佐辉认为:作曲技法和音乐风格的融合是非常重要的,作曲家在吸收音乐的养分时要有提炼的技能,同时不要丢失了音乐的旋律美,演奏技法与地方风格要统一。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著名打击乐演奏家陈佐辉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著名作曲家赵东升认为:每位作曲家传达内心情感和表达内心思想的路径不同,作品带给不同的人以不同的享受,这与作曲家所处的环境和个人经验有关。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著名作曲家赵东升
星海音乐学院教授、作曲家陈明志
郭树荟教授
优秀论文获奖选手与评委合影
会议闭幕式由蒲方教授主持,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吴玉霞在发言中对本次论文评选活动作了高度评价,希望“华乐杯”论文评比活动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