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宣城人,1968年12月参加工作,197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曾在芜湖市城建局、组织部和老干部局工作,先后任芜湖市马塘区委书记、芜湖市工商局局长,芜湖市政府秘书长、市长助理,芜湖市副市长、市政府党组成员,芜湖市委组织部长、市委副书记。2002年5月以来,先后担任巢湖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市长、市委书记。2004年12月29日,在中共巢湖市第二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当选市委书记。
如何利用好巢湖的区位优势向东发展,这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抢抓东向发展新机遇,推进巢湖新跨越。
本报记者:夏书记,你好,。巢湖市是我省实施东向发展战略的前沿城市,请问巢湖市将采取哪些措施,来贯彻和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这一经济发展战略?
夏望平:不少来过我们巢湖市和县的人,可能都会有这样的体验,明明是身处和县境内,手机却能收到江苏南京移动通信公司发来的欢迎短信,这件小事本身就能说明,我们巢湖市与江、浙、沪之间的距离到底有多近。在巢湖市,有许多地方与江苏省的城市,仅仅只有一江之隔、一桥之隔或是一路之隔。
目前,巢湖市有80%的蔬菜、水产、油脂等农副产品销往“长三角”,在来巢湖市的游客中,有60%左右来自江、浙、沪地区;巢湖市每年有90万人常年在外务工,其中有近60%的人,将务工地点选在了“长三角”地区。
巢湖市不少企业在改制重组时,都有江、浙、沪的企业前来投资;巢湖市骨干企业的技术依托,也主要来自于江、浙、沪地区。近年来,我们多方筹措资金,加快了通往南京的快速通道建设,先后拓宽、改造了巢宁路,新建和改建了通江大道、和沈路以及市内的主干道,较好地构建了东向交通网。
巢湖毗邻“长三角”,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如何利用好这一优势向东发展,是我们市委、市政府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我们的目标,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抢抓东向发展新机遇,推进巢湖新跨越。
当然,与”长三角“的城市相比,巢湖市的经济基础还比较薄弱。所以在向东发展时,巢湖市要甘当”配角“,但也要谋求双赢。我们将按照“点”、“线”、“面”相结合的思路,快速推动沿江开发,打造区域合作平台。我们已经与南京市政府和南京大学签订了全面合作框架协议,围绕沿江开发、跨江合作和东向发展,共同研究、制定区域合作方案,以开展丰富多彩的两地交流与合作。
我们提出,按照“发挥优势、错位发展,打造品牌、甘当配角”的总体要求,着力打造面向东部地区的重化工业基地、建材和新型建材基地、农副产品加工供应基地、旅游休闲度假基地和劳务经济基地,加快融入长三角经济圈,促进巢湖跨越式发展。
我们要精心打造好“滨湖山水城市”、“生态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这三张“城市名片”,假如这三张“名片”都“打”响了,巢湖市的发展将会向前迈进一大步。
本报记者:夏书记,谈到“经营城市”这个话题,请问巢湖市将定位出一个什么样的城市形象?
夏望平:我们一直非常重视打造巢湖的“名片”,根据规划,巢湖市要精心打造好“滨湖山水城市”、“生态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这三张“城市名片”,这三张“名片”张张都是精品,张张都充满了魅力,假如这三张“名片”“打”响了,巢湖市的发展将会向前迈进一大步。
对于大自然和老祖宗留下来的珍贵财富,我们这一代人有责任将其利用好,否则就对不起生长在这方水土上的老百姓。
本报记者:随着巢湖旅游知名度的日益提高,今后巢湖市还将采取哪些举措推动旅游业更加稳步地向前发展?
夏望平:“环巢湖经济带”其实就是一个旅游产业带,我们目前已经将规划方案做好了,下一步就是要付诸实施。53公里长的环巢湖大道现在已经立项,明年就将施工,这条大道与忠庙的环巢湖大道相连,从而使巢湖风景区连成一线。
巢湖全市有80多处自然景观、50多处人文景观,对这些大自然和老祖宗留下来的珍贵财富,我们这一代人有责任将其利用好,否则就对不起大自然,对不起祖先,也对不起生长在这方水土上的老百姓。
从2001年以来,我们积极开展旅游招商,引资6亿多元,建设了40多个旅游项目。在环巢湖旅游风景区建设方面,我们已与香港地中海集团签订了合同,准备投资20多亿元开发姥山岛;同时,兰州的国芳集团也计划投资8亿多元,在巢湖北岸的炯炀镇兴建滨湖国际度假村。
“十一五”期间,我们还将大力进行旅游招商,在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培育大型旅游企业,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和产品,力争到2010年,使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达到30亿元以上。
对于领导干部,包括对我本人来说,要坚决防止从历史发展的不足上、从区位的相对劣势上、从加快赶超的难度上,为自己找理由,给自己找借口。
本报记者:目前,与周边一些城市相比,巢湖市的经济发展在某些层面还有一定的距离,请问在现有条件下,巢湖市将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
夏望平:对于你说的这一点,我毫不避讳。其实,早在2004年底,我们市委、市政府就客观地分析了巢湖市经济发展的状况,认为我们的综合经济实力在全省还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在沿江城市中还处于偏后的位置。不过,我们拥有区位、交通、资源等方面的优势,而且人杰地灵、人文荟萃,应该而且也能够发展得更快、更好。因此,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要实现“一年小变化、三年中变化、五年大变化”的目标。
巢湖市于1999年撤地建市,目前有75%的人口都在农村,无论是在城市管理上,还是在经济发展上,我们都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我们要在观念上解放思想,要着力破除传统的小农经济观念、传统的计划经济观念以及传统的地方工作观念。对于领导干部,包括对我本人来说,要坚决防止从历史发展的不足上、从区位的相对劣势上、从加快赶超的难度上,为自己找理由,为自己找借口。比如说我们搞旧城改造,虽然落后了人家十几年,但我们还是要拉开旧城改造的帷幕,不能说落后了,我们就什么都不做了。
我觉得,一个地方的经济能不能向前推进,能不能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关键是看领导干部的能力强不强。我们要坚决克服那种“由少数人去选少数人”、“在少数人中选少数人”的弊端,要把那些真正有本事、真正靠得住的干部,选拔到重要的领导岗位上来,从而激发各级干部创业的激情,调动各方参与改革、支持改革的积极性。
我们发展经济,目的就是要让老百姓得实惠,让企业有利润,让政府的声誉提高,其中老百姓得实惠是最重要的。如果能达到这样一个多赢的局面,那就是我们各级领导干部的政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