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寂静,静得能听见自己快步走发出的“沙沙”声,“从这里走向战场”巨幅标识牌很快被甩在身后。
“轰——!”炮弹撕裂空气的瞬间,山石翻滚、尘土飞扬,大地陷入到疯狂的颤抖中。我的心脏“突突”得仿佛要跳出胸膛,紧张的情绪令人窒息。
“欢迎来到三界训练基地。”一条黑影闪出来,涂满迷彩的脸上露出一双眨动的眼,目光犀利得像他身上那把明晃晃的枪。
“找老丁?”黑影伸出满是老茧的手,使劲握住我的手热情地晃动:“他刚走,说是去市二幼了。”说着,涂满迷彩的脸上笑出一排洁白的牙。我定睛一看,这是一位身材魁梧的上校军官,迷彩服已被汗水湿透。
“只要老丁在,一切都妥妥的!”这位驻军某部政治工作部主任提起老丁如数家珍:“在老丁和双拥办同志的努力下,市县两级不仅高标准为我们修建了一座净水处理厂,还克服各种困难把水管修到大山深处,不容易啊!”
老丁叫丁勇,是滁州市双拥办主任、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我们听说他在三界,没打招呼就直接来找他,想了解滁州双拥工作。
“老丁和双拥办的同志一年不知要来多少次。现在,群众非常支持部队,就算装备不小心碾轧了庄稼,也不会找部队麻烦!”上校身边一位年轻军官插话。
炮声打断述说,“战斗”一触即发。一辆装甲指挥车呼啸着“跳”过土坡直冲在我们面前。上校钻进车,甩下一句:“滁州拥军,那是杠杠的!”
我们急忙忙“追老丁”。从三界镇赶到市区50多公里,1小时车程。车窗外,公路旁不时闪现大炮、坦克等军事主题标识,还有巨幅拥军壁画。
午后的滁州市第二幼儿园,阳光慵懒地洒在草坪和青石路上,仿佛是大自然撒下的金色碎片。
“嘘——”园长窦祖红将手指压在嘴唇上示意:“孩子们午休了。”她指着满墙孩子们手绘的解放军叔叔画像,自豪地说:“咱幼儿园在滁州数一数二,不论谁家的孩子想入园都要摇号,唯独军人的孩子可以直接入园!”
我正看着孩子们安静入睡的样子入神,园长轻声对我说:“瞧,这是‘拥军床’。”原来,幼儿园为了保障军娃入园,在房间又增加了很多小床。
“这不,老丁和双拥办的同志亲自来送军娃入园需求表,千叮咛万嘱咐,可连口茶都没顾上喝,就赶去天长市了。”园长指着桌上还冒着热气的茶杯说。
告别园长,我们继续“追老丁”。一个半小时后,车开进天长市最大的民营医院——天康医院。院长于正江风风火火地小跑过来,说:“我们半夜接来一位突发疾病的重点优抚对象。”
“夜班全员出动,及时把老爷子接到优抚病区,经过精心护理,老爷子现在脱离危险了!”于正江用力捋了捋凌乱的头发,笑着说,“优抚对象在我们医院不仅能享受最优质服务,还有不少其他优惠。”
我正想问老丁在哪儿,手机铃声突然响起,一看,正是老丁。“实在对不住,市里马上要开个军地互办实事推进会,有几个实际问题需要解决。我慰问完生病的优抚对象就先往滁州市区返了!”老丁洪亮的声音里透着真诚,“我明天一早去滁州学院,讨论深化大学生拥军社会实践的事,咱们明天见。”
虽然没见到老丁有点遗憾,但我深深感受到了双拥工作的“滁州速度”,明天接着“追老丁”!
陆军某部在我军首个合同战术训练基地一一三界训练基地开展战术协同训练。(黄振宇摄)
突出服务备战打仗这条主线
——对话中共滁州市委书记、
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许继伟
新时代中国双拥:请您介绍滁州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红色历史。
许继伟:滁州位于安徽省东部,是中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是长三角27个中心区城市之一。近年来,滁州各项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经济总量稳居安徽第三,是近10年全国经济增速最快的地市之一。
滁州也是革命沃土。抗日战争时期,滁州是全国19块抗日根据地之一,中共中央中原局曾进驻滁州,刘少奇、张云逸、罗炳辉、方毅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留下了光辉战斗足迹。解放战争时期,滁州人民全力支援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为新中国成立作出重要贡献。
新时代中国双拥:滁州近年来双拥工作的基本情况是怎样的?
许继伟:长期以来,滁州军民用一段段血浓于水的故事不断丰富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内涵,双拥模范城的成功创建见证了滁州双拥工作的坚实步伐。
近年来,滁州以全国双拥模范城“连创连冠”为强大动力,突出服务部队备战打仗这一主线,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做好新时代双拥工作,不断完善党政齐抓共管、军地密切协作、社会广泛参与的双拥工作格局,做到了组织领导坚强有力、宣传引导广泛深入、拥军工作扎实有效、拥政爱民成效凸显,滁州市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分别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和安徽省双拥模范城“九连冠”,滁州市征兵办被评为“全国征兵工作先进单位”。
近日,陆军某旅组织战术训练。(黄振宇摄)
新时代中国双拥:滁州是怎样平战一体、完善双拥工作体制机制的?
新时代中国双拥:滁州怎样把部队所需与地方所能有效结合?
许继伟:我们牢固树立军地“一盘棋”思想,聚焦重大项目、重点工作、重要任务,建立帮助部队解决问题的需求提报、精准处理、过程管理三种机制,2020年以来,高效帮助部队解决难题170余项,为部队修建道路和水电等基础设施,帮助部队建设运输专线等,有力服务部队备战打仗。
新时代中国双拥:针对过往部队多,滁州是怎样做好服务保障的?
许继伟:滁州地处襟江带淮的南北要冲,我军首个大型合同战术训练基地——三界训练基地坐落在此。我们始终把服务保障驻滁、来滁演训部队作为一项重要责任,用心用情用力提供服务保障。在机制建设方面,在安徽省率先出台拥军支前工作措施,制定“1+N”拥军支前方案和应急应战响应机制,推动平时支训能力向战时支前能力转化。建立市本级、三县(市)、五乡镇拥军支前(支训)联动机制,全力服务保障部队演训。在军供保障方面,为积极适应军队练兵备战的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建设了军供保障中心和军粮供应站,精准收集需求清单、制定服务清单,为驻滁、来滁部队提供强有力的后勤服务保障。
新时代中国双拥:滁州在激励官兵练兵备战方面有什么举措?
许继伟:“后方”连着“前线”,我们不断健全优待政策,坚持入伍高标准欢送、服役高力度奖励、退役高规格欢迎、家庭高质量优待,让官兵真切感受到“一人参军,全家光荣”。出台《对获得功勋荣誉表彰现役军人及军队文职人员奖励的实施办法》,对获得功勋荣誉表彰人员给予充分奖励,将其事迹写入地方志和市、县、乡、村四级光荣榜、光荣墙,分批次组织边海防官兵父母及当年立功受奖官兵父母进行短期疗养。
新时代中国双拥:滁州是怎样解决好官兵“三后”问题的?
许继伟:近年来,我们在完善拥军优属配套措施上出实招。“后路”上,转业军官全部安置到公务员岗位,符合条件的退役士兵全部安排到全额事业编和国企岗位。中小学教师岗位定向招聘退役大学生士兵,2020年以来,共开发6870个专项岗位,安排5530名退役军人上岗。出台《滁州市支持退役军人和军属就业创业金融服务若干措施》,推出“拥军贷”“军誉贷”等军人军属专属金融产品,累计发放贷款2.47亿元。“后院”上,事业编专岗定向招聘随军家属,2020年以来,共落实随军家属工作随调和未就业随军家属安置75名,发放未就业随军家属补助311.4万元。“后代”上,我们安排军人子女就读全市最优质学校,在部队营区设立“戎耀亭城·同心筑梦学堂”,组织师资力量进军营,为军人子女提供最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