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上消除“三缺陷”、“最多跑一次”优化服务,以监测数据为驱动持续进行质量改进,坚持“专融并进”提升医技水平……这些县域改革发展经,医院管理者一定不能错过>>
记者|张园园
编辑|张园园
新医改大潮下县域医院如何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典型实践总结出了怎样的经验?管理者们又有哪些思考12月28日,助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高峰论坛暨“两寻找”项目安徽太和站标杆医院授牌仪式圆满举行。
安徽省卫健委基层处调研员武松致辞
据了解,“两寻找”标杆医院遴选标准参考了“大病不出县”人数比例、就诊及住院人次、学科发展水平、卫生健康部门意见、媒体报道情况等多个维度,综合以上指标并经县域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管理专家委员会推荐选出。太和县人民医院经过层层筛选脱颖而出,其县域内就诊率保持在90%以上,2018年晋升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实现全省县级医院创建三级综合医院“零突破”。此外,该院紧盯改革发展前沿和现代医院管理,奋力打造技术有深度、服务有温度、管理有强度的区域医疗中心。
与会者围绕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学科建设与慢病管理、县域医共体建设、医院质量改进等县域综合医改、服务能力提升等焦点与热点话题展开了深入交流。
授牌仪式(左为太和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祝振华,右为中国县域卫生杂志总编辑郑莉丽)
吴荣涛:全面推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阜阳市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吴荣涛
阜阳市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吴荣涛指出,阜阳市地处皖西北,面积10118平方公里,人口1070万,是安徽人口第一大市和全国3个千万人口地级市之一。该市全面推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和城市医联体建设,稳步推进医保、医疗领域改革,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同时,阜阳市全力抓好健康脱贫,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做到应签尽签,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扩大到30个病种,慢病保障管理病种扩大到45个。此外,阜阳市不断改善医疗服务,2019年全市11所二级医疗机构满意度达到96.59%,较上年同期提高了约2个百分点,全市医疗纠纷较上年同期下降了4%,群众就医获得感逐步增加。
闪旭:深度整合县域医疗服务资源
太和县副县长闪旭
“此次论坛将有助于聚焦提升县域卫生工作同质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太和县副县长闪旭表示,太和县辖31个乡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是全国著名的医药集散中心,也是全国综合竞争力百强县。近年来,太和县深度整合县域医疗服务资源,打造了4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全县住院病人实际补偿比、总住院率、按病种付费执行率和患者满意度等核心指标实现良性循环,县域就诊率保持在90%以上,整体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使用效能不断提升。
祝振华:现代医院管理结硕果
保障90%患者不出县
太和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祝振华
安徽省太和县人民医院紧紧抓住新医改的机遇,以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为抓手,着力提升县域综合服务能力。太和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祝振华指出,医院充分发挥党委核心引领作用,构建了现代医院管理体系。
其中,管理上致力于消除“三缺陷”,医院向全院职工征询哪三个工作最不顺心、哪三个方面最不顺手,患者哪三个方面最不满意,并将收集的1184个问题,进行归纳和落实整改;医院不断规范议事规则,落实“三会议”,修改和完善党委会议、院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和“三重一大”事项实施细则,并充分发挥职代会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将党支部建在学科上,实施“三培养”,把优秀骨干培养成党员,把优秀党员培养成科主任,把优秀科主任、高级职称专家培养成支部书记。医院党委7个支部调整为17个支部,现有28个党支部,540名党员。
会议现场
该院不断加大科技兴院步代,对科研立项获奖、论文发表、国家专利通过、新项目开展、省市重点周期评审通过与升级的个人与科室给予奖励,通过双绩效奖鼓励医务人员进修深造,与解放军301医院和上海瑞金医院等36家医院开通远程会诊与远程教学,提升疑难危重救治能力。同时,该院围绕"内科外科化、外科微创化、医技治疗化、肿瘤精准化",学科建设进一步细分,顺利开展心脏冠脉搭挢术、脑血管搭挢术、脑梗塞动脉取栓术、胃镜下早癌粘膜剥离术等新疗法,保障90%患者不出县的医改成果。
曹连元:公立医院章程的三大关键点
县域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原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副所长曹连元
曹连元同时指出,公立医院管理者要正确理解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其中,要明确党委书记、院长与纪委书记的关系。党委的领导作用是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促改革、保落实。党委书记主持党委全面工作,是医院党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党委决策是集体决策,而不是党委书记的“一言堂”;医院纪委书记是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监督的第一责任人;院长是医院运营第一责任人,在医院党委领导下,全面负责医院、医疗、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工作,为医院法定代表人。
柏平华:组建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医共体集团
浙江省长兴县中医院党委书记柏平华
县域医共体建设如何发力?浙江省长兴县中医院给出圆满答案。该院党委书记柏平华介绍,2017年9月起,长兴县中医院分别与虹星桥镇人民政府、夹浦镇人民政府等签订合作协议,77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陆续挂牌“长兴县中医院医共体分院”。2019年初,“长兴县中医院医共体集团”正式挂牌,使得已有的医共体运行体制和机制得到制度固化。成员单位法人全部变更为集团负责人,组建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医共体集团。
截至目前,长兴县中医院医共体集团已经逐步制定医共体章程、设立九大管理中心组织架构,制成中心运行手册,建立集团例会制度,推进同质化管理。九大管理中心累计修订各项规章制度170余项,开展制度培训20余场次。同时,医院以考核为抓手提升个人能力,要求医共体成员单位一院一品一体化发展,集团形成“一家人、一本账、一盘棋”的集团化发展模式,建立纵向整合、横向协同的高效运行机制。
为做实基础性预防保健工作,积极发挥专业知识特长,长兴县中医院积极参与健康一线疾病预防工作,医院秉承中医“治未病”理念,突出中医特色,开展“体检-预防-保健-诊断-治疗-体检康复”为一体的环式治未病保健治疗链。成立治未病中心的同时,为全县15家治未病分中心成员单位授牌。
陈波:以监测数据为驱动持续进行质量改进
江苏省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陈波
鲍萍:坚持“专融并进”提升医技水平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务处副主任鲍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中科大附一院”)医务处副主任鲍萍同样认同陈波关于医疗风险无处不在的观点,她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医务人员的工作性质决定他们实际上是一只脚在医院,另外一只脚在法院。她指出,医疗质量安全再怎么强调都不过分。中科大附一院建立了由委员会、职能部门、质量小组组成的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三级网络;2018年9月医院出台了《中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三十条(暂行)》;同时,制定个性化的医疗质量与安全考核细则,打破原有的外科、内科、医技划分,覆盖所有业务科室和重点部门,实行全面质量管理,与绩效考核直接挂钩;此外,通过自查、院长带班查房、职能部门和多部门联合督查等方式落实院内各级医疗质量与安全考核,并将考核结果每月院内公示与通报排名;根据岗位、培训需求的不同,分别制定个性化的医疗质量与安全培训内容,建立多元化、全方位的教育培训体系。
国家卫健委基层司:慢病管理县域形式严峻
县域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健康报》原副总编辑邢远翔
作为此次会议的主办方代表,县域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健康报》原副总编辑邢远翔表示,在国家卫健委的指导下,县域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启动“两寻找”项目,即寻找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标杆医院”和发展滞后的“困难户”。2017年首站从山东东阿县人民医院起步,此次太和站是“两寻找”项目走过的第25站。同时,邢远翔对于太和县人民医院在精细化管理、智慧医院建设方面的经验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齐鲁制药销售总公司大客户经理赵斌
河南省巩义市总医院副院长白龙伟
山东省邹平市人民医院副院长任兴帅
江苏南通启东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张风雷
安徽省卫健委基层处调研员武松、中国县域卫生杂志总编辑郑莉丽、河南省巩义市总医院副院长白龙伟、山东省邹平市人民医院副院长任兴帅、江苏南通启东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张风雷等出席会议,来自阜阳市卫健委体改科、医政科、基层卫生科、科教国合科以及安徽、山东、浙江、江苏、河南等地300余名医院管理者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