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或许就是中国人几千年来一直推崇读书的理由。满腹的史书文采,胸怀着齐家治国的梦想。
多少从乡村走出来的学子向往着有一天能用这满身的才华,改变自己的命运。苦读十年寒窗,为的不就是有一天能够身处庙堂光耀门楣。
然而在风云际会的年代,哪有十全十美的人生,对于陆步轩来说,在他真正成名前,往事都是不堪回首的岁月。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这句话用在陆步轩的身上再也合适不过了。毕竟那是他青年时代最值得骄傲和回忆的一段人生经历,也是他青年时代的人生巅峰。
54年前陆步轩出生在长安县的一个贫苦家庭,小小年纪就失去母亲的他在父亲的呵护下慢慢的长大,看着日夜奔波操劳的父亲,早早的在心中种下了一颗改换门庭、光耀门楣的种子。
也许聪明是与生俱来的,但努力终究是后天的自我约束。从踏入学堂的那一刻开始,陆步轩就为了自己的目标一步步的迈进。
当时光不再留恋,当岁月悄然流逝进入高中时代之后,陆步轩感觉他想要的生活离他越来越近了。
而此时他也垒下了属于自己高傲的资本,他的学习成绩在同龄人中总是遥遥领先,常常是以百分的差距,将同学们远远地甩在身后。
在那个一切都要向成绩看齐的年代,陆步轩宛如校园中最惹人注目的花朵,不仅是情窦初开的同学们围在他的身边,就连老师们也总是向他投来赞许的目光。
而这一切也都成了陆步轩、骄傲和自负的资本。"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的价值观慢慢的在他内心里变的根深蒂固。
带着骨子里的高傲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陆步轩踏上了追求未来的高考,而他也如愿以偿的以长安区文科状元的身份考上了他梦寐以求的北京大学。
这是离他实现人生抱负最近的地方,这里不仅有他在老家接触不到的人脉关系,也有着各种充满机遇的选择机会。
当我们打开眼界的时候,或许才会发现自己的世界有多么的渺小。
就像一滴水只有进入到大海以后,才会发现原来世界是如此的广阔,也像一片初见枝头的树芽,等到春风吹满整棵大树的时候,才意识到原来自己只不过是万千树叶中最普通的那一片。
进入北大以后陆步轩才发现,原来这里才是"精英"的聚集地,着装有点另类的他,似乎只有靠着坚强的外衣才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寸之地,曾经的"状元"在这里再也普通不过了,他只有不断的努力才更跟上别人的步伐。
或许是他的运气开始一点点的用完了,或许是考进北大即是他青年时代的巅峰。毕业以后,他依旧保持着骨子里那颗文人该有的倔强之心,然而此时的世界已经不是曾经的那个世界,包分配的时代也已成为了过去式。
陆步轩放不下"北大才子"的身份,所以渐渐的开始在社会上碰壁。当用人的企业对他考核时和众多求职的人一起赴考的他,感觉到了一丝的"耻辱",所以陆步轩选择了甩手而去。
通往光耀门楣、扬名立万的那扇大门似乎在一点点的向陆步轩关上,百般无奈的他只好打点行囊,回到了那个生他养他的地方,躲到当地的计委当中去一点点的舔舐着自己的伤口。
可当他发现自己的成绩被人"剽窃"的时候,清高的他再次愤怒了起来。
为五斗米折腰不是他想要的生活,他要光明正大的成为一个"家",文学家、作家、史学家等等都可以,他瞧不起世俗里的那点事,换句话说他讨厌奉承,更讨厌那些所谓的人情世故。
既然得不到名,那就去追逐利吧,总有一个是属于自己的。愤然离去的陆步轩选择了下海经商,在他的潜意识里,经商对于他来说是绰绰有余的把戏。
干过化工、干过装修,他试图寻找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可此时的他终究是体会到了折翼的痛苦。
冲着他这"北大才子"名声嫁给他的妻子,因为忍受不了陆步轩的落魄和看似的"无能"最终离开了他,而眼前一塌糊涂的生活也让陆步轩的精神彻底的崩溃,他开始用酒精来麻痹自己脆弱的神经。
第二任妻子的出现也许是上天洒在他身上的一点阳光。
她并不在乎陆步轩是不是什么才子,只是喜欢能他在物质上能得到更多一点,再多一点。于是她让陆步轩干起了"屠夫",至少有了这一份事业,可以让他们的生活更好一点。
陆步轩也学会了妥协,在生活面前他放下了那颗耿耿于怀的读书人的心。
然而本想"隐姓埋名"了此一生的他却一夜之间成为新闻的焦点。曾经的北大才子沦落为一介屠夫的标题出现在各大媒体报纸之上。
一场关于北大学子是否应该去做屠夫的辩论成为争相报道的焦点,引发了全民的大思考。
而正像当时北大的校长说的那样,北大的学生可以成为科学家,可以成为高管精英,但同样也可以做屠夫。职业没有贵贱,人生皆可选择。
曾经早已关上的上门向陆步轩打开了一扇窗,他北大的学长邀请他到广州去一起创业。
而他们的选择竟然是"屠夫教育"!在他们两个人的经营之下,他们把屠夫这个曾经毫无技术含量可言的工作,变为了一门实名的科学。
陆步轩将他多年来的经验总结编写出了一整套的教材,而且将营销学、市场学等看似高大的学科联系在了一起,将屠夫这个行业推上了一个新的高点。
而此时的陆步轩也似乎找到了自己真正的人生意义。
当他再次回到北大的演讲台上的时候,他不再是那个曾经一度认为给母校丢脸的屠夫。而成为了一个在特殊的行业,用知识把自己武装起来的企业家。
整整被世人嘲讽了20年的陆步轩为母校捐款了9个亿,以崭新的面貌站在了世人的面前。
人生或许就是这样,如果我们将一颗热忱的心投入到一个行业当中,那我们势必会在这其中发现自己的价值。
也许在中国人的骨子里还保留着对职业的认同和看法,但经过我们的努力或许会走出别样的人生。
如今的陆步轩不再是那个自嘲不能掌控自己命运的屠夫了,而是北大走出来的企业家之一。
或许曾经的路上踩过无数的荆棘,但终究是迎来了绚丽的花朵,感慨陆步轩的人生经历时,或许我们也应该好好的思考一下眼前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