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薪镇地处江汉平原腹地,全镇国土面积92平方公里,辖34个村,1个社区居委会,人口7.6万,耕地65638亩。目前,全镇行政定编40人,工勤编制2人,现实有公务员40人,工勤2人。
一、我镇公务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镇公务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队伍活力不够。一是年龄老化。我镇40名公务员中,55岁以上的有7人,占17.5%;50岁至55岁的有11人,占27.5%;30岁以下的有4人,占10%;平均年龄为47.6岁。二是流动不快。尤其是04年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以后这近10年,我镇除领导班子成员调整交流和新招录的7名年轻干部选调进市直机关之外,其他干部无一人流出。由于几十年长期在同一地方工作,加之年龄偏大,部分公务员缺乏开拓进取和干事创业的激情、热情和朝气,工作被动应付的多,主动作为的少,造成整个公务员队伍活力不够。
2.工作能力不强。一是学历层次不高。我镇40名公务员中,大专以上14人,仅占35%;中专11人,占27.5%;高中15人,占37.5%,整体学历层次普遍偏低。二是知识结构不优。40名公务员中,师范专业和农村招录转职干部有25人,占62.5%。机关大多是熟悉行政管理的“万金油”式干部,而熟悉现代经济管理、法律、金融、环境等工作的十分缺少。三是工作方式不适应。由于年龄普遍偏大,对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不愿学,不会学,学不会,习惯于传统的工作方式,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理的意识和能力不强。当工作方式由传统的行政命令转为抓经济发展、抓社会和谐稳定、抓民生服务上来时,他们就产生了能力恐慌和本领恐慌,表现出对市场经济不熟悉、对处理各类矛盾纠纷不胜任,对新的工作环境不适应,出现了“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能用”的尴尬局面。
3.精神状态不佳。表现为:一是进取心不强。部分公务员工作安于现状,求稳守成的思想比较严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怕出错,怕担责,怕冒风险,信奉“守摊子,过日子”,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矛盾、新困难,意志消沉,只讲条件和困难,不讲主观能动性,精神不振。二是工作不安心不踏实。主要是部分年轻干部认为乡镇条件差,上升空间不大,不安心、不热心乡镇基层工作。在机关形成了年龄大的公务员有经验缺知识缺激情,年轻的公务员有知识缺经验缺踏实不安心的现象。
二、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
乡镇公务员队伍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1、“进出口”不畅。一是进口不畅。2006年元月颁布实施《公务员法》后,实行公务员“逢进必考”,虽然体现了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但基本上是面向大学毕业生招考,真正农村急需的既能安心又能干事的村干部、事业单位、中介组织等社会中的各类优秀人才由于缺乏考试优势,被挡在了门外。二是出口不畅。干部一旦进入公务员队伍,便有了终身的“铁饭碗”。虽然《公务员法》规定了退休、调出、辞职、辞退、开除五大“出口”,但因多种因素制约,没有形成氛围,辞职、辞退、开除等规定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2、管理手段不多。乡镇公务员工作性质大体相同,除了本职工作外大都有阶段性中心工作,不像市直机关对业务要求和分工那样明晰,所以对乡镇公务员的考核评价还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的考评办法,包括去年刚刚试行的公务员能力席位标准和我们自己搞的责任状结账往往是定性的多,定量的少,尤其是年度考核除了年底的测评按得票多少确定外,没办法掌握。
4、激励机制不活。一是政治前途渺茫。乡镇公务员处于公务员队伍的最底层,进步空间极小。我镇目前40名在编公务员正科级的只有5人,仅占总数的12.5%;副科级11人,占27.5%,绝大多数干部工作一生到退休都只能是个助理级(科员级)。二是经济待遇偏低。乡镇公务员工资标准偏低,物价上涨,调资调标跟不上,奖励标准低,不如普通农民工,心理不平衡。我今年43岁,1991年参加工作,工作22年,03年正科,目前月工资2529(基本工资1242元,津补贴1287元)元,平均每天84.3元。其中06年调标时为1096元,今年为1242元,7年只增加了146元。统计助理徐汉平今年53岁,1979年参加工作,工龄34年,目前月工资2326元,工资总额27912元。新进的年轻人更低,宣传干事吴翠是2010招录的公务员,目前月工资1981元(基本工资856元,津补贴1125元),工资总额23772元。政治上希望渺茫,经济报酬与付出极不相称,激励机制不活,直接导致部分乡镇公务员产生了前途无望的混世消极心态和工资待遇过低的自卑悲观心态。
三、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的建议
为建设高效、精干、廉洁的基层公务员队伍,现提出四点建议:
1.加强公务员培训,提升能力素质。要定期对公务员进行培训,不断更新知识。对公务员的教育培训要突出针对性、实效性和特定性,围绕农业科技、管理、经济、法律等知识开展专题培训,着力提升促进“四化”协调发展、处理突发事件、应对舆论媒体等方面的能力。培训建议以短训班为主,一般3-5天为宜,不宜过长。
2.放宽招录条件范围,提高乡镇公务员招录针对性。建议结合乡镇工作实际,适当增加从社会上招考录用各类紧缺人才,包括村干部、企事业单位、中介组织等各类优秀人才,满足乡镇发展和基层工作的需要。如果省委不便统一组织,建议制定标准和条件,下放权限,由市级组织实施,以利各类优秀人才进入乡镇公务员队伍,改善结构,提高素质,增强活力。
3.规范考核管理,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建议一是制定出台公务员考核评价办法。以能力席位建设为核心,以工作目标和责任制为重点,建立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常态化考核机制,不能仅根据一次评测就下定论,要将工作特点、日常工作完成情况纳入考评体系,实行分类量化考核。二是出台处置不合格公务员办法。加大对不合格公务员的处置力度,明确标准,严格程序,强化管理,真正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为想干事、能干事、善干事的公务员创造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
4.加强激励引导,激发队伍活力。一是建立绩效挂钩的薪酬机制。将工作量的大小,工作难度的高低,工作质量的好坏作为收入分配的依据,设立特定岗位津贴,实行绩效工资。二是建立乡镇公务员职级分离制度。参照市直机关标准适当增设乡镇非领导职务的主任科员和副主任科员的职数,建议主任科员按班子成员数的50%设置,副主任科员按编制数的50%设置,然后择优逐步选配到位,调动各年龄段公务员的积极性,提升队伍整体活力。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12345(市内)、0728-4812345(市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