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00,1000,10000,100000,熟悉金正大集团的您应该知道,金正大在发展国家电商队的“农商一号”的同时,也努力推进“五个一工程”落地。其中100个农化服务中心的建成,是实现其他四个一工程的基础。近日,依托金正大农化服务中心,农业部“农民田间学校”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武鸣县举办授牌仪式,这是农化企业与农业部共建的首个依托农化服务中心而建设培育的新型职业农民的田间学校。
出席此次活动有农业部科技教育司、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广西区农业厅、复合肥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南宁市农委、中国农业大学、武鸣县人民政府和金正大集团等单位有关领导,以及南宁市周边800多名种植大户。
政府支持企业打造农民培训新模式
“农民田间学校”将农化服务和农技培训搬到田间地头,是农业部培训新型职业农民的重大举措。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副校长严东权介绍,农业部牵手金正大开办“农民田间学校”,能进一步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金正大作为全国大型肥料企业,在长期实践中,摸索出一套全方位、驻点式的农化服务中心模式。
南宁农化服务中心何以赢得农业部的青睐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一个系统化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力量来加入,不单需要主体公益机构推动,也需要社会上有责任的龙头企业支持。农业部科教司处长纪绍勤表示,金正大在推广新型肥料中,通过田间试验观摩、技术培训,给广大用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金正大农化服务中心在销售套餐肥和优质产品的同时,也在践行社会责任。此次依托农化服务中心建立“农民田间学校”,这个政企搭建的公共平台,争取成为让农民得实惠、企业得效益、政府推工作的新型农业综合服务平台。政府、企业和专家可以在此共同为农民提供接地气又实惠的种植解决方案,提高农民种植管理水平,培育认定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带领广大农民高效省力种植。
南宁农化服务中心自5月份建立以来,累计为种植户免费测土100多次,建立示范田170余块,组织种植大户参观学习多达600人次,田间培训农户超过1万多人次。金正大集团副总裁陈宏坤表示,未来金正大在广西建立10个农化服务中心,并结合当地专业合作社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配套精准化施肥技术,推广套餐肥。金正大发现种植户存在施肥难、选肥难的问题,从当地种植作物营养需求出发,推出主要经济作物一揽子解决方案。“通过培训和服务创造需求,通过培训和服务赢得客户,在推动公司快速发展的同时,为服务三农做出我们的努力和贡献。”
作为我国新型肥料龙头企业,金正大以“帮助农民增收,促进农业发展”为己任,始终坚持“技术先导,服务领先”,在全国广泛开展各项农化科技服务等公益性服务活动,启动100个农化服务中心建设,并得到了农业部科教司的大力重视和支持,将金正大的农民培训教育活动纳入新型职业农业培训体系。陈宏坤表示,这是一次有意义的教育模式尝试。
田间学校助力新型农民培育战略
全方位农化服务究竟有什么优势在位于武鸣县小皇后村的金正大示范果场,使用金正大套餐肥和技术服务的果树长势健壮,叶色浓绿厚实,果实多且均匀。“自从与金正大合作以来,果农可得到免费的提供用肥指导和技术服务。”果场负责人周高溪表示,这改变果农的不当施肥习惯,帮助果农增产增收。5年生果树产量为80-100斤/株,他说,“这样的产量不是最好,但绝对是优秀。”
从金正大套餐肥的示范用户处打听到南宁农化服务中心的地址,武鸣县城厢镇种植户李文集马上前来参加农民田间学校的学习。他种了20亩柑橘,在这里,柑橘病害和营养难题都能有老师解决,“找到家的感觉”。对农民田间学校好奇的还有来自柳州市的合作社成员覃帅,“学习有关技术,还能找到更多好产品,这一趟来得值。”
据悉,2015年农业部要实现在100个试点县培育10万名新型职业农民,重点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负责人、农机能手等加强技能培训。
2014年,武鸣已培育456名有文化、懂技术和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武鸣县副县长佘国东表示,“农民田间学校”在武鸣成立,将为武鸣农业发展提供强大的专家力量和优质农化产品,推动武鸣现代农业发展,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广西区农业厅科教处处长陈明伟表示,广西继续抓住机遇、有步骤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2015年已在全区68个示范县全面开展。农业部“农民田间学校”的成立,是一种有益的补充,能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质量和水平。
陈宏坤表示,在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等单位指导下,金正大依托“农化服务中心”、“两看一送”、“一县一会,一村一讲等活动,在全国深入开展全方位、高水平、多样化的农化培训、服务下乡活动,向农民提供作物营养解决方案,提升农民素质,尤其加大对农业技术带头人的培育,将服务进一步下沉延伸。
套餐+服务落地节约种植成本增产增效
“我终于明白该如何补钙防裂”,“要经常参加培训,努力学习更多种植管理方案,争当新型农民。”近日,农业部与金正大集团共建首所“农民田间学校”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武鸣县开班,共有800多名种植大户参加学习。会后,多名种植大户表示,参加培训不单学到新理念,还抓到新机遇。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当下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更是农业不同主体致富发展的需要。农业部科教司处长纪绍勤深入解读新型职业农民的特点和“三位一体”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体系,并向参会种植大户提出当好新型职业农民的建议。
目前广西面临农产品稳产增产仍对化肥需求大,水肥应用技术落后,特色经济作物施肥指标缺乏明确指引,相当部分农民存在盲目施肥现象等问题。广西区土肥站高级农艺师刘建松从广西施肥现状、肥料施用存在问题入手,结合如何实现化肥零增长的要求为参会种植大户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帮助种植大户熟悉如何从作物和土壤方面做好科学施肥。他建议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测土配方施肥实现精准施肥,优化氮磷钾配比,并推广高效新型肥料;二、水肥一体化,实现水肥耦合,提高肥料利用率;三、合理利用有机养分资源,如糖厂滤泥、酒精废液等,替代部分化肥投入;四、种植豆科绿肥,固氮并提高土壤养分;五、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升耕地质量。
针对主要经济作物产区,刘建松提出一整套施肥方案。比如柑橘施肥要做到:减氮、调磷、稳钾,配合施用钙、镁、硫、锌、硼、钼等中微量元素,增施有机肥。
就香蕉和沙糖橘裂果现象,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陈清指出种植户存在的施肥问题和不当的用肥观念。他从主要作物需肥特性和农户施肥存在的问题出发,讲解如何组合套餐肥并通过技术服务完善全程作物营养解决方案。满足作物不同生长阶段营养平衡、土壤改良和省力化施肥需要的套餐肥。陈清表示,套餐肥更实惠方便,养分搭配均衡,高效利用吸收快,还能配套推广作物全程技术解决方案,把良好的农化服务到田间地头,解决农民的多种难题。陈清提醒,“实现化肥零增长,不仅需要新型肥料的应用,还需配套专业化的农化服务,才能在实现农作物产量翻番的同时,逐步减少化肥使用量。”
南宁农化服务中心农艺师介绍几种主要经济作物的种植管理技术和套餐施肥方案,这些方案都是经过田间摸索和试验。金正大集团副总裁颜明霄表示,农化服务中心参与农业部农民田间学校的运营,通过驻点式跟踪服务将产品、技术和农户服务下沉到田间地头,并藉此承担更多社会责任。
背景链接
新型职业农民是职业化的新型农民,具有“两新一高”的特点。
1)新的身份,是指农民由身份称谓到职业称谓的转变。这标志着农民由文化低、地位低、收入低、劳动强度高的传统身份农民转变成体面的职业农民。
2)新的作用,新型职业农民是新型农业经营的主体,能够适应现代农业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要求。他们具有一定生产经营规模和较高收入水平,具有示范带动作用,是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供给的主体力量,代表了现代农业发展方向。
3)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应当接受过系统性农业教育培训,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生产技能和市场意识,能熟练运用现代物质装备和新品种新技术,长期稳定在一定区域从事农业生产经营。
国家将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构建“三位一体,三类协同,三级贯通”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技术体系,建立一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处长纪绍勤介绍,三位一体指的是培训环节,即是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政策扶持。三类协同即是培训对象为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三级贯通即是新型职业农民证书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