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指导方案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业技术指导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2、农业概况:县主要农业产业有粮食、蔬菜、花生、脐橙、茶叶、生猪、水面养殖等。常年粮食作物播面约24万亩,蔬菜播面约6.2万亩,花生播面约1.2万亩,果园面积约8.3万亩,茶园面积约7.3万亩,年生猪出栏约18.4万头,水面养殖约4.8万亩。2012年农业总产值127886万元,其中畜牧业总产值37522万元,渔业总产值23843万元。

二、年度目标

总体目标是通过项目的实施,达到构建职能明确、机构完善、队伍精干、保障有力、运转高效的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目标,建立人员聘用制度、农技推广责任制度、农技人员培训制度、农技人员工作考核考评制度、多元推广制度等基层农技人员管理机制,完善“专家-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快速通道,建立县、乡、村三级顺畅、高效的农技推广服务网络。

具体要求措施是围绕主导产业,搞好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筛选与推广,使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达到95%以上,示范户示范作物单产增长10%以上,单位面积效益提高10%以上;加大对农业科技示范户的培育力度,培育主导产业科技示范户1000个以上,示范带动各项农业技术的推广;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建立主导产业示范基地;强化农技人员技术培训,加快知识更新步伐,每年使农业技术人员集中技术培训一次以上,使农技推广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得到有效提高。

三、实施内容

1、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发[2006]30号)、《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改革与建设的意见》(农科教发[2009]7号)、《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赣府发〔2007〕14号)和《县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上府发〔2011〕15号)文件精神和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根据我县实际,创新管理体制,强化公益性职能,合理设置机构,科学核定编制,保障人员经费。实行人员聘用制度,按照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专业技术人员进入农技推广队伍;全面推行农技推广责任制度,明确农技人员的服务区域、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量化工作指标和目标要求;建立农技人员工作考评制度,实行农民、主管部门、乡镇政府三方共同考核;建立多元化推广服务机制,鼓励和支持科研、教学单位、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开展农技推广服务。

2、确定主导产业,筛选、推广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

根据实际,确定优质水稻、无公害蔬菜、茶叶、脐橙、生猪养殖、水产养殖为我县主导产业,邀请推广、科研、教学、企业等方面的专家,组织开展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筛选与集成,形成优质水稻、无公害蔬菜、茶叶、脐橙、生猪、水产养殖等技术操作规范,编印相应的技术资料和明白纸,制定推广计划,将任务落实到单位和农技人员,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指导与培训。并及时做好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推广应用过程中的跟踪调查和数据收集,开展推广效果评价,促进工作的持续有效开展。

3、遴选与确定示范户

按照示范作物种植规模较大、种植水平较高、乐于助人、主劳动力有较高的科技文化素质,人品好,在周围农户中的影响力较强,能够长期务农,具有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的标准,择优选用示范户。由示范户提出申请,村民委员会推荐,乡镇政府或技术指导单位同意,县农粮局审核批准。示范户的分布应相对均匀,根据行政村和示范作物(品种),每村一般设示范户3-5户,对特色产业在一个行政村内适当增加示范户,以发挥其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4、选聘确定技术指导员

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从县、乡农技人员中择优选聘76人作为技术指导员,其中乡镇农技人员比例不低于2/3,原则上乡镇农技人员应聘在本行政区域内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工作。

5、开展技术示范指导与培训

实行分工负责制的工作机制。一是按照行业不同,由农粮局负责优质水稻、无公害蔬菜等的技术指导服务工作,县畜牧水产局负责生猪养殖、水产养殖等的技术指导服务工作,县茶果局负责茶叶等技术指导服务工作。二是示范户在技术指导单位和技术指导员的指导下,负责本行政村的示范工作,示范带动本村及周边农户共同采用相应的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等,扩大技术覆盖面。三是技术指导员在技术指导单位的组织指导下,负责责任区的技术指导培训工作,实行技术指导员包村联户制,每名技术指导员对口联系1-3个村和10个科技示范户,开展对所包村、示范户和农民的培训与指导服务工作,指导农业科技示范户应用、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其学习接受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使科技示范户成为农技推广体系的重要成员,成为农情调查员、技术推广员、政策宣传员,成为农民看得见、问得着、留得住的“乡土专家”。

6、建设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

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需要,按照一业为主、多种示范的原则,依托现有条件,创新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的作用,建立区域性试验示范基地,全县共建立2个试验示范基地,其中,绿色蔬菜生产基地1个,生猪养殖示范基地1个。

7、加强基层农技人员的培训

建立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制度,采取异地研修、县乡集中办班和现场实训等形式,对基层农技人员开展知识更新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每年集中培训的人数不少于60人,主要是到农业部认定的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等进行异地培训,同时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来县内现场讲授。

四、进度安排(2014年9月—2015年8月)

项目自2014年9月—2015年8月结束。

1、筹备阶段(2014年9月1日起至2014年10月31日)

2、项目实施阶段(2014年11月1日至2015年8月31日)

2015年3月31日前对确定的88名技术指导员进行分专业集中技术培训,并签订责任状。根据农时季节,全年对技术指导员的集中培训不少于2次。2015年3月31日后技术指导员分赴各自的责任区,进村入户进行技术指导与培训服务工作。

3、总结检查阶段(2015年8月1日至2015年8月20日)

2015年8月20日前各项目实施单位分产业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并向县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写出书面总结报告,2015年8月30前县项目领导小组对项目实施单位进行检查验收和绩效考核,并向上级写出书面总结报告,迎接上级的检查验收。

五、主要参与单位及分工

1、县农业和粮食局:负责整体方案的制定,宣传发动,组织管理,确定示范户、技术指导员、技术指导单位,主持筛选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制定分产业技术操作规程,并组织项目的实施与工作落实等,协助县政府开展基层推广体系改革建设工作。

2、县畜牧水产局:负责筛选畜牧、水产的主推品种和技术,制定分产业技术操作规程,组织项目的实施与工作落实等,协助县政府开展基层推广体系改革建设工作。

3、县茶果局:负责筛选茶叶、果树的主推品种和技术,制定分产业技术操作规程,组织项目的实施与工作落实等,协助县政府开展基层推广体系改革建设工作。

4、县农机局:负责筛选适合本县的农业机械主推型号和技术,制定农机技术操作规程,组织项目的实施与工作落实等,协助县政府开展基层推广体系改革建设工作。

5、县财政局:负责保障资金的及时足额到位,并监督资金的使用情况,保证资金的安全有效使用。

6、县人事局:协助县政府开展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设工作,参与农技人员的绩效考核。

7、县审计局:监督检查资金的使用情况。

六、中央财政经费使用安排

申请中央财政资金扶持,其主要用途用于以下3个方面工作:

1.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补助。主要用于基层农业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服务的补助,占总经费的25%;完成全县农业技术推广重大任务的绩效奖励,占总经费的5%;技术资料印刷、制度建设及工作考评等管理费,占总经费的5%;聘请技术专家的补助,占总经费的5%。

2.农业科技示范补助。主要用于农业科技示范户采用新品种、新技术的种子、种畜禽、水产苗种,以及购买农(兽)药、化肥、饲料等补助,占总经费的15%;试验示范基地购买农(兽)药、化肥、饲料、试验设施装备等物资,采取现代化推广方式以及组织展示活动等补助,占总经费的30%。

3.农业技术人员能力建设补助。主要用于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参加培训和继续教育所需的费用;试点利用基于移动互联的农技推广服务云平台、农业科技网络书屋等信息化服务手段推广农业技术的给予适当补助,占总经费的15%。

七、具体工作措施

1、成立领导机构

县政府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农业副县长任副组长,农粮局、畜牧水产局、茶果局、农机局、财政局、人事局、审计局等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的“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领导小组”,负责总体方案的制定、综合协调、政策扶持及组织领导工作,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农业和粮食局,负责组织实施管理及日常工作。

2、成立专家组,强化工作队伍

县成立专家组队伍,对项目的实施提供技术保障。专家组由16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具体成员情况如下:

3、搞好宣传发动

一是通过广播、电视、手机短信、农业信息网等宣传媒介和召开会议、印发宣传资料等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发动;二是召开有关乡镇负责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负责人等同志参加的专题会议,使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实施该项目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高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良好的领导和群众基础。三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树立先进典型,通过召开经验报告会、交流会等形式,扩大示范效果和社会影响面,不断将项目引向深入。

4、实行多项目联动

把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与高产创建活动、现代农业新品种示范、测土配方施肥、阳光工程培训等项目进行有机结合,捆绑实施,达到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和增加效益、扩大影响、增强示范带动效果之目的。

5、建立目标责任制

对工程任务指标进行量化、分解,县农粮局与项目技术指导单位,技术指导单位与技术指导员,技术指导员与示范户之间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做到人人有任务、有目标,工作方向目标准确、清晰。

一、指导思想

以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会议精神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技进村入户,助力增产增收”为主题,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业技术培训,技术服务指导,把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传授给农民,把农业的优良品种推荐给农民,做到“关键环节主动入户,突发事件及时到户,技术咨询随时入户”的要求,通过农业技术服务和各项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相结合,全面提高农民的农业科技素质,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入户率和到位率,真正把农业良种加良法转变为农业生产力,有力促进全县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培训目标

通过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服务,能够普遍提高广大农民的农业科学技术知识和农业生产先进的实用技术和农业生产实践操作技能,同时通过开展农业技术服务,农业生产实际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及时处理在萌芽中,减少农业损失,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三、培训内容规模

粮油、蔬菜、果树、茶叶、水产、畜禽、蜜蜂、农机是我县主导农业产业和农业行业,结合我县的农业产业现状,将上述产业和行业作为开展农业技术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技术培训与技术指导,其中:粮油高产栽培技术、绿色植保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良种良法配套等内容16期800人次;蔬菜无公害生产技术、蔬菜反季节栽培技术、大棚蔬菜生产技术等内容12期共600人次;果树丰产栽培技术、果树病虫统防统治技术等内容12期共600人次;茶叶高产栽培技术、高档名优茶制作技术等内容12期共600人次;水产养殖技术、鱼病防治技术、种草养鱼技术等内容8期共400人次;畜禽养殖、防疫等内容16期共800人次;农业机械操作、维修、保养等内容14期共700人次;上述产业开展技术指导4500人次。

四、培训资金的安排和使用

1、粮油培训6万元;2、蔬菜培训4.5万元;3、果树培训4.5万元;4、茶叶培训4.5万元;5、水产培训3万元;6、畜牧培训6万元;7、农机培训5万元;8、科技宣传1万元;9、教学设备的配置1.5万元;10、物化技术补贴3万元;合计39万元。

五、培训措施

1、加强领导和监督。为了确保培训目标和任务的顺利完成,成立县农业技术服务领导小组。

2、广泛开展宣传,加大送科技下乡活动力度。一年之计在于春,在春耕备耕期间,充分利用宣传车、标语、黑板报等宣传工具,广泛宣传农业技术和国家强农惠农政策深入民心,同时,将派出6组农业技术队伍到镇(乡)集镇农贸市场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免费发放优良杂交水稻种子、蔬菜种子500斤,农药、化肥0.5吨等物技结合的方式,促进农业发展。

3、确定服务重点对象。根据我县农业产业的现状和产业分布,从全县农业产业和行业中挑23个村、场或镇(乡、街道)中的一些种养大户,生产技术骨干,致富能手,村民小组长农机手等作为服务对象,通过培训能起到传、帮、带示范推广作用,达到以点带面效果,推动产业的发展。

4、编写通俗易懂的培训教材。为了使参加培训的学员在课堂上一听就懂,一看就会,县农技推广中心组织全县农业技术力量,充分调查研究,结合我县当前实际和农民生产需要,编写《水稻标准化生产技术》、《油料作物高产栽培技术》、《生猪养殖技术》《果树丰产栽培技术》《茶叶丰产与加工技术》《实用水产养殖技术》《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蜜蜂饲养技术》《农业机械操作、维修、保养知识》、《绿色植保手册》等实用技术手册和培训资料。

5、开展集中培训和跟踪指导服务。根据各产业的生产特点和生产季节,以行政村为单位,及时有计划、有步骤开展培训,当前农民生产技术需要,同时开展现场跟踪指导服务,解决他们生产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边学边用边指导,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真正把农业科技变为生产。

关键词:高职院校;种植业;实践教学

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的教育。发展职业教育必须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鼓励校企合作、顶岗培养,推动工学结合,加强实习实训基地、促进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农业高职院校作为高职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农村培养大批优秀高技能人才的重任。种植业专业是我国农业高职院校的基础性重点专业,实践性较强。与食品加工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专业实践教学不同,种植业专业主干课程实践教学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周期性。下面就现代农业环境下种植业专业学生实践教学途径作初步探讨。

一、合理组织教学,提高实践学习主动性

1.尊重每位学生,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2.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实践学习兴趣

种植业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是生产性较强,有些实践项目(如水稻湿润育秧、田间测产等)既脏又有一定劳动强度,很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因此教学过程中,可采用一些激励性、趣味性的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采用分组比赛教学、自行设计实践方案教学、探究式实践教学等。

二、充分利用资源,建立校内实训替代基地

建立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开展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不同的是种植业类课程对实训基地面积大小、环境状况等均有一定要求,实训室只能是室外实训的必要补充。因此,随着强势专业的发展,校内实训基地日益萎缩甚至完全消失,种植业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就成了压缩饼干被集中安排到校外实训基地上进行。校外基地虽然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实践性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却不能完全替代校内基地的作用。

1.利用校园绿地,建立校内景观实训基地

2.利用农村用地,建立校内协作实训基地

选择郊区建立校内实训基地是农业院校弥补实训基地缺乏的新举措。然而校内基地校外建设却带来了诸如投资多、管理难度大等方面的问题。在附近农村,建立长期稳定产学合作基地,把农民承包用地作为校内基地的一种替代形式,可节约成本、方便管理。具体做法是根据农户规模及学生人数建立学生与农户的协作关系,生产过程由学生与农民共同管理,教师参与技术指导。对学生,这是一门实践课程,管理成绩将记入其实践成绩;对农民,田间收益仍为其所有,学校另外适当地给其一些补助。这种模式,一方面使学生掌握了真正的生产技术,另一面使他们了解到了当地农村种植业发展的概况,同时也是学校科技为农服务的一条途径。

三、参照农业技术指导员标准,完善实践技能教学方案

现阶段,我国高职毕业生就业形势普遍较为严峻,但据报道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规模还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技能型人才的招聘比招研究生还要困难。农业行业也不例外。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推进,特别是党的十七届三种全会提出鼓励土地流转之后,高效农业规模化速度加快,农业企业发展迅猛,对农业技术指导人员的需求也骤然增加。农业技术指导员是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于2005年10月作为新的职业正式的,至今已拥有100多万人,但现有技术指导员的素质差别较大,仅1/3是从全日制的大中专农业院校毕业。为适应现代农业及区域经济发展,参照农业技术指导员标准,完善实践技能教学方案是值得农业高职院校探讨的问题。

1.整合多学科知识,开发校本教材

2.根据农业技术指导员标准,改革考核方式

种植业类实践考核要既有可操作性,又能真实反应学生的实际情况一直是各高等农业院校的难题。要使学生能够“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就必须改革考试方式。不以实训项目形式进行考核,而是结合生产,在作物生长的不同时期,到农田、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等进行现场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现场指导情况进行评分,学期末汇总该实践课程总成绩。

四、面向社会招贤纳士,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育事业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发展教育事业,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但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师资短缺、实践能力经验不足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许多高职院校采取了招聘高校应届毕业生,或者返聘离退休教师来兼职。应该说这种引进人才的方法对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是不利的。高职院校实践性教学需要“双师型”教育者,而应届毕业生与离退休教师在现代农业实践经验方面相对欠缺,他们开展实践教学很大程度上带有理论色彩和主观意识。为此,我们认为可采取以下措施:

1.提高专职教师业务水平。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加强与企业等生产一线的互动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科技特派员制度是国家科学技术部、人事部新形势下依靠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解决“三农”问题的有益探索和实践。因此,可以科技特派员等形式将教师委派到企业来加强校企合作,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2.借助社会技术力量办学。一方面,通过聘请农业推广机构、农业科学研究机构等单位有专业技术特长的人员担当实践技能训练的兼职教师。另一方面深入企业,聘用具有丰富实践经验,更有熟练操作技能的技术工人充实到教学岗位中来。他们来自于生产、服务行业第一线,可以将最新技术和技能及时传授给学生,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参考文献:

[1]潘家俊.以学生为本和以能力为本的高职院校发展策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36):143-145.

[2]赵颖辉.试论高职院校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定位[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8):179.

[3]刘钢.职业技能标准下的高职教学改革[J].科技资讯,2008,(36):198.

一、工作目标

认真贯彻县委县政府关于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突出巩固粮食生产的精神,切实加强农业技术指导,抓好农业科技推广和普及,努力实现农业生产新突破,帮助农民增产增收。

二、工作任务

1、科学规划调整产业结构。按照宜粮则粮,宜棉则棉的原则,调优农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粮食生产扩种双季稻,攻单产增总产,控制直播消减一季,提升粮食生产水平。棉花生产稳面积攻单产,推广棉田套种。蔬菜生产推广大棚时令蔬菜,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

2、突出粮食生产。以红星、潘家、星光、下高四大板块以及华钱路沿线为重点,实行集中育秧,严格压单扩双控直播,不能出现一丘一季,一块直播,一处抛荒。其余区域鼓励实行集中育秧、压单扩双控直播,提高种粮效益。

3、稳定棉花生产。推广棉田套种技术,努力提高棉花单产,增加种棉效益。一是做到因地制宜,合理规划,连片成块区域化种棉,杜绝旱水田杂花种植。二是大力推广棉田套种技术,提倡棉田套种豆角、辣椒、西瓜等增加覆种提高效益。三是推广棉田测土配方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四是开展综合防治病虫,逐步推广统防统治。

4、巩固蔬菜产业。发挥城郊优势,扩种蔬菜,大力发展大棚时令蔬菜,确保无公害蔬菜生产。重点提升治河居委会、红光居委会500亩大棚反季节时令蔬菜的品质和产量。

三、工作措施

1、搞好农业科技培训。坚持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印发科技资料和病虫情报到村、组、农户。

2、搞好广播技术指导。根据农事季节坚持每周三开好农业生产广播会,抓住各个生产环节及时指导全镇农业生产。

3、搞好作物病虫测报。在全镇范围建好6个固定观察点,搞好病虫测报,并及时病虫情报指导全镇搞好病虫防治,把病虫危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4、推广十项农业新技术。在全镇范围推广十项农业新技术:①测土配方施肥技术;②棉田套种豆角、辣椒、西、甜瓜高产栽培技术;③菜藕配晚稻高产栽培技术;④集中育秧高产配套栽培技术;⑤棉花稀植矮化栽培技术;⑥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⑦蔬菜无公害生产技术;⑧棉田减灾防灾技术;⑨油菜高产栽培新技术;⑩农作物专业化防治技术。通过推广一系列新技术,力争使全镇农业生产实现全面增产增收。

四、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镇成立农业生产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分管农业副镇长任副组长,农技推广中心人员、各村村主任为成员。由农技推广中心具体负责组织全镇农业技术指导和推广服务工作。

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以举办培训班、发放技术资料(明白纸)、建立示范基地、广播电视宣传、科技下乡等为主,优点是一次性覆盖面较广,但缺乏针对性和长效机制。对于多品种、多模式的设施农业,传统的推广方式显然不能满足实施主题多层次、多方面需求。应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选聘技术过硬、素质较高的农业技术推广员、协调员、经纪人开展推广服务和营销,为设施农业发展培育骨干人才。应根据当地实际,把设施农业技术推广的重点放在科技示范户和专业大户身上,采用“专家进大户、大户带小户、农户帮农户”的推广路径,要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产后流通、技术推广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二、对临泽设施农业技术推广的建议

㈠政府项目推广与技术示范辐射相结合的推广发展设施农业是由经济规律、社会需求和农民增收愿望共同决定的,以项目为载体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势在必行。农技推广部门要选择的实施一批适宜当地生态条件、品质优、基础好、效益高、有市场需求的设施农业重点项目。有计划、有组织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开展以入户为主要方式的技术服务,技术指导员要统筹制定指导方案,开展育种、栽培、装备、管理等方面的入户指导、培训和信息服务,不断提高设施农业种植户的学习接受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技术指导员要在生产关键环节必须到户指导,并结合农事活动的实际需要,经常回访,帮助解决生产实际难题。

㈡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龙头企业技术扩散的推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农技推广网的有效补充和延伸,具有很高的实践意义和现实意义。相对于单个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信息采集、技术采用、市场开拓三个方面有明显优势;相对于政府部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农民集体进入市场的载体,也是农业信息化的组织载体,在带领农民开拓市场方面有较为准确的切入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既是信息源,也是信息宿,更容易贴近设施农业种户及满足其需求,是及时、准确,高效信息供应的忠实服务者。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专业化管理、市场化经营,可以引导会员农户科学决策,减少设施农业生产的盲目性,降低风险。农技通过部门要围绕当地主导产业或绿色产品,结合自身优势,按照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机制,带头创办一批涉及种植、加工、储运、生产资料和农副产品收购等方面的专业合作组织,以合同形式把企业,基地和农户连在一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依托龙头企业建立,使农产品有了销路,企业有了原料基地,各自发挥其比较优势、共同开拓市场空间、形成产供销一条龙,农工资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系。

现代农业发展对农业的要求越来越高,劳动密集型的农业生产方式逐渐会被技术和资金型的新型农业所取代,在此转化过程中,农业技术进步、示范和有效的传播成为推动农业发展的根本源泉。

一、目前农业科技传播模式的基本方式

(一)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模式

这是最常见,也是最有效的农业技术推广方式,位于农业推广示范的最基层,担负着新产品和新技术推广示范的重担,在农业技术的传播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由于研究与示范推广的脱节,加上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技术水平及农户对推广示范的顾虑,这种推广模式也存在弊端。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模式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经济组织。目前在农村中建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类型主要有“技术协会”、“农产品协会”、“专业技术合作组织”等形式。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户、企业、市场和政府之间发挥联系和沟通作用,为农户与市场间的信息交流提供中介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优点是依据本乡本土而成立,贴近农户,有当地的良好的自我信誉作保障;缺点是规模太小,而且管理低下。

(三)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模式

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在引进推广示范新品种、新技术,构建从“基地到农户”的带动性技术培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技术推广机制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加速了农业科技进步,提高了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有效促进农业科技的增收增效的示范效应,能够带动周边农户一起致富。这种模式的缺点在于农业科技推广示范主动性差,不是“技术送上门”,而是“上门要技术”。

(四)农业科技专家大院模式

一般指“专家+示范大院+示范农户”模式,1999年始于陕西宝鸡。并于2000年后在全国推广。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专家+龙头企业+农民”的运作方式,以龙头企业作为连接市场和农户的核心,以专家为农业科技的技术指导;二是“专家+农技推广机构+农民”运作方式,适用于对技术要求较高,并需要通过较多的推广示范进行带动的农产品;三是“专家+农业专业协会+农民”运作方式,主要依托当地各专业协会(合作社)。

(五)农业科技特派员模式

1999年起源于福建南平市,也称为“专家+技术成果+示范农户”模式。科技特派员制度是探索依靠科技解决“三农”问题的一种制度创新。农业科技特派员作为专家,把科技、资本、管理等现代生产要素植入农村,以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入股,通过示范农户的推广带动效应,促进示范区内农户的增长增效。这种模式不足在于其与企业、农户是“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责任承担模式,可能使农业科技特派员在农技推广中有所顾虑,部分农技特派员由于害怕承担市场损失责任而丧失了最佳的推广时机。

二、云南农业科技传播模式的实践

(一)农业科技入户工程

云南省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自2005年开始启动。文山州广南县是云南省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农业部唯一部级试点县;省级选择保山市隆阳区、昆明市寻甸县、曲靖市宣威市、昆明市晋宁县、红河州建水县五个县市区(以下简称县)为省级试点县。共推广14个左右主导品种和22项左右主推技术。云南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广泛依托基层农业科技推广试验示范机构,构建了“省级专家-县级专家组-技术指导员-示范户辐射户-普通户”的科技成果转化快捷通道,受到广大农民和科技人员的普遍欢迎,工程实施3年来,增产增收效果明显。

(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

自2009年农业部在云南省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以来,云南各地逐渐制定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实施方案,建立了人员聘用和工作绩效考评制度,明确农技推广责任制度,强化了农技人员培训和多元化推广服务机制制度。各地在摸索和建设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的同时,也逐渐确定主导产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并着手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选聘农业技术指导员。

(三)云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这个产业体系已于2009年10月这是启动,是一种综合性更强的农业科技推广示范体系,它将首席科学家、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及功能研究室、综合试验站、区域推广站产业经济研究室、农户和加工流通企业等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构建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的产学研一体化的新模式。第一批水稻、玉米、马铃薯、生猪、奶牛、甘蔗、油菜、蚕桑8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由8个产业研发中心、61个功能研究室、39个综合试验站、66个区域推广站组成,拟建立66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综合示范区。第二批将于2010年启动,包含肉羊、蔬菜、茶叶和土著鱼。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依托现有省、州(市)、县、乡的科研和推广力量,围绕产业发展需求,以农产品为单元,以产业为主线,使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从研发到市场各环节紧密衔接,有效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是农业科技传播的新尝试。

三、云南农业科技传播模式的效果

(一)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效果较好

云南省在长期的科技示范推广过程中,摸索出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长效农技推广机制。云南省自2005年在示范县推广14个左右主导品种和22项左右主推技术。如寻甸县培养了1000户核心科技示范户,示范种植优质马铃薯8067亩;辐射带动20000户种植马铃薯户106800亩。2007年,经测产示范户平均亩产2204.5千克/亩,比辐射户亩增237.6千克,增12.1%,亩增收166.32元;比普通户亩增455千克,增26%,亩增收318.5元。辐射户平均亩产1966.9千克/亩,比普通户亩增217.4千克,增12.4%,亩增收152.18元。这些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都能使示范户先进实用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达到90%以上,示范户农产品产量和收入比上年提高10%以上。

(二)省-县-乡-户的推广示范体系比较健全

云南省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实施过程中,由省级农业主管部门在省级层面遴选省级专家,通过省级专家的科研技术和新品种对全省进行科技指导;县级成立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专家组,是省级首席科学家和乡里实用技术和品种的沟通载体,通过接受省级专家的技术培训,再对技术指导员进行指导;以乡镇农技推广站为基层单位,通过遴选技术指导员的方式,对农户进行田间地头的现场指导和技术追踪,并搭建示范户的示范推广平台,以吸引辐射户和普通户;由技术指导员遴选出有一定文化,懂技术的农户作为示范户,通过新品种物化补贴或者技术进村入户的方式,创建新技术和新品种的辐射效应。做到“村看村,户看户,农民看咱示范户”。

(三)绩效考核制度逐步完善

健全的绩效考核制度,有利于规范农业科技传播的制度,提高农业技术推广和示范人员的积极性。为完善和推进农业科技推广示范体系,引入自下考评制度,考评重心下移,增加农户考评的份量。如广南县引入“70%”的考评指标,规定一位技术指导员指导的示范户有70%的对其不满意,就可以启用淘汰机制,对该名技术指导员予以淘汰;一位县级首席专家联系的技术指导员中,有70%的技术指导员对该名首席专家不满意的,该名首席专家一样被淘汰。

除此之外,在绩效考核中,还实行末尾淘汰制。每年末,根据农业部的绩效考评标准表,对县级首席专家、技术指导员、示范户进行绩效打分排名,将排位末尾的县级首席专家、技术指导员、示范户予以淘汰。如2007年,寻甸县按绩效考核结果,实行末尾淘汰制,淘汰了9名技术指导员、103户示范户,并依程序补充9名技术指导员、103户示范户。

(四)农业技术推广创新更多方法

随着农业科技推广示范传播的深入,也创新了一些新的推广示范方法,高产创建和高产竞赛就是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的延续。在高产创建中,通过土地流转和中低产田整治,在品种技术、整地播种、肥水管理、技术培训、病虫防治等方面进行集中管理。既有效利用了土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又改变了农民粗放种粮习惯,增强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今后大面积推广高产栽培品种和技术奠定了基础。

四、存在的问题

(一)示范户集中在“优势人群”

目前的示范户绝大多数文化程度相对较高,如广南县八宝镇140户示范户中,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的有24户,占17.14%,初中文化程度的有113户,占80.71%,小学文化程度的只有3户,仅占2.15%。这些农户,不少是致富能手,他们有知识,有文化,懂经营,敢于在市场上闯荡,因此,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对新品种和新技术不排斥,愿意尝试。但是,随着未来农业科技示范推广的深入,对于那些偏远山区,文化程度更低,不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示范推广受众来说,目前的推广示范方法会面临更多挑战。

(二)激励机制不足

农业科技传播过程中,对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人员责任和义务要求太多,而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云南省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实施过程中,要求技术指导员1年中下乡的天数要超过100天,如广南县1个技术指导员1年才有500元的交通费补贴,平均1天仅5元。而且由于技术指导员处在最基层,一方面要求他们要随时紧跟新技术和新品种的步伐,另一方面他们恰恰也最缺乏接受系统培训的机会和条件。

(三)科技推广的风险无人买单

(四)对地方特色农业、精品农业的认识不足

大多数推广示范县对于农业推广示范的作用与做大做强地方特色农业、精品农业之间的关系并没有清晰的认识,并对此没有长远的规划,很多推广示范项目在申报和立项时一哄而上,不考虑本地区的实际情况。

五、对策思路

(一)宏观农业政策的调整

在农业科技推广示范的实施过程中,特别是随着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的启动和深入,对于农业中的微利甚至无利的行业,应该加大扶持力度,在支农惠农政策、资金、技术、服务等方面给予倾斜,加大农业保险的宣传力度,并给予参保农户给予一定的优惠,以解决目前云南农村中青壮年外出打工,无工可打及留守老弱病残在家种养植的不利局面。

(二)挖掘地方优势,打造特色农业、精品农业

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应该立足地方特色,挖掘地方优势,引进适合本地区发展的新技术和新品种,做大做强特色农业、精品农业,打造“一村一品”,“一乡一品”甚至“一县一品”。

让新技术和新品种与地方优势有机结合,实现农业科技传播的成效最大化,生命力最强化。

(三)逐步实施财政为新技术买单

对于目前农业科技推广示范户中的成熟户、富裕户,他们有知识,有文化,有创新,懂经营,财政无需对他们的推广示范风险买单;但是对于没有风险承担能力,而又渴望通过新品种、新技术来改变自己全家命运,摆脱贫穷的贫困户来说,政府应该也是必须为其推广示范过程中的风险承担公共责任。

(四)大力推广从“农民到农民”的学习方式

农业科技推广示范的成功,关键在于农民的接受,从田间到田间的农民田间学校是一种非常有生命力的推广示范模式,它使农民真正成为新技术和新品种的学习者、受益者,可以让更多的农民在现代农业技术产业体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五)强化政策性总结,提炼成熟经验

应该强化政策性总结,通过成熟的推广示范经验为新技术、新品种走入千家万户提供服务,这是典型的“二重”推广模式,比单纯的新技术和新品种的推广更能让百姓接受。

1、王小军,卢燕,张亚平.江苏农业推广的现状、问题和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7(3).

2、郑庆昌,宋国林,王东炎.透视“科技特派员”制度――农村科技推广体系转变与破解“三农”问题的切入点和突破口[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

3、刘飞翔.科技特派员制度生命力的探析[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

4、陈志英.我国与美国农业推广的比较研究[J].农业科技管理,2003(2).

5、管红良,汤锦如,戴云梅.农民采用新技术过程、文化素质和推广方法关系的研究――以江苏省经济欠发达地区淮安市为例[J].农业科技管理,2005(2).

6、陈志英.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研究[J].农业科技管理,2005(4).

7、刘辉,李小芹,李同升.农业技术扩散的因素和动力机制分析――以杨凌农业示范区为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6(3).

8、张志国.杂交玉米推广与种业发展[J].玉米科学,2006(5).

9、王子齐,吴敬才.农业科技传播新体系及其主要模式研究[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县农牧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民主测评会,我们共邀请了包括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老领导、老干部在内的187位同志参与我们的评议工作,我代表*县农牧局向各位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也感谢您们多年来县对农牧局工作的支持。下面我将农牧局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工作结合我们的工作实际向大家做一简要介绍。

一、结合学习实践活动,上半年主要工作回顾

今年以来,我局紧紧围绕“项目建设攀升年”这一主题,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努力致力于粮食安全生产、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建设、高产创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1、“三夏”生产形势良好

今年,在遭遇到特大旱灾的情况下,经过全社会和农业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夏粮生产呈现喜人态势。我县小麦种植面积38万亩,截止到6月13日夏收任务已全部完成,均为联合收割。据我局技术人员测算,全县一类麦田9万亩,平均亩产440.9公斤。二类麦田23.5万亩,平均亩产403.5公斤。三类麦田5.5万亩,平均亩产332.1公斤。总平均亩产401公斤,总产15238.2万公斤。

全县夏播任务38万亩,其中玉米播种面积35万亩,抢墒播种面积20万亩,水压籽面积15万亩。到6月20日夏播任务已全部完成。通过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播种质量明显提高,全县平均亩增施钾肥5公斤、微肥0.5公斤。

2、项目建设成效显著

我局立足“引进实施并重,建设管理并举”的原则,不断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取得显著成效,今年以来共引进实施项目5个。

(1)良种补贴项目。引进资金1240万元,其中小麦良种补贴项目,引进资金500万元;玉米良种补贴项目,引进资金500万元;棉花良种补贴项目,引进资金240万元。现良种补贴部分资金已到财政专户,预计10月底利用一卡通的方式将资金发放到农户。

(2)农产品质检站项目。项目总投资30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200万元,地方配套100万元。该项目购置农产品质检设备49台套,价值200万元;改扩建农产品检测化验室500平方米,投资100万元。目前,省市发改委已下达投资计划,正在申报实施方案。

(3)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引进中央资金35万元,分析化验土壤、植株样品1000个,布置田间肥效试验和对比试验各10个,健全冬小麦、夏玉米施肥指标体系,使项目区农户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入户率达100%。该项目计划2010年6月完成。

(4)大型农机具购置补贴项目。该项目共引进资金335万元,其中引进中央资金300万元,省级资金35万元。目前,正在实施中,300万元的中央资金已补贴完毕,补贴农机具近300台套,预计9月份全部完成。

(5)沼气池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1070万元,其中2008年新增沼气池建设项目,总投资530万元,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1000个,现已完成户用沼气池建设500个;国债沼气池建设项目,总投资540万元,建设“一建三改”户用沼气池1800个,现已完成900个,预计年底完工。

3、科技服务不断深入

4、城镇建设进展顺利

为配合好以“提升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为主要内容的三年大变样工程,我局大力实施项目大楼建设,改善项目实施条件,创优工作环境,建设小麦良种繁育、生物预警楼、农产品质检大楼、农技推广楼近8000平方米,使项目建设条件有一个新的飞跃。在项目楼一楼设立农资服务厅500平方米,建立了农资市场一条街,开展集咨询、销售、供应为一体的农资服务。

5、高产创建工作扎实有效

在审坡镇和紫塔乡开展了玉米高产创建活动。共落实玉米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2个,一是在审坡镇的前苏国、大屯、苗小庄、黑林、北王政、大兴、李小庄、张小庄等八个村落实高产创建示范片1.14万亩、二是在紫塔乡的南王政、前孝兴、后孝兴、周顺子、张顺子、大紫塔、小子塔、房子塔、闫庄等九个村落实高产创建示范片1.18万亩,并在审坡镇的苗小庄科技示范场、蒋屯村和紫塔乡的周顺子村建立千亩展示田和百亩核心攻关田。以郑单958、先玉335、金海5号和冀农一号为主导品种。在高产创建上推行“五统一”技术:即统一品种、统一机械化播种、统一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和施用缓控释配方肥、统一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统一田间管理。目前,全部完成播种任务。

6、农业行政执法力度加大

组织农业行政执法人员对全县农资市场进行巡回检查,严格监控;配备种子检验检疫员3名,对全县农资门店供应的秋作物种子全部进行抽检,有力地打击制假售假行为,杜绝了坑农害农事件发生。共出动执法人员100多人次,检查门店150个次,集中开展涉农法律法规宣传2次,印发宣传资料8000余份,立案2起,查处涉案种子200余斤,教育不法商户2户。

虽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急待解决。一是农业技术人员年龄结构老化。当前我局农业技术人员都是八十年代毕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年龄结构相对老化,新鲜血液得不到及时补充,存在着青黄不接现象。二是下乡培训中梗阻现象还一定程度的存在。少数村级领导干部素质有待提高。现在农村广大村干部存在短期行为,和得过且过现象,对农业技术人员下乡培训不积极配合,甚至出现故意刁难;培训对象文化素质低,有文化年轻的全部外出打工,在家种田的都是妇女、老人,接受新知识能力差;下乡经费不足,财力拮据。

二、继续贯彻学习实践活动,做好下半年工作安排

在实行倒计时统筹做好全年工作基础上,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抓好优质高产粮田创建

一是抓好关键技术落实。要通过引进推广优良品种,推广普及测土配方施肥、玉米适时晚收小麦适时晚播、玉米,努力提高粮食单产。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标准粮田建设、测土配方施肥、重大病虫害测报区域站实施为重点,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改善生产条件和技术水平。三是抓好技术指导工作。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到农业生产一线,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巡回指导服务,把关健技术面对面、手把手地教给农民。

2、加强农业项目建设

一是加强项目储备。及时了解掌握农业部和省农业厅的项目申报信息,围绕优粮工程、标准粮田建设、农村沼气建设、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农业节水等建设内容,精心组织,谋划出一批优势性强、投资额大、有影响力的重大农业项目,争取工作主动性。二是进一步加大项目跑办力度。加强与上级部门的联系,采取超常举措,合力攻坚,全力争取。三是加快在建和新增项目建设进度。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方式,采取有力措施,全力加快测土配方施肥、农村沼气等在建项目实施进程,确保按时高质量完成建设项目。

3、进一步加大测土配方施肥宣传培训工作实施力度

一、工作实绩:

1、加强学习。积极参加指导员技术培训,提高自身科技素质和技术指导水平。

一年来,为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积极参加了《州第一期现代农业技术培训班》、《县2010年抗旱促春耕暨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培训》等农业局组织的农业科技入户技术指导员集中培训活动,系统全面地学习了水稻、大蒜、包谷和蔬菜的栽培管理技术和抗旱栽培管理技术及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提高了专业理论知识,增强了自己入户指导的信心,也增强了入户指导的深度和广度。

2、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目标。

及时了解各个示范户的生产水平和种植习惯,根据示范户的需要和农业局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地制定了年度工作计划,通过工作计划的制定,进一步确立了指导思想,明确了工作目标,落实了工作措施。为全面更好的做好技术指导工作奠定了基础。

3、认真制定入户指导方案。根据不同科技示范户的情况,编制了入户分户指导方案。通过分户指导方案,农户可了解今年要为该户提高的技术服务内容和其要配合的工作及注意事项等。分户方案,使指导员和示范户能够互动起来,能够更好地完成全年工作目标。

5、深入调查,培育高产典型户。实现以点带面的生产格局。通过对自己所指导的10户水稻科技示范户进行摸底调查,再以这10户为基础每户带动自然村中接受能力好,相信科学的20户农户,同时选出了中和村董品芳和文笔湖村的杜春松户作为水稻科技示范户典型,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在平时的入户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进行重点指导,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收获时,这两户的水稻生产效益明显优于其他种植户。

6、扎实开展技术服务。为提高科技示范户科技应用水平,充分发挥以点带面、以点促面、带动发展的作用,我努力服务,充当技术后盾。一是坚持不间断走访科技示范户。每月走访各示范户不低于2次,多的达4次,了解掌握示范户的生产生活情况,做到心中有底,去年10月至今共下乡200余天,走访示范户420户次。二是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农药和配方肥。

二、取得的成绩:

1、全年累计推广新技术3项(水稻肥床旱育浅插稀植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水稻病虫草综合防技术)、新品种1个,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配方肥和精制生物有机肥42吨,示范户以及辐射带动户新技术、新品种、新农药、配方肥应用入户率100%。

2、据调查统计10户示范户共辐射带动组200个农户,498亩稻田总产333.66吨,比上年增产42.04吨,增长12.6%。

3、科技示范户“三个能力”显著提高

二是提高了辐射带动能力。在项目实施中,示范户从技术指导员的言传身教中学到了真本领,在生产实践中获得了好收成,在示范带动中赢得了好声誉,而且还享受到了物化补贴,深切地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愿意真心实意地服从技术指导员的指导和安排,带领周边群众科技致富,争当示范户已成为全镇农民的新愿望和行动。

三是提高了自我发展能力。通过技术指导的范围不断拓宽,示范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指导员及时找有关专家咨询,满足示范户的要求,示范户的自身发展也更加全面,指导员不单单是指导水稻科技栽培,还要指导示范户进行其它作物大蒜、蚕豆、包谷、蔬菜、果树等管理、有时还指导农户进行农产品加工、农资经营,提高了示范户的收入。

【关键词】桦川县;水稻;液体硅肥;试验;增产

桦川县于2013年在水稻生产中进行液体硅肥大面积示范推广工作,落实在3个乡镇,涉及27个村,面积为667hm2。重点在水稻合作社、水稻科技示范园区、水稻智能化育苗基地应用,最大示范面积在67hm2以上。近年来,桦川县实施以物化技术的高产创建,取得了显著成效。2013年佳木斯市桦川县农业生产在大灾之年打赢了“丰收仗”,粮食总产实现11.25亿千克,较去年增长12%,创下了粮食总产“十连增”的新历史记录。

1项目落实情况

为将该项目落实好,桦川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结合基层农业技术推广补助项目的实施,遴选了50名农业科技指导员,成立了9个技术指导组,深入水稻种植村,在水稻育秧前及时召开了水稻液体硅肥推广落实专题会议,针对液体硅肥对提高水稻秧苗素质、预防青立枯病、防止水稻倒伏及提高抗逆性、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等作了专题讲座,详细交流了2012年该项目的应用效果,认真传达和落实了2013年黑龙江省推广站有关水稻液体硅肥示范推广的具体要求和实施方法,下发了水稻应用液体硅肥技术试验示范技术方案,进行了全县各乡镇村的布点推广,并责成各育苗小区、水稻种植合作社、水稻生产基地进行重点示范,同时将液体硅肥如数下拨到各乡镇和合作社及育苗小区,使该项目落到了实处。

2项目进展情况

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农业技术指导员能及时和各乡镇政府主管领导及时汇报项目情况,得到了当地有关领导的大力支持,采取领导定点挂钩,技术指导员分片包干,将该项目及时落实分解到村屯农户,实行了目标管理责任制。为了保证该项目的完成效果,针对液体硅肥在应用时期、应用方法上进行了专题培训,并深入乡村现场亲自示范指导,为项目的完成提供了技术保证。

3液体硅肥的应用技术与注意事项

3.1水稻苗床应用

秧苗2叶期、3叶期分别均匀喷施按1∶15~20比例配制的液体硅肥(每平方米8ml母液)。

3.2水稻本田应用

水稻分蘖盛期、幼穗分化期分别均匀喷施按1∶15~20比例配制的液体硅肥。

3.3注意事项

(1)本液体硅肥为碱性肥料,不可与酸性制剂混配施用;(2)使用本品前要清洗喷施器械;(3)宜在露水退去后喷施,喷施3h内遇雨应重新喷施。

5项目应用效果调查

水稻秧苗素质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本示范应用品种为龙粳31号,处理区株高为13.5cm,叶龄为3.3叶,没有发病,根长5.5cm,根数12.5条,茎粗0.21cm,10株干重为0.4g,秧龄30d,对照区株高为13.4cm,叶龄为3.1叶,没有发病,根长5.1cm,根数12.3条,茎粗0.19cm,10株干重为0.38g,秧龄30d,达到了中小苗壮秧标准。处理与对照相比,在秧龄相同条件下,株高增高0.1cm,叶龄多0.1叶,根长长0.4cm,根数多0.2条,茎粗粗0.02cm,10株干重多0.03g,秧苗素质好于对照区

6示范小结

施用液体硅肥从水稻苗期应用效果看,液体硅肥在水稻生产中应用具有提高秧苗素质的作用,在生育各时期明显比对照提前1~2d。通过秋季测产结果显示,施用液体硅肥示范田平均单产为642.1kg,比全县平均单产667增产52.4kg,增产率是8.9%。示范表明施用液体硅肥增强水稻秧苗抗逆性、抗倒伏,提高水稻分蘖率、结实率、千粒重,有明显增产增收效果,建议2014年可大面积示范推广。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油菜增产和农民增收为目标,以主攻单产、提高品质为方向,以典型示范引路,集约项目,集中力量,集成技术,增强示范带动能力,促进油菜平衡增产,全面提高我县油菜单产和品质水平。重点抓好桃花源长廊等公路沿线和景点、景区周边油菜的种植,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和油菜花观赏点,着力提升乡村旅游品位。

二、基本要求和主要目标

基本要求:以优质抗病高产高油良种、菌核病及杂草防控、配方施肥为重点,加快良种良法集成推广;以油菜免耕撒直播轻型栽培技术为方向,强化农机农艺结合,实现节本增效同步。

计划安排:示范片计划安排在宏村镇和碧阳镇镇实施,涉及14个行政村,3434户,面积10058亩,2014年油菜籽单产158公斤。(附表1:县2015年油菜高产创建实施地点清册)

主要目标:通过开展油菜高产创建,2015年夏收,示范片单产达到200公斤以上,良种覆盖率达100%,单产提高42公斤,总产增加422吨,增效211万元。

三、技术措施

1、因地制宜推广高产优质抗病油菜品种

品种选择以高产、优质、高油、适合机收为标准,2015年油菜高产创建示范片品种以沣油737和中双11为主,合理辅助应用浙平四号,每个示范区品种尽量统一。

2、全面推广油菜免耕撒直播技术

3、进一步提高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效果

在去年项目实施经验的总结基础上,进一步调整油菜施肥配方,针对不同主要元素化肥价格差异大的特点,在确保油菜单产提高的前提下,油菜施肥实行增氮、稳磷、适钾的策略,亩施纯氮13-14公斤,N:P:K=1:0.5:0.4,以降低施肥成本,通过增施有机肥或秸秆还田的技术措施来保证土壤钾素水平不下降。这一施肥策略调整,将使全县的油菜施肥成本在可获得同等单产水平前提下,亩施化学肥料成本降低25-30元。改变施肥方式,提高深施比例,改表施为施肥与中耕松土结合,施肥后覆土;该一头轰为冬壮春发结合,重施蕾薹肥,防止早衰;重视磷、硼肥施用,做到无磷、硼不种油菜。

4、扎实推广“病、虫、草、渍”四害综合防治

油菜病、虫、草、渍“四害”关系油菜籽能否高产、稳产、增产、增收。一是积极推广适应我县油菜生态区域的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强的品种;二是严查市场假劣农药,严把市场关,确保农药质量;三是抓好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科学用药、合理田间管理技术水平。防渍害重点是采取深沟窄畦、三沟配套、免耕栽培技术,防病害的重点是油菜菌核病、根肿病,防治油菜根肿病采用药剂拌种,撒石灰或石灰水灌根;防菌核病重点是清沟沥水和在初花期及盛花期进行药剂防治;防虫害重点是苗期蚜虫、跳甲及菜青虫,力争使来年油菜“四害”降低到最低,确保高产、优质。

5、推广机械收割

2014年我县已试验示范成功油菜机收技术,在油菜9成熟以上,即主轴上角果全部变黄,籽粒深褐色,分枝角果约有90%以上呈枇杷黄,籽粒呈浅褐色时选用全喂式联合收割机一次性收获,并同时进行秸秆粉碎还田。

四、工作措施

1、发挥县油菜高产示范创建项目领导组作用,确保油菜优质高产创建工作正常开展。县政府成立工作领导组和技术指导组,工作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技术指导组负责全县油菜生产技术指导和示范片高产创建的技术指导。农技推广中心负责主要技术措施方案的制定和具体实施工作,各项目乡镇负责示范片落实,财政提供农技推广必要的推广经费,广电部门负责宣传报导和农技信息等。

3、积极培育创建主体。以省农村综合改革示范县为契机,利用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成果,引导涉农企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组织作为高产创建活动的核心组织载体,加大高产创建主体培育,促进示范片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推进创建活动转型升级。2015年油菜高产创建以县有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为组织载体。

4、开展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积极扶持涉农企业和农机、植保、粮油等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服务组织,开展代耕代种、代防代治、代管代收等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缓解当前农村劳动力紧张局面,提高油菜播种质量和统一化率,切实加强油菜生产田间管理水平,为示范片建设提供服务保障。2015年重点扶持县有农农机服务有限公司开展油菜机械收割服务。

THE END
1.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2024年12月10日—13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专题培训班(第二期)在江苏省苏州市举办。本次培训班由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来自部分地区农业农村部门负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工作的有关同志、部分农民合作社带头人等97人参训。 http://www.gbxy.agri.cn/xwzx/pxdt/202412/t20241218_451132.htm
2.中央农业干部教育培训中心中央农业干部教育培训中心的信息由湖南干部培训网整理而来,为您提供中央农业干部教育培训中心的相关文章、问题及内容。给参训单位提供党性教育培训、红色教育培训、党政干部培训等机构遴选、名师聘请、网上学习等服务。想了解更多中央农业干部教育培训中心相关文章、问题及https://www.gxganxun.cn/la/772/
3.中央农业干部教育培训中心中央农业干部教育培训中心的信息由湖北干部培训网整理而来,为您提供中央农业干部教育培训中心的相关文章、问题及内容。给参训单位提供党性教育培训、红色教育培训、党政干部培训等机构遴选、名师聘请、网上学习等服务。想了解更多中央农业干部教育培训中心相关文章、问题及http://www.hunanganxun.cn/he/772/
4.中央农业干部教育培训中心中央农业干部教育培训中心的信息由四川干部培训网整理而来,为您提供中央农业干部教育培训中心的相关文章、问题及内容。给参训单位提供党性教育培训、红色教育培训、党政干部培训等机构遴选、名师聘请、网上学习等服务。想了解更多中央农业干部教育培训中心相关文章、问题及https://www.sdganxun.cn/li/772/
5.农业科技人员知识更新课程首页 单位概况 要闻动态 教育培训 农民体育 在线学习 党建群团 业务管理 返回首页首页 | 在线学习 | 农业科技人员知识更新课程 政策法规 农业技术 农业信息化 经营管理 乡村文明 创业创新 网站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2020www.ngx.net.cn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https://www.ngx.net.cn/zxjyn/zsgxycpxkc101/
6.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召开会议强调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加快推进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 12月13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召开2024年度第16次会议,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第四次“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吴孔明出席会议,院党组书记杨振海主持会议。 https://www.caas.cn/xwzx/nkyw/e70c78e69e8f4ea58109f74239d94f8b.htm
7.中央农业干部培训中心从1979年至今,该校共培训各级农业领导干部、农业科技骨干和技术人员近万人。近两年来,该校转变观念,积极探索干部教育培训新思路,主动与各级党委组织部和业务部门联系,走出了一条联合培训的新路子。举办了由农业部科技教育司主办、由中央农业干部教育培训中心负责管理,列入中组部地县级农业领导干部培训计划的《发达地区https://www.govjiaoyu.cn/peixun/908.html
8.中央农业干部教育培训中心中央农业干部教育培训中心的信息由北京干部培训网整理而来,为您提供中央农业干部教育培训中心的相关文章、问题及内容。给参训单位提供党性教育培训、红色教育培训、党政干部培训等机构遴选、名师聘请、网上学习等服务。想了解更多中央农业干部教育培训中心相关文章、问题及http://www.hnuganxun.com/ei/772/
9.中央农业干部教育培训中心中央农业干部教育培训中心的信息由天津干部培训网整理而来,为您提供中央农业干部教育培训中心的相关文章、问题及内容。给参训单位提供党性教育培训、红色教育培训、党政干部培训等机构遴选、名师聘请、网上学习等服务。想了解更多中央农业干部教育培训中心相关文章、问题及http://www.jsganxun.cn/ne/772/
10.中央农业干部教育培训中心中央农业干部教育培训中心的信息由江苏干部培训网整理而来,为您提供中央农业干部教育培训中心的相关文章、问题及内容。给参训单位提供党性教育培训、红色教育培训、党政干部培训等机构遴选、名师聘请、网上学习等服务。想了解更多中央农业干部教育培训中心相关文章、问题及https://www.jxganxun.cn/ka/772/
11.中央农业干部教育培训中心中央农业干部教育培训中心的信息由河南干部培训网整理而来,为您提供中央农业干部教育培训中心的相关文章、问题及内容。给参训单位提供党性教育培训、红色教育培训、党政干部培训等机构遴选、名师聘请、网上学习等服务。想了解更多中央农业干部教育培训中心相关文章、问题及http://www.bjganxun.cn/pi/772/
12.中央农业干部教育培训中心中央农业干部教育培训中心的信息由内蒙干部培训网整理而来,为您提供中央农业干部教育培训中心的相关文章、问题及内容。给参训单位提供党性教育培训、红色教育培训、党政干部培训等机构遴选、名师聘请、网上学习等服务。想了解更多中央农业干部教育培训中心相关文章、问题及https://www.xjganxun.cn/re/772/
13.中央农业干部教育培训中心中央农业干部教育培训中心的信息由上海干部培训网整理而来,为您提供中央农业干部教育培训中心的相关文章、问题及内容。给参训单位提供党性教育培训、红色教育培训、党政干部培训等机构遴选、名师聘请、网上学习等服务。想了解更多中央农业干部教育培训中心相关文章、问题及https://www.utibetganxun.com/en/772/
14.中央农业干部教育培训中心中央农业干部教育培训中心的信息由黑龙江干部培训网整理而来,为您提供中央农业干部教育培训中心的相关文章、问题及内容。给参训单位提供党性教育培训、红色教育培训、党政干部培训等机构遴选、名师聘请、网上学习等服务。想了解更多中央农业干部教育培训中心相关文章、问题http://www.sxganxun.cn/te/772/
15.中央农业干部教育培训中心电话北京生活教育培训中央农业干部教育培训中心 信息更新时间: 2024年12月02日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东小口镇霍营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查看地图 电话:(010)81703388 分类:教育培训 详细信息 官网:暂无 邮编:102200 附近公交站:霍营乡华龙苑北里北门霍营乡北地铁回龙观东大街站上坡佳园西门 https://beijing.8684.com/c_405925
16.2018年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培训行业分析报告(二)欧盟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行动计划 (三)法国的农业科技推广和服务体系 (四)荷兰的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体系 第三章 中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概况 第一节 农业推广培训发展法律政策分析 一、《农业技术推广法》概况 二、《农业技术推广法》修改解读 三、《中央财政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补助资金管理办法》 第二节 农https://baogao.chinabaogao.com/nongyezhongzi/370885370885.html
17.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农村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农村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注册地位于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24号楼,法定代表人为胡永万。经营范围包括为成人提供广播电视中等专科学历教育,促进农业发展。 植物生产、动物生产、动物医学、农业经济管理、农业工程、森林资源、环境生态和公共管理学科中等专科学历教育 成人短期培训服务 “绿色证书”https://aiqicha.baidu.com/company_directors_85748914361649
18.《农业行政执法实务(农业行政执法人员)》(中央农业干部教育培训当当网图书频道在线销售正版《农业行政执法实务(农业行政执法人员)》,作者:中央农业干部教育培训中心 编,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最新《农业行政执法实务(农业行政执法人员)》简介、书评、试读、价格、图片等相关信息,尽在DangDang.com,网购《农业行政执法实务(农业http://product.dangdang.com/8908475.html?point=comment_point
19.中央农业干部教育培训中心大连水产学院分院中央农业干部培训中心大连水产学院分院创建于1979年。是我国东北地区渔业、水产领导干部和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的基地。分院坐落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毗邻星海公园,校园依山傍海,风景秀丽,景色宜人。分院依托大连水产学院的学科、师资等资源优势,近三十年来,根据经济建设和渔业、水产干部队伍建设的实际需要,采取多形式https://baike.sogou.com/v76668339.htm
20.喜讯我校5名教师获评中央农业干部教育培训中心分院体系荣誉称号9月5日,中央农业干部教育培训中心公布2021-2023年度分院体系科教培复合人才、优秀教学工作者、优秀科研工作者和优秀班主任名单。授予新疆农业大学分院热孜燕·瓦卡斯教授“优秀教学工作者”称号;赛福丁·阿不拉教授、李晓斌副教授“优秀科研工作者”称号;明景磊、王晓东“优秀班主任”称号。 https://news.xjau.edu.cn/2023/1010/c1835a88811/page.htm
21.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农村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关于举办为深入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落实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发挥普通高校、职业院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等作用,提高农民教育培训实效”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强全国农广校体系建设,提升基层农广校校长队伍能力素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强国建设,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农村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以下简称农广校(中心)〕https://www.xjxnw.com/c/2024-05-14/1943982.shtml
22.中央农广校常务副校长胡永万:农业知识传播必须适应新媒体特点7月27日,抖音与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合作签约发布会在北京农广大厦举行。双方宣布,将整合利用各自资源,共同发起“新农人计划2022·来抖音学农技”项目,在内容创作、线上直播、联合推广等方面展开合作,推动农业技术知识传播,培训、扶持优质农技创作者,共建农技视频知识库,助力乡村振兴。 https://china.qianlong.com/2022/0728/746427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