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上午好!非常荣幸能够受邀参加新时代安徽老年教育理论研讨会,下面我想结合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的体会,谈谈新时代老年教育的着力点,如有不当,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自2000年迈入老龄化社会以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的人口数为2.64亿,占人口总数的18.70%。按照未来每年增加800-1000万的速度,预计2025年这一人数将突破3亿,2033年将突破4亿,2053年将达到4.87亿的峰值。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提升广大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21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通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做好新时代老龄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持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巩固提升老年大学办学水平
(一)推动老年大学标准化建设。
(二)推进老年大学信息化建设。
(三)加强老年大学师资队伍建设。
(四)开展老年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老年教育是“文化养老”的载体,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老年人学习和活动中,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培育优良校风、教风、学风。指导各地老年大学充分挖掘老年大学历史宝贵资源,结合校园发展规划和办学宗旨,大力营造科学、健康、文明的良好校园风气和学习环境。开展师德教育和学员文化素养教育,宣传先进典型,积极建设优良的教风和学风。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结合老年大学实际,主要从绿化美化校园、建设楼廊文化、提升室内文化三个层面进行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精心组织校园文化活动。积极组建文化活动团体,搭建文化活动平台。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文娱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
二、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不断拓宽老年教育覆盖面
(一)加快发展城乡社区老年教育。
我国大部分省市初步建立了省、市、县、乡、村五级老年教育办学体系和老年教育网络。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老年教育由干部教育逐步向社会全体老年人开放,从为少数老年干部服务向为多数普通老年人服务转型,其中又以居住在普通社区、底层的或者农村地区的老年人为服务重点。2020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出要“扩大社区教育资源供给,加快发展城乡社区老年教育”。在新时代,在办好现有老年教育的基础上,要将老年教育增量重点放在基层和农村,优化城乡老年教育布局,充分发挥老年大学示范引领作用,将其聚集资源向基层社区辐射,方便老年人就近学习。要整合利用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资源,在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农村敬老院等场所等养老服务机构中设立分校或教学点,配备教学设施设备,通过开设课程、举办讲座、展示学习成果等形式,推进养教一体化,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推广应用老年教育资源共享和公共服务平台。
(三)推进各级各类学校开展老年教育。
三、全面推动教学改革,创新老年教育发展模式
(一)进一步做好全国老年大学统编教材工作。
(二)深挖学习需求,构建多门类、多层次、有特色的课程体系。
面对老年人日益增长的教育文化需求,中国老年大学协会教学工作委员会组建课程建设课题组,深入开展课程类别专题研究,将课程分为15个大类。新时代,将指导各地老年大学横向上要通加强需求调研和课程研究,不断丰富课程类别,扩大覆盖面。纵向上要深化老年人学习特点研究,结合老年人需求层次、年龄层次、文化层次开展分层教学和梯次课程设计。深化老年大学思政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作为思政课的主要学习内容,把老年大学建设成为党的思想宣传阵地,大力弘扬孝亲敬老传统美德,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推动者、弘扬者。要深挖本地特色,加大特色课程建设和区域特色文化挖掘,打造区域老年教育特色课程和品牌。同时,利用开放灵活的课程认证制度,构建门类丰富、层次多样、以特色为补充的、横纵贯通的老年教育立体课程体系。
(三)创新“康养学游”一体化老年教育新模式。
要积极推动健康养老产业与老年教育的融合发展,实现康养与教育两个轮子一起转。协会目前正组织专家开展老年大学游学养标准课题研究,积极制订全国老年大学游学养标准,指导各地老年大学依托当地区位条件、资源特色、市场需求,挖掘文化内涵,发挥生态优势,开发一批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康养学游”路线,有效优化配置当地的健康、养老、文化、旅游等资源,构建“康养学游”一体化融合发展新模式、新标准、新路径,为老年人提供高品质有内涵的游学服务。同时,持续构建老年大学校园健康服务体系,整合多方资源,进一步实施老年大学校园健康促进行动,在全国组织开展老年大学健康管理人员培训和健康知识公益讲座,推广应用“老年大学健康服务平台”。
四、完善老年教育体制机制,营造关心支持的良好环境
(一)完善法律法规,理顺老年教育管理体制机制。
(二)加大老年教育经费投入。
(三)积极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助推老有所为。
在积极老龄化背景下,老年教育绝不仅仅是休闲娱乐,应逐步从传统的养老教育、休闲教育向潜能开发教育与社会适应性教育转变。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60—69岁的低龄老年人口约1.48亿,占老年人口55.83%。许多低龄老年人还处于精力旺盛期,身体素质良好、思维较为敏捷,具有丰富的知识和工作经验,是人力资源的一座“人才富矿”。可以通过开展老年职业教育,有助于提升低龄老年人职业能力,缓解部分行业劳动力的短缺现状。鼓励各地老年大学结合学校专业和师资情况,开设符合老年教育特点、符合老年需要的职业教育课程,可以试点与当地大中专院校联合办学,共同向有劳动需求的老年人提供优质的职业技能培训课程。鼓励各类职业培训机构根据企业需求,采用订单培养的方式开展老年职业培训;鼓励民办教育机构等社会力量、民间资本逐步进入老年教育培训市场,开设老年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课程,突出短期性和实效性,扩大老年教育覆盖面,形成多方参与、各有侧重、各展所长的老年职业教育发展格局。
同时,组建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老年教育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老同志智力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技能优势,广泛开展服务社会志愿活动。推动老年教育机构与大中小学校合作,发挥老年人在教育引导青少年继承优良传统、培育科学精神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五、强化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的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这是基于对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及其影响和我国老龄工作已有基础作出的重大判断和科学决策,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工作全局和长远发展。老年大学作为老年人学习的重要场所,做好新时代老年教育,必须完整、准确、全面理解“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的理念,始终将这一理念融入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贯彻到做好老年教育的各个环节。首要任务就是抓好老年教育工作,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教育融入老年大学课堂教学。通过课前5分钟、专题讲座、一天一学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提高思想认识,准确理解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的核心要义。
大家都知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积极看待老龄社会,积极看待老年人和老年生活。这为增强全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思想观念指明了方向。对社会而言,就是要充分认识老年人的经验、智慧等优势,注重为发挥老年人积极作用、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创造良好条件,深入挖掘老龄社会潜能,激发老龄社会活力。对老年人而言,就是要把老年看作人的生命中仍然可以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重要阶段,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实现养学、养为结合。树立和践行积极老龄观是实现老年人健康长寿、社会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同时,健康老龄化是积极老龄观的必要内容。推进健康老龄化,必须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的健康基础。
同志们,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牢记初心使命,立足实际,与各位同仁一道共同推进老年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作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