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心汇心公益基金会项目主管邵娜娜
对星星点灯计划安徽安庆两所学校进行了实地走访。
此次学校区域走访,
吸引了周边13所学校校长、种子教师参与,
受到了安庆市教育局的高度重视,
安庆广播电视台对此进行了全程跟踪报道。
人人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时代已来临
教育需要家长呵护、教师关心、政府作为,多方共进,心诚则灵。在教育模式改变、均衡发展、资源融合过程中,不仅有国家运筹帷幄,更有社会公益组织鼎力相助。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人人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时代已经来临。
徐诗鹏(大观区十里中心学校校长):
在这里已逐步构建起系统化的校内阅读,系列化的课外阅读,社会化的公益推广,大阅读的模式,得到了亲近母语、全国班班通、阅读新教育图书馆等全国公益项目的支持和认可。今天让我们在亲近母语搭建的公益交流平台上,秉承对儿童阅读始终如一的一份热情和一份担当,以儿童为本位,探索新课程改革下的儿童阅读的方法和路径,以阅读为基点,打造书香校园。
在安庆市区域学校互访活动中,来自各县市区的教育者和管理者们,还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十里中心学校晨读活动,体会书香校园特色。
余金明(宜秀区杨桥镇中心学校校长):
“我们近几年都是在打造书香校园,引领孩子去阅读。在这一块,我们有一点比较欠缺,就是师资方面建设,如何引领孩子去阅读。今天我们应十里中心学校的邀请,我们到这儿来,本着这个目标来学习的。”
苏春霞(迎江区华三小校长):
“亲近母语阅读课程的观摩展示活动,我从中也有收益。这样的活动开展,既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也促进了学生阅读活动的深入推进。这样的大格局、大开放、大教育的观念,也值得我们每一位校长深入推进。”
更广阔的阅读和儿童生命成长
随后,来自迎江区四照园小学的江小琴老师,上了一本整本书的导读课——《诸神的踪迹》,让孩子们大开眼界,也把亲近母语公益教研活动推向高潮。
江小琴(迎江区四照园小学语文教师):
“上这节导读课的目的,主要就是想,向老师们传达这样一个理念:就是在扩大儿童阅读的时候,我们不能把阅读的面只仅仅限于儿童阅读儿童文学阅读这一块,我们应该把孩子阅读的面扩大得更广阔一点,像历史、哲学、科学等等,都可以带着孩子们去读。”
“另外,在这节课上,我主要是教孩子们一些阅读的方法,比如人物关系图,把文字读成画面,还有就是画阅读地图等等。这些方法都有利于孩子更好地理解和体会这本书的内容。”
安庆市区域学校互访活动,以亲近母语公益、心汇心公益为主题,从经典诵读、吟唱、到绘声绘色充满哲理的绘本教学课,再到更广泛的课外书导读,不仅使孩子们受益,也让来自各县市区的专家教师感同身受。
储妃(岳西斗水小学语文教师):
“我们的孩子,大部分是从没没有接触过绘本,而且他们平时的课外阅读量也非常少。一个是留守儿童比较多,再者家长的文化程度也不是很高。
我们老师上微课、录课,都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特别是这个绘本课,必须要图文并茂。我们也希望学校有这样的设施,进一步缩短城乡的距离,让所有的孩子都一样,让教学均衡化。”
▲江小琴老师
儿童内心深处的光明,从未消失
经过课堂教学演示后,参加观摩的教育者和管理者们,召开座谈会,畅所欲言,说感受、谈心得、表体会,再度见证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和融合。
朱怀栋(潜山梅城中心小学语文教师):
“学唱、听唱、抽唱、带唱等这些,在一堂课上,就吸引了孩子们的兴趣。那么在有了兴趣之后呢,孩子对《日有所诵》就越来越喜欢。我们刚开始搞的时候,我们农村的小学,孩子们每天都要老师督促。老师上课以后,他才拿出那一本书来读,不能自觉地听着铃声读。”
夏雨(潜山梅城中心小学语文教师):
值得注意的是,区域学校互访活动开展有序、影响深远,也是因为得到了亲近母语公益、心汇心公益国内两大公益机构的鼎力支持。
李金莹(南京市亲近母语公益发展中心运营总监):
“其实我们机构,主要在做的是想促进乡村的儿童能够通过阅读来获得自己的成长。那么对儿童影响最深的,其实除了家长,就是老师。那老师他的阅读指导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整个机构,最核心在做的事,也是在提高老师的阅读指导能力。十里中心学校加入我们机构以来,学校老师的成长也特别快。可以看到这几节课,这几个老师,他们的功力是非常深厚的。而且学生们,我们也可以看到他们确实是在通过阅读的滋养,表达能力变强了。”
魏远征(市政协常委):
“人们内心深处的光明,从来没有丧失过。但是它需要有外部因素引导,政府部门、高校、文化部门要有这方面的主导意识。一旦有这个意识的引导和引发,人们内心里面那种阳光的东西,那种真善美,它自然会显发出来。”
南京市亲近母语公益发展中心(简称:亲近母语公益)是2014年成立的一家非营利性质的民间教育公益组织,依托亲近母语研究院十几年来在儿童阅读推广和母语教育领域的成果和资源,为乡村学校提供
专业的儿童阅读课程服务,推动乡村儿童阅读课程化建设,促进儿童阅读和儿童母语教育发展,从而推动教育改革和社会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