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站在干事创业“关键在党、关键在人”的高度,对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作出战略部署,提出“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大任务,为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教育系统干部工作指明了方向。一直以来,市教育局干部处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以“为干部专业发展负责,为学校科学发展服务,为我市教育高质量发展蓄力”为宗旨,着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提供充足的干部储备和人才保障。
凝心聚力
以实干实绩诠释干部队伍建设
“新成效”
1
严把政治标准
选人用人公信力不断增强
“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市教育局党组始终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从政治忠诚上教育干部主动担当、选拔任用上引导干部敢于担当,确保选出来的干部政治上靠得住、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一方面,依据日常调研、平时考核和任前考察等有机结合,动态掌握干部一贯表现和工作实际,了解民意基础,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突出结果运用,对班子建设情况和班子结构优化方向,进行全面深入分析研判,为选优配强局直属单位领导班子奠定坚实基础。2019年以来,提拔局直属单位科(处)级干部123人,调整交流63人,选派驻村和社区“第一书记”7人,真正做到把单位推荐的、组织认可的、群众服气的干部用起来,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总体满意度逐年提高。
二
着眼事业发展
选人用人作用发挥更加有力
三
建设人才梯队
干部队伍结构不断优化
市教育局党组坚持把年轻干部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长期政治任务来抓,研究制定《吉林市教育局关于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实施办法》,分年龄段、分专业发展方向建立优秀中青年干部人才库,一体推进素质培养、知事识人、选拔任用、从严管理、正向激励“五大体系”建设,健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常态化工作机制,推动直属教育系统干部队伍形成青蓝相继的良好局面。择优选出45周岁以下优秀年轻干部185人,35周岁以下有潜力的年轻干部24人,其中24名80后年轻干部被提拔到重点岗位,2人推荐为副县局级领导干部,推动各直属单位形成老中青结合、梯次配备合理、整体功能优化的干部梯队,为深入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做好充足的人才储备。
四
促进有序流动
机关干部队伍活力不断迸发
突出讲担当、重担当的用人导向,持续优化局机关中层干部队伍,大力选拔使用善于推动工作、勇于担当作为、工作实绩突出、群众口碑好的年轻干部,力求使机关干部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打破局机关与直属单位科(处)级领导岗位、身份等限制,加大领导干部轮岗交流的力度,对在同一职位满5年的科(处)级领导干部进行了调整交流。2019年以来,局机关共提拔中层正职14人、中层副职15人,交流13人,调任1人,转任1人,进一步优化局机关中层干部结构,增强干部队伍活力。积极推动局机关干部职级晋升工作,75人次晋升职级,机关干部权益得到切实维护,干事创业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机关工作效能显著提升。
五
锻造过硬队伍
干部作风建设持续向好
抓好干部全方位管理,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重点部门和关键岗位的日常监督,充分发挥信访、媒体等监督平台作用,畅通干部监督渠道,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干部及时约谈提醒,做到警钟长鸣,防患于未然。自觉把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扛在肩上,加强廉政教育、纪律教育和警示教育,强化正向引领和反面警示,结合巡察整改工作,加强对用人权、管财权、审批权和决策权的监督,坚决整治教育领域群众身边的腐败和漠视群众利益问题,坚持不廉洁的干部坚决不用,严格防止“带病提拔”,匡正了选人用人之风,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
擎旗奋进
以担当作为交出人民满意教育
“新答卷”
宏伟蓝图能否落地,干部是决定性因素。面对新时代、新征程,局干部处将持续聚焦干部工作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深入实施“四项工程”,着力锻造一支适应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干部队伍,让更多优秀干部在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增加民生福祉中施展抱负、积极作为,为推进我市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一
实施改革试点工程,选优配强党政“一把手”
把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改革作为坚持和加强党对中小学校全面领导的重要举措,实施改革试点工程。建立健全试点工作协调运行机制,将永吉县和66所各级各类学校作为试点县、试点校,聚焦选优配强领导干部、建立健全议事决策制度、协调运行机制、组织保障机制等,坚持“一地一案”“一校一策”,成熟一个调整一个,探索出符合我市教育系统实际的改革方式,稳慎推进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
实施“双向挂职”培养工程,构建干部资源“大循环”
按照市教育局“13610”工作思路,围绕教育改革发展需要,提升干部队伍建设质量,为干部干事搭建舞台,实施优秀干部“双向挂职”培养工程。分批选派机关干部到各级各类学校挂职锻炼,丰富教育教学管理经验。组织学校优秀中青年干部到局机关挂职锻炼,积累机关工作阅历。组织优秀机关干部到有业务往来的上级部门和横向部门进行专业性跟班学习,提升业务水平。推动形成“上派下挂有机结合、机关学校良性互动”的干部培养格局。
实施中青年干部“储备”工程,优化干部培养“全周期”
加大优秀年轻干部发现选拔培养力度,全面实施中青年干部“储备”工程。抓好各层级优秀中青年干部梯次储备,建立直属单位优秀副科(处)级干部组成的党组织书记、校长培养对象人才库;建立由45周岁以下优秀中层干部和35周岁以下具有培养潜力的优秀年轻干部组成的副书记,副校长培养对象人才库,持续优化干部年龄、专业等结构,更好地服务教育系统干部队伍中长期建设实际需要。
实施中青年干部能力提升工程,提振干部创业“精气神”
牢牢把握新时代对不同类别干部提出的新目标新要求,实施中青年干部能力提升工程。建立常态化培养机制,举办两期“百名年轻干部专题培训班”,提升年轻干部政治理论素养和干事创业能力。持续强化干部实践锻炼,把他们放在关键岗位、吃劲岗位上摔打磨练,推动干部在急难险重工作中成长成才。建立“能上能下、担当作为”的选人用人机制,选优配强局机关和直属单位干部队伍,不断激发教育系统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