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肩负着在党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重任,是党委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被基层党员干部深刻领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县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的成效。县级党校作为一级党委的重要职能部门,也是基层党员干部在培训学习方面距离身边最近的“主阵地”,理应充分挖掘党校在社会经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发挥其为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队伍保障重大作用。
扩大培训对象,发挥干部教育培训作用。针对基层党员到党校接受集中培训、系统培训机会少的情况,把基层党员作为重点对象,切实扩大受众覆盖面。
根据党委、政府的要求,加紧实施干部教育培训计划,推进干部培训工作,从理论上武装党员干部队伍,使党员干部通过培训树立新观念,掌握新方法,真正做到有见识、有眼光、有素质、有能力,成为引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领导人才。
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广泛征求意见,根据基层工作的特点,基层干部要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需要理论与实践并重。准确掌握培训需求,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学以致用的原则,确定培训主题、内容、方式,着力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改变干部教育培训单纯按级别分类的办法,探索按专题、产业、区域、工作性质等进行分类培训,努力增强培训的针对性。适当探索和推行小班化研讨式教学,激发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意识,实现经验、智慧的交流共享。
发挥参谋作用,推动党的事业新发展。党校除了承担区域内党员干部教育工作之外,还应成为当地政府的智库。党校教师,应能够并善于聚焦事关本地区全局和长远的重大问题,直接奔着服务党和政府决策的目的来开展研究,拿出具有真知灼见、切实管用的研究成果,真正发挥“外脑”和“参谋”的作用。及时发现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问题并能够切实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发挥好咨政服务作用,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打开视野或提供思路对策,为当地政府党委决策建言献策做好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