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的:高等数学课程是工科的一门重要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地获得一元函数及多元函数微积分、向量代数、空间解析几何和微分方程等基础理论,围绕上述理论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教学内容:数列和函数极限的定义及其性质;导数的定义和几何意义,函数的可导性和连续性的关系。由导数的定义来推导出求导法则;罗尔定理,拉格朗日定理,柯西中值定理;洛比达法则,初步了解泰勒公式,利用导数来判定曲线的性质;原函数和不定积分的概念,不定积分的性质。熟练掌握不定积分的计算方法;定积分的定义和性质,计算定积分的方法;定积分在几何和物理中的应用。微分方程的解法;空间解析几何的向量,向量的运算,空间曲线和曲面。多元函数的概念和几何意义;极限与连续性,多元函数的偏导数,全微分。二重积分性质和计算方法。级数的定义、性质以及判别方法。
采用教材:同济大学大学数学系,《高等数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线性代数
开设年级:一年级秋季学期
采用教材:同济大学数学系编,《线性代数》(第六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程名称:离散数学
开设年级:一年级春季学期
教学目的:离散数学是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计算机科学中基础理论的核心课程。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离散数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学习后继专业课程,从事科学研究或工程技术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培养学生抽象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参考:胡新启胡元明,《离散数学》,清华大学出版社。
课程名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开设年级:二年级秋季学期
教学目的:概率统计是研究随机现象规律性的数学分支,有自己独特的概念和方法,内容丰富,结果深刻。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熟练掌握概率统计中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能熟练运用基本原理解决某些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概率统计是从数量侧面研究随机现象规律性的数学理论,其理论与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军事和科学技术中。主要包括:随机事件和概率,一维和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大数定律与中心极限定理,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等内容。
教学参考:萧树铁柱边,随机数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程名称:管理统计学
开设年级:三年级春季学期
教学目的:本课程所提供的统计分析方法是管理学、社会经济学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数量方法。正确掌握和应用管理统计学方法,对解决大多数管理问题和社会问题及其相应的研究,都是重要的。本课程不仅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还要为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该课程所提供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必要的理论、方法和工具上的帮助和指导。
采用教材:贾俊平编著,《统计学》第七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课程名称:管理运筹学
课程类型:专业任选
开设年级:三年级秋季学期
教学目的:本课程是使学生掌握运筹学的主要模型,了解在管理工作中使用运筹学模型和数量分析方法对于解决管理中的问题和提高效益所起的作用;初步掌握将实际管理中的问题形成运筹学的模型的方法和技巧,并能运用有关的运筹学软件求解运筹学模型,以解决较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运筹学概论,线性规划,对偶问题,运输问题,整数规划与分派问题,目标规划,图与网络,计划评审与关键路线法,动态规划,存储论,排队论。
程序设计类课程群
教学目的:
2.培养学生编程思维,利用编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采用教材:自编电子教案
教学参考:
学时学分:48学时(课堂讲授24学时,实验24学时),3学分
实践教学内容:基本程序设计、文本处理与语料库统计。
实践教学学时:24学时
考试方式:上机考试
课程名称:C语言程序设计
英文名称:CProgrammingLanguage
教学目的:课程以C语言为教授程序设计的描述语言,结合语言介绍程序设计的基本原理,技巧和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与计算机有关课程的学习,以及能用计算机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作为一门通用、基础的语言,通过学习C语言课程,为后续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Windows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等程序设计语言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教学内容:程序设计和C语言、基本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数据的输入输出、选择结构程序设计、循环结构程序设计、利用数组处理批量数据、利用函数进行模块化程序设计、善于使用指针、结构体数据类型、文件的建立和使用
采用教材:谭浩强著,C程序设计教程(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8月第2版,2014年4月第3次印刷
教学参考:谭浩强著,C程序设计教程学习指导(第2版),2013年12月第2版,2014年6月第2次印刷
学时学分:68学时(课堂讲授51,实验17),4学分
实践教学内容:顺序结构程序设计、循环结构程序设计、数组的使用、函数的使用、指针的使用、结构体
实践教学学时:17学时
课程名称:数据结构
英文名称:DataStructures
采用教材:严蔚敏等,《数据结构(C语言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教学参考:(美)EllisHorowitz(美)SartajSahni(美)SusanAnderson-Freed著,李建中张岩李治军译,《数据结构》(C语言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严蔚敏,吴伟民,米宁编著,《数据结构题集(c语言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学时学分:85学时(其中课堂讲授51,实验34),5学分
实践教学内容:课程设计(数据结构上机实习)34学时。主要内容包括:使用顺序和链式两种方式实现线性表;用二元组表实现一元多项式相加;用三元组表实现稀疏矩阵的快速转置算法;实现字符串模式匹配算法;使用堆栈将中缀表达式转换成后缀表达式并计算表达式的值;使用递归和非递归方式实现广义表;使用二叉链表实现二叉树,并实现二叉树遍历的递归和非递归解法;使用邻接矩阵或邻接表实现图数据结构,并实现图的深度和广度优先搜索的算法;实现各种排序算法,包括:冒泡法排序,直接选择法排序,归并排序,快速递归排序,希尔排序,快速非递归排序,堆排序等;设计和实现关键字为字符串类型的哈希表。
实践教学学时:34学时
课程名称: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
教学目的: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是计算机专业学科基础课程之一,它不仅是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接口电路等课程的先修课,也是一门训练学生掌握程序设计技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解决问题能力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CPU内部编程结构,掌握用汇编语言编程的基本技巧,熟悉上机操作和程序调试技术,了解底层I/O的编程方法,为后续课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学内容:主要教学内容有:8086系列CPU主要寄存器的结构,功能,用法和各种寻址方式;80X86指令系统,各种指令的功能及用法;汇编程序设计方法;子程序设计与中断程序设计;汇编语言程序与高级语言混合编程等。
采用教材:王爽,汇编语言,清华大学出版社
教学参考:温冬蝉,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
学时学分:51学时(课堂讲授34,实验17),3学分
实践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内容,主要实验有:寄存器功能和常用指令用法实验;基本汇编程序设计实验;字符串操作实验;子程序设计实验;中断及驻留程序的设计实验;综合应用实验等。
开设年级:二年级春季学期
教学目的: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
(1)建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基本方法,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进行数据表示和算法抽象的初步能力;
(2)掌握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概念和理论,并熟悉使用C++语言进行面向对象的设计和开发。
教学内容:课堂讲授34学时。主要内容包括:C++语言对C语言的扩展,类与数据抽象,运算符重载,继承和派生,虚函数与多态性,输入输出流等。
采用教材:陈维兴等,《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教程(第3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教学参考:H.M.Deitel,P.J.Deitel,《C++程序设计教程》,薛完鹏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
学时学分:51学时(其中课堂讲授34,实验17),3学分
实践教学内容:上机实验约34学时。主要内容包括:C++类数据抽象与封装;成员函数、成员变量定义和访问控制属性设置;运算符重载的定义和实现;类的继承与派生实现;继承方式设置以及基类和派生类对象关系实验;使用虚函数实现多态性,抽象基类和纯虚函数定义;输入输出流实验。
实践教学学时:17学时
课程名称:算法导论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toalgorithms
教学目的:算法导论是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程序的效率和稳定性取决于其中所采用的算法,因此算法在计算机科学和计算实践中均扮演着重要角色。本课程通过对常用的、有代表性的算法的研究,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算法设计分析的基本技术,培养学生分析算法复杂度的初步能力,锻炼其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并使之了解算法理论的发展。本课程鼓励学生运用算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设计与分析能力,程序设计和实现能力。
教学内容:主要介绍以下内容:
(1)算法概论,了解程序概念;理解算法、算法复杂度的基本概念;掌握算法在最坏、最好和平均情况下的计算复杂性概念,算法复杂性的渐近性态的数学表示。
(2)理解递归的概念;掌握设计有效算法的分治策略。
(3)理解动态规划概念;掌握动态规划算法的基本要素;熟练掌握设计动态规划算法的步骤。
(4)理解贪心算法的概念,贪心算法的一般理论;掌握贪心算法的基本要素,贪心算法与动态规划算法的差异,贪心设计策略。
(5)理解回溯法的深度优先搜索策略;掌握回溯法设计策略;熟练掌握用回溯法解题的算法框架。
(6)理解分支限界法的剪枝搜索策略;掌握分支限界法的设计策略;熟练掌握分支限界法的算法框架。
(7)理解产生伪随机数的算法;掌握数值随机化算法,舍伍德算法,拉斯维加斯算法,蒙特卡罗算法。
采用教材:自编教材
《计算机算法设计与分析》,王晓东,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年。
《算法导论》ThomasH.Cormen,CharlesE.Leiserson,RonaldL.Rivest,CliffordStein著,殷建平,徐云,王刚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年。
学时学分:51学时,3学分
考试方式:开卷考试
课程名称: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
英文名称:ObjectOrientedProgramminginJava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Java程序设计语言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原理和技术,并能够运用Java语言开发算法及Web系统。
教学内容:Java语言是一个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除了面向对象的特点以外,Java语言还在安全性、平台无关性、支持多线程、内存管理等许多方面具有卓越的优点。课程的基本内容主要有:Java语言基础知识,类与对象的基本概念,类的方法,类的重用,接口与多态,输入/输出流和文件,对象群体的组织,JDBC与数据库访问,JSPWeb程序设计等。
[1]Java从入门到精通(第5版),明日科技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
[2]Java编程思想(第4版)[thinkinginjava],[美]BruceEckel著,陈昊鹏译,机械工业出版社。
[3]ThinkinginJava(4thEdition),BruceEckel。
学时学分:51学时(课堂讲授34,实验17),共3学分
实验内容:通过使用JDK、Eclipse、MySQL等工具实现多个Java程序的设计及开发练习。
软件基础课程群
课程名称:信息技术导论
教学目的: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入学学习的第一门专业必修课,它构建在计算学科认知模型的基础上,并以计算机科学的内容为背景,从学科思想与方法层面对计算学科进行导引,着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课程教学目标是为该班同学提供比较全面、深入的计算机科学的数学基础教学,为将来学习后续的课程及从事计算机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同学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建模能力和以计算机科学的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时学分:36学时,2学分
课程名称:信息技术实践
开设年级:大学一年级下学期
同时,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同学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建模能力和以计算机科学的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分为四个模块,分别是:
学时学分:16学时,1学分
考试方式:考察
课程名称:文献检索与科技写作
英文名称:LiteratureSearchandScientificWriting
教学内容:1)学术论文的构成要素,2)如何确定研究选题,3)如何撰写文献综述,4)如何查找文献,5)如何管理文献,6)如何选择研究方法,7)撰写科技论文的规范和写作技巧。
采用教材:自编讲义
[1]张黎.怎样写好文献综述:案例及评述.科学出版社,2008.
[2]肖东发,李武.学位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学时学分:18学时(课堂教学10学时,实验教学8学时),1学分
实践教学内容:(1)专业文献数据库的检索方法,以CNKI、WebofScience为例,2学时;(2)文献管理软件的使用,以NoteExpress为例,2学时;(3)科技论文的撰写规范,以MicrosoftWord为例练习长文档的撰写规范,4学时。
实践教学学时:8学时
考试方式: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英文名称:PrinciplesandApplicationofDatabase
教学目的:在计算机应用中,数据存储和数据处理是计算机最基本的功能,数据库技术为人们提供了科学和高效的管理数据的方法。本课程培养学生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及应用。通过学习理解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掌握关系数据库设计的理论及数据库语言SQL,掌握数据库建模的方法,理解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技术,了解数据库技术的发展方向。
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数据模型与数据库系统结构、关系数据库、数据库语言SQL、关系数据库规范化理论、事务与并发控制、数据库设计、存储过程和触发器、函数和游标、安全管理、数据恢复机制。
采用教材:何玉杰,《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
教学参考: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学时学分:68学时(课堂讲授50学时,实验18),4学分
实验内容:以SQLServer为实验环境,
(1)用SQL语言实现数据库的创建、更新、删除;
(2)用SQL语言实现数据库内容的查询、删除、修改
(3)了解视图、存储过程、触发器以及数据库的完整性约束、安全性等概念
实践教学学时:共18学时
课程名称:网页设计基础
英文名称:FundamentalofWebDesign
教学目的:本课程使学生了解Web客户端技术全貌及所涉及的各种技术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熟练掌握核心Web客户端技术,包括:HTML(XHTML)、CSS、JavaScript;掌握Web客户端技术的学习方法。
教学内容:网页设计概述;标记语言;CSS;JavaScript。
教学参考:[1]基于Web标准的网页设计与制作(第2版),唐四薪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年7月
学时学分:34学时(课堂讲授17学时,实践学时17学时),2学分
实践教学内容:随堂实验;HTML;CSS;JavaScript。
考试方式:开卷笔试+机考
课程名称:操作系统
英文名称:OperatingSystems
教学目的:通过《操作系统》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内部资源的管理和应用机制、计算机的基本组织和运行方式,练习常用的几种操作系统,如LINUX,为今后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内容:操作系统引论、进程管理、处理机调度、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
采用教材:汤子赢、哲凤屏、汤小丹著,计算机操作系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教学参考:WilliamStalling.OperatingSystem:internalsanddesignprinciple(5th).PEARSONPrenticeHall.
学时学分:68学时(讲授50学时,实践18学时),4学分
实践教学内容:编写一个最小的操作系统、中断练习、制作u盘启动、实现键盘输入、操作系统的启动过程、操作系统内核实现输出字符串。
实践教学学时:18学时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
英文名称:ComputerNetwork
教学目的:掌握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内容,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主要网络协议的内容,学会常用操作系统网络参数的设置方法,掌握常用网络命令和工具的使用,为进一步从事网络学习和开发工作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概述,体系结构,通信基础,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网络互连,传输层,应用层简介。
采用教材: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电子工业出版社
教学参考:潘爱民译,《计算机网络》,清华大学出版社
陈鸣译,《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机械工业出版社
学时学分:68学时(课堂讲授56,实验12),4学分
实践教学内容:实验1网络基本配置,使用方法;实验2常用网络命令的使用;实验3RJ-45接口连线实验;实验4网络监视器使用和以太帧分析;实验5IP协议分组的捕获和分析;实验6TCP协议报文的捕获和分析
实践教学学时:12学时
课程名称:软件工程
英文名称:SoftwareEngineering
教学目的:通过课堂讲授,系统地给出软件工程的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起软件工程的清晰概念,使学生全面掌握软件工程的思想、方法、技术和工具,将敏捷和其他方法结合起来,确保我们的软件可靠、安全以及有韧性。
教学内容:软件工程导论,软件过程,敏捷软件开发,需求工程,系统建模,体系结构设计,UML设计与实现,软件测试,软件进化,社会技术系统,可依赖性与信息安全性,可依赖性与信息安全性描述,可依赖性工程,信息安全工程,可依赖性与信息安全保证等。
[1]软件工程(原书第10版),[英]伊恩·萨默维尔(IanSommerville)著,彭鑫,赵文耘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
[2]软件工程导论(第6版),张海藩,牟永敏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学时学分:51学时(课堂讲授),共3学分
课程名称:编译原理
英文名称:CompilerPrinciplesandDesign
教学目的:通过课堂讲授和课程设计,为学生阐述清楚编译器的设计原理和构造技术,为学生提供从事软件设计所必须的训练和积累实践经验的机会。
教学内容:主要介绍编译程序的设计,包括: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代码生成,优化和目标代码运行时的存储组织,也介绍编译程序的构造理论基础,包括:文法,正规式和有穷自动机,以及语法制导翻译。
采用教材:王生原等,《编译原理》,北京邮电出版社
教学参考:AlfredV.Aho,RaviSethi,JeffreyD.Ullman,Compilers:Principles,Techniques,andTools,1986,人民邮电版影印,2002.机械工业版中译本,2003
学时学分:51学时(课堂讲授40,实验11),共3学分
实验内容:借助于Lex和Yacc工具实现一个小型编译器。
实践教学学时:11学时
课程名称:Web应用开发
英文名称:ApplicationanddevelopmentforWeb
教学目的:在学生已具备网络原理与技术、数据库原理与技术、Web客户端开发技术的基础上,学习HTTP协议、Web服务端开发技术、Web信息分析及获取技术,使学生对Web的运行机制有全面的理解,对Web服务端技术的全貌有清晰的认识,具备基于Web进行系统开发、服务集成、信息集成的能力。
教学内容:Internet与Web概述;HTTP;配置Web服务器;CGI原理;客户端与服务器交互;Web应用开发综合;Web信息资源集成。
学时学分:51学时(课堂讲授17学时,实践34学时),共3学分
实践教学内容:随堂实验;HTTP协议;配置Web服务器;简单的CGI程序;Web信息资源分析;基于Web的管理信息系统;Web信息资源集成。
实践教学学时:34学时
考试方式:课程设计+期末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安全
开设年级:四年级秋季学期
教学参考:无
硬件基础课程群
课程名称:电路分析基础
教学目的:各种各样的电路是当今人类现代化文明的基石,可谓无处不在。《电路分析基础》讲述基本电路的数学模型及分析方法,是电路理论的入门课程,也是电类各专业的基础必修课。本课程理论严密,逻辑性强,有着广阔的工程实践背景,不仅是学习如系统与信号处理、信息工程等后续课程的基础课程,也是进行各项基于电子、电器技术实践活动的理论指导。基于基本电路的数学建模方法也广泛应用于语音、图像、生物工程等各种领域研究。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是电子信息类高级人才的基本理论素养要求,也有助于帮助学生提高在未来工作中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课程内容包括电路分析的基础理论,直流电路分析方法,一阶、二阶动态电路时域分析方法,耦合器件及分析,正弦稳态电路分析方法、网络频率响应、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等。
采用教材:李翰逊,《简明电路分析基础》,高教出版社
教学参考:张永瑞,高建宁编著,《电路、信号与系统》,机械工业出版社-面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规范系列教材
课程名称:数字逻辑
英文名称:DigitalLogic
教学内容:数的表示与编码;逻辑代数基础;逻辑函数的化简;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同步时序电路的分析与设计;同步时序电路的化简;脉冲型异步时序电路分析与设计;采用大,中规模集成电路的逻辑设计;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基本原理及设计方法;逻辑电路的险象;数字逻辑技术的最新发展。
采用教材:欧阳星明,《数字逻辑第4版》,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教学参考:M.MorrisMana,CharlesR.Kime著,LogicandComputerDesignFundamentals(英文版第4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学时学分:51学时(课堂讲授36,实验15),3学分
实践教学内容:熟悉数字电路实验系统,掌握万用表的使用。了解示波器的原理和基本组成,使用示波器测量、分析数据。熟悉中规模集成电路的外形、管脚和使用方法,TTL与非门、与或非门和异或门输入与输出之间的逻辑关系,学会正确使用RS触发器、D触发器、JK触发器。熟悉数据选择器的逻辑功能,熟悉译码器的逻辑功能,利用组合逻辑电路,设计可控码制转换电路。掌握基本时序电路的分析、设计、测试方法。掌握计数器的功能。计数器的级联方法,任意模计数器的构成方法,数码管的使用。可编程逻辑器件的设计。
实践教学学时:15学时
课程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
英文名称:ComputerArchitectureandSystems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通过对计算机各功能部件的逻辑组成,工作机制,程序设计的学习及实验,建立完备的单台计算机整机概念,了解计算机一般的组成原理和内部运行机理,掌握计算机硬件系统中各大部分的组成原理,逻辑实现,设计方法和互连构成整机的技术。
教学内容:计算机组成绪论,数据的表示方法和运算器,指令,指令系统,中央处理器,存贮系统,主机与外部设备的信息交换,外部设备,计算机硬件系统示例。计算机硬件系统中各大部分的组成原理,逻辑实现,设计方法和互连构成整机的技术。
采用教材:王诚主编,《计算机组成与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
教学参考:DavidA.PattersonJohnL.Hennessy著,ComputerOrganization&DesignThehardware/softwareinterface(第5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学时学分:85学时(课堂讲授68,实验17),5学分
实践教学内容:计算机逻辑器件与运算器,运算器的功能与具体用法。熟悉实验计算机系统各部件的使用。运算器芯片的功能及其控制信号的运用。指令的执行及对F标志的影响。控制器学会并掌握微程序的执行方法。理解控制器的组成、设计的具体知识。学会扩充新指令的方法。扩展存储器,掌握并实践主存储器系统的设计与调试,存储器进行读写和扩展。教学机汇编实验(编I/O、查询方式),了解实验计算机系统的技术指标及系统基本组成,学习和运用实验计算机系统的指令系统,熟悉监控程序。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工程
教学目的:学习园区网的设计思路和主要设备的使用管理方法。通过网络实验室的网络设备学习各种园区网技术的配置和应用方法。
语言智能课程群
课程名称:语言学基础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toLinguistic
教学目的:本课程为语言学概论和现代汉语概论综合基础课,比较系统讲授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讲解现代汉语主要特点,分析方法,为进一步提高语言学理论水平和下一步语言计算打下概念知识基础。
教学内容:本课程讲授语言的基础性质和现代汉语主要研究内容,侧重基础概念和基础知识的讲解,讲授内容包括语言的基本性质;语音、词汇、语法和语义诸方面的基础概念和演化规律。讲解现代汉语在语音、词汇和句法方面的特点,为语言计算打下概念基础。
采用教材:《语言学纲要》,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语法讲义》朱德熙,商务出版社。
课程名称:机器学习
英文名称:MachineLearning
教学目的:机器学习(MachineLearning,ML)是一门多领域交叉科学,也是人工智能技术的核心。专门研究计算机怎样模拟或实现人类的学习行为,以获取新的知识或技能;特别是如何从数据或者以往的经验中学习,使之不断改善自身的性能。近年来,机器学习技术在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图像识别、手写字符识别、金融数据分析等等领域得到了十分广泛和成功的应用。1.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机器学习的基本概念、应用背景;掌握各类机器学习算法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学会分析研究计算机处理的数据对象的特性,以便选择适当的机器学习算法和模型解决实际问题;2.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也是进行数据分析和复杂程序设计的训练过程。通过对具体机器学习算法和应用案例的研究,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课堂讲授约51学时。主要包括:机器学习的基本概念和机器学习系统的基本要素,概念学习,决策树学习,贝叶斯学习,基于实例的学习,感知机和支持向量机,集成学习,以及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基础;各种机器学习算法应用案例分析。
采用教材:自编课件
考试方式:考查(项目实践)
知识基础:1.数学基础。线性代数:向量、矩阵运算、矩阵范数、矩阵分解等;数学分析:导数、梯度、矩阵导数、极值问题(无条件极值、条件极值、拉格朗日乘数法、对偶问题);概率论:概率、随机变量、分布、均值与方差、假设检验等;信息论:熵、条件熵、交叉熵、互信息等;2.程序设计基础:有高级程序设计经验(数据结构等),推荐的程序设计语言(环境):Matlab、Python等。
课程名称:计算语言学
教学内容:课程内容包括(1)概率论和信息论基础(2)语料库与语言知识库(3)语言模型(4)概率图模型(5)词义计算(6)句法分析(7)篇章分析
教学参考:(1)俞士汶.《计算语言学概论》,商务印书馆,2003。(2)宗成庆.《统计自然语言处理》(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8。(3)DanielJurafsky,JamesH.Martin.SpeechandLanguageProcessing(自然语言处理综述,第二版),冯志伟,孙乐译.2018。
课程名称:计量语言学
考试方式:笔试、项目大作业
课程名称:自然语言处理A
英文名称:NaturalLanguageProcessingA
教学目的:课程目标为讲授自然语言处理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一系列中文信息处理专题内容实践,让学生深入练习数据结构和计算机算法的应用。同时,掌握语言信息处理的技能,为工作和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本课程以汉语为主要对象,讲授汉语的字处理、词处理、句处理和篇章处理等各个层面语言信息处理问题和方法,包括汉字编码、汉字字形原理与应用、音字转换、汉语分词、词性标注、全文检索,在实践基础上,熟悉语言信息处理建模方法,了解Ngram、HMM和文本计算模型。通过大量的课程实践,编制代码,实现算法或功能,课程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和最后综合作业相结合。
教学参考:统计自然语言处理(第2版),宗成庆,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课程名称:语音学
教学内容:课程内容包括(1)Basicacousticsandacousticfilters,(2)Digitalsignalprocessing,(3)Basicaudition,(4)Speechperception,(5)Theacoustictheoryofspeechproduction,(6)Vowels,(7)Fricatives,(8)Stopsandaffricates,(9)Nasalsandlaterals,等。
采用教材:KeithJohnson,《Aoustic&AuditoryPhonetics》,BlackwellPublishing;
教学参考:林焘、王理嘉著,《语音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学时学分:34学时,2学分
课程名称:自然语言处理B
英文名称:NaturalLanguageProcessingB
考试方式: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语音识别
英文名称:SpeechRecognition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
教学目的:语音识别是指让机器通过识别和理解过程把语音信号转变为相应的文本。通过该课程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语音识别的基本方法,能够更清晰的认识高数、线性代数、概率论等数学知识是如何用于应用实践的,能够使用数理统计、信号处理、信息论、机器学习的方法解决语音识别中的具体问题,能够利用开源工具搭建初步的语音识别框架。
教学内容:自动语音识别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信号处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包括傅里叶变换、Z变换、抽样定理、滤波器、傅里叶分析方法。语音信号的短时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方法。常用语音识别参数的提取方法,包括能量、基频、倒谱、线性预测系数、Mel倒谱。语音处理中的概率论、估计理论、假设检验理论和信息论的概念。语音识别的常用模型,包括矢量量化模型、DTW模型、GMM语音模型、HMM语音模型、神经网络语音模型、端到端神经网络语音模型。语音处理的开源工具简介。
采用教材:XuedongHuang,SpokenLanguageProcessing,PrenticeHallPress,2001
[1]SpeechandLanguageProcessing(3rded.draft)DanJurafskyandJamesH.Martin.2018
[2]语音信号数字处理杨行峻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5年8月
[3]L.R.RabinerandB.H.Juang,FundamentalsofSpeechRecognition,PrenticeHallInc,1993
学时学分:34学时(课堂教学20学时,实验14学时),2学分
实践教学内容:使用开源工具搭建基于不同参数和模型配置的语音识别系统。特征提取MFCC、Fbank、语谱图等参数,声学模型通过采用隐马尔可夫模型(HMM),深度神经网络(DNN),卷积神经网络(CNN)和连接性时序分类(CTC)方法,使用大量中文语音数据集进行训练,将声音转录为中文拼音,并通过语言模型,将拼音序列转换为中文文本。
实践教学学时:14学时
课程名称:文本内容计算
英文名称:TextComputing
教学目的:了解文本的可计算内容,了解文本计算的理论;掌握关键字提取、文本摘要、文本分类、文本聚类、指代消解、文本逻辑推导、以及实体、实体关系、事件等信息抽取的计算方法和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语言信息计算思维,为进一步从事语言信息处理研究与实践奠定基础。
教学内容:(1)文本可计算内容概貌
(2)文本表示:理论,表达模型
(3)关键词计算方法
(4)文本摘要的计算方法
(5)文本的分类、聚类
(7)实体、实体关系的抽取方法
(8)事件信息提取及话题检测方法
教学参考:《驾驭文本:文本的发现、组织和处理》,王斌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
考试方式:期末报告+大作业
课程名称:人工智能
英文名称:ArtificialIntelligence
教学内容:(1)智能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学科研究内容;人工智能学科主要问题和发展历史。(2)谓词演算的基本概念;谓词的语法;谓词演算的语义;谓词推理;(3)归结原理与自动证明;(4)状态空间的概念;状态空间搜索的结构;状态空间的设计和问题的表示方法,有限状态机;(5)启发式搜索的概念;贪婪爬山思想;最佳优先搜索;A*搜索;博弈树搜索。(6)知识表示问题;专家系统介绍;不确定条件下的推理。(7)遗传算法模型;NDA编码、遗传操作;统计遗传算法和并行遗传算法。(8)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概念和思路;神经元模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分类;神经网络学习规则;两个经典的人工神经网络结构:BP网络、Hopfield网络。(9)深度学习原理;自动编码器原理;循环神经网络、卷积神经网络。
考试方式:考查
课程名称:知识图谱
英文名称:Knowledgegraph
开设年级:二年级春季学期
教学目的:系统介绍知识图谱理论、技术和应用。通过课程讲解,掌握知识图谱的表示、存储、查询推理方法。进一步掌握知识图谱挖掘、构建和融合技术。了解知识图谱在语义搜索、智能问答中的应用技术。
教学内容:知识图谱概述;知识图谱表示与建模;知识图谱数据存储;知识抽取与知识挖掘;知识图谱融合;知识图谱推理;知识图谱的应用。
教学参考:[1]《知识图谱》,赵军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知识图谱:方法、实践与应用》王昊奋等,电子工业出版社,2019.
学时学分:34学时(课堂讲授34学时),2学分
数字媒体课程群
课程名称:数字信号处理
英文名称:DigitalSignalProcessing
开设年级:二年级秋季学期
教学目的: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系统掌握现代信号处理的理论体系,能够理解和应用时域和频域处理方法,能够编程实现傅立叶变换,Z变换以及采样定理等基本的信号处理算法。为后续的数字语音,图像,视频技术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为操作和开发多媒体编辑和处理软件奠定算法上的依据和指导。
教学内容:信号与信号的时域分析;时域连续信号的频域分析;时域离散信号的频域分析;离散傅里叶变换和快速傅里叶变换;时域采样定理和频域采样定理;离散傅里叶变换的应用。
采用教材:潘文诚,《信号与系统分析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
教学参考:SanjitK.Mitra,数字信号处理—基于计算机的方法(第四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年
课程名称:二维计算机动画
英文名称:2DComputerAnimation
教学目的:本课程以二维动画软件animo和flash为基础,全面介绍与二维动画制作有关的知识,阐明二维计算机动画制作的基本过程,并使学生能够完成一般的动画作品,具备解决制作中常见问题的能力。通过此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加深对色彩和平面构成等课程的理解,为将来从事二维动画设计工作打下基础;并且对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动画原理与技术有一个感性的概念,为后续课程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
教学内容:本课程首先介绍各种常用动画软件的特点,然后重点讲述如下两个二维动画软件。首先,二维动画软件animo的内容包括:图层的导入,图层的上色,动画的合成等模块。其次,二维动画软件flash的内容包括:创建和编辑组件,添加动画,关节运动和变形,创建交互式导航,使用文本,处理声音与视频,加载和控制Flash内容,发布Flash文档等。
采用教材:[1]Adobe公司,陈宗斌译,AdobeFlashCS5中文版经典教程,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年。
[2]於水编著,二维影视动画短片制作技法,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年。
教学参考:[1]孔德强、陈巍编著,二维动画合成教程,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年
[2]冯文等,动画概论,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年。
[3]威廉姆斯,邓晓娥译,原动画基础教程:动画人的生存手册,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年。
学时学分:34学时(课堂教学24学时,实验10学时),2学分。
实践教学内容:对所学内容进行综合实践。学生分组完成一个完整的二维动画作品,要求作品具有明确的主题,完整的镜头语言,恰当的动画效果,适当的配音、音效等。该实践内容不但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软件操作技巧,还需要学生联系其他课程的内容,通过创造性的设计和构思来完成。
实践教学学时:10学时
课程名称:数字媒体合成
英文名称:DigitalMediaCompositing
课程类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选修课
教学内容:以各种数字媒体为输入,教学合成的主要方法及其应用实践,主要包括:制作流程,图像、文字、图形及其综合的动态化,基于木偶的动态化,基于图层、蒙版、键控、转描的合成,三维静态和动态合成,基于运动跟踪的合成,基于粒子系统的自然现象等。通过学习上述内容,掌握各种动态化、合成和视觉效果等方法和相应制作实践,并熟悉各自应用特点和适用范围。
采用教材:[1]LeeLanier,ProfessionalDigitalCompositing:EssentialToolsandTechniques,SYBEXINCPress,2009
[2]BrieGyncild,LisaFridsma,AdobeAfterEffectsCCClassroominaBook(2017Release),AdobePress,2017
[3]RonGanbar,Nuke101:ProfessionalCompositingandVisualEffects(2ndEdition),PeachpitPress,2014
教学参考:[1]布里·根希尔德(BrieGyncild),丽莎·弗里斯玛(LisaFridsma),郝记生译,AdobeAfterEffectsCC2017经典教程(彩色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18
[2]李拉尼(LeeLanier),姚德义、彭晨曦、沈忱译,专业数字合成:必备的工具和技术,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3]RichardJ.Radke,ComputerVisionforVisualEffects,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12
学时学分:34学时(课堂教学18学时,实验16学时),2学分
实践教学内容:在两个层次上教学,制作软件的操作和开发。掌握数字媒体编辑、动态化、合成和视觉效果等制作方法和应用实践,操作Adobe公司AfterEffectsCC、TheFoundry公司Nuke,并进行二次开发,制作有代表性作品。
实践教学学时:16学时
课程名称:计算机图形学
课程类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必修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选修课
教学目的:该课程是一门理论,技术与应用相结合的实用性课程,旨在介绍计算机图形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和应用系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图形生成与处理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开发与图形有关的软件设计能力,尤其是为数字媒体的课程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线段,圆弧,多边形等基本图形的扫描转换算法以及多边形的扫描转换和区域填充;二三维图形变换和观察流程;几何建模原理和图形在计算机内部的表示;OpenGL编程实践;
实践教学内容:1.OpenGL编程基础;2.基本图形扫描转换算法实现;3.OpenGL实现几何变换;4.OpenGL实现投影变换;5.OpenGL实现窗口到视区的变换;6.OpenGL实现纹理映射和光照;
课程名称:数字音频处理
英文名称:DigitalAudioProcessing
教学内容:语音发声和听觉机理及其数字模型;语音信号的短时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方法;语音处理的常用技术;语音编码,识别和合成;语音信号处理的应用;音频处理工具和软件的使用(包括Audition、Praat、Matlab等)。通过学习上述内容,学生能够全面熟悉各种处理方法,并深入掌握各自应用特点和适用范围
采用教材:张雪英,数字语音处理及MATLAB仿真,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年
教学参考:[1]XuedongHuang,SpokenLanguageProcessing,PrenticeHallPress,2001
[2]WillStyler,UsingPraatforLinguisticResearch,2015
实践教学内容:使用Audition操作和编辑音频,使用Praat图形界面和Matlab脚本编程实现音频处理的各种算法,提取音频信号中的各种信息。
课程名称:三维计算机动画
英文名称:3DComputerAnimation
教学目的:本课程以三维动画软件3DsMAX为基础,全面介绍三维动画制作的有关知识,阐明三维计算机动画制作的基本过程,并使学生能够完成一般的三维动画作品,具备解决制作中常见问题的能力。通过此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为将来从事三维动画设计工作打下基础;并且对计算机动画原理与技术有一个感性的概念,为后续理论课程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
教学内容:本课程首先介绍三维计算机动画的制作流程和常用的编辑软件,并详细说明3DsMAX软件的模块划分和结构特点。然后,重点讲解3DsMAX软件的如下模块:建模模块包括基本体建模、修改器建模、可编辑多边形建模、可编辑养条线建模;材质模块包括材质基本概念、复杂材质设置、贴图基本概念、贴图坐标展开;灯光模块包括标准灯光和光度学灯光、高级照明系统等;摄影机及渲染模块包括:摄影机类型、景深模糊、各种视觉特效等。
采用教材:彭国华、陈红娟编著,3dsMAX三维动画制作技法(基础篇),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年
教学参考:彭国华、陈红娟编著,3dsMAX三维动画制作技法(动画篇),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年
实践教学内容:对所学内容进行综合实践,具体内容包括:对一个中等复杂程度的场景进行建模,并设置材质、灯光、特效,最终实现摄影机浏览的关键帧动画效果。
课程名称:数字图像处理
英文名称:DigitalImageProcessing
课程类别: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必修课
开设年型:三年级秋季学期
教学内容:以数字图像为输入,旨在改善质量和提取内容,教学各种方法及其实现算法,包括:数字化、颜色模型、算术和逻辑运算、几何变换、变换运算、增强、退化、复原和分割等。通过学习上述内容,掌握各种处理方法和相应算法,并熟悉各自应用特点和适用范围。
采用教材:[1]OgeMarques,PracticalImageandVideoProcessingUsingMATLAB,Wiley-IEEEPress,2011.
[2]WilhelmBurger,MarkJ.Burger,DigitalImageProcessing:AnAlgorithmicIntroductionUsingJava,Springer-VerlagPress,2008.
教学参考:[1]OgeMarques著,章毓晋译,实用MATLAB图像和视频处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
[2]WilhelmBurger,MarkJ.Burger著,黄华等译,数字图像处理Java语言算法描述,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
[3]AdobeCreativeTeam,AdobePhotoshopCCClassroominaBook,AdobePress,2013.
Fundamentals-of-Digital-Image-and-Video-Processing/,2014.
学时学分:51学时(课堂教学34学时,实验17学时),3学分
实践教学内容:在三个层次上处理数字图像,包括:制作软件操作、开发工具使用和演示程序开发。操作Adobe公司PhotoshopCC了解应用实例。使用Matlab的ImageToolbox体验主要算法。基于Microsoft公司VisualC++开发有代表性的演示程序,从而掌握典型算法及其实际应用。
课程名称:计算机动画原理与技术
英文名称:ComputerAnimationPrinciplesandTechniques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全面了解计算机动画的发展历史、动画软件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功能,同时能够对计算机动画技术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一定的认识。通过对各种动画技术的学习,学生能够全面掌握各种动画效果的开发技巧,并认清它们的应用特点。另外,通过上机编程的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能够得到充分的锻炼,从而能够将计算机动画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为以后实际应用打下基础。
采用教材:雍俊海,计算机动画算法与编程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
教学参考:[1]RickParent著,刘祎译,计算机动画算法与技术(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
[2]RickParent等著,王锐、王冠群、冷林霞译,计算机动画设计指南——运动捕捉、角色特征、点图及MayaWinning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
[3]JungHyunHan著,刘鹏译,计算机图形学——基于3D图形开发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
课程名称:游戏场景制作基础
英文名称:FundamentalofGameScenes
教学目的:掌握场景设计的基础知识,理解场景制作的流程及特点。
掌握Unity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能够独立制作静态游戏场景。
教学内容:本课程内容共分为3个单元,安排课程17次。所有课程均在机房进行讲授,讲解与练习穿插进行。每个单元各安排一次作业,作业要求提交电子版的数据。
教学参考:优美缔软件(上海)有限公司,Unity4.x从入门到精通,中国铁道出版社,2013年。
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围绕作业展开,当堂练习学时控制在总学时的20%左右。
课程名称:人机交互
英文名称:Human-ComputerInteraction
课程类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选修课
教学目的:该课程是一门介绍人机交互理论和应用的实用性课程,旨在介绍人机交互领域中设计、原型和评估这三个阶段的主要方法和技术,启发创造性思维。课程将以项目为基础,通过分组团队合作,促使学生运用创意表达、媒体创作、程序开发等知识,锻炼其发现和陈述问题的能力,用各种技术手段表达创意的能力以及规范的表达工作成果的能力。
教学内容:人机交互的学科发展轨迹和趋势;从现实中发现研究问题的方法,包括调查问卷,访谈,观察,小组讨论等;如何进行交互任务分析,如何描述交互任务;用草图勾画设计表达初步的用户界面;用视频来开发原型系统,表达设计创意;启发式的评估方法介绍;可用性评估方法;人的认知特点对用户界面的影响。项目展示。
采用教材:Shneiderman&Plaisant,DesigningtheUserInterface:StrategiesforEffectiveHuman-ComputerInteraction5thedition,AddisonWesley,2009.
实践教学内容:通过分组团队合作完成项目
课程名称:智能交互媒体开发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教学目的:该课程是一门理论,技术与开发相结合的实践类课程,旨在介绍多种人机交互技术的基本原理并进行开发实践,拓宽学生视野。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学会应掌握自然交互技术的设计方法、系统组成和开发过程。具体交互的内容包括语音交互、图像交互、虚拟现实设备交互、双目视觉交互、生物电交互等。
教学内容:Matlab、Tensorlfow、PyTorch、Kaldi开发环境,以及基本案例、典型论文及其开源代码,包括:图像的分类、检测、分割、生成、风格迁移等;语音的识别、合成、检测等。深度学习用于数字图像和语音处理的发展历史、主要内容和应用领域等,掌握其中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生成式对抗网络的基本原理、典型算法、开源代码和应用案例等。虚拟现实技术中的输入设备、立体显示设备、输出设备等方面的原理、常见产品、使用方法等。其中输入设备包括三维跟踪定位设备、人体运动捕捉设备、手部姿态输入设备、其他手控输入设备;立体显示方面包括立体显示原理,主动显示技术和被动显示技术;输出设备包括声音输出设备、触觉力觉反馈设备等。双目视觉交互设备的算法原理和开发实践;生物电交互设备的算法原理和开发实践。
采用教材:自编教材,以及[1]魏秀参著,解析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原理与视觉实践,电子工业出版社,2018.
[2]PradeepPujari,PracticalConvolutionalNeuralNetworkModels,PacktPublishing,2018.
[3]KailashAhirwar,GenerativeAdversarialNetworksProjects,PacktPublishing,2019.
教学参考:[1]杨培文、胡博强著,深度学习技术图像处理入门,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年。
[2]唐进民著,深度学习之PyTorch实战计算机视觉,电子工业出版社,2018年。
[3]王晓华著,OpenCV+TensorFlow深度学习与计算机视觉实战,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年。
实践教学内容:1.使用Matlab的DeepLearningToolbox体验主要算法和代码实例;2.基于Tensorlfow、PyTorch测试、训练和开发图像识别和生成的程序;3.基于Tensorlfow、Kaldi的语音识别程序;4.Leapmotion原理和开发;5.Myo原理和开发;6.虚拟现实开发程序;
课程名称:游戏软件设计与开发
英文名称:GameSoftwareDesignandDevelopment
课程类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必修课
教学目的:掌握游戏软件的基础知识,了解和运用核心技术,理解游戏设计的基本概念。
掌握Unity软件的使用方法,初步掌握脚本编程技术,能够实现基本游戏逻辑。
教学参考:Unity官方文档
学时学分:68学时(课堂教学46学时,实验22学时),4学分
实践教学学时:22学时
课程名称:虚拟现实
英文名称:VirtualReality
采用教材:安维华编著,虚拟现实技术及其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
教学参考:[1]美国WorldViz公司,Vizard6.0帮助文档,电子资料。
[2]美国WorldViz公司的CadeMcCall编写,VizardTeacherinaBook,电子资料,2008年。
学时学分:51学时(课堂教学34学时,实验17学时),3学分。
实践教学内容:本门课程的实践环节将在Vizard平台上进行,涉及到的硬件环境包括:个人计算机,立体投影系统,跟踪设备,头盔显示器,立体声环绕音箱,方向盘等设备。学生的实验内容包括:设计并实现各个设备之间的交互接口;实现触觉模拟,声音模拟,自然交互,碰撞检测等方面的功能演示;在此基础上,学生将分组完成一个完整的虚拟现实作品,从而全面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课程名称:数字视频处理
英文名称:DigitalVideoProcessing
教学内容:以数字视频为输入,旨在改善质量和提取信息,教学各种方法及其实现算法,包括:数字化、颜色模型、运动建模、运动估计、对象分割、目标检测、目标跟踪、时空滤波和复原等。通过学习上述内容,掌握各种处理方法和相应算法,并熟悉各自应用特点和适用范围。
采用教材:[1]A.MuratTekalp,DigitalVideoProcessing(2ndEdition),PrenticeHallPress,2015
[2]AlanC.Bovik,TheEssentialGuidetoVideoProcessing,AcademicPress,2009
[3]OgeMarques,PracticalImageandVideoProcessingUsingMATLAB,Wiley-IEEEPress,2011
[4]ThomasBMoeslund,IntroductiontoVideoandImageProcessing,SpringerPress,2012
[5]张晓燕、单勇、符艳军,数字视频处理及应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年
教学参考:[1]谢剑斌、徐晖,数字视频处理与显示,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2]OgeMarques著,章毓晋译,实用MATLAB图像和视频处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3]宋坤,VisualC++视频技术方案宝典,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4]J.Caro,J.Horton,RobertLanganiere,OpenCVComputerVisionApplicationProgrammingCookbook,PacktPublishingLimited,2014
[5]OgeMarques,BorkoFurht,Content-BasedImageandVideoRetrieval,SpringerPress,2012
[6]MaximJago,AdobePremiereProCCClassroominaBook(2014release),AdobePress,2014
[7]FundamentalsofDigitalImageandVideoProcessing,
Fundamentals-of-Digital-Image-and-Video-Processing/,2014
学时学分:34学时(课堂教学22学时,实验12学时),2学分
实践教学内容:在三个层次上处理数字视频,包括:制作软件操作、开发工具使用和演示程序开发。操作Adobe公司PremiereProCC了解应用实例。使用Matlab体验主要算法。基于Microsoft公司VisualC++和OpenCV开发有代表性的演示程序,从而掌握典型算法及其实际应用。
实践教学学时:12学时
课程名称:语音信号处理
英文名称:SpeechSignalprocessing
教学内容:语音信号处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语音信号的短时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方法。常用语音参数的提取方法,包括能量、基频、倒谱、线性预测系数、Mel倒谱。语音处理的建模方法,包括GMM语音模型、HMM语音模型、神经网络语音模型、端到端神经网络语音模型。语音处理的开源工具简介。
采用教材:SpeechandLanguageProcessing(3rded.draft)DanJurafskyandJamesH.Martin.2018
实践教学内容:使用开源工具搭建基于深度学习实现的语音识别系统,特征提取MFCC、Fbank、语谱图等参数,声学模型通过采用隐马尔可夫模型(HMM),深度神经网络(DNN),卷积神经网络(CNN)和连接性时序分类(CTC)方法,使用大量中文语音数据集进行训练,将声音转录为中文拼音,并通过语言模型,将拼音序列转换为中文文本。
课程名称:GPU编程
英文名称:GPUProgramming
课程类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选修课(限选)
教学内容:本课程内容共分为3个单元,安排课程17次。具体内容包括光照,贴图等方面。所有课程均在机房进行讲授,讲解与练习穿插进行。每个单元各安排一次作业,作业要求提交电子版的数据。
采用教材:KennyLammers,UnityShadersandEffectsCookbook,PacktPublishingLimited,2013.
信息管理课程群
课程名称:管理学
教学目的:本课程通过讲解管理的基本概念,管理过程(职能)和常用方法,使同学们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现代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各项管理职能运作的程序,重点及常用方法,并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和为日后的实际管理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课程名称:会计学
课程类型:专业限选
教学目的:本课程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掌握会计活动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从信息技术角度对会计活动的决策支持作用有明确认知。
教学内容:该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并在此基础上简要介绍财务分析和审计的基本原理。具体包括:财务报表勾稽关系;会计恒等式;复式记账;会计循环;成本计算;本量利分析;全面预算;标准成本法;财务比率;审计流程。
课程名称:管理信息系统
教学目的:使学生从组织管理者的角度,而不是技术人员的角度,理解和掌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理解信息技术是工具这一角色;使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对组织管理的重要性,了解本学科发展方向,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增强学生的全局意识、团队意识和市场意识,并注重对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
教学内容:主要内容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组织、管理与网络化企业;第二部分: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第三部分:数字化时代的关键系统应用;第四部分:建设和管理系统。
课程名称:经济学
教学内容: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活动个体决策者的行为及后果,本课程讲解的主要问题有:需求和供给、政府定价、外部性、弹性、消费者行为、生产与成本、不同的市场结构和市场策略。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本课程讲解的主要问题有:国民收入的核算、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货币和财政政策、失业和通胀。
课程名称:物流信息管理
教学内容:本课程立足于企业微观层,面向中观、宏观物流辐射,主要讲解企业供应链中的物流运作内容、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和应用技术,以及物流信息处理的技术前沿。
考试方式:上机考查
课程类别:专业任选
课程名称:商业智能
教学参考:陈文伟主编,《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
课程名称:信息资源组织与管理
教学内容:信息的概念,信息资源的概念,信息资源的组织与管理,信息的分类与编码,信息资源组织方法,信息检索与管理方法,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信息资源的安全管理,信息产业管理,信息服务业管理,信息人力资源的组织与管理等。
课程名称: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信息系统的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运行维护的基本方法与技能,培养学生实际分析解决信息系统建设与管理问题的能力,为今后打下专业的方法与技术基础。
教学内容: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信息系统规划,信息系统分析,信息系统设计与实施,结构化及面向对象方法,信息系统建设与运维管理,建模工具使用。
课程名称:ERP原理与应用
课程名称:金融学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系统掌握货币的基本理论、信用与利率理论、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理论;了解和熟悉银行、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和主要业务;并在此基础上掌握金融宏观调控的基本方法。同时结合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导学习,使学生了解国内外金融问题的现状,掌握观察和分析金融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辨析金融理论和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本课程系统阐述货币银行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其运动规律;客观介绍世界上主流货币银行理论及最新研究成果和实务运作的机制及最新发展;立足中国实际,努力反映经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的实践进展和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实事求是地探讨金融理论和实践问题。
课程名称:数据可视化
教学目的: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数据可视化处理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数据可视化基本概念;掌握视觉感知和认知的基本原理和可视化编码原则;掌握数据定义、组织、管理、分析、挖掘等及数据工作流;掌握可视化的基本框架、基本图表、设计原则等基础理论;掌握社交网络数据、时空数据、文本数据、地理空间数据等常用数据类型的可视化技术与方法。
课程名称:大数据技术与应用
教学目的:在互联网、金融、医疗、环境、工业等各个领域,都存在着海量数据有待研究,本课程将从数据统计分析的数学基础、大数据分析与处理方法、大数据的分布式处理与并行计算,教授大数据分析与处理的基本方法、工具及应用。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大数据的基本概念、应用背景;掌握各类大数据分析的基本原理;通过对大数据分析算法和应用案例的研究,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名称:社会网络分析
考试方式:分组大作业
课程名称:项目管理
教学目的:本课程是现代信息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项目管理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课程名称:IT项目实践
开设年级:二年级春秋学期、三年级春秋学期每学期按需开课
教学内容:项目管理概述;项目分析与设计;产品原型设计。
教学参考:根据每次课程涉及的学生项目选题,按需指定
实践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践项目完成项目分析报告、数据存储设计、产品原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