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全社会都来知法学法守法用法——人民法院普法工作访谈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庭长秦学伟

四川省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庭长刘平

广东省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政治部宣教处干部谢君源

“如我在诉”立足诉讼服务传播法治精神

记者:秦庭长您好,您已经扎根立案一线22年,立案是当事人参加诉讼的第一道流程,诉讼服务的过程对老百姓来说往往也是一个很好的普法过程。在立案庭工作每天都要面对有各种诉求的老百姓,请您谈一谈立足诉讼服务做好普法工作,法院干警需要培养哪些能力、注意哪些方面?

秦学伟:立案庭是当事人接触法院、了解法院的第一道窗口,负责的工作内容涵盖了诉讼服务、案件登记、诉前鉴定、保全、调解、送达、排期、速裁审判等多个方面。干警应在工作过程中努力培养五大能力,让每一次诉讼服务都成为一堂生动的普法课。

一是专业能力。过硬的专业素质是法院干警的安身立命之本。立案庭负责刑事、民商事、行政、执行等各类案件的立案登记及诉讼咨询工作,这就要求干警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成为当事人的“百事通”。

二是沟通能力。沟通是一种技巧,更是一门艺术。作为与人民群众接触的第一道关口,既要“会听”,能认真倾听群众诉求,还要“会说”,将法言法语转化为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切实提高群众的司法获得感。

三是群众工作能力。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立案庭是群众表达诉求、参与诉讼、化解矛盾的重要窗口,要秉持人民至上理念,时刻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纾群众之所困。

四是宣传能力。“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要求每一名立案庭干警都应该成为普法宣传员。要树牢宣传意识,将每一次接待都视为普法最佳时机,把普法宣传融入诉讼服务工作全过程。

五是化解矛盾能力。中华民族历来崇尚“以和为贵”和“无讼”文化,要深刻把握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耻讼”“厌讼”思想,树立“如我在诉”意识,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使更多矛盾纠纷在诉前实质化解。

记者:立案后,老百姓总是盼着案子能尽快开庭审理,为了更快、更好地解决老百姓的矛盾纠纷,让法律定分止争的功能尽快实现,诉讼服务中心又做了哪些工作?

秦学伟:为了回应群众期待,西城区法院在今年成立了审判辅助事务集约管理中心,启用“1﹢5﹢N”审判辅助事务集约管理新模式,将诉前保全、诉前鉴定、庭审排期、调查取证、电子卷宗纳入集约范畴,统一管理、集中调度,真正做到为法官“减负”,为当事人“提速”。

以集约鉴定工作为例,西城区法院以案由为导向,将需要以鉴定结论为参考的案件纳入诉前鉴定范围,依据鉴定事项复杂程度繁简分流加速办理,将近七成鉴定事项在诉前即予以办结,大幅缩短了后续的审理周期。

再比如庭审排期,西城区法院于今年年初组建了排期员团队,按照“高效排期﹢灵活调整”原则,汇总分析收办案进度、法庭使用及续庭需求,确保庭审排期高效运转,团队组建以来,西城区法院庭审排期平均用时缩短了10.4天。

在较为耗时的调查取证环节,西城区法院依托新成立的集约化调查取证团队,通过“审判发起、集约调取、执行协助”的联动机制,实现“一次外出多件办理”,调查取证平均用时缩短40%。

与此同时,西城区法院持续深入推进数字法院建设,通过智慧导览、无笔录庭审、全流程电子化等措施助力审判提质增效。今年以来,西城区法院小额诉讼程序适用率达31.29%,较去年提升了12.44个百分点,民商事案件平均审理天数降低13.86天,审判质效显著提升。

记者:去年,西城区法院成为北京法院系统唯一获评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的单位。据了解,近年来西城区法院的收案量以每年5%的速度递减,请问贵院采取了哪些措施,把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

秦学伟:源头预防、化解矛盾是近年来西城区法院工作的重中之重。针对矛盾纠纷产生发展的规律,我们在实践中总结形成了“全周期枫桥式工作法”,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具体来说,就是在预防阶段,从打通信息渠道入手,坚持党建引领,做好12368“一号响应”工作,直连群众涉法院诉求,提供法律咨询、指导调解等便民服务;在诉前,积极从“供给侧”发力,发挥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作用,用好人民调解、行业专业调解力量,以“一站式”集成、规范化运行、智能化支撑的解纷服务,推动纠纷在诉前高效化解;在诉中,树牢“一个纠纷一个案件”理念,促进止纷争于庭内,防止案件衍生案件、矛盾上行外溢,将实质化解理念贯穿司法审判各环节;在判后,坚持从案件“富矿”中挖掘典型、研判态势,积极组织新闻发布、普法讲座、旁听案件、模拟法庭等专题普法活动,擦亮“西法号”普法金字品牌,运用精准普法等形式切实将司法资源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

今年西城区法院创新推行“先锋同行”工作,同西城区15个街道机关党组织签订协议,以党建引领带动基层治理最小单元强化矛盾纠纷前端化解和就地化解工作。同时,法官可以通过归纳总结群众生活中多发易发的法律问题及审判过程中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细致研判治理方法,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法治宣传、发布典型案例、制发司法建议等工作。

以专业根基、大众语言讲述小案中的大道理

记者:刘庭长您好,您是法学科班出身,已在一线办案15年了。您所撰写的判决书曾获全国法院行政审判优秀裁判文书二等奖,主持的庭审曾获评2021年度四川法院十佳庭审。一场优秀的庭审、一份说理透彻的裁判文书,本身对老百姓来说就是很好的普法宣传,对吧?

刘平:是的。一个案例胜过一打文件。案件反映的是我们真实的生活,而法律是保障我们能够幸福生活的规则。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能时常感觉不到法律,只有在出了事情或发生纠纷之后,才会感到法律的存在。当事人带着各种利益冲突走进法院,有时他们各自心里的“情理”和法律的“法理”之间可能不太一样,加上每个人的利益诉求不同,就会产生不理解和对抗。

我们的法律对于各种利益的平衡,有价值选择。在每一个具体个案中,都会有不同的利益冲突和平衡,比如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平衡,权利和义务的平衡,自由与秩序的平衡,等等。一千个案子,可能有一千种不同的情况。我觉得法官办案有时就像医生治病一样,要进行诊断,得出结论,开出药方。法律是平衡的艺术,法官要在多元价值、各方利益、情与法的冲突中作出权衡与裁判。而这个平衡和说理的过程,本身就是普法的过程。

记者:据了解,您从2013年至今,一直兼任中央电视台《法律讲堂·法官解案》栏目的固定主讲人,从坐堂办案到登上央视荧幕向老百姓讲好法治故事,您是如何克服“本领恐慌”做到这一切的?

刘平:“本领恐慌”一直都有,所以会坚持学习。作为法官我们更擅长写判决,而法官普法最难的,可能是怎么把一个案件转化成一个故事,并且通过传媒向大众讲好这个法律故事,传递法律作出的价值判断。我记得十一年前写第一篇稿件时,前后修改了30多稿,后来熬夜修改实在有点扛不住了,为了鼓励自己,我最后一稿文件夹的标题是“就这样一直坚持写下去”。编导后来开玩笑问我,这是你那篇案例的标题吗?我笑着说,当然不是,这是我对普法的态度。是的,就这样一直坚持写下去。

记者:据了解,您至今已经主持了20余期《法律讲堂·法官解案》,从采选案例、报送选题、撰稿到出镜录制,都是您亲力亲为,您会在选题上有哪些考量?稿件文字和讲述应该把握怎样的语言风格,才能真正把普法做到老百姓的心里?

刘平:我个人不太喜欢选取一些新奇的案件,更喜欢一些贴近日常的小案件,一些细品又能咂摸出味道的案件。有的案件反映出的不仅仅是法律的道理,也折射出了人生的价值和道理,这可能就是“小案件,大道理”吧。

比如,表妹冒用表姐的名义登记结婚,表姐发现时已经超过法律规定的起诉期限,法院是如何依法实质解决争议的;还有,醉酒驾车救治犯病的亲人,在检察院作出不起诉决定之后,公安机关为什么仍要作出行政处罚;再比如,截肢的员工为减轻家庭负担,当庭撒谎想要骗取工伤保险,并不断向法官哭闹施压,法院是如何在查清案情的基础上依法裁判的,等等。有人说,法官办理的不是案件,而是别人的人生。这些案件既反映出了人间百态,也展现出了法官眼中的事实和法律。

法官普法,其实就是我们把法官办案的审理思路、案件事实查明过程、对情与法的平衡判断讲解给大家听。我也真切体会到了“专业根基、大众语言”的难度,如果能用大众语言把一个极具专业性的领域讲透,其实需要很深的专业功底。我在提升专业能力的同时,也一直在努力寻找和打磨“法言法语”和“生活语言”之间的接口。我越发感受到,情与法其实是相通的,那些善良的道理小时候妈妈都给我们讲过,那些朴素的道理所提炼的原则就在我们的法律里。如果一个国家的法律不被尊重,那么这个国家一切合法的东西都将失去保障。只有我们每个人都相信法律、尊重理性、遵守规则,法治愿景才会越走越近。

提升“四力”讲好中国法治故事

谢君源: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兴起和信息传播方式的多元化,媒体融合已成为发展趋势,在此背景下,我认为司法宣传工作者更要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具体说来,就是要培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

“四力”既相互并列、缺一不可,又层层递进、相辅相成。简单说,“脚力”就是要往基层走、到现场去,站稳人民立场;“眼力”要求善观察,学会辨是非、分真假、断美丑;“脑力”要求勤思考、会思考,多提有深度、有见地的好思想;“笔力”是语言文字的表现力,要求文字精练、行文流畅、文风生动、语言鲜活。

谢君源:做好新媒体平台,最重要的是从受众角度出发,讲述更多老百姓感兴趣、看得懂、能受益的新时代司法故事。

其次,在表达上,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讲述老百姓爱听的司法故事。把握好时、度、效,注重深活兼具,用“有意思”的语言讲述和反映“有意义”的道理,增强作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让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实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发挥正面宣传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

最后,在管理上,实行团队管理,集思广益打造质量更高、形式更加多样的新媒体作品。为适应媒体融合发展趋势和规律,推动人民法院新闻舆论工作高质量发展,广州中院成立了新媒体工作团队,在内容策划、图文视频编辑、校对审核等方面层层把关、反复推敲,综合运用图文、音视频等多种表现手段,开展全方位多样化的报道,切实提升新媒体平台的整体水平。

记者:微视频具有“短、快、精”的特点,适合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传播。据了解,您参与策划的微视频《原本》荣获了第八届“金法槌奖”微电影微视频征集展播活动一等奖,请您给大家介绍一下成功的经验吧。

这部视频全长只有6分钟,但看完之后却能让人有所思、有所想,感觉到意犹未尽、意味深长。我觉得该片的成功之处在于,将司法案件的审理与微视频的艺术表达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能够让观众引起共鸣、产生共情。

正如我们在该视频首发文案中所写的一样:“她原本可以有一个家,他原本有份稳定的工作。他的企业原本运转有序。但人生难免会偏离预定的轨道,他们渴望回到生活原本的样子。”短短几句话,道出了案件当事人和无数老百姓的心声,也直接进行了点题,并为最终结尾的升华做好了铺垫。视频在最后对三个故事进行了总结,指出“让一切回归原本的秩序,就是法律追求的价值”。回归原本,这也恰恰是这三个案件最终共同实现的办案效果。

短短6分钟的视频,把三个故事主人公的人物命运、三个案件承办法官的责任担当展现得淋漓尽致,充分彰显了广州法院人“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以办好每一个案件的实际行动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秩序和谐稳定的职责与担当。

今后,我们也将继续努力,争取创作更多对公众普及法律知识、提升法治观念有帮助的新闻宣传作品,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中国法治故事、传播好中国法治声音。

THE END
1.第四季度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法规学习材料9.《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http://www.npc.gov.cn/c2/c30834/201905/t20190521_281393.html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https://www.gov.cn/zhengce/2015-07/01/content_2893902.htm 11.《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http://www.npc.gov.cn/zgrdw/npc/xinwen/2016-11/07/content_2001605.htm安徽https://www.cua.edu.cn/zwc/2024/1214/c572a46494/page.htm
2.政策法规学习网202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市加快推进“数字法治·智慧司法”建设,通过征求各方意见建议,于当年5月建成“库车市公共法律服务”微信小程序,群众动动手指就能享受法律咨询、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等法律服务。 “库车市公共法律服务”微信小程序具有远程调解、材料在线提交和审核等功能。人民调解员在调解过程中遇到法律难题,也http://zcfgxxw.org.cn/show-110747.html
3.国家学法考试,汇聚领导嘉宾与同胞的盛会考试辅导对于政府部门而言,国家学法考试可以提高公务员的法律素养,推动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这对于树立政府形象、增强政府公信力具有积极作用。 国家学法考试还有助于推动法治文化的普及和传播,通过考试,我们可以发现自身在法律知识方面的不足,进而主动学习、交流、探讨,形成全民学法的浓厚氛围。 https://5g.yifenzhongedu.com/post/30882.html
4.国家工作人员法宣在线,数字化力量推动法治宣传教育创新实践国家工作人员通过法宣在线平台,积极推动法治宣传教育的数字化发展。该平台采用先进技术,以数字化手段普及法律知识,提高法治意识。通过在线宣传、教育、培训等方式,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提升公众法治素养。此举有助于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进程。 http://m.hengjiayanhua.cn/post/21850.html
5.公务员如何开展网上法律咨询服务?法律知识公务员如何开展网上法律咨询服务? 公务员是否可以兼职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司法所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司法所提供先进经验法律咨询服务 如何考取公务员 以上这些听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公务员如何开展网上法律咨询服务?的内容,如果还有什么疑问,可以咨询听律网相关律师。 更多法律知识,欢迎关注听律官方微信《听律网》,继续查看更多相关https://m.tinglv.cn/zhishi/2330583.html
6.公务员学法用法平台[2019年公务员网上学法用法]公务员学法用法征文:公务员学法用法征文2019-08-29 写人作文800字初中汇编3篇2023-01-29 初三写人作文800字优秀文章【四篇】2023-01-27 九年级写人作文五篇2023-01-27 写人作文800字初中精选三篇2023-01-15 初三写人作文800字优秀文章(合集3篇)2023-01-15 初一写人作文800字优秀文章http://www.sudunlaoyingcha.com/k/gongwuyuanxuefayongfapingtai/
7.2021版国家工作人员网上学法用法考试题库及答案国家工作人员网上学法用法考试题库及答案(2021年版)第一章习近平法治思想重点内容阐述第一节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和理论特征 一、单选 1、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第一个全面〃更新为()o正确答案(B)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2020年中https://www.yxfsz.com/view/1460811701798486018
8.2018公务员全员培训考试参考+学法用法答案搜索工具学法用法答案搜索工具 增加了一些法律条文,判断题找得到多一点,其他基本找不到,不过可以点“网络搜索”按钮,打开网页进行搜索。 微云下载:https://share.weiyun.com/5OtpMbR === ===以下空白,无正文=== ===https://blog.csdn.net/u011465804/article/details/84171686
9.天津领导干部培训如何登陆天津市领导干部网上学法用法考试系统 IOS系统(苹果手机自带浏览器): 1、点击下图红框标注按键。 2、点击下图“添加到主屏幕”。 步骤3:点击“添加”。 该网址即可保存到手机桌面。再次登陆时在桌面点击相应图标可直接进入天津市领导干部网上学法用法考试系统。 https://govjiaoyu.cn/peixun/1756.html
10.深化学法用法轮训促进法治意识提升为给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6月6日,2018年市直单位公务员“学法用法三年轮训行动”正式启动。今年是“三年轮训行动”的第二年,市人力资源培训教育中心计划分5批对来自市直各单位的1797名公务员进行轮训,每批轮训为期2天。 公务员是依法行政最基本的主体,是国家法律法规的具体执行者。今年的轮训将新修https://www.meipian.cn/1dah1lbp
11.2012年干部学法用法工作计划(六)完善学法登记制度。对领导干部、公务员学法的情况要认真进行登记,考试成绩记入本人《公务员培训证书》或《培训记录册》,作为学法检查考核的重要依据。 (七)建立和完善公务员学法用法工作检查通报制度。有关部门对公务员学法用法情况每两年进行一次检查;对各学法用法情况每年进行一次抽查,检查(或抽查)结果由组织部门备案http://www.fanwy.cn/1w/168/334880.htm